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科版(2017秋) 四年级下册5.1 点亮小灯泡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湘科版(2017秋) 四年级下册5.1 点亮小灯泡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2-28 23:09: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 学 设 计
课题 点亮小灯泡
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要求 本课在《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学业要求为会用简单的元件连接简单电路;能在探究过程中描述现象并如实记录;能在动手连接电路等活动中,耐心操作、反复检查、知道安全用电。 同时,连接简单电路也是学生必做探究实践活动之一。
教材分析 《点亮小灯泡》是学生在充分感知了电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基础上,真正感受的一次尝试活动,是学生电路概念初步形成的一课。本课教学内容由“小灯泡的构造”和“让小灯泡发光”2个部分组成。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进一步探究有关“电”的奥秘的兴趣。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学习重点:在观察了解小灯泡、电池、导线的结构和作用的基础上,能正确连接电路。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本课时的前概念属于初次接触。四年级的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些学习经验,这为电的探究提供了可能的条件。学生学习经验和经历是教学的切入口,学生每天都在经历着学习,但他们对“更快更好的学习”缺乏科学认识。一部分学生还依赖于老师、家长的监督和帮助,学习主动性不强,兴趣缺乏。但他们跟一二三年级的学生也有明显的差别,自我认识正悄悄萌芽,对事物的认识逐渐由抽象到具体过度,这为科学的探究提供了契机。因此为学生制定的学习内容及学习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学习难点:通过材料的减少、增加的这三个环节,发散思维、突破定势。
学习目标 围绕新课标下的核心素养,确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科学观念:通过自主学习小灯泡、电池和导线的结构和功能,归纳并总结出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科学思维:通过多种点亮小灯泡的方法,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清晰连接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有多种方法,发散思维、突破定势。 探究实践:在观察小灯泡、电池、导线的结构和作用的基础上,能正确连接电路。 态度责任:通过尝试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探究和实践,小组探究,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不断改善探究活动。
教学重难点 观察小灯泡、电池、导线的结构和作用的基础上,能正确连接电路。
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
评价任务 1、通过自主阅读成员介绍信的活动,让学生描述出小灯泡、电池、导线的结构和功能,归纳并总结出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通过减少材料、增加材料的不同方法,让学生清晰连接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有多种方法,发散思维、突破定势。 3、通过在观察小灯泡、电池、导线的结构和作用的基础上,学生能正确连接电路,点亮小灯泡。
-15-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聚焦 前测环节:PPT出示学生课前画的有效连接电路图和无效连接电路图。提问:为什么说这是无效连接电路图?是所有的有效连接都能点亮小灯泡吗? 看图交流 初步掌握学生前概念,为后续点亮小灯泡的活动做了一个铺垫。
二、探索 一、初探环节——活动1 教师活动:接下来我们就真刀实干,看看是不是所有的有效率都会点亮小灯泡,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小灯泡,一节电池和两根导线,我们尝试点亮小灯泡,边尝试边记录,小灯泡和电池我们用贴纸表示,导线用画线的形式表示,能点亮的记一栏,不能点亮的记一栏,有多少种就画多少种,材料在我们的抽屉里,倒计时6分钟,现在开始。 教师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并找同学到黑板上画连接图。 二、再探环节——活动2 教师活动: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成员介绍信,请同学们仔细阅读。 教师活动:教师巡视,并找阅读完的同学上台在黑板上让小灯泡、电池的成员回家。 教师活动:找一位同学代表小组来介绍小灯泡、电池的结构及功能。 教师活动:找4名同学角色扮演,点亮小灯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 教师活动:出示PPT,看电流流向,总结:电从电池的正极出发,从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另一个连接点流出,流到电池的负极,形成了回路。这条路一通,小灯泡马上就亮了。 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其他其他电路图中的电流流向,其他同学跟着用手指画。 教师活动:介绍短路、断路。其他同学想不想角色扮演点亮小灯泡呀?并说一说电流流向,倒计时3分钟。 三、挑战环节——活动3 教师活动:老师想要去掉一种材料,点亮小灯泡,你会去掉哪种材料?你们想不想挑战?你会把谁拿走? 教师活动:现在用一个小灯泡,一节电池和一根导线,点亮小灯泡。 教师活动:跟刚才的方法一样。倒计时6分钟,开始实验。教师巡视,找同学上黑板画出来电路图。 教师活动:谁来画一画电流方向,下面的同学举起小手一起画。回到座位。 四、再战环节——活动4 教师活动:老师提高一点难度,再加一种材料, 可以点亮小灯泡吗?加什么材料? 教师活动:跟刚才的方法一样,记录,倒计时6分钟。 学生活动:探究……结合复合图片在黑板上画出电路连接图。 学生活动:在黑板上一边贴小灯泡、电池的复合图片,一边介绍小灯泡、电池的结构及功能。 学生活动:角色扮演,学生简单介绍电流流向。 学生活动:跟着手指画电流流向。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所有小组角色扮演点亮小灯泡 学生活动:导线 学生活动:结合复合图片在黑板上画出电路连接图。 学生活动:想 学生活动:电池、导线、小灯泡 学生活动:结合复合图片在黑板上画出电路连接图。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动手实践的方式,探究点亮小灯泡的多种方法,获取了科学知识,拓展了科学的思维。 设计意图:通过成员介绍性的形式学生自主阅读,让枯燥的知识学习,变得更加的生动有趣,也为后续角色扮演做了铺垫。 设计意图:通过一组学生上台角色扮演,再次明确每一结构的特征。并知道了电在这个装置中是如何流动的把抽象的电流具象化,再通过每组角色扮演,学生在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方向的充分描述,使每位学生对完整的电路,产生了认识,加深了学生对通路的理解。 设计意图:这里体现了思维进阶。首先学生明确,原来导线是可以去掉一根的,其次从两根导线变成一根导线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应用与提升,用多种方法连接,对学生来说更具有挑战性。 设计意图: 再次引发学生思考并把实验材料交给学生,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三、归纳 学生总结 采用学生先总结,教师后梳理的方式,给学生一个整体的印象。这样能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总结规律。
四、拓展与思考 如果加一个本节课没有使用过的材料点亮小灯泡,加什么呢? 开关 思维拓展,不局限在课堂上,
作业设计 将小灯泡换成其他用电器会怎样呢?你可以让它工作吗?怎样设计电路?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1、通过归纳出小灯泡等材料的及结构和功能并总结出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可见科学观念目标达成。 2、通过初探、再探、挑战、再战环节的不同思路和方法探究和实践,小组探究,学生们都点亮了小灯泡,可见学生清晰连接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有多种方法,思维进阶。且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不断改善探究活动。可见科学思维、态度责任目标的达成。 3、学生们在观察小灯泡、电池、导线的结构和作用的基础上,快速点亮了小灯泡,可以正确的连接电路,探究实践目标达成。 所以,学习目标确定的比较适切,学习活动设计比较合理。但是在教学评价方面我还应该加强,如师生评价、生生评价要及时,形式要多样化。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