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9 08:35:02

文档简介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5、CACCD 6--10、DCDBC 11--15、DCBDC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0分)
16.(1)要有爱心和同情心;人与人之间要和谐相处;要以和为贵等。(任意答出两个方面,意思相近即可,一点1分,共2分)
(2)历史价值: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汉的民间生活气息和地方风貌;(2分)
艺术价值:该俑身材矮胖,表情生动活泼,幽默风趣,雕塑线条简练,技法娴熟。
(2分)。
(3)时代:南北朝时期;(1分)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3分)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2个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7.(1)增加农业劳动力;(2分 )休养生息政策。(2分)
(2)举措: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施“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监察百官;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专卖。(一点1分,共3分)影响: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1分)
(3)以汉服代替鲜卑服(穿汉服);改鲜卑姓为汉姓(改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与汉族通婚)。(3分)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1分)
18.(1)统一货币;(2分)统一度量衡。(2分)
(2)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和其他国家、地区的经贸往来;促进了中外的经济文化交流等。(答出两点即可,一点1分,共2分)
(3)北民南迁,带去大批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优越的自然条件;稳定的社会环境;统治者重视等。(任意答出两方面即可,一点2分,共4分)
(4)国家的政策;交通的发展;人口的流动;优越的自然条件等。(任意答出两点即可,一点1分,共2分)
四.探究题(本大题含1个小题,共16分)
19.(1)事迹:两次出使西域,密切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2分)精神:敢为人先、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创新、不断开拓进取、坚持不懈等。(任意答出两点即可,2分)
司马迁;(1分)编撰了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1分)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对中国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分)《史记》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2分)
(3)示例: 创新·发展
创新与发展是引领世界发展的不竭动力。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推行了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为了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秦孝公任用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废除了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进而牢牢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东汉时,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此后纸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便利了典籍的流传和文明的传播;北朝时期,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农书,这部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创新是石,擦出星星之火;创新是火,点燃希望之灯;创新是灯,照亮前进之路。所以,我们要不断发扬创新精神,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分值 材料运用与论述
6--7分 紧扣观点加以论述,运用材料中三个以上的内容,能够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4--5分 能够围绕观点论述,运用了材料中两个以上的内容,但不够充分或不够典型,条理基本清楚
2--3分 有论述或说明,但材料不充分,或史论结合不充分
0--1分 观点、论述与材料无关,或仅仅重复材料中的史实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题(卷)
七年级历史(满分:8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下面表格对应题号的方框中。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王老师在介绍某处原始文化遗址时出示了下面几幅图片,此文化遗址最有可能是
A.良渚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2.禹在位时,制定各种制度,社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阶级分化愈加严重,此后,夏朝还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由此可知,我国
A.早期国家产生 B.进入铁器时代 C.文明开始起源 D.出现社会动荡
3.《国宝会说话》节目正在描述某一国宝:“它体型巨大、雄伟庄严,代表了我国商代青铜器制作的最高水准,它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这一国宝是
A.青铜利簋 B.四羊方尊 C.司母戊鼎 D.青铜面具
4.对联“恢拓禹功名父子,创开天府古神仙”称颂的人物
A.治理了黄河水患 B.编著了《道德经》
C.修建了都江堰 D.在秦国开始变法
5.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段空隙,上面写有“楚河”“汉界”字样,这是以棋比喻历史上的“楚汉之争”。这场战争发生在
A.商纣和周武王之间 B.夏桀和商汤之间
C.秦二世和陈胜之间 D.项羽和刘邦之间
