(共58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二单元复习
畏惧 凄凉 寂寞 宴会 缺乏 书籍 栅栏 控制 贷方 袭击 倾覆 稍稍 聊以自慰 剔除 袭击 颠覆
重点字词
jù
qī
jì mò
yàn
quē fá
jí
zhà
kòng zhì
dài
xí
fù
shāo shāo
liáo
tī chú
xí
diān fù
多音字
畜 : xù 畜养 ; chù 牲畜
作 : zuō 作坊 ; zuò 作家
尽 : jǐn 尽管 ; jìn 尽兴
劲 : jìn 劲头 ; jìng 劲敌
词语解释
畏惧:
凄凉:
寂寞:
贷方:
倾覆:
稍稍:
害怕。恐惧,不敢面对。
一个账户的右方,即付方,与借方相对,课文中是与坏处一致,与好处相对。
寂寞冷落;凄惨(多用来形容环境或景物)。
冷清孤单;清静。 静寂无声。
1.颠覆;覆灭;2.倒塌;翻倒3.倾轧陷害。
逐渐;渐渐。
聊以自慰:聊,姑且。姑且用来安慰自己。
焉知非福:出自“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比喻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好事。
天涯海角:指极远的地方或形容彼此之间相隔极远。
前所未闻:以前从来没有听到过。
荒无人烟:十分荒凉,没有人家。
重见天曰:重新看到了天和太阳。比喻脱离黑暗环境,重新见到光明。
整体感知
课文写哪几件事?
流落荒岛
搭盖住所
养牧种植
救星期五
夺船回国
按鲁滨孙历险的时间顺序来写
内容梗概
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遇难荒岛的鲁滨逊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了下来,还收留了一个野人,取名叫做星期五,把他训成了忠实的奴仆。28年后,他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
主旨分析
本课内容由“梗概”和“节选”组成。“梗概”写了鲁滨逊“遇险上岛”“建房定居” “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等情节。“节选”写了鲁滨逊初到岛上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课文表现了鲁滨逊不畏艰险、正视现实、乐观向上、机智坚强、聪明能干、顽强生存的精神品质。
重点句分析
我现在处在一个令人忧伤的、没有言语交流的生活场景中,也许这种生活在世界上是前所未闻的。但我必须接受这种生活,并且一天天过下去。
解析:这句话正是鲁滨逊孤岛生活的写照。他所要过的生活是人们从未听说过,他的心情是忧郁和寂寞的。一人置身于孤岛,可以说鲁滨逊面对的困难除了吃穿住的窘迫外,还有孤寂和绝望。如何战胜心灵上的忧郁和失望,是他在岛上住下去的关键。采用第一人称来叙述,写的都是“我”的眼中事,心中事,充分展现了“我”的内心世界,更具真实感。
鲁滨逊在岛上定居下来,过着寂寞的生活。破船上搬下来的食物很快吃光了,要想活下去,就得想办法。
解析:当意外来临时。鲁滨逊没有怨天尤人,灰心丧气,也没有不切合实际的幻想,而是很快接受了现实。“想办法”说明鲁滨逊勇于面对困难,积极地行动起来应对困难。
我不稀罕它可以给我弄来的任何东西,也不稀罕它可以同我做伴,我只需要它同我聊聊天,但是却办不到。
解析:在孤岛上有一只狗在身边,应该说是一个很好的伴儿。鲁滨逊这样说,是他极度寂寞的表现。人是需要交流的,这种想法太强烈以后,就希望身边的狗能开口说话,这也反映出鲁滨逊的孤寂和无奈。
词语解释
头晕目眩:头脑发昏,眼睛发花。形容被事情繁琐弄得不知所措。
乌合之众:指无组织无纪律的一群人。乌合,像乌鸦那样聚集。
得意扬扬:形容非常得意的样子。
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
跃跃欲试: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
