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上册完]
41475100802HZ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5 BCCBA
6-10 AADBB
11-15 BDCDD
16-20 AAACB
21-25 DCDAB
26-30 ABACC
:二、材料解析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0分,第33题10分,共30分)
31.(1)商潮:方国松散联盟;四周: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2分)
(2)原因: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栈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而,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
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意对也可,4分)
(3)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在思想上,实行“罢黜白家,尊崇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
统思想。(4分)
32.(1)蔡伦。(2分)改进造纸术。(2分)
(2)《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2分)
(3)示例:张种景:张仲景是东汉末年名医,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
和治疗方法,还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猖预防疾病。
(选择华佗也可,请酌情给分,4分)》
33.(1)A:秦朝;B:西背。(2分)
(2)时代特征:芪族交融。(2分)
意义:民族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
化和精神文化,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和国家兴旺发达。(意对也可,4分)
(3)制作年代尺、制作大事年表、建构结构图等。(写出两个即可,2分)
三、综合感悟题。(第34题10分)
34.【Ψ分标淮】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围绕“文景之治”主题进行论述,即可按照评分标准给
分。
主题明碗
过程叙述
强化认识
手数要求
层次
紧扣主题
史实准蹄,过程完整,思路清晰。
回应主览,表述简浩。
(3分)
(4分)
(3分)
不少于120字
紧扣主题“文景之治”
史实淮骑,贴近主题,思路清晰,
發化主题,表述简洁。
(3分)
过程完整。(4分)
(3分)
120字内
较扣主海“文紧之治”
史实较贴近主斑,思路济晰,
较回应主通,表述一般。
(3分)
过程校完楚。(3分)
(2分)
100字内
略扣主题“丈帝之治'
史实略贴近主题,思路不濟昕,
偏商主题,表述混乱
(2分)
过程不完整。〔2分)
50字以下
(不得分)2023-2024 学年 度第一学期期 末 义 教阶 段学业 水 平 测 试
七年级历史
满分:100分
题 号 一 二 三 总 分
得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所示为我国某遗址的远古人类复原头像,该远古人类的特点有“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会使用火并会保存火种”“使用打制石器”等。这一远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2.国庆期间,吴越一家参观了历史博物馆,在半坡文物馆展厅里,他们可能看到的是( )
A.稻谷颗粒 B.木结构水井复原图
C.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 D.干栏式建筑复原图
3.远古时期,将公共推举、首领让贤的办法称为“禅让”。根据禅让传说,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A.舜--尧--禹 B.舜--禹--尧 C.尧--舜--禹 D.禹--舜--尧
4.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 )
A.启 B.禹 C. 伯益 D.桀
5.在殷墟,讲解员指着一段文字残片说:“这些文字记录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由此判断,这些文字应该是( )
A.甲骨文 B.楷书 C. 隶书 D.金文
6.春秋后期,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条件的是( )
A.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B.青铜器的使用
C.新石器的使用 D.耒耜的使用
7.修筑于战国时期,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 B.灵渠 C.长城 D. 大运河
8.在中华传统美德里,最重要、影响最大的就是“仁”。春秋时期,提出“仁”的学说的思想家是
( )
A. 韩非 B.老子 C. 墨子 D.孔子
9.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文化上颁布了通用全国的文字,统一后的文字是( )
A.草书 B.小篆 C. 铭文 D.大篆
10.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局面。下列选项中,体现了孟子思想的是( )
A.“兼爱”“非攻”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无为而治” D.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
11 “楚汉之争”以 的失败告终。从此,中国又进入了另 个大 统的朝代。材料中画横线处应填( )
A.刘邦 B.项羽 C. 陈胜 D.吴广
12.西汉前期,币制十分混乱,诸侯、达官、豪富多私造牟利,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于市场,折算困难,交易不便。面对这样的情况,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兴办太学 B.平抑物价 C.盐铁专卖 D.统一铸币
13.东汉中期以后,政治黑暗最突出的表现是( )
A.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剧 B.统治阶级内部的派系斗争
C. 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D.皇帝昏庸愚昧,不理朝政
14.“光武中兴”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个治世。下列对“光武中兴”含义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 )
