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滨海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9 08:43:00

文档简介

滨海新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卷
七年级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B A A B B D C A C B D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B D D B B D B C D A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其中26题16分;27题16分;28题18分)
26.(16分)(1)制度:禅让制;世袭制。(4分)
(2)目的:对周朝进行有效的统治(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2分)特点:等级森严。(2分)
(3)丞相、 地方政府(4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4分)
27.(18分)(1)信息: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并推广。(4分)说明:当时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2分)
(2)《汉书》:反映了江南当时开发不够充分,生产力水平较低,人民生活不富有。(3分)《宋书》说明江南已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农业、手工业都得到了发展。江南成为富庶之地。(3分)
(3)因素:充足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优越的自然条件(气候,土壤);水利工程;统治者的农业政策。(6分,言之成理只要答出其中3点即可)
28.(16分) (1)百家争鸣(1分) 儒家学派(1分)。
(2) 蔡伦改进造纸术(2分);华佗发明“麻沸散”,创编 “五禽戏”(2分);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2分)。
(3)甲骨文(1分) 小篆,(1分)使政令能够在全国顺利地推行;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4分)
(4)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2分)滨海新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卷
七年级历史(开卷)
本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为第1页至第4页,第II卷为第5页至第8页。本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答卷前,请你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答题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结束后,将本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注意事项:
1.本卷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2.答题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1.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的重要证据,下列发掘于北京人遗址中且能够证明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的化石是
A.骨耜 B.北京人头盖骨 C.灰烬、烧骨 D.石制的纺轮
2.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处的长江流域气候湿润,草木茂盛,虫兽较多。因此,最适合他们居住的房屋样式是
A.洞穴 B.干栏式房屋 C.搭上草棚的水井 D.半地穴式房屋
3.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并发明了弓箭。这些传说
A. 作为历史信息,需要考古证实 B. 无任何历史依据,只是传说
C. 作为历史信息准确无误 D. 是历史的文学化,可以作为历史依据
4.右图为二里头遗址内一号宫殿复原图,遗址内发现 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等遗迹,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二里头遗址反映出
A.夏朝出现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B.商朝社会贫富分化很严重
C.西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王朝 D.东周的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5.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按时间顺序下图中①对应的朝代是
A.东周 B.西周 C.秦朝 D.西汉
6. 利簋,又称 “武王征商簋”。铭文记载:“珷征商,佳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
该铭文反映的战役为
A.涿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商汤灭夏 D.阪泉之战
7. 区分历史事实与历史观点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 B.周平王迁都洛邑
C.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 D.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动荡时期
8.“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天府”的由来直接得益于
A.铁犁牛耕的推广 B.商鞅变法的实施
C.都江堰的修建 D.秦朝统一的完成
9.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右下图材料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A.以民为本
B.崇德尚贤
C.天人合一
D.兼爱非攻
10.某历史兴趣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收集到“大泽乡”、“揭竿为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等关键词,据此判断该历史小组研究的活动主题为
A.诸侯争霸 B.焚书坑儒 C.陈胜、吴广起义 D.楚汉之争
11. 《汉书 食货志》记载“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汉初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A. 推恩令 B. 休养生息 C. 重农抑商 D. 独尊儒术
12. 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的是
A. 汉高祖 B. 汉文帝 C. 汉景帝 D. 汉武帝
13. 面对匈奴的袭扰,汉武帝对匈奴的政策由“和亲”变为军事打击的主要原因是
A.“和亲”政策不起作用   B.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C.汉武帝好战 D.汉武帝时匈奴势力衰弱
14. 据史书记载,外戚梁冀先后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这说明
A. 外戚势力膨胀 B. 豪强地主势力增强
C. 宦官把持朝政 D. 军阀势力强大
15.右图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A.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B.张骞出使西域
C.班超出使西域
D.甘英出使大秦
16.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的史事,记录了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肯定他们的功绩,也揭露了他们的腐朽和罪恶。材料所描述历史著作是
A.《论语》 B.《春秋》 C.《汉书》 D.《史记》
17. 在刘禹锡的诗句“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中,“三足鼎”最终形成应该出现在下图年代尺的位置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8.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依据下图,正确的选项是
A. 西汉 B. 西晋 C. 前秦 D. 成汉
19. 下列选项最能体现右下单元内容的阶段特征是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20. 《三国志》载:“……战于赤壁,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至南郊。”对这场战役解读正确的是
A. 该战役交战双方为曹操和袁绍 B. 该战役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C. 该战役战术是声东击西 D. 该战役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他们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交流日益密切,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这些可反映当时推动民族交融的因素是
A.友好交往 B.人口的迁移 C.社会的动荡 D.江南的开发
22. “投鞭于江”“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历史典故反映的历史战役是
A.城濮之战 B.长平之战 C.淝水之战 D.马陵之战
23. 右图是某同学总结的某一事件的关键词,该事件是
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吴起变法
D.孝文帝改革
24.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
A.《齐民要术》 B.《水经注》 C.《大明历》 D.《缀术》
25.世界上首先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科学家是
A.张衡 B.徐光启 C.宋应星 D.祖冲之
第II卷 非选择题(50分)
注意事项:
本卷共3题,共50分。
26.(16分)国家的形成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
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1)材料一中所说的“选贤与能”指的是哪一制度?(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把“天下为公”变成“天下为家”的制度是什么?(2分)
材料二 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2)根据材料二回答,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2分)材料反映出分封制有什么特点?(2分)
材料三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3)填出材料三示意图中①、②的内容。(4分)指出秦朝政治的显著特征是什么?(4分)
27.(18分)经济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因此,发展经济是每个国家的重要举措。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观察下列的两幅图: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4分)这些信息说明了什么?(2分)

材料二: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冻饿,亦亡千金之家。
——《汉书》
材料三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汉书》《宋书》记载的江南的经济状况有什么不同?(6分)

(3)综合以上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6分)
28.(16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思想之美】
材料一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1)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的“熠熠生辉”的局面叫什么?(1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哪一学派的思想?(1分)
【科技之美】
材料二 
(2)请你分别写出材料二中三个人物的科技贡献。(6分)
【文化之美】
材料三
   
  图一         图二
(3)文字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图一中的文字被称为什么?(1分)图二中秦朝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的字体被称为什么?(1分)它的颁行有什么意义?(4分)
【艺术之美】
材料四

(4)雕塑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精华。材料四中这尊雕塑体现了当时雕塑艺术的什么特点?(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