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历史试题
题 号 一 二 总 分
得 分
得 分 阅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五一长假,小聪高兴地实现了到元谋人遗址去参观.探究的愿望。元谋人遗址在我国( )
A.云南省 B.贵州省
C.浙江省 D.陕西省
2.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情节是( )
A.种植水稻 B.饲养猪狗等家畜
C.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D.使用磨制农具石斧
3.传说中,植五谷,尝百草,制陶器,兴贸易,开创了我国原始农业文明的始祖是( )
A.燧人氏 B.炎帝
C.轩辕氏 D.伏羲氏
4.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右图所示文物,
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
A.唐朝 B.秦朝
C.西汉 D.商朝
5.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早在战国时期,秦国曾在岷江修筑过类似的水利工程,至今还发挥着防洪灌溉的巨大功能。这项工程是( )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黄河
6.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于( )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7.象棋棋盘上两军之间有楚河汉界,楚河汉界与下列哪一历史有关( )
A.秦统一六国 B. 赤壁之战
C.楚汉之争 D.淝水之战
8.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去实地探访古代“丝绸之路”,他们不应该去的省份是( )
A.四川 B.陕西 C.甘肃 D.新疆
9.东汉末年,大将关羽曾被毒箭射伤,当时能为他手术疗伤的首选医生是( )
A.张仲景 B.华佗
C.孙思邈 D.李时珍
10.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它以“纪”.“传”等体例进行编写,史料翔实,文笔生动,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史书是 ( )
A.《尚书》 B.《春秋》
C.《道德经》 D.《史记》
11.东汉的建立者光武帝是湖北枣阳人,他的名字是( )
A.刘备 B.刘彻
C.刘邦 D.刘秀
12.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 )
A. 统一天下 B. 消灭袁绍
C. 废汉称帝 D. 建立魏国
13.下列人物与作品搭配错误的一组是( )
A.祖冲之-《神灭论》 B.贾思勰-《齐民要术》
C.郦道元-《水经注》 D.顾恺之-《洛神赋图》
14.下列几位历史人物,改进造纸术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 )
A.张衡 B.张骞
C.蔡伦 D.祖冲之
得 分 阅卷人 二.非选择题(第1小题 5分,第2小题6分,第3小题5分,第4小题8分,第5小题8分 共32分)
1.【秦朝的统治】(5分)
材料一: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二:及至始皇……废先王之道(废除古代帝王的礼制、法度),焚百家之言……以弱天下之民……然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贾谊《过秦论》
(1)依据材料一,请写出图中①②③的名称?(3分)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你认为秦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这一事件在中国历史上有何重要地位?(2分)
2.【对外交往】(6分)
以下历史图画和历史地图,反映的是同一历史事件。请仔细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以上图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什么重大历史事件?(1分)
(2)这一历史事件在的当时产生了怎样的作用?(2分)
(3)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哪一年在西域设置了什么官职?它的设置标志着什么?(3分)
3.【汉朝的统治】(5分)
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他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试归纳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政治、思想、经济、军事、外交)(5分)
4.【三国鼎立】(8分)
材料一:“屯田数载教黎民,官渡一战挫傲军。”
材料二:该战役后,曹操无力南下。刘备攻占四川,并夺得汉中,有了立足之地。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并向岭南发展。此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1)材料一中“官渡一战”奠定了哪个政权的基础?(1分)根据所学知识曹操完成局部统一采取了怎样的措施。(2分)
(2)哪次战役奠定了材料二中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孙权在哪里建立了政权?(2分)
(3)根据材料,用你喜欢的方式画出三国鼎立局面的方位示意图。(3分)
5.【孝文帝改革】(8分)
材料一: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较早进行汉化改革的皇帝,他在公元496年,领头把复姓拓跋改为元,从此他的姓名就成了元宏。其他如独孤氏改姓为刘,步六孤氏改姓为陆。当时鲜卑民族改姓达一百多。
材料二:孝文帝改革能够取得了成功。一方面是因为改革的大方向是正确的,是先进文化、制度对落后文化和制度的取代:另一方面,孝文帝本人的改革意志和决心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对破坏改革的势力进行强有力打击,扫除改革障碍,同时他还注意选贤任能,培养改革中坚力量,推动改革持续不断向前迈进。
(1)结合材料一孝文帝都实行的哪些汉化措施?(2分)这次改革的目的是什么?(2分)这次改革有何影响?(2分)