无济于事: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对于解决问题没有什么帮助。比喻不能解决问题。
九牛二虎之力:形容很大的力量。
多音字
冠:ɡuān (鸡冠);ɡuàn (冠军)
更:gēng(三更半夜);gèng(更加)
挣:zhèng(挣脱);zhēng(挣扎)
结构梳理
骑鹅旅行记
变成小狐仙
男孩的遭遇
飞向蓝天
鸡鹅的嘲笑
猫的羞辱
牛群的控诉
做坏事遭报应
主旨分析
课文讲述了尼尔斯被小精灵变成小狐仙,先后遭到鸡群嘲笑、大黑猫的羞辱、牛群的控诉以及随着雄鹰飞向蓝天的故事,文中的尼尔斯是一个调皮捣蛋、冲动莽撞、屡犯错误的少年,在经历动物们的报复以后认识到做坏事要遭报应的道理后,逐渐转变成为一个热爱家庭、关爱他人的好少年。
重点句分析
男孩简直不敢相信他会变成小狐仙。“这大概是一场梦,一种幻觉吧!”他想,“过一会儿我肯定还会再变成一个人。
解析:“大概”“肯定”说明男孩不愿意相信自己变成了小狐仙,希望再变回人。
这里的心理描写说明男孩并不相信自己真的变成了小狐仙,这一场梦,自己还会变成人的。
发现,光那样站着等待是无济于事的,一定得想别的办法。他觉得最聪明的做法就是去找小狐仙讲和。
解析: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站在闭目镜子前怪样子不会消失,引出下文找小狐仙过程中发生的事。
牛棚里只有三头牛。但男孩进去的时候,却是吼声四起,一片混乱,听起来至少是三十头。
解析:听起来至少是三十头”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三头牛吼声的巨大,也表现了牛见到尼尔斯时强烈的愤怒之情。
马克·吐温(1835-1910)
是美国作家。19世纪后期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曾被誉为“ 美国文学史上的林肯”。主要作品有《汤姆·索亚历险记》《乞丐王子》《百万英镑》 《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涯》和《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等。《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苦行记》)之一。
作者简介
词语解释
【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喧嚣】①形容声音杂乱;不清静。②叫嚣;喧嚷。本文是第一种意思。
【大肆】毫无顾忌地(做坏事)。
【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②比喻夸大地形容。本文中指汤姆夸大地形容自己的历险经历。
【话匣子】①原指留声机,后来也指收音机。②比喻话多的人。话多的人开始没完没了地说话叫打开话匣子。
【滔滔不绝】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形容话一句接着一句,说个不停。
【衣衫褴褛】指衣服破烂不堪。
【荒唐】(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
多音字
奇:qí奇怪 ; jī奇数
假:jiǎ假如 ; jià假期
划:huá划船 ; huà计划
结:jié结局 ;jiē结巴
结构梳理
汤姆 索亚历险记
失踪后,人们悲痛
回来后,人们喜庆
汤姆讲山洞遇险
汤姆看望伙伴
乐观勇敢
足智多谋
喜欢冒险
主旨分析
本文讲述了汤姆和贝琪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作品成功塑造了汤姆 索亚这个“顽童”形象,让我们看到了他身上所具有的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精神。
重点句分析
撒切尔太太病得太厉害,大部分时间都在说胡话。人家听见她呼喊孩子,看见她每次抬起头侧耳听上好久,然后一边呻吟着一边软弱无力地倒下头去,那情景真是让人心碎。
