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6.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9 07:32:27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人教七下历史同步精品课件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统编版七下历史课件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制作人:窦至钢 宋叶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从北宋建立开始,至元朝灭亡结束。先后形成北宋、辽、西夏和南宋、金、西夏的并立格局,直至蒙古族崛起,建立元朝,统一全国。期间,政权之间虽有战争摩擦,但大部分时间维持相对和平,大部分地区保持交流融合。
无论是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权并立,还是元朝这个由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统一王朝,中华民族在这一时期都在进一步交融与发展,社会经济与科技文化更取得了很大成就。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民族关系:多个民族政权并立,民族政权之间有战有和,民族交融得到进一步发展,少数民族政权统一全国。
社会变化:经济重心南移,商业贸易繁荣,繁华的都市生活,多彩的文学艺术(宋词、元曲流行),极盛的传统科技(中国古代科技的典范和高峰,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发达的中外交通。
时代特征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北宋的政治
课标:认识北宋面临的新形势,了解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的政策。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天下扰攘,烽火几度回望,
烈焰燃着半壁残墙;
北汉南唐,从此乾坤独掌,
棋盘四海,纳入锦囊。
黄袍轻扬,扬起天子端方,
顷刻间杯酒销兵芒;
文治汤汤,方显礼仪之邦,
一场岁月将青史涤荡。
王者莫问何处归,
纵使重来亦不悔。
万里山河,今宵一醉,
留予后人再品味。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宋太祖
强化中央集权
重文轻武
的政策
第三部分
王安石变法
目录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907亡
北宋
960
由藩镇割据演变而来武力夺权
五代(907—960)(中原地区)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北方战乱多
十国(891—979)
前蜀 后蜀 吴 南唐 吴越 闽 楚 南汉 南平 北汉
南方相对安定
1.知道北宋的建立方式、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知道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与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掌握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了解宋朝实行的重文轻武政策及其影响,了解科举制在宋朝的发展和作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王安石等北宋士人的事迹,学习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通过北宋改革失败的学习,体会改革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家国情怀)
学习目标
任务一: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简要说出北宋的建立的基本史实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开封),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
宋太宗
北宋建立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典故
北宋统一 方针
意义
赵匡胤(宋太祖)
960年
开封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填充表格内容。
先南后北,先易后难
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局面
阅读课本想一想:北宋实现全国统一了吗
注意:北宋不是一个统一了全国的王朝!,
旁白:一天晚上,宋太祖在宫内举行宴会,把石守信等禁军高级将领请来喝酒,当酒兴正浓时......
宋太祖:“多亏你们的拥戴,朕才能有今天的地位,但这一年多来,朕没有睡过一夜安稳觉!”
石守信忙问:“陛下这是为何啊”?
宋太祖说:“龙椅高高在上,谁不想上去坐一坐呢?”
石守信连忙叩头说:“陛下何出此言,现在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呢?”
宋太祖说:“你们虽然无异心,但如果有一天,你们也被部下黄袍加身,你们该当如何。”
石守信:“臣等愚笨,从不想也未曾想过,有朝一日,让臣的部下给臣黄袍加身,故而恳请陛下给臣指明一条生路”。
众将齐声说:“请陛下给臣等指明一条生路吧。”
宋太祖缓缓说道:“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你们不如释去兵权,到地方去,多置良田美宅,为子孙多留产业。朕再同你们结为姻亲,君臣之间,两无猜疑,这样不是很好吗!”
众将边磕头边谢恩说:“多谢陛下为臣等想的周到,臣等告退。”
旁白:第二天,这些大将纷纷称病辞职,交出兵权。
宋太祖为什么要这么做?
