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背记要点与三年真题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新课标】
新课标·通过了解元朝设立行省、宣政院等制度,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理解元朝统一对中华民族进一步交融的重要意义。
【思维导学】
【背记要点】
知识点一、元朝的疆域和民族交融
1.特点: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2.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3.民族关系:①边疆各族内迁与汉人杂居相处;②原迁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已与汉人无异;③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融合形成新民族(回族)。④元朝境内大规模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知识点二、行省制度
1.背景:元朝建立后,忽必烈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在中央:①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③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在地方:①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书省;②除吐蕃、畏兀儿地区外,设置了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10个行省,行省下设路、府、州、县。
影响:①从“山川形便”到“犬牙相入”,使地方丧失扼险而守的地理条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行政和军事控制。②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明清以后继续沿用。
知识点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因地制宜)
1.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①东南地区,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三国时叫夷州,隋朝时叫流求),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②西北地区,设北庭都元帅府等管理西域军政事务。
2.对西藏的管辖
①攻南宋时,对西藏地区用兵和招降。②1247年蒙古王子阔端与吐蕃地方政教首领萨迦班智达在凉州(甘肃武威)会晤,议定吐蕃各地归附蒙古,此后,蒙古统治者在西藏统计户口,设置驿站。③元朝建立后,对西藏行使行政管理权,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军民事务。④设置地方机构,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充分而有效的管理。
3.意义: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易错易混】
1.民族交融中友好交往是主流,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被先进的汉文化同化;
2.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而元朝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领导六部,行使宰相职权。
3.对西域的管辖,汉朝时设置西域都护府,唐朝时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元朝时设置北庭都元帅府。
【拓展延伸】
比较分封制、郡县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
【三年真题】
(一)、2022年中考真题
1.以下时间轴呈现的史实印证了某一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其中①处应为( )
A.设台湾府 B.台湾建省 C.设驻藏大臣 D.设伊犁将军
2.元朝在继承前代制度的基础上,对地方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进行了改革。今天的广州在元朝时最有可能隶属于( )
A.江西行省 B.西域都护府 C.宣政院 D.澎湖巡检司
3.《元史·地理志》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元朝政府这样做的初衷是( )
A.便利赋税征收 B.改善民族关系 C.促进物资交流 D.加强各地联系
4.自古以来,西藏与中原王朝有着密切的联系,共同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元朝时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元朝统辖西藏的机构是( )
A.安西都护府 B.澎湖巡检司 C.宣政院 D.伊犁将军
5.元朝在河南、陕西、四川等地设置了10个行省,并将大都附近地区划归中书省直辖;在西藏地区设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在西域地区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管理军政事务。这表明元朝( )
A.民族关系平等团结 B.专制主义达到顶峰
C.边疆地区实行自治 D.地方治理因地制宜
6.元朝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为对辽阔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设立(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7. 1333年,元朝开科取士,在所取进士百人中,有蒙古、回回、畏兀儿等民族50名,有58%的人的母亲为汉人,已婚者中有近70%的人娶汉人为妻。这说明了元朝( )
A.奉行民族歧视政策 B.已经完全实现汉化
C.科举考试更加公平 D.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8.魏晋时期的北方,胡汉合舞已成为普遍的风气;元朝时期,各族之间的通婚很普遍。这些现象反映了( )
A.文化昌盛 B.中央集权加强 C.江南地区开发 D.民族交融发展
9.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民族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
……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概况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工业总产值(亿元)
1952年 46.5 11.4
1978年 155.6 212.1
2014年 11352.3 64369
(1)图1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次改革?这次改革有何历史意义?
(2)图2反映的历史事件的结果是什么?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实行怎样的政策?
(3)图3见证了清政府对哪一地区的管辖?元朝时对该地区实行直接管辖的中央机构是什么?
(4)材料体现了我国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分析材料中表格信息,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二)、2021年中考真题
1.某同学梳理北京历史沿革(如下表)。与这三个朝代相对应的制度是( )
西周 秦 元
属于燕国 分属广阳郡、渔阳郡等 隶属于中书省
A.分封制、行省制、郡县制B.郡县制、行省制、分封制
C.行省制、分封制、郡县制D.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
2.元朝是我国第一个统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下列发生在元朝的是( )
A.建立郡县制 B.设置西域都护 C.建立行省制度 D.设置伊犁将军
3.下图是汉、元两代汉中地区的行政区域图。汉代主要依据“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划;元代主要以“犬牙相入”的原则来划分行省。元代此举目的在于( )
A.加强对地方政治军事控制 B.减轻地方财政经济的负担
C.配合郡国制度设计的需要 D.保护汉中地区的风俗习惯
4.西藏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朝以来,历代中央政府都进行了有效管辖,到清朝时设置的管辖机构是( )
A.西域都护 B.宣政院 C.驻藏大臣 D.伊犁将军
5.下图示意的地方管理制度盛行于( )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6.国家的有效管理需要制度创新。下列属于地方行政管理方式的是( )
①分封制②郡县制③三省六部制④行省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建立的行政机构,是元朝时设置的( )
A.驻藏大臣 B.军机处 C.伊犁将军” D.澎湖巡检司
8.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上,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正式行使行政管辖始于下列哪幅历史地图所反映的历史朝代( )
A. B.
C.D.