解析:这段运用了动作描写,表明撒切尔太太身体极度虚弱,以及悲痛欲绝得心情。
成群结队地迎接,迈着雄壮有力得步伐,浩浩荡荡
地穿过大街,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排着队搂着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使劲握住撒切尔太太的手,泪如雨下,洒了一地。
解析:这段话的语言诙谐幽默,通过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表现出人们喜悦的心情。
他怎样回去找贝琪,告诉了她这个好消息,而她却让他别拿这些无聊的谎话来烦她了,因为她很累,知道自己快要死了,她也愿意死掉。他又讲了自己如何费尽口舌说服了她,当贝琪摸索着爬到洞口,看见那一小块太阳光时,怎样兴奋得不得了,她简直就要高兴死了。他还说自己怎样先爬出洞口,然后又帮助贝琪爬了出来,他们是如何坐在那里高兴得大声哭了起来,一些人怎样乘着小船打那儿经过,他俩又是怎样呼喊着他们,告诉他们自己的遭遇。他也描述了起初这些人如何不相信这荒唐离奇的故事。
解析:这段话描写很生动,汤姆在讲历险时不停的“怎样”“如何”,夸张与吹嘘溢于言表。
习作内容
本次习作要求我们对一本书的内容进行概括,以梗概的形式,用十分简练的语言介绍这本书。
写好故事梗概要求:
1、长话短说要简要;
2、祥写略写要分清;
3、中心顺序人称不变;
4、关键要素说清楚。
写作指导
你最喜欢的是哪一本书?你想介绍它哪些方面的内容?你喜欢的这本书最难忘的内容是什么?通过这本书,你最想告诉大家什么?
我们来想一想《鲁滨逊漂流记》故事梗概是
如何写的?
鲁滨逊漂流记梗概
从前有个喜欢航海冒险得英国人,他叫鲁滨逊。一次他因乘船遭遇风暴失事,漂流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他克服了没有食物、没有住所、没有朋友、令人畏惧得野人等种种困难!
他独自在孤岛上生活了26年,不但供给了自己得日用所需,而且经营了一片肥美的土地。
有时他觉得自己都不想离开这个生活26年的孤岛了。可当他发现了野人踪迹的时候这个念头也随之破灭了!他为了躲避野人做到了周到的防护措施。
后来,他救了一位野人朋友,又给野人取名为“星期五”,还教会了“星期五”很多东西,“星期五”很快成了鲁滨逊的好帮手。
一天,鲁滨逊被“星期五”叫醒,他跑出去一看,一艘船上发生了叛乱,鲁滨逊和“星期五”救下了船长,船长为了感谢鲁滨逊,就把鲁滨逊和“星期五”带回了英国。
日积月累
读了《鲁滨逊漂流记》故事梗概,我们对该书的主要情节有了大概的了解。
“梗概”是一种应用文体,常用于电影、电视和小说的故事作简单的介绍等。
写梗概,就是把书、文章或影视作品的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写下来。
回顾课文
流落荒岛
→
搭盖住所
→
养牧种植
→
救星期五
→
夺船回国
梗概按照上述线索展开叙述
回顾课文
读下列梗概,思考它是如何表现原文内容的?
鲁滨孙走遍荒岛,在山坡上选择了一块有水源、有树阴、又可以防野兽的地方,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的帐篷。那儿可以看到海面,他希望瞧见过往的船只,以便请求援救。
筛选原著内容要点,保留主干,按照主人公在荒岛上建造“家园”的过程,分点概括。
方法:
保留“主干”,去掉“枝叶”。用简洁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有一次,鲁滨孙乘船前往南美洲,途中遇上大风,船上的桅杆吹断了,船也翻了,同伴们都死在海里,只有他一个人被大浪冲到海岛边。这是一个无名的、没有人居住的荒岛,到处是乱石野草。他又冷又饿,流落到这种地方,怎样活下去呢?
第二天,太阳出来了,海面上也平静下来。等到潮水退了,鲁滨孙看到那翻了的船,有一半浮在海面上,离岸并不远。他就找了一些木头做成木筏。划到船边。在船舱里,鲁滨孙找到很多可以用、可以吃的东西,陆续搬到岸上,还带回没有淹死的一条狗,两只猫,这使他在凄凉中感到一丝安慰。更有趣的是他在破船里拾到许多钱,但钱在孤岛上又有什么用呢?