A.社会比较安定 B.经济状况明显好转
C.民族矛盾缓和 D.农民摆脱了压迫和剥削
15.新疆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地区,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标志着新疆正式隶属中央政府管辖的事件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丝绸之路的开辟 C.甘英出使大秦 D.西域都护的设置
16.下图是丝绸之路示意图,图中的第一个方框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它是( )
A.长安 B.洛阳 C. 成都 D.杭州
17.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印度。其创始人是( )
A.乔达摩·悉达多 B.张角 C. 张衡 D.扁鹊
18.官渡之战的交战双方分别是( )
A.曹操和袁绍 B.曹操和孙刘联军
C. 孙权和刘备 D.袁绍和孙刘联军
19.下列选项中,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是( )
A.长平之战 B.阪泉之战 C.赤壁之战 D.巨鹿之战
20.持续了 16年之久,导致西晋国力大大衰弱的事件是( )
A.“国人暴动” B.“八王之乱” C.“黄巾起义” D.“大泽乡起义”
21.所谓“十六国”,除了北方主要的 15个政权,还包括西南的( )
A.前秦 B.后梁 C.后汉 D. 成汉
22.时称“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出现在( )
A.东汉 B.西汉 C.东晋 D.西晋
23.383 年,发生在东晋与前秦之间的著名战役是( )
A.牧野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淝水之战
24.“230年,孙权派将军 □ 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材料中方框内应填入的人物是( )
A.卫温 B.周瑜 C.刘备 D.曹丕
25.西晋的建立时间和都城分别是( )
A.266年,长安 B.266年,洛阳 C.280年,成都 D.280年,建业
26.在东汉、魏、晋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除羯、氐、羌之外,还有( )
A.匈奴和鲜卑 B.鲜卑和回 C. 吐蕃和回约 D.匈奴和吐蕃
27.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定都在
( )
A. 洛阳 B. 建康 C.成都 D.长安
28.右图人物是南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 位数。他是( )
A.祖冲之 B.郦道元
C.胡昭 D.宋应星
29.贾思勰编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 )
A.最早的工艺百科全书 B.最早的农业百科全书
C.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D.最早的一部兵书
30.下列选项中,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美称的是( )
A.《女史箴图》中的人物 B.云冈石窟的雕像
C.王羲之的书法 D.顾恺之的绘画
二、材料解析题。(第31题 10分,第32题 10分,第33题 10分,共30分)
31.(10分)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我国逐渐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不断地巩固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代,国家的外部形式表现为方国联盟,是一个松散的联盟。西周,新封的诸侯多是王室至亲或功臣,分布在天下各地,代表周天子行使对地方的统治权,并通过宗法礼制,确定天子与诸侯的君臣关系,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
材料二:秦朝以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是分裂的,“诸夏”或“中国”只是个笼统的概念,并没有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到秦朝,“中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庞大的帝国和它的土地、人民。
材料三: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代、西周时国家外部形式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到秦朝才有“中国”这个具体概念 (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4分)
32.(10分)两汉时期,文化灿烂,星光耀眼,在我国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书写革命】
材料一:秦始皇批奏折,每天竟“以衡石量书”。那时的奏折是竹简,竹简很沉,要论斤称,按当时的单位讲,秦始皇一天要批一石奏折,一石重的奏折大约是现在的30千克。
【史学泰斗】
材料二: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
【中医辉煌】
(1)材料一中的情形得以改变与谁的贡献有关 这项贡献是什么 (4分)
(2)材料二中司马迁写的《史记》有何历史地位 (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从图一、图二中任选一位人物为其写一份简介。(4分)
33.(10分)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绘制示意图】
材料一:
【查阅资料】
材料二:北方的鲜卑北魏政权为确立其政治上的合法地位,也强调对汉文化的认同,北魏实行汉化改制时,在都城建制方面除依循古礼外,还参照并仿效了南朝的做法。
—摘编自钟晓青《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都城与建筑》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中 A、B两处的朝代。(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都城建制体现的时代特征。(2分)这一时代特征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4分)
(3)参照材料一中的示意图,除此以外,再列举两个整理史实的方法。(2分)
三、综合感悟题。(第34题10分)
34.(10分)“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不少于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准确,过程完整,思路清晰,表述简洁,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