任务二:历史小剧场《杯酒释兵权》
一日,(太祖)召赵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 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 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
1、赵普分析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
2、北宋吸取五代藩镇的教训,怎样“尽夺藩镇之权”的
原因:藩镇太重,君弱臣强(地方权力大,中央势弱)
任务三:材料研读:据材料说说赵普开出怎样的治国良策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解除高级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材料二:枢密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诸军,率臣主兵柄,各有分守......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京师之兵,总于三帅,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宋史·职官志》
2.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中央设枢密院掌握军队调动
材料三: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续资治通鉴长编》
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活动1:根据图片材料思考,宋太祖是如何收其精兵的?(军事上)
赵匡胤
措施:
目的 措施 作用
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牢牢控制了军队
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曰禁军。 ——《宋史兵志》
完成表格,宋太祖是如何收其精兵的?(军事上)
分化事权
削弱相权
在中央,削弱宰相权力,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 财政大权;
唐朝三省六部制示意图
三司
中书门下
(政事堂)
枢密院
三司使
财政
枢密使
军政
御史台
御史中丞
监察
宰相、副宰相
行政
中央
地方
知州(文臣)
转运使-收财政于中央
通判
(分权监督)
皇 帝
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军政、财政大权。
宋朝中央官制图
活动2:根据课本说出宋太祖是如何夺其权的?(中央)
材料: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 《宋史·职官志》
制钱谷
材料:宋代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
地方: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
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
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活动3:阅读材料说明北宋初年是如何“尽夺藩镇之权”的?它带来了怎样的后果?
后果:使藩镇割据的基础得以铲除,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从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但是这些措施打击了地方割据势力,但对地方实力剥夺太过,导致地方力量的贫弱.
知识归纳:列表总结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
措施 军事上
政治上 在中央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在地方 ①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②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
③在各州府设通判,以分知州权力。
经济上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转运使,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影响 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军队。
②控制军队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③调换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宋)神童诗
重文轻武政策
任务三:阅读以下诗句和材料思考为什么说宋朝文官最好命?
材料一 “状元及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云,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及矣”。
材料二 名将狄青,以战功卓越而荣升最高军事长官——枢密使,因出身行伍,遭满朝文臣们的嘲讽和排挤。同为枢密使的韩琦以进士出身韩琦云:“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乃好儿。”
材料三 “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太祖誓碑
重文臣,轻武将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宋朝谚语
重文轻武的政策
宋朝为避免武将跋扈专横,重用文臣担任要职,掌握
军政大权,对武将进行抑制,文官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时文臣统兵格局逐渐形成,且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什么是重文轻武?
北宋建立后,统治者吸取武将专横导致藩镇割据分裂的历史教训。“兴文教,抑武事”的国策,崇尚文治,优待文人。
宋太宗即位后,……有时一科竞达300多人……宋代平均每年取士的人数约为唐代的5倍,约为元代的30倍,约为明代的4倍,约为清朝的3、4倍。
——《宋代扩大科举取士与冗官问题》
“进士之科,往往皆为将相,皆极通显。”——(南宋)吕祖谦
注重文教,发展科举制
苏辙
程颢
苏轼
曾巩
宋朝名臣
南剑州“家乐教子,五步一塾,十步一庠,朝诵暮弦,洋洋盈耳”。邵武军“所至村落,皆聚徒教授”。兴化军莆田县的乡校私塾分布密度更大,甚至有“十室九书堂”之说。
影响: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阅读史料,合作探究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
材料二:赵宋王朝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被外族势力所颠覆,从王朝内部来说,横亘两宋三百多年始终没有一股政治势力膨胀到足以威胁赵宋皇位的巩固。
——《浅析宋代文官制度的得失》
材料一:宋太宗一朝,文臣成为政事堂和枢密长官的主要人选,先后任命的宰相9人,全部为文官。有正副枢密使35人,其中文官21人。两宋共有枢密使、副枢密使724人,其中文臣659人,约占百分之九十一。 —《中国封建王朝兴亡史·两宋卷》
材料三:“重文轻武之习既成,于是武事废坠,民气柔靡……奄奄如病夫,冉冉如弱女,温温如菩萨,敢敢如驯羊。” ---梁启超
材料三 宋朝选官、选士比唐朝浮滥得多。例如,唐代每届取进士三四十人,公元991年,朝廷取士总计竟达一万七千三百人。皇朝宗室男孩七岁便可以授官,有的甚至在襁褓中也有官阶,并领取俸禄。 ——郑岩《宋朝十讲》节选
积极: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消极:武人地位低下,文臣掌兵,严重削弱军队的战斗力。
大量选拔文人做官,政治机构重叠,官吏冗余,导致办事效率低下,朝廷财政支出增加。
知识建构:重文轻武政策
目的 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表现 ①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②宋太宗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③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④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⑤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影响 积极 ①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②科举制度的发展,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消极 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导致军队的战斗力减弱。文官得到重用,官吏冗余,导致办事效率下降,财政支出增加。
材料: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逐渐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官僚互相推卸责任,大多不干实事,行政效率低下。军队数量一百多万,仅禁军就比宋初增加三倍多。官僚和军费开支浩大,政府财政入不敷出……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探究思考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导致了什么后果?