6.下面为睡虎地11号秦墓出土的竹简内容,称作《编年纪》,该竹简反映的战争是
A.春秋争霸战争 B.秦与匈奴之战
C.秦末农民战争 D.秦的统一战争
7.汉陵考古队对汉文帝霸陵进行了考古挖掘,并取得重大发现。某位考古学家说:“这次的发现,陪葬品和皇帝身份产生了很大的落差。我们只发现大量的陶器、铜器和铁器。”考古印证了汉文帝
A.崇尚道家 B.孝敬母亲 C.提倡节俭 D.重视农业
8.如图,为了解决西汉初年诸侯王和地方豪强地主做大,霍乱国家,汉武帝采取的解决办法是
A.实行分封制 B.建立刺史制
C.收归铸币权 D.颁布推恩令
9.《后汉书》记载,章和二年,年仅十岁的汉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窦氏一族操纵朝政,“威权震切廷”。汉和帝在宦官的帮助下铲除窦氏,然而宦官又开始把持朝政。这反映出东汉后期
A.自然灾害顿繁发生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社会治安状况良好 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10.“他没有指挥千军万马,但用自己的一双脚改变世界……让分别兴起于亚欧大陆东西两端的两个帝国之间有了间接的经贸交流。”据此可判断,“他”是
A.霍去病 B.班超 C.张骞 D.商鞅
11.两汉时期,人们在许多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下关联正确的一项是
A.蔡伦——创造“五禽戏” B.张仲景——改进造纸术
C.华佗——写成《伤寒杂病论》 D.司马迁——创作《史记》
12.《三国志 吴主传》载:“黄龙二年春正月,浮海求夷洲及直洲,军行经岁,士卒疾疫死者十之八九,但得夷洲数千人还。”这段话记载了三国时
A.加速对西南地区的开发 B.海上丝绸之路的进一步开拓
C.加强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D.孙吴政权大力发展海外贸易
13.脍炙人口的《木兰辞》是北朝民歌,也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从艺术形式上看,反映了北方民族妇女的特色;从文字来看,词兼胡汉,“天子”“可汗”并用。这反映了
A.民族交融的趋势开始出现 B.文学创作受民族交融影响
C.儒家思想观念已深入人心 D.北方妇女具有男子汉气概
14.《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史料反映的社会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南方社会较为稳定 B.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
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北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15.在一次智力问答比赛上,主持人给出了以下提示,你认为是主持人讲的是
A.顾恺之 B.祖冲之 C.王羲之 D.贾思勰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含1个小题,共10分)
16.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继承、发展与不断创新中绽放魅力。根据下面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思想智慧】思想主张体现价值准则。下面儒家学派的思想主张体现出怎样的价值观?(2分)
(2)【彩陶鉴赏】彩陶作品体现社会风貌。请从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两方面解读下面彩陶作品。(4分)
(3)【科技成就】科技是文明的指针。请仿照示例,完成相关科技人物名片。(4分)
蔡伦 时代:东汉 贡献:改进造纸术,便利了典籍的流传和文明的传播。 祖冲之 时代: 贡献: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2个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7.统治者的正确决策推动着国家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汉高祖诏曰:“民前或相聚保山泽,不书名数(名数指户籍)。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
材料一中汉高祖这一做法的直接目的是什么?他采取的措施称什么政策?(4分)
材料二 汉武帝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其对制度的变革与创新尤为明显。
——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如何“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上述制度变革有什么影响 (4分)
材料三 孝文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除了材料三中的措施外,孝文帝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经济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需要依赖诸多因素的推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丝绸之路开通后,中西商队往来于南北两道,我国的冶铁技术、井梁法传入西域。西方的玻璃、琉璃、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瓜等传入中国,印度的艺术、佛教、音乐、舞蹈等也传入中国,丝绸之路一片繁荣。
——摘编自蓝勇《中国历史地理》
材料三 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到东晋后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布满了南迁的流民。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
——摘编自部编七年级《中国历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4分)
(2)根据材料二,简述“丝绸之路”的作用。(2分)
(3)请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影响经济的发展有哪些因素?(2分)
四.探究题(本大题含1个小题,共16分)
19.创新与发展是引领世界发展的不竭动力。晋华中学七年级某班正在进行以“创新·发展”为主题的探究学习,请你也参与进来,和他们共同完成相关任务吧。
任务一 【凿空---绝域英雄探未知】
写出下图中探索未知的人物事迹,并写出他在探索过程中体现的精神。(4分)
任务二 【著书---开创体例彪史册】
(2)郭沫若的这首诗称赞的是谁?请简要介绍他的历史贡献。(5分)
任务三 【创新---开拓进取促发展】
(3)创新是石,擦出星星之火;创新是火,点燃希望之灯;创新是灯,照亮前进之路。请以“创新·发展”为题,从以下所给内容中任选三个,写一篇不少于150字的小短文。(7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