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平市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学业评价
七年级 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图历史事件发生在①对应朝代的是( )
A.大禹治水 B.盘庚迁殷 C.国人暴动 D.平王东迁
2.公元前722年,武姜与叔段联手作乱,当叔段的儿子出奔卫国时,郑庄公不通过周平王径自出兵伐卫,让周平王颜面扫地。这说明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 B.诸侯国日益减少,七雄纷争
C.周王号令天下,诸侯臣服 D.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崛起
3.汉武帝元朔二年以后一段时间,梁国按朝廷命令,共分出十七个侯国。材料中的“朝廷命令”是( )
A.实施“推恩令” B.合并郡县 C.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新疆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事件是( )
A.班超出使和经营西域 B.开辟丝绸之路
C.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 D.昭君出塞
5.某班准备排练舞台剧,小华将扮演某一角色,他是三国之中立国西南,统治面积最小,在历史上又多被奉为正统的国君。这一角色是( )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曹丕
6.某同学查阅了有关“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人口南迁”、“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 )
A.统一国家的建立 B.政权分立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
7.下列关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B.华佗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
C.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早期佛教的不同派别,受到下层民众的信奉
D.佛教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文化
8.“他以坚韧不拔的勇气和毅力,克服了重重的困难,终于完成了出使的任务。从此,西域天山南北各国相继归汉,横贯东西的丝绸之路亦由此开辟”。“他”是( )
A.汉武帝 B.张骞 C.班超 D.甘英
9.小敏同学在网上搜索主题学习资料,找到以下内容,据此判断她学习的主题是( )【外文名】:The Silk Road 【开创期】:西汉
【终点】:大秦(欧洲古罗马) 【引进物种】:葡萄 石榴 核桃 苜蓿等
A.丝绸之路上的交往 B.海上丝绸之路兴盛 C.中原物种丰富 D.有效管控西域
10.东汉安帝死后,阎太后及其兄立刘懿为帝,阎氏一族把持朝政。不久以孙程为首的宦官发动政变,诛杀阎氏,另立顺帝,宦官势力把持朝政。这反映出东汉( )
A.人口散亡 B.政治清明 C.宦官外戚交替专权 D.皇帝信任宦官势力
11.下列中国古代史上的各个“魏”政权,按政权建立年代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A.④③①② B.②④③① C.②④①③ D.②③①④
12.西晋王朝存在时间非常短暂。导致西晋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原因有( )
①统治集团迅速腐朽 ②北方人大量迁往江南地区
③皇族之间连年混战 ④内迁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压迫
A.①②③ B.②④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成语典故“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与下列哪次战役有关(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14.关于“魏晋南北朝的经济”,把“北方大量人口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江南地区社会安定,自然条件优越”作为理由,那么观点应该是( )
A.民族文化的丰富 B.吸引北方人南迁 C.江南地区的开发 D.推动文化的繁荣
15.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把“有利于民族交融”作为观点,那么理由不能是( )
A.改汉姓 B.易汉服 C.说汉语 D.在长安兴办太学
二、综合题(第16题9分,第17题13分,第18题8分,共30分)
16.(9分)我国拥有许多世界级文化遗产,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
材料一
(1)结合所学,按照示例,从图片1、3中选择任一图加以说明。(2分)
示例:图2的商鞅方升是战国时期秦国至秦朝的标准量器,反映了商鞅变法和秦朝巩固统一的历史。
材料二
(2)上图的著作创作于四个朝代,请将字母填入下图对应的表格中。(4分)
(3)请从下列历史古迹中任选一处,为其撰写解说词。(60字左右,3分)
17. (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一些以铜乃至石、骨、蚌等原料所制的生产工具仍在农业生产领城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是,以铁犁为代表的铁制农具已经逐步投入使用。铁农具利于大量荒地的开垦,便于深耕、松土、平田、除草和收割,从而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
(1)据材料讲述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的变化。(1分)说明该变化的意义。(2分)
材料二
(2)据材料二图,写出这一时期我国人口迁徙的特点(或方向)。结合所学,说明材料二中两则信息的关系。(4分)
(3)根据材料二,归纳西晋末年以来江南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2分)
材料三《齐民要术》全书共卷92篇,不仅记载了黄河流域,而且也记载了南方的农业生产。其内容包括农、林、牧、副、渔各个方面,凡耕种粮食,栽种瓜果蔬菜,蓄养家禽家畜,乃至食品加工酿酒造曲、制造笔墨等继承了战国以来我国的农学遗产,书中引用前人著作达一百五六十种之多,结合了汉代以后数百年间农业生产实践,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古代农业知识。
(4)根据材料三,概括《齐民要术》的特点。(2分)
(5)综合材料,推动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写两点,2分)
18. (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变法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转型,废除了旧的经济、政治制度,建立了全新的体制,从而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1)材料写的是哪场改革?列举“秦国的社会转型”确立的一种新制度。(2分)
材料二 鲜卑姓改用汉姓的情况(部分)
材料三 495年,皇帝则号令天下,“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2)材料二、三反映的是我国哪次改革?据材料二,若一位鲜卑人的原名叫做拓跋建,改他的汉名叫什么?(3分)
(3)指出材料三叙述的是这次改革的哪一项内容? (2分)
(4)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1分)乐平市2023-2024学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评价
历史参考答案
一 1--5 BDACA 6--10 BABAC 11--15 BCDCD
二16.共9分
(任选一图,2分)
(1)图1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图3西汉时期的麻纸,证明我国在西汉时期已生产纸。
(2)B 、 A 、 D 、 C 。(4分)
(3)(任选一图,3分)
图一 祖冲之是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他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领先世界约1000年。他还制定出当时最先进的《大明历》。
图二 贾思勰是北朝时期的著名的农学家,《齐民要术》是他所著的一部农业科学著作。书中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图三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由于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于是佛教雕刻兴盛。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就是著名的代表,它是北朝石窟艺术的最高成就之一,继承了秦汉以来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是我国古代雕刻和绘画艺术的宝库。
共13分
(1)变化:铁农具出现并推广;(1分)意义: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大量私田出现,导致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2分)
(2)特点(方向):北人南迁(或北方少数民族迁往中原,中原汉族迁往江南;由北向南迁徙)。(2分)
关系:魏晋南北朝时期大规模的人口南移,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2分)
(3)主要原因:北人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南方社会相对稳定;南迁的人民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经验。(答出2点,2分)
(4)特点:内容丰富;注重将前人的经验与当时实际相结合。(2分)
(5)因素:生产工具革新;先进的生产经验的传播;先进的生产技术指导;安定的社会局面等。(任答2点,2分)
18.共8分
(1)商鞅变法。(1分)确立县制(土地私有制、奖励军功爵位制度等)。(1分)
(2)北魏孝文帝改革。(2分) 元建。(1分)
(3)官员在朝廷里必须用汉语,禁止用鲜卑语。(2分)
(4)改革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要坚持改革。(意思相近即可,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