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金属 基础复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雾
D.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的蓝色逐渐消失
2.下列有关化学知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化学发展史;化学家门捷列夫采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组成
B.性质与应用:一氧化碳有还原性,所以用于高炉炼铁
C.对比学习法:生活中铁制品比铝制品更易锈蚀,因为铁的化学性质比铝活泼
D.物质分类观:氧化物含氧元素,所以KClO3属于氧化物
3.化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煤炭的脱硫处理,能有效减少酸雨的形成
B.铝制品具有抗腐蚀性,是因为铝制品表面可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
C.用洗洁精洗去衣物上的油污,属于乳化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D.二氧化碳无毒,所以排放到空气中的量的多少都对环境无影响
4.下列描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A.铁制品生锈产生的铁锈是一种疏松多孔的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Fe3O4
B.金属钠可以在氧气中燃烧
C.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中,体现木炭具有还原性
D.在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的常常不是纯金属,而是它们的合金
5.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则硝酸与氢氧化钠也能发生中和反应
B.铝表面的氧化铝薄膜能起到保护作用,则铁表面的氧化铁也能起到保护作用
C.碱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则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是碱
D.蔗糖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蔗糖,也一定不能再溶解其它物质
6.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A.波尔多液的配制可以在铁质容器中进行
B.铝制品抗腐蚀能力较铁制品强
C.用FeSO4溶液、Cu和Ag三种物质可以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
D.铁制品生锈产生的铁锈是一种疏松多孔的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Fe3O4
7.下列反应可用于汽车尾气处理,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B.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未变
C.参加反应的甲与生成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3
D.反应前后原子、分子种类都没变
8.生活中很多变化都伴随着热量变化,下列热量变化不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A.苹果腐烂发热 B.生石灰与水混合放热
C.灯管通电发热 D.暖宝宝贴(内含铁粉 活性炭 NaCl固体等)发热
9.关于铁与稀硫酸的反应,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成硫酸铁和氢气
B.属于置换反应
C.溶液变浅绿色
D.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
10.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实验 目的 方案
A 检验某固体是否为碳酸盐 取样,加入稀盐酸
B 检验铝粉中是否含有铁粉 取样,用磁铁接近样品
C 检验BaCO3中是否含有BaSO4 取样,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D 检验CH4中是否含有H2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
A.A B.B C.C D.D
11.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制 CO2:CaCO3+H2SO4CaSO4+H2O+CO2↑
B.铁和稀硫酸反应:2Fe+3H2SO4Fe2(SO4)3+3H2↑
C.铁在氧气中燃烧:4Fe+3O22Fe2O3
D.工业上用赤铁矿炼铁的原理:3CO+Fe2O32Fe+3CO2
12.下列除去混合物中少量杂质的操作不合理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操作
A CO CO2 通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B CaCl2溶液 HCl 加入过量的碳酸钙,过滤
C NaOH溶液 Na2CO3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D FeSO4溶液 CuSO4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A.A B.B C.C D.D
二、填空与简答
13.为了验证镁、铁、铜的活动性顺序,某同学选择了打磨过的铁丝,请你回答:
(1)该同学还需要选择的另外两种溶液是 溶液和 溶液。
(2)根据选定的试剂,用来解释农药波尔多液不能用铁制容器盛装,则化学方程式为 。
14.(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从A氧气 B石墨 C盐酸 D铜丝 E氯化钠中选择适当的字母填空:
①能制作干电池电极的是: 。
②能用作导线的是: 。
③医疗上用来配制生理盐水的是: 。
④能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 。
⑤能用于医疗急救气体的是: 。
(2)化石燃料包括 、石油、天然气,化石燃料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我国南海海底蕴含的大量新能源是 。
15.试选用A 金刚石 B 二氧化碳 C 二氧化硫 D 钛合金 E 石墨 F 甲烷 G 活性炭,填写下列空白(填序号字母)
(1) 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2) 用来刻划玻璃是 ;
(3)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4) 引起酸雨的主要气体是 ;
(5)用来制作铅笔芯的是
16.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1)将试管中的稀硫酸倒入烧杯中。
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电子天平示数减小,该变化 (填“符合”或“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为验证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可将稀硫酸替换为______(填序号)
A.稀盐酸 B.硫酸铜溶液 C.氯化镁溶液 D.硝酸银溶液
17.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请从化学视角解释下列成语或诗词。
