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测试题(后附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测试题(后附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8-17 13:33: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二历史必修Ⅲ第二单元测试题
第一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请把答案写在后面的表格内。)
1、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 )
A、由大到小 B、由繁到简 C、由象形到会意 D、由图画到符号
2、下列关于书艺发展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秦小篆和汉隶已经是自觉的书法艺术 B、书法显现了东方审美情趣
C、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D、明代书法强调个性化创造
3、汉字能形成一种书法艺术,其原因不包括:( )
A、汉字字型丰富,数量庞大 B、知识群体的推动C、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D、统治者的爱好
4、夏商周三代的绘画( )
A、以人物肖像为主 B、以动物为主 C、以生活习俗为主 D、以劳动场景为主
5、关心民间疾苦,自言“惟歌生民命,愿得天下知”,在对黑暗现实的猛烈批判中寄托自己匡时济世的政治抱负的唐代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昌龄
6、山水画作为独立画种开始于( )
A、魏晋 B、隋唐 C、宋朝 D、元朝
7、下列关于不同时期文人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顾恺之的绘画理论是中国古代的开创之作 B、吴道子的画被誉为“吴带当风”
C、北宋文人山水画构图气势宏伟 D、明清时期文人画与宋元文化没有任何渊源
8、下列绘画内容在战国时期开始出现的是( )
A、稚拙线条、简单的色彩图案,将人物、动物形象的几何图案在地面或墙壁上
B、开始出现毛笔在绢帛上绘制作品——帛画。
C、对现实的理性思考,体现在绘画艺术作品中。
D、以人物画为主,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实质
9、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是宋代以后绘画艺术突出特点,产生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 B、统治者提倡
C、民间文化的发展 D、画家的性格
10、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诗经是中国诗歌诞生的源头
B、楚辞是战国时期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C、赋是在战国后期出现的一种文采华丽的带韵散文
D、元朝时,汉族文人经常用散曲来抒发愁闷情怀
11、在唐朝,其诗体现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的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王昌龄 D、孟浩然
12、关于宋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其起源于民间,适合于配乐演唱
B、其描述的内容自始至终都体现了太平气象下的歌舞升平
C、宋词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城市生活的繁荣发展
D、南宋时期的诗词大都反映了严峻的社会现实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13、下列关于元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元散曲又称“长短句” B、元时,汉族文人常用散曲来抒发愁闷情怀
C、元散曲局限于宫廷范围 D、元曲在宋代广为流行
1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该作品的体裁是
A.诗 B.赋 C.词 D.散曲
15、下列关于明清时期小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明清时期通俗文学蓬勃发展 B、作品中商人被作为歌颂对象
C、短篇小说备受冷落 D、批判现实小说兴起
16、话本和小说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城市经济繁荣和商业的发展 B、市民阶层的出现
C、文化发展呈现多样性 D、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
17、在明清小说中揭露黑暗现实,抨击腐朽社会制度的作品,不包括:( )
A、《三国演义》 B、《红楼梦》 C、《聊斋志异》 D、《儒林外史》
18、宋朝南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 B、娱乐场所——瓦舍的出现
C、傀儡戏、皮影戏、杂技、说书等表演的盛行 D、民间艺人的推动
19、下列事件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成熟的是( )
A、傩戏的形成 B、南戏的出现 C、元杂剧的出现 D、京剧的形成
20、徽班进京时在位的皇帝是( )
A、乾隆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同治帝
21、下列是我国最古老的戏剧源头之一是( )
A、傩 B、傩仪 C、傩戏 D、傩剧
22、明清时期的小说多以反封建统治为题材,这反映了(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
C、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D、封建专制统治衰败的必然性
23、实用性的年画、布贴画、剪纸画和为小说、剧本服务的木刻版画出现在:( )
A、唐代 B、两宋 C、元朝 D、明清
24、下列文学形式不能反映下层人民生活的是:
A、《诗经》中的“风” B、汉赋 C、宋代的南戏 D、元杂剧
25、下列关于京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京剧的形成是几代艺术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B、同治、光绪年间是京剧的一个繁盛期