段落以时间为顺序,过渡自然,语句连贯
方法总结
读懂内容,把握脉络
筛选概括,合并成段
锤炼语言,表达连贯
文析
《汤姆索 亚历险记》梗概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 吐温的代表作,主要描述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丰富多彩的生活和他们的冒险故事。
汤姆年幼丧母,由姨妈收养。聪明顽皮的汤姆受不了姨妈和学校老师的管束,常常逃课闯祸。一天深夜,汤姆和好友哈克到墓地玩耍,无意中目睹了一起凶杀案的发生:罗宾逊医生和恶棍印江 乔埃以及喝得醉醺醺的莫夫 皮特三个人发生争执,在混乱的厮打中,乔埃把雇用他们去盗尸的罗宾逊医生杀死了,然后又嫁祸与被打昏的皮特。
开篇介绍书名、作者和主要内容,文字十分简练。
交代故事的起因。故事的主要人物都得到展现。
因为害怕被凶手发现他们知道这件事,汤姆和哈克带着另一个小伙伴一起,逃到了一座荒岛上做起了“海盗”,弄得家里以为他们被淹死了,结果他们却出现在了自己的“葬礼”上。过了一段时间,法庭开庭审理这起凶杀案,法官即将对皮特的罪行作出判决,这让汤姆十分的愧疚和不安。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汤姆终于战胜了恐惧和自私,勇敢地站出来指出印江 乔埃就是杀人凶手,但狡猾的乔埃却从法庭逃走了。
不久之后,汤姆和他心爱的姑娘贝奇到山上野餐时,在一个岩洞迷了路,整整三天三夜饥寒交迫,面临着死亡的威胁。但汤姆他们在洞中再一次看见了杀人犯印江乔埃。经过一番周折,他们在村民的帮助下终于成功脱险。
故事的发展,对汤姆的心理描写十分生动细腻。
次要情节一笔带过,详略得当。
汤姆把杀人犯印江乔埃藏在山洞的消息告诉了贝奇的爸爸萨契尔法官。谁知萨契尔法官之前把山洞的入口封住了。躲在山洞的乔埃活活饿死了。恶人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后来,汤姆和好友哈克再次回到山洞,找到了凶手埋葬的那笔宝藏。
语言简练,概括合并得十分得当。
简要叙述故事得结局。
写
作
品
梗
概
读懂内容,把握脉络。
筛选概括,合并成段。
锤炼语言,表达连贯。
理清书籍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
保留“主干”,去除“枝叶”,简要概述每个章节的内容。
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
日积月累
13岁:豆蔻年华。 15岁:及笄[jī]之年。
20岁:弱冠之年。 30岁:而立之年。
40岁:不惑之年。 50岁:知天命之年。
60岁:花甲之年。 70岁:古稀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100岁:期颐之年。
豆蔻年华:“豆蔻”也被称为“含胎花”,人们习惯称女孩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这个典故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著名的七言绝句《赠别》:“娉(pīnɡ)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及笄之年:语出《礼记·内则》。古代女子满十五岁后会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因此称女子满十五岁为“及笄”。
弱冠之年:语出《礼纪·曲礼上》。古代男子年至二十便要在宗庙中行加冠的礼数,表示已成年。
而立之年: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意思是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后为男性三十岁的代称。
不惑之年: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形容人到中年能明辨是非而不受迷惑。后为男性四十岁的代称。
知天命之年:语出《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意思是说人在五十岁之后,知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做事但不看重结果。
花甲之年:语出《唐诗纪事》。指六十岁。旧时用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作为纪年,六十年为一个花甲,亦称一个甲子。
古稀之年:语出杜甫的《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稀,少。
耄耋之年:曹操《对酒歌》中有云:“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耄耋”指人的高寿,大约是八九十岁。
期颐之年: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期,需要;颐,供养。“期颐”的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等各方面都需要别人照料,故以“期颐”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