(1)“釜底抽薪”体现的灭火原理是 。
(2)“一叶春非绿,十里稻花香”说明分子的性质是 。
(3)“熬胆矾(硫酸铜)铁斧、久之亦化为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A~E 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 A 和 B 是单质,C、D 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B 和 E 都是黑色固体。他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和反应关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 A 的化学式为 ;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 和 C 的反应: ;D 和 E 的反应: 。
(3)列举物质 C 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答一点即可)。
19.为了达到收旧、利废、节能、减排的目的,从含有金属镁、铁、铜的粉末中,分离和提取出重要化工原料MgSO4和有关金属,实验过程如下:
(1)操作①中被磁铁吸引的金属A是 ;写出步骤②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2)操作a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玻璃棒,其作用是 。
(3)判断步骤②是否适量的做法是: 。若没有稀硫酸,还可以加入适量的 溶液。
三、科学探究题
20.等质量的铁粉与过量的盐酸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反应,测定在相同时间t内产生气体体积v的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得到图1。
图1
组别 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温度/℃
① 7 30
② 10 50
③ 7 20
④ 10 30
(1)请写出铁粉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通过实验①③对比,得出的结论是 ;要比较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组别是 。
(3)实验中铁粉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速率为“先加快后变慢”,其原因是 。
【进一步探究】图甲、图乙为利用数字化仪器测得的室温下足量的三种金属片分别与20mL10%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量(产生氢气的量由气体压强表示,在等温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与装置内压强成正比)。
①实验中你认为还要控制的变量是 。
②根据图乙,你得出的反应物的量与生成的气体体积的关系是 。
【拓展提高】图2为测得的室温下足量的镁片与20mL10%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发现实验测得的实际值比通过计算得到的理论值偏大,请分析可能的原因(至少答两点):① ② 。
四、计算题
21.(1)实验室用浓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37%,密度是1.18g·mL-1)配制成11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需要浓盐酸______mL。(计算结果保留到0.1mL)
(2)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回收一块质量为30 g的铜锌合金中的铜,将该合金放入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时,恰好用去稀硫酸100 g,烧杯内剩余固体17 g。请完成下列计算:
①30 g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是_____g。
②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
③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计算结果保留到0.1%)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选项正确;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选项正确;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烟,不产生白雾,选项错误;
D、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的蓝色逐渐消失,选项正确。
故选C。
2.B
【详解】A、拉瓦锡采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组成,故错误;
B、一氧化碳有还原性,能还原铁的氧化物中的铁还原出来,工业上常用于高炉炼铁,故正确;
C、铁的化学性质比铝弱,只是由于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铝制品不易锈蚀,故错误;
D、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氯酸钾中含有三种元素,不是氧化物,故错误。
故选B。
3.D
【详解】A、煤炭中的硫元素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之一,因此煤炭的脱硫处理,能有效减少酸雨的形成,故A说法正确;
B、铝制品具有抗腐蚀性,是因为铝制品表面可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铝的进一步氧化,故B说法正确;
C、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因此用洗洁精洗去衣物上的油污,属于乳化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故C说法正确;
D、二氧化碳虽然无毒,但是排放到空气中过多,会加剧温室效应,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D。
4.A
【详解】A、铁制品生锈产生的铁锈是一种疏松多孔的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A错误;
B、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在氧气中可以点燃,B正确;
C、木炭能将氧化铜还原,具有还原性,C正确;
D、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大,熔点低,抗腐蚀性强,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的常常不是纯金属,而是它们的合金,D正确;
故选A。
5.A
【详解】试题分析: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则硝酸与氢氧化钠也能发生中和反应;铝表面的氧化铝薄膜能起到保护作用,但是铁表面的氧化铁比较疏松不能起到保护作用;碱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则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是碱性的,但不一定是碱;蔗糖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蔗糖,还可能再溶解其它物质。故选A.