9.意大利传教士鄂多立克由海路抵达广州,经泉州、杭州北上,在大都居住三年后,由 陆路经西藏、中亚回到欧洲,并著游记传世。你认为当时最有可能是( )
A.北宋 B.南宋 C.元朝 D.清朝
10. “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描述的是元朝( )
A.中书省和行中书省 B.北庭都元帅府 C.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D.宣政院
(三)、2020年中考真题
1.如图历史文物可以用来说明:元朝时期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地方行政区域是( )
A.西藏 B.四川 C.台湾 D.腹里
2.元朝为今天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奠定基础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度
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建立行政机构的标志是( )
A.秦朝设置南海郡 B.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
C.明朝设置奴儿干都司 D.清朝设置台湾府
4.元朝建立后,在西藏地区设置掌管军民各项事务的机构是( )
A.西域都护 B.伊犁将军 C.北庭都元帅府 D.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5.制作读书摘要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图所反映的中央政府加强管辖的地区是( )
A.台湾 B.西藏 C.新疆 D.东北
6.元朝疆域“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元朝开创了(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司制 D.行省制
7.我国历代政府都十分重视对边疆的有效管辖。下列举措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管辖的是( )
A.设西城都护 B.设安西都护府 C.设澎湖巡检司 D.设宣政院
8.掌握历史时序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之一。如图中①所对应的朝代创立了(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科举制
参考答案
(一)、2022年中考真题
1. B
【详解】根据所学,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省,B项正确;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排除A项;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1762年清政府设伊犁将军,排除CD项。故选B项。
2. 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今天的广州在元朝时属于江西行省,A项正确;西域都护府是西汉设立管理新疆地区的机构,排除B项;宣政院管理西藏,排除C项;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排除D项。故选A项。
3. 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元朝疆域辽阔,为加强各地的联系,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元有天下, 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反映的正是元朝建立遍布全国的驿站,D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元朝建立遍布全国的驿站加强各地联系,便利赋税征收、改善民族关系、促进物资交流与题干没有直接关联,排除ABC项。故选D项。
4. 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朝廷还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任命官员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充分和有效的管理。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C项正确;安西都护府是唐朝时期新疆地区的管辖机构,排除A项;澎湖巡检司是元代设置于澎湖列岛的官署,排除B项;伊犁将军是清朝乾隆帝平定准部和回部之后设立的新疆地区名义上的最高军政长官,排除D项。故选C项。
5. D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元朝在河南等地设立行省,在西藏设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在西域地区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管理军政事务,说明元朝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不同情况,因地制宜进行治理,D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专制主义达到顶峰是在清朝,排除B项;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D项。
6. 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世祖(忽必烈)创立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掌管行政事务,下设六部,分管各项政务;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或省),在行省之下,设置路、府、州、县,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奠定了今天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基础。D项正确;西周实行分封制,排除A项;秦朝实行郡县制,排除B项;科举制是考试选官制度,创立于隋朝,排除C项。故选D项。
7. D
【解析】元朝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有58%的人的母亲为汉人,已婚者中有近70%的人娶汉人为妻。”说明民族融合的趋势加强,故D符合题意;材料说明的是民族融合趋势加强,不是民族歧视,排除A;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并不是完全实现汉化,排除B;元代废除了科举考试制度,排除C。故选D。
8. D
【解析】根据材料“魏晋时期的北方,胡汉合舞已成为普遍的风气;元朝时期,各族之间的通婚很普遍。”中的胡汉合舞,通婚等,结合所学可知,东汉开始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各民族不断融合,到元朝时,各民族长期生活在一起,更加促进民族融合,D项正确;其余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BC项。故选D项。
9. (1)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2)文成公主入藏或唐蕃和亲。开明的民族政策。
(3)西藏。宣政院。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有了长足发展。(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1)根据材料“鲜卑族改用汉姓的情况”可知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2)根据材料“唐朝阎立本《步辇图》”可知是文成公主入藏或唐蕃和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3)根据材料“达赖金印、班禅金印”可知,清朝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对该地区实行直接管辖的中央机构是宣政院。
(4)根据材料“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可知,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根据材料“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概况”可知,从1952到2014年少数民族地区的农业和工业生产总值不断提高,得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有了长足发展。
(二)、2021年中考真题
1. D
【详解】西周实行分封制,燕国是诸侯国,秦朝实行郡县制,元朝实行行省制,故选D;秦朝实行郡县制,故A错误;西周实行分封制,BC错误。
2. 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全国共设10个行省,即岭北、辽阳、河南江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省、江西、湖广,而山东、山西、河北和内蒙古等地则称为“腹里”,由中书省直辖,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置路、府、州、县,这一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被称为“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所以C项符合题意;秦朝在地方实行郡县制,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设置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清朝时,设置设置伊犁将军管理新疆,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C。
