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学情调查历史试卷(图片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学情调查历史试卷(图片版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9 08:28:27

文档简介

2023年秋学期七年级期末学情调查
历史答案
24-28 D A B C A 29-33 A A B D B 34-38 C A C A B
39-43B D C B A 44-47DC C C
48(9分)
春秋(1分);王室衰微,诸侯争霸(1分);齐桓公(1分)。
铁制农具 (1分) 都江堰(1分)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任意一点即可,1分)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以后统一全国打下了基础。(1分)
百家争鸣(1分)
社会变革(或转型)(1分)
49(8分)
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1分);汉武帝:颁布推恩令(1分)。
态度:秦始皇﹣反对(或否定、批判),汉武帝﹣支持(或肯定、推崇)(1分);
措施:秦始皇﹣焚书坑儒(1分),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1分)。
关系:西汉继承和发展了秦朝的制度,同时也有调整和创新(或汉承秦制,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巩固和发展)(1分)
具体措施:建立刺史制度(1分)。
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待,既要看到封建帝王的功绩,又不能忽视他们的缺点不足和局限性(或全面客观地看待)。(1分)
50(9分)
打破了“邦国”“宗族”壁障,使华夏民族不断壮大、华夏认同观念逐渐增强(1分)。
张骞通西域(1分);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开通创造了条件(1分);
西域都护府(1分)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1分) ;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1分)
北魏孝文帝(或孝文帝)(1分);迁都洛阳、穿汉服、讲汉语、与汉族通婚、改汉姓等(任意一点即可,1分)
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相互融合。(1分)2023年秋学期七年级期末学情调查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50分)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24分)
请注意: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分,共24分)
24.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在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中发现大量的灰烬、烧石和烧骨
头,这说明北京人当时
A,使用磨制石器
B.懂得人工取火
C.养殖家禽家畜
D.使用火
25.文物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某学校开展“制作商周时期历史文物模型”活
动,可以参考的文物图片是
A.四羊方尊
B.青瓷莲花尊
C.骑驼乐舞俑
D.骨耜
26.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是民族联系的纽带。下表是汉字“兔”演变的历程,据此可知

表兔免
A.早期汉字缺乏使用价值
B.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
C.汉字的演变趋势由简到繁
D.最早起源夏朝
27.右图为三星堆3号坑出土的青铜大面具。三星堆祭祀区新一轮考古发
掘迄今为止已出土2000多件完整器物。部分文物与河南安阳殷墟、山
西陶寺遗址、江西新干遗址等地出土的青铜器有相似之处又各具特色。
从材料中可以推断出
A.阶级分化趋势明显
B.巴蜀地区手工业水平领先全国
C.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D.大面具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青铜器
28.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一统政治格局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政治
格局所代替。促使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B.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
C.思想活跃,文化繁荣
D.各国纷纷进行改革
29.战国中后期,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合众弱以攻一强”“事一强以攻众弱”的历史现象,
其中“一强”是指
A.秦国
B.楚国
C.齐国
D.赵国
七年级历史第1页共6页
30.“史实”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陈述:“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下列属
于史论的是
A.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莫定基础。
B.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
C.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
D.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31,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
姓、异姓及古代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材料主要阐述了西周实行分封制的
A.内容
B.原因
C.影响
D.依据
32.史书记载,春秋初年的170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只剩下十几个了,战国后期只有7
个了。材料所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王室衰微
B.社会倒退
C.诸侯争霸
D,走向统一
33.《战国策·秦策一》记载:“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该记载体现的历史事件是
A.武王伐纣
B.商鞅变法
C.商汤灭夏
D.盘庚迁殷
34.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是节选自中国古代某部典籍中的一句话,
其后半句是:“仁在其中矣”。这部典籍应该是
A.《水经注》
B.《墨经》
C.《论语》
D.《老子》
35.某学者曾说:“事物变,但是事物变化的规律不变。一个人如果懂得了这些规律,并且
遵循这些规律以调整自己的行动,他就能够使事物转向对他有利。”与该学者观点一致的
思想家是
A.老子
B.墨子
C,孔子
D,韩非子
36.阅读中国古代时间轴,关于①阶段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三国两晋
辽宋夏
明清
时期

南北朝

时期
金元时期
时期
公元前221年220年
581年
907年
1368年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37.下列各项中属于研究秦朝“最可靠史料”的一项是
A.睡虎地秦幕出土的竹简
B.《史记》的记载
C,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
D.电视剧《大秦帝国》
38.先秦时期,各地“衣冠异制”:至秦汉以后,各地服饰出现了趋同现象。这一变化的主
要原因是
A.审美理念逐渐变化
B.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C.儒家思想成为主流
D.民族交融程度加深
39.《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
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臧(同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颜色相同的马),而将相或
乘牛车。”为此,汉高祖采取了
七年级历史第2页共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