①大量养兵,削弱军队的战斗力。
②增设机构,导致官僚机构膨胀。
③官俸和军费开支庞大。
冗兵
冗官
冗费
北宋兵力统计表 (数据:《宋代养兵政策剖析》)
时间 总兵力
976年 37.8万
996年 66.6万
1021年 91.2万
积贫积弱
社会危机
改革变法
我们是个摆设?真悲剧!
宋将领
我不会领兵打仗啊,强人所难。
枢密院官员
宋代制度之缺点,在散,在弱,不在专与暴。——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范仲淹
范仲淹与”庆历新政“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改革家。
面对北宋社会危机,他于庆历三年(1043年)向宋仁宗上《答手诏条陈十事疏》,开启庆历新政。由于新政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遭到强烈阻挠。1045年初,范仲淹等改革派被贬,各项改革也被废止,新政失败。但北宋统治局面已经为之焕然一新,开了 北宋改革风气之先,成为王安石变法的前奏。
知识拓展
观看视频,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史实
视频请自行下载使用
宋神宗
任务四: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准确说出王安石变法的基本史实
时间
皇帝
目的
措施 经济
军事
影响
结果
1069年
宋神宗
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
保甲法
收到一些成效,政府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
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王安石尽管本着“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无畏精神,积极投身变法,但他的变法急功近利,脱离实际,结果欲速不达,反而致使“天下汹汹”......王安石想富国富民,但他的“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的理想,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重点却偏向了“取天下之财”,百姓的负担不仅没有减轻,反而更加严重了。而且变法是在北宋的上层建筑不能有效维护其经济基础和促进社会生产发展的这种背景下发生的,改良是不可能解决封建社会固有的矛盾的,其改革的失败是必然的结局。
——摘编自张守慧《论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之成败及其现实意义》
结合材料说说为什么王安石变法会走向失败?
①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②王安石变法急功近利,脱离实际;
变法的超前性与社会现实的落后性差距过大。
③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百姓负担。
王安石
王安石变法
①改革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每一个国家,
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  
②改革必然会因损害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到其反对,因而
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不会一帆风顺,这就需要在勇于改革
的同时,要具备坚决的斗争精神。
王安石变法
君子之争
你从改革成败中得到的规律性认识或启示?
北宋政治特点
本课小结
北宋的政治
北宋的建立与局部统一
宋太祖加强
中央集权
加强兵权(“兵”)
加强行政权(“权”)
加强财政权(“财”)
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重文抑武,文臣统兵
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重文轻武
王安石变法
强干弱枝
目标:富国强兵
结局:最终失败
1.(2022年江苏盐城)宋初,大臣赵普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此建议针对的问题是
A.农民起义 B.积贫积弱 C.外族入侵 D.君弱臣强
D
真题演练
2.(2022年湖南郴州)宋朝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科技发达,但在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多次失败,这与其实行的治国政策有关。下列选项最能反映宋朝治国政策的是
A.宁为百夫长,不作一书生 B.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C.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 D.做人莫作军,做铁莫作针
D
3.(2022年湖北荆州)据统计,唐朝共取士近3万名,平均每年取士约100名;宋朝共取士11万5千余名,平均每年取士约360名。宋朝在科举取士上的做法( )
A.确保了科举取士公平 B.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昌盛
C.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 D.形成了完备的考试制度
B
真题演练
4.(2023·湖北宣昌)北宋时期,统治者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其目的在于( )
A.推动教育发展,促进文化繁荣 B.节约军费开支,减轻首姓负担
C.防止武将跋扈,避免政局动荡 D.减少矛盾冲突,缓和民族关系
C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