考点:基本概念和原理
6.B
【详解】A、铁的活动性比铜强,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不能在铁桶中配制波尔多液,故A错误;
B、由于铝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了致密的氧化铝的薄膜,所以,铝制品抗腐蚀能力较铁制品强,故B正确;
C、由于Cu和Ag都不能与FeSO4溶液反应,只能得出铁比铜、银活泼,但不能比较铜、银的活动性强弱,故C错误;
D、铁制品生锈产生的铁锈是一种疏松多孔的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Fe2O3,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的化学性质,掌握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是解答本题的重要知识,
7.C
【详解】A、由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均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化学反应前后,氮元素由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化合价一定发生了改变,不符合题意;
C、由化学方程式 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与生成的丁的分子个数比为4:6,符合题意: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C
【详解】A、苹果腐烂的过程中有新物质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生石灰与水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钙,放热,属于化学变化;
C、灯管通电发热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暖宝宝贴(内含铁粉 活性炭 NaCl固体等)发热,原理为形成原电池,盐类混合物为原电池的电解质,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9.A
【详解】铁与稀硫酸的反应:
A. 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故A错误;
B. 该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B正确;
C. 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含有亚铁离子,溶液变浅绿色,故C正确;
D. ,硫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硫酸亚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2,故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故D正确;
故选A。
10.B
【详解】A、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会产生气泡,但是取样,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并不能检验某固体是否为碳酸盐,也可能是碳酸氢盐或活泼金属等,故A实验方案不合理;
B、铝不能被磁铁吸引而铁粉可以被磁铁吸引,因此检验铝粉中是否含有铁粉,可以通过取样,用磁铁接近样品检验,故B实验方案合理;
C、稀硫酸与BaCO3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水和二氧化碳,稀硫酸不与BaSO4反应,一定存在不溶于硫酸的沉淀,无法检验是否有硫酸钡,故C实验方案不合理;
D 、CH4和H2都能被点燃,且产物中都有水,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都会产生水雾,因此无法检验甲烷中是否含有氢气,故D实验方案不合理;
故选:B。
11.D
【详解】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能使用硫酸,没有条件,故错误;B、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是硫酸亚铁,不是硫酸铁,而且不需要点燃,故错误;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是四氧化三铁,不是氧化铁,故错误;D、工业上用赤铁矿炼铁的原理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化学方程式完全正确。故选D。
12.C
【详解】A、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 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通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再进行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操作正确,此选项正确;
B、HCl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操作正确,此选项正确;
C、NaOH溶液和Na2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操作不合理,此选项错误;
D、过量的铁粉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再进行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操作正确,此选项正确。
故选C。
13. 硫酸镁 硫酸铜
【详解】(1)根据题目可知,已选了铁丝,还需选两种溶液,则这两种溶液中分别是镁盐和铜盐(合理即可),可以是硫酸镁溶液和硫酸铜溶液。铁丝放入硫酸镁溶液中,无现象,则证明镁比铁活泼,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则证明铁比铜活泼。
(2)农药波尔多液中含有硫酸铜,铁比铜活泼,用铁制容器盛装波尔多液,铁会与硫酸铜发生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化学方程式为。
14. B D E C A 煤 不可再生 可燃冰
【详解】(1)①石墨能制作干电池电极,因为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②铜丝能用作导线,因为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延展性。
③氯化钠在医疗上用来配制0.9%的生理盐水。
④盐酸 能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因为盐酸能和金属氧化物反应。
⑤氧气能用于医疗急救气体,因为氧气能支持呼吸。
(2)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我国南海海底蕴含的大量新能源是可燃冰。
15. B A F C E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的用途,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详解】(1)、二氧化碳能引起温室效应,故填:B;
(2)、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刻划玻璃,故填:A;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故填:F;
(4)、二氧化硫溶于水能生成酸,所以能引起酸雨,故填:C;
(5)、石墨很软且呈深灰色,可用于制作铅笔芯,故填:D。
故答案为:(1)B;(2)A;(3)F;(4)C;(5)D。
【点睛】物质具有多种性质,解答时应该理解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哪种性质决定的。
16.(1) 符合
(2)BD
【详解】(1)①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锌与稀硫酸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所以化学变化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电子天平示数减小,是由于生成的氢气逃逸。
故填:;符合。
