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答案
1--5 CCBBD 6--10 ABDCD 11--15 CBCCC 16--20 DDABA
21.(1)前221年;(1分)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等三公;(1分)地方设郡县。(1分)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分);董仲舒(1分);儒家。(1分)
(3)政治和文化的统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及巩固,有利于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言之有理即可,2分)
(4)郡县制。(1分)
(5)推恩令。(1分)
(6)维护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2分)
22.(1)甲骨文。(1分)王羲之。(1分)
(2)造纸术;(1分)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1分)
(3)华佗;(1分)《伤寒杂病论》。(1分)
(4)自觉学习和接受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它的发展;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国家发展作贡献,国家强大会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创造更好的条件;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有一个科学、正确的态度,既要去其糟粕,又要取其精华,使其在我们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成为我们创造历史新辉煌的重要推动力量。(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2分)
23.(1)商鞅变法;(1分)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1分)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1分);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增,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分)
(2)北魏孝文帝;(1分)改汉姓;(1分)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2分)
(3)改革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等。(1分)《课程标准》阶段性达标测试
七年级历史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2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20分)
1.考证“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最可信的史料是
()
A.半坡房屋复原图
B.神农氏画像
C.半坡遗址碳化的粟粒
D.西汉耧车模型
2.“建造住宅时,他们往往先打下1米长木桩,…其后于地梁上铺设10多厘米厚地
板,…其下可用来豢养家畜,地板上为起居住室。”他们可能是
()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
3.每年的清明祭扫,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寄托着海内外华夏儿女的民族情
感。正如殿外手植柏历经沧桑不老,亦如人文初祖殿前香火传承不灭。被尊崇为
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炎帝和蚩尤B.炎帝和黄帝
C.尧和舜
D.舜和禹
4.我国儒家经典《尚书·尧典》中有“尧舜禅让”的记载,《尚书·大禹谟》中则有“舜禹
禅让”的记载。尧舜禹“禅让”的标准是
()
A.部落势力
B.德才兼备
C.治水功绩
D.征战功绩
5.“今大道即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
沟池以为固…”。这段话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人们按照母系血缘确定亲疏关系
B.部落联盟之间征战频繁
C.部落联盟实行禅让制
D.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6.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
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7.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一直流淌着“工匠精神”的基因,下列两件绝世青铜器体现了
哪一朝代的成就
()
七年级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P
(在)…片
四羊方尊
司母戊鼎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8.作为中国私学的开创者,孔子的哪一思想集中体现了他对“教育公平”理念的追求
()
A.“仁者爱人”
B.因材施教
C.温故而知新
D.“有教无类”
9.有一项水利工程在战国时兴建,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
国”。这项水利工程是
()
A大运河
B.灵渠
C.都江堰
D.通惠河
10.下图形象地反映了春秋时期的一种社会现象。对该图解读最准确的
诸侯
周天
诸侯
诸侯
A分封制已经瓦解
B.兼并战争连绵不断中一三林
C.社会动荡不安
D.周王室地位下降面达
11.贾谊的《过秦论》是影响中国历史的十篇政治文章之一。贾谊认为:为政者必须施
仁政,不能反人民,否则,人民必会“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最初是用来描述
来克处
画特凉
()
A项羽起义B刘邦起义C.陈胜、吴广起义D.国人暴动
12.汉初的统治者,推行“无为而治”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其治国思想借鉴于()
A儒家学说B.道家学说
C.法家学说
D.墨家学说
13.卫青和霍去病都曾经立下赫赫战功。他们死后,都陪葬在汉武帝茂陵附近,得享
殊荣。他们的“赫赫战功”是
()
A.平定七国之乱
B.镇压农民起义
C,率军击败匈奴
D.打压地方豪强
七年级历史试题第2页共6页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