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 开始了,全国兴建了许多大工厂,各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一切实现得比梦想还要快,多么令人鼓舞!没有共产党,不走社会主义的道路,哪能有今天?”
中国第一民族资本家荣毅仁
导入新课
你认为问号的部分与什么事件有关?
八年级下册第4课
制作:黎燕琳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中国模式1.0
目录
01 经济变奏:第一个五年计划
02 政治变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模式1.0
Part.01
经济变奏:第一个五年计划
中国现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
一、经济变奏:第一个五年计划
“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105年的历史,特别是国民党当政以来的十八年的历史,清楚地把这个要点告诉了中国人民。”——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80页。
现实是
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大大落后于苏联和东欧国家
①发展工业,是新中国的迫切要求。
背景
1952年工业内部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
一、经济变奏:第一个五年计划
1949年工业内部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
背景
②工业化的起步点,仍然很低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329页。
一、经济变奏:第一个五年计划
项目 中国1952 年产量 印度1950 年产量 美国1950
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 公斤 4 公斤 538.3
公斤
发电量人均 2.76 千瓦 10.9 千瓦 2949
千瓦
对比中、印、美三国的数据,反映什么事实?
④重工业基础薄弱
③工业生产水平非常低
背景
一、经济变奏:第一个五年计划
1913年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世界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总产值 5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4 2 1 2 1
电力 15 10 7 4 3 2
煤 6 6 4 3 4 3
钢 5 5 5 4 3 3
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所占地位
苏联工业产量比十月革命前的1913年几乎增长5倍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⑤受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军事包围的政策,企图置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于死地。”——李捷、于俊道《实录毛泽东》
⑥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敌视态度
背景
一、经济变奏:第一个五年计划
时间
目的
基本任务
1953-1957年
①为了摆脱工业落后的面貌
②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相应的培养建设人才。
为什么会把重工业放在首位?
一、经济变奏:第一个五年计划
“所谓仁政有两种:一种是为人民的当前利益,是小仁政;另一种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是大仁政。重点应当放在大仁政上。他指出,现在,我们的重点应当放在建设重工业上。要建设,就要资金。所以,人民的生活虽然要改善,但一时又不能改善很多。就是说,不可不照顾,不可多照顾。不能照顾小仁政而妨碍大仁政。”——在1953年9月毛泽东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会议上的讲话
优先发展重工业,通过发展重工业来带动农业和轻工业发展
重工业的发展关系道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关系?
一、经济变奏:第一个五年计划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1953年元旦《人民日报》社论
在中国第一、第ニ个五年计划时期,苏联先后向中国派遣18000名专家和顾问,援华的重点是称为“156项”的基础工业设施建设。
苏联向中国提供经济技术援助
一、经济变奏:第一个五年计划
根据课本内容,梳理工业和交通的建设成就。
一桥
二铁
三公
四厂
武汉长江大桥
宝成铁路和鹰厦铁路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无缝钢管厂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
沈阳飞机制造厂
一、经济变奏: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6年7月13日出厂的第一辆解放牌卡车
1953年10月27日,中国第一根无缝钢管在鞍山新建的无缝钢管厂试轧成功
一、经济变奏:第一个五年计划
项目的选址都是当时的苏联专家来中国考察之后确定的,从地域分布就能看出,这些项目大部分在北方。那么南方真的就没有矿产了吗?也不适合建厂吗?
①地理位置:东北距离苏联较近
②工业基础:东北有较好的工业基础
③自然资源:东北盛产丰富的矿产资源
一、经济变奏:第一个五年计划
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Part.02
政治变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政治变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会议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国家的基本制度,是人民民主政权的最好的基本的组织形式。我们的国家,就是人民代表会议与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国家。目前的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已在代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在不久的将来,就要直接地过渡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1951年2月28日,刘少奇在北京市第三届人民代表会议上的讲话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曾经代行过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二、政治变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54年9月1226名代表第一次汇聚北京,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共商国是
大会的任务是:制定宪法,制定几个重要的法律,通过政府工作报告,选举新的国家领导工作人员。
出席大会的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人民代表大会才是正式的权力机关
二、政治变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会中,毛泽东充满自信地宣布:“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
二、政治变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列宁
二、政治变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政治变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国家主席
毛泽东
国家
副主席
朱德
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刘少奇
国务院
总理
周恩来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选举国家领导人
课堂总结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经济变奏
政治变奏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1953-1957年底)
中国模式1.0——计划经济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1954年)
习题巩固
1.(2024·湖南邵阳九上期末·8)
“一五计划 ”的基建投资比重分配上,重工业占65%,轻工业占8%,农林水利占10%,城市公用占5%,文教卫生占9%,运输邮电占2%,其它占1%。这些数据体现了“一五计划”期间( )
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
C.各行业均取得显著的增长 D.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2.(2023·山东青岛·26)1957年,我国的钢产量为535万吨,比1952年增长近3倍;原煤为1.31亿吨,比1952年增长98.6%;发电量为193亿度比1952年增长164.4%;棉布为50.6亿尺,比1952年增长3296%。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A.第一个五年计划有序开展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确立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A
A
习题巩固
3.(2023·黑龙江大庆·20)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6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 )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C
4.(2023·湖南衡阳·11)“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下列能反映我国在一五计划中取得的建设成就的语句是( )
A.“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事众庆新生
B.“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C.喜看稻菽千重浪“包干到户生产忙
D.“南方谈话指方向,祖国建设谱新章真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