C、京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D、京剧在我国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6、下列文学形式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赋——诗——词——话本——小说 B、诗——赋——词——话本——小说
C、赋——词——诗——话本——小说 D、词——诗——赋——话本——小说
27、杂剧得以广泛流行的原因包括( )
①城市经济的繁荣 ②市民阶层的壮大 ③知识分子地位低下 ④杂剧作家人才辈出 ⑤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⑤
28、下列人物不属于“元曲四大家”的是
A、关汉卿 B、王实甫 C、马致远 D、郑光祖
29、下列字体形成的时间按先后顺序排列应是①籀文②小篆③隶书④瘦金体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④①②③
30、中国古代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的作品是
A.《史记》 B.《碾玉观音》 C.“三言”“二拍” D.《儒林外史》
二、材料题(2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5分)
《世说新语·巧艺》记载: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又载:顾长康画裴叔则,颊上益三毛。人问其故,顾曰:“裴楷俊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
请回答:
(1)材料中所提到的著名画家是谁?(1分) 代表作品是什么?(1分)
(2)他生活在什么时代?(1分)他的绘画理论主要是什么?(2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起源于民间,句子长短不一,适于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材料二:北宋苏轼开创一代词风,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当时有人将苏轼的词与柳永的词作比较,说“柳词只能让十七的女孩子手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而苏词就必须关西大汉手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材料三:生活于两宋之交的女词人李清照,词风委婉含蓄,清新淡雅,……南宋词人辛弃疾词风慷慨激昂,豪迈悲凉,充满忧国忧民的爱国豪情。
请回答:
(1)材料中所述的两宋著名词人都有谁?举出代表作各一例?(8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词繁荣的原因。(3分)
(3)宋词主要分为哪两大派别?试比较两派的不同?(4分)
三、问答题(20分)
33、汉字是历史最悠久、生命力最强的文字之一,而且具有极强的承载功能。从时间和空间上说,它承载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其来说之悠久、空间之辽阔,是任何其它文字都无法比拟的;从种族上说,它不仅可以承载汉民族的文化,也不仅可以承载中国境内的兄弟民族的文化,还可以承载邻近国家的文化。
回答:
(1)汉字起源于何时?(2分)
(2)汉字是怎样演变的?(8分)
34.结合明清小说创作的历史背景说明文学创作和时代的关系,并简要分析明清小说的历史影响。(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A
D
A
C
C
D
B
A
C
A
B
B
D
C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A
A
C
A
C
A
D
B
C
B
B
B
A
C
31、(1)画家是顾恺之,代表作品《洛神赋图》《女史箴图》;(2)生活在魏晋时期,他的绘画理论概括起来,就是“以形写神”,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
32、(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柳永,《贺新春》或《雨霖铃》;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举其他作品也可以)
(2)两宋城市工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市民阶层的扩大及其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有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两宋社会矛盾的尖锐,文学家更能用词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3)豪放派和婉约派。主要不同是:前者风格豪放激愤,气势雄伟;后者风格委婉含蓄,细腻感人。
33、(1)汉字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或原始社会后期)。
(2)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商周时期是汉字形体演变的重要阶段:商代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西周晚期一位史官对汉字进行整理,形成了金文的标准字体——籀文。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对汉字的丰富、发展做了有益的尝试。但各诸侯国对汉字任意减省笔画、紊乱偏旁,造成汉字字形的混乱,削弱了汉字的交流功能。秦统一后,秦始皇推行“字同文字”,以秦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后来书写更为简便的隶书也得到推广。汉代文字学家许慎提出“六书理论”,对汉字构字理论做了系统总结。魏晋以后隶书向楷书的过渡。此外还出现了草书和行书。
34、文学是时代的反映,一定时期的文学是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集中反映:一批工商业城镇兴起,通俗文学蓬勃发展,出现四大名著三言二拍等短篇小说;社会上弥漫着拜金逐利风气,传统商思想开始淡化。三言二拍等作品中,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社会繁荣的被后蕴藏着深刻危机,政治黑暗、官场腐败,各种社会矛盾加深,一些文人对现实不满,写出了一批批判现实的力作。曹雪芹的《红楼梦》、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等最有代表性。
影响: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一些优秀作品,至今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