(2)验证反应前后质量守恒,若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物以气体、白烟或雾的形式逸散到空气中,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若是敞口装置,应是无气体参加的反应或是无气体生成的反应。
A、稀盐酸与锌反应有氢气生成,该装置为敞口装置,将稀硫酸替换为稀盐酸不能验证反应前后质量守恒,故A错误;
B、硫酸铜与锌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锌,该反应无气体参加的反应,无气体生成,在密闭容器中与敞口装置中都可验证反应前后质量守恒,故B正确;
C、质量守恒定律适用范围是化学变化,氯化镁溶液与锌不反应,不能验证反应前后质量守恒,故C错误;
D、硝酸银溶液能与锌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该反应无气体参加的反应,无气体生成,在密闭容器中与敞口装置中都可验证反应前后质量守恒,故D正确。
故选:BD。
17.(1)隔绝可燃物
(2)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3)
【详解】(1)“釜底抽薪”就是将柴火移走,所以体现的灭火原理是隔绝可燃物。
(2)能够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3)“熬胆矾(硫酸铜)铁斧、久之亦化为铜”,发生反应为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8. O2 C+CO2 2CO CO+CuOCu+CO2 灭火(或温室气体肥料或制取汽水等)
【分析】C、D 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故两者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中的一种,A 和 B 是单质,B 和 E 都是黑色固体,则B是碳,碳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不能与一氧化碳反应,故C是二氧化碳,D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反应,氧化铜是黑色的,A加X可以生成黑色固体E,故E可能是氧化铜,A是氧气,带入框图推断合理。
【详解】(1)A是氧气,化学式为O2;
(2)B 和 C 的反应是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为C+CO2 2CO;D 和 E 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铜的反应,方程式为CO+CuOCu+CO2;
(3)物质 C是二氧化碳,在生产、生活中常用来灭火(或作蔬菜大棚里的气体肥料或制取汽水等);
故答案为(1)O2;
(2)C+CO2 2CO;CO+CuOCu+CO2
(3)灭火(或温室气体肥料或制取汽水等);
【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黑色单质是碳,是该题的突破口。
19.(1) 铁/Fe Mg+H2SO4=MgSO4+H2↑ 置换反应
(2)引流
(3) 向溶液中再加入金属镁,观察有无气泡产生 /硫酸铜
【详解】(1)镁、铁、铜三种金属中,只有铁能被磁铁吸引,则操作①中被磁铁吸引的金属A是铁;步骤②所涉及的反应是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H2SO4=MgSO4+H2↑;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2)操作a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则操作a是过滤,过滤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玻璃棒,其作用是引流;
(3)步骤②是加入适量稀硫酸和镁反应,判断步骤②是否适量的做法是:向溶液中加入镁,观察有无气泡产生。若没有稀硫酸,还可以利用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则可以加入适量的硫酸铜溶液,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铜,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20. 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铁与盐酸反应速率越快 ①④ 反应放热,开始反应时温度逐渐升高,反应速率加快;随着反应的进行,酸的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慢 金属的表面积 足量的不同金属分别与相同体积、相同质量分数的同种酸充分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 反应放热,使气体膨胀 氢气中混入了氯化氢气体
【详解】(1)铁粉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2)①③对比,温度不同,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气体产生的速率不同,说明温度可以影响该反应的速率,温度越高,铁与盐酸反应速率越快。要比较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应该其他条件相同,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同,故应该选择的实验组别是:①④。
(3)通过实验①③对比,得出的结论是:温度越高,铁与盐酸反应速率越快;通过实验①④对比,得出的结论是: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因此实验中铁粉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速率“先加快后变慢”的原因是:铁与稀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放热使开始反应时温度逐渐升高,反应速率加快;随着反应的进行,酸的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慢。
进一步探究:
①金属种类、温度、药品浓度、接触面积都可以影响反应速率。该实验中已经控制了温度、盐酸浓度,比较的是不同种类的金属对实验的影响,所以还需要控制金属的表面积。
②根据图乙,反应结束时各种不同的金属产生的氢气量相等,故可得出:足量的不同金属分别与相同体积、相同质量分数的同种酸充分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
拓展提高:
压强偏大,说明气体量增加或温度升高气体膨胀,故可能原因是:反应放热,使气体膨胀;氢气中混入了氯化氢气体(盐酸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等。
21.(1)25.2 (2)①13 g;②19.6%;③28.5%
【详解】(1)根据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解答;(2) ①根据金属活动性中铜不与稀盐酸反应解答;②根据反应中消耗锌的质量求出消耗硫酸的质量和生成硫酸锌的质量;③通过生成硫酸锌的质量求解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在稀释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故设需要浓盐酸的质量为x,则37%x=110g×10%,x=29.7g ,那么浓盐酸的体积=29.7g÷1.18g·mL-1=25.2mL;(2) ①30 g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是30g-17g=13g;
②设反应中消耗硫酸的质量为x,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y。
Zn+H2SO4=ZnSO4+H2↑
65 98 161
13g x y
x=19.6g
y=32.2g
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0%=19.6%;
③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0%=28.5%。
答:①30g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是13g;②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9.6%;③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8.5%。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