3. A
【详解】为了防止地方出现割据现象,加强对地方政治军事控制,元朝主要以“犬牙相入”的原则来划分行省,故选A;材料信息与“减轻地方财政经济的负担”无关,排除B;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元朝没有实行郡国制度,排除C;元代以“犬牙相入”的原则划分行省,与“保护汉中地区的风俗习惯”无关,排除D。
4. 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对西藏的管理,清朝设置了驻藏大臣,参与西藏地方事务管理,故选C;西域都护是汉朝设立的西域地区的管理机构,故排除A;宣政院是元朝时期管理西藏的机构,故排除B;伊犁将军是清朝设立的管理新疆的机构,故排除D。
5. D
【解析】依据题干示意图中“甘肃行省”“辽阳行省”等,可知反映的是行省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元朝建立后,为了统治辽阔的疆域,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这也是中国省制的开端,D项正确;秦朝、唐朝、宋朝都是元朝之前的朝代,并没有实行行省制,排除ABC项。故选D项。
6. 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分封制是西周初年,周王为了巩固对周边的统治而采取的制度属于地方行政管理方式,①符合题意;郡县制是秦朝在地方上设立的行政机构,②符合题意;三省六部制是中央官制,③不符合题意;行省制是元朝的地方行政机构,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B。
7. D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元朝时期设置澎湖巡检司对台湾地区进行了管辖,故选D;驻藏大臣、军机处和伊犁将军等机构都是清朝时期设立的,排除ABC。
8. C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知识可知,根据 C 图所示的都城大都及宣政院等知识可知,该图为元朝的疆域图,今日西藏即为该图中宣政院所辖区域, 宣政院的设置表明元朝政府正式对西藏行使管辖权,西藏纳入中央政府管辖,故C正确;根据 A 图所示的都城在咸阳可知,该图为秦朝的疆域图,秦朝尚未对西藏地区行使管辖权,故A错误;根据 B 图所示的都城长安及安西都护府等知识可知,该图为唐朝的疆域图,今日西藏即为该图中吐蕃所辖区域一部分,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通过联姻方式强化双方的联系,这表明唐蕃之间尚未形成上下级统属关系,故B错误;根据 D 图所示的都城北京及乌利雅苏台将军等知识可知,该图为清朝的疆域图,清朝对西藏也行使了管辖权, 但在元朝之后了,不是最早的,故D错误。综上故选C。
9. C
【详解】
根据材料意大利传教士鄂多立克在“大都居住三年”可知大都就是今天的首都北京,在元朝时是首都,故当时最有可能是元朝,答案为C;北宋时今天的北京叫大名府,排除A;南宋时北京属于金国,B错误;清朝定都在北京,当时叫京师,D错误。
10. A
【详解】材料“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是对元朝的中书省及行省制的描述,是中国省制的开端,A项正确;北庭都元帅府、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及宣政院均与材料信息不符,BCD项排除。故选A。
(三)、2020年中考真题
1. A
【解析】考查点:宣政院。解题思路:由题干的“宣政院”,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建立后,由宣政院直接统辖西藏,掌管西藏的军民事务,A项符合题意。B项四川,当时设置四川行省,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C项台湾,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进行对其管理,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D项是腹里,是元朝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为A。
2. 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行省制是元朝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地方行政机构,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全国共设10个行省,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为今天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分奠定基础,所以D项符合题意;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所以A不符合题意;在地方上,秦朝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此后一直到清末未改,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项。
3. B
【分析】本题考查元朝巩固边疆的措施。元朝时管辖澎湖和琉球的机构是澎湖巡检司。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在台湾(琉球)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故选:B。
4. D
【解析】根据课本所学可知,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管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朝廷还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任命官员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充分和有效的管理。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D正确;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A排除;乾隆帝时,平定大小和卓发动的叛乱后,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B排除;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对西域的管辖。C排除;故选D。
5. A
【解析】考查点:元朝和清朝对台湾的管辖。解题思路:依据读书摘要的关键信息“元朝时,中央政府首次在该地区建立行政机构;1684年清政府在该地区设府,1885正式建省”判断该地区是台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1662年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3年清政府进入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故A符合题意;西藏与读书摘要的关键信息不符,排除B;新疆与读书摘要的关键信息不符,排除C;东北与读书摘要的关键信息不符,排除D。故选A。
6. D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地方设立行中书,在全国设立10个行省。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置路、府、州、县。这一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被称为“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D正确;西周时期,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推行分封制。A排除;秦朝为加强中央统治,在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B排除;宋代为了削弱相权,加强君权设立“三司”管财政。C排除;故选D。
7. D
【解析】考查点: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解题思路:识记元朝对西藏地区的管理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设置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D符合题意;西汉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地区,A排除;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管理新疆地区,B排除;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地区,C排除。故选择D。
8. 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是元朝统治时期,元朝时期实行的是行省制度,故C正确;分封制是西周时期实行的制度,故排除B项;郡县制是秦朝时期创立的,故排除B项;科举制是隋朝创立的,故排除D项。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