(2)根据材料二,谈一谈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今天的改革有哪些重要启示?(2分)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5 ACBDB 6——10 BCABD 11——14 DAAC
二.非选择题(第1小题 5分,第2小题6分,第3小题5分,第4小题8分,第5小题8分,共32分)
1.【秦朝的统治】(5分)
(1)①皇帝②丞相③地方政府(3分)
(2)秦亡的主要原因是秦实行暴政。(1分)地位: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人民反抗残暴统治的斗争。(1分)
2.【对外交往】(6分)
张骞出使西域(1分)(2)沟通了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2分)(打通了“丝绸之路”,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3)公元前60年 西域都护 西域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3分)
3.【汉朝的统治】(5分)
①政治上: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
②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太学
③经济上: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五铢钱,抑商;
④军事上: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⑤外交上:张骞出使西域
4.【三国鼎立】(8分)
(1)曹魏政权;(1分)措施: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挟天子以令诸侯;重用人才;取得官渡之战胜利等。(2分)
(2)赤壁之战;建业。(2分)
(3)略(3分)
5.【孝文帝改革】(8分)
(1)迁都洛阳、改汉姓等;(2分)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文化,更好的统治中原广大地区,巩固统治;(2分)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2分)
(2)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改革要符合本国国情;改革是富国强兵之路;改革是社会进步的一大动力;开拓创新才能与时俱进;惟改革创新者胜等。(意思接近即可2分)2023一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水平测试
七年级历史试题
题号
总分
得分
得分
阅卷人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五一长假,小聪高兴地实现了到元谋人遗址去参观.探究的愿望。元谋人遗址在我国()
A.云南省
B.贵州省
C.浙江省
D.陕西省
2.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情节是(
A.种植水稻
B.饲养猪狗等家畜
C.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D.使用磨制农具石斧
3.传说中,植五谷,尝百草,制陶器,兴贸易,开创了我国原始农业文明的始祖是(
A.燧人氏
B.炎帝
C.轩辕氏
D.伏羲氏
4.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右图所示文物,
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A.唐朝
B.秦朝
C.西汉
D.商朝
5.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早在战国时期,秦国曾在岷江修筑过类似的水利工
程,至今还发挥着防洪灌溉的巨大功能。这项工程是(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黄河
6.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于()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7.象棋棋盘上两军之间有楚河汉界,楚河汉界与下列哪一历史有关()
A.秦统一六国
B.赤壁之战
C.楚汉之争
D.淝水之战
8.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去实地探访古代“丝绸之路”,他们不应该去的省份是(
A.四川
B.陕西
C.甘肃D.新疆
9.东汉末年,大将关羽曾被毒箭射伤,当时能为他手术疗伤的首选医生是()
A.张仲景
B.华佗
七年级历史第1页(共4页)
C.孙思邈
D.李时珍
10.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它以“纪”.“传”等体例进行编写,史料翔实,文
笔生动,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
史书是(
A.《尚书》
B.《春秋》
C.《道德经》
D.《史记》
11.东汉的建立者光武帝是湖北枣阳人,他的名字是(
A.刘备
B.刘彻
C.刘邦
D.刘秀
12.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己。”结合
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
A.统一天下
B.消灭袁绍
C.废汉称帝
D.建立魏国
13.下列人物与作品搭配错误的一组是(
A.祖冲之一《神灭论》
B.贾思勰《齐民要术》
C.郦道元-《水经注》
D.顾恺之-《洛神赋图》
14.下列几位历史人物,改进造纸术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
A.张衡
B.张骞
C.蔡伦
D.祖冲之
得分阅卷人
二.非选择题(第1小题5分,第2小题6分,第3小题5分,
第4小题8分,第5小题8分共32分)
1.【秦朝的统治】(5分)
材料一: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最高统
治者
个
君主专制
大尉)②
御史大夫
中央政府
个
央
郡(守)
③
权
县(令或长)
材料二:及至始皇…废先王之道(废除古代帝王的礼制、法度),焚百家之言…以
弱天下之民…然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一一贾谊《过秦论》
(1)依据材料一,请写出图中①②③的名称?(3分)
七年级历史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