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化学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化学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2-29 09:11: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张店第六中学第二学期初三年级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35.5 C:12 O:16 P:31 Ca:40 H:1 N:14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人体缺钙会影响身体健康,甚至会引起骨骼疏松、畸形等疾病。这里的“钙”是指
A.单质 B.元素 C.原子 D.分子
2.石英钟、电子表使用石英晶体代替传统钟表中的摆和游丝,提高了钟表计时的精确度。已知石英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SiO2),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
A.+2 B.+3 C.+4 D.+5
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D.分子在不停运动,原子不运动
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B.原子中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C.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质子和电子
D.原子如果得到或失去电子就变成离子
5.硅元素在现代信息技术产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硅原子的质子数为14
B.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硅
D.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8.09g
6.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对该实验的认识正确的是
A.该实验中的铜粉可以换成炭粉
B.熄灭酒精灯后,立即读数
C.加热过程中,要来回推拉注射器的活塞,使铜与氧气充分反应
D.正确操作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氧气的总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的
7.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A. B. C. D.
8.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A.O2 B.Mg C.H D.N
9.根据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错误的是
A.氧化镁(MgO) B.氧化铝(A1O) C.氧化钠(Na2O) D.氧化铜(CuO)
10.下图中的符号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
A. B.
C. D.
11.学校的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的组装与使用,要能检测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下列不需要列入监测项目的是
A.二氧化碳 B.PM2.5 C.二氧化硫 D.二氧化氮
12.11991年,我国化学家张青莲与另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In)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15 B.49 C.66 D.164
13.甲醛(CH2O)是室内装潢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醛分子由碳原子、氢气分子和氧原子构成
B.甲醛由一个碳元素、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
C.甲醛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
D.甲醛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14.从如图所示的两种微粒结构示意图中所获取信息不正确的是

A.它们属于同种元素
B.它们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C.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D.①是一种阴离子,②是一种原子
15.下图是表示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 B.
C. D.
16.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钙原子 ;
(2)5个氢分子 ;
(3)3个二氧化硫分子 ;
(4)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5)氯离子
17.计算下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1)氯气(Cl2) ;
(2)二氧化碳(CO2) ;
(3)五氧化二磷(P2O5) ;
(4)氢氧化钙(Ca(OH)2) ;
(5)CaCO3 ;
(6)O2 。
四、实验探究题(共8分)
18.实验探究是培养化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某兴趣小组开展“测定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探究。
[实验一]:按图1所示装置,用铜粉加热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硬质玻璃管内的现象为 写出该反应符号表达式 。
(2)实验数据:
反应前硬质玻璃管内气体体积 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体积
40 20 11
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1%(慎“>”、“<”或“=”)。
[实验二]: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3)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燃烧地内的白磷用电加热装置点燃,瓶内气压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测定:t1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显著增加,其原因 。t3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又显著增加,其原因是 。通过t2时刻瓶内的气压值,可以计算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
五、计算题(每空2分,共10分)
19.过氧乙酸溶液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过氧乙酸的化学式是CH3COOOH(即:C2H4O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过氧乙酸分子中有 个原子。
(2)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4)过氧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5)15.2g过氧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
试卷第4页,共4页
1.B
【详解】物质由元素组成,这里的“钙”不是以单质、原子的形式存在的,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B。
2.C
【详解】化合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二氧化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故选C。
3.C
【详解】A、分子比构成分子的原子大,与其它原子相比可能小,A错误。
B、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也有间隔,B错误。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C正确。
D、分子原子都在不停运动,D错误。
故选:C。
4.C
【详解】A、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粒子构成;A正确;
B、原子中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B正确;
C、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由于电子质量仅是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倍,可忽略不计,所以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质子和中子;C错;
D、原子如果得到电子变成阴离子,失去电子就变成阳离子。D正确。
选择C。
5.A
【详解】A、由小格中的信息可知,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所以其质子数也是14,故A说法正确;
B、由硅的元素名称的汉字偏旁为“石”,则属于非金属元素,故B说法错误;
C、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第二位是硅,故C说法错误;
D、由信息可知元素符号下方的数字为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硅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1”,只不过常省略,故D说法错误。
故选A。
6.C
【详解】A、该实验的原理是利用铜在加热时消耗装置内的氧气,使装置内的压强减小,注射器的活塞在大气压作用下向右移动;碳粉燃烧消耗氧气但同时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装置内压强变化不变,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该实验中的铜粉不可以换成炭粉,此选项不正确;
B、熄灭酒精灯后,立即读数,装置内剩余气体受热膨胀,导致实验结果偏小,故停止加热后,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再读数结论会更准确,此选项不正确;
C、加热过程中,为了使铜与氧气充分接触,需要来回推拉注射器的活塞,此选项正确;
D、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故正确操作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氧气总体积应该是反应前密闭体系内(注射器和硬质玻璃管内)气体总体积的五分之一,而不是注射器内气体体积的五分之一,此选项不正确;
故选:C。
7.C
【详解】A、A图中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是原子,不是离子,故错误;
B、B图中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是原子,不是离子,故错误;
C、C图中的核内质子数比核外电子数大2,故该图表示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的阳离子,故正确;
D、D图中核外电子数比核内质子数大1,故是阴离子,故错误。故选C。
【点睛】根据结构示意图中的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大小关系来确定是原子、分子、离子。
8.B
【分析】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
【详解】A、该符号是氧气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Mg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镁元素,表示一个镁原子,还能表示镁这一单质,故选项符合题意.
C、H属于可表示氢元素,表示一个氢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单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N属于可表示氮元素,表示一个氮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单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B
【详解】A、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MgO,不符合题意;
B、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A12O3,符合题意;
C、氧化钠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其化学式为:Na2O,不符合题意;
D、氧化铜中铜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CuO,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C
【详解】A、元素符号在宏观上表示一种元素,在微观上表示一个原子,H表示氢元素,也表示1个氢原子,故A错误;
B、在化学式前加数字表示几个分子,2H2表示2个氢分子,故B错误;
C、在元素符号前加数字表示几个原子,2H表示2个氢原子,故C正确;
D、化学式可以表示一种物质,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H2表示氢气,也表示1个氢分子,故D错误。
故选C。
11.A
【分析】参与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等。
【详解】A、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没有被列入空气质量监测项目,故选项正确;
B、PM2.5属于空气污染物,是被列入空气质量监测的项目,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硫属于空气污染物,是被列入空气质量监测的项目,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氮属于空气污染物,是被列入空气质量监测的项目,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2.B
【详解】由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可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故选B。
13.D
【详解】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甲醛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甲醛分子中不含氢分子,故选项错误;
B、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错误;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甲醛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甲醛分子中不含水分子,故选项错误;
D、由甲醛的化学式可知,甲醛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4.A
【详解】A、根据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由微粒结构示意图可知它们的质子数不同,不属于同种元素;A不正确;
B、根据微粒结构示意图可知它们的核外电子层数都是2层,即它们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B正确;
C、根据微粒结构示意图可知它们的核外电子数都=2+8=10。即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C正确;
D、根据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可知①表示阴离子,②表示原子。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A。
15.C
【详解】A、图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微粒,属于纯净物,错误;
B、图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微粒,属于纯净物,错误;
C、图中只含有两种物质微粒,属于混合物,正确;
D、图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微粒,属于纯净物,错误。
故选C。
16.(1)2Ca
(2)5H2
(3)3SO2
(4)
(5)Cl-
【详解】(1)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或该元素的一个原子,2个钙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为2Ca。
(2)5个分子的个数表示在化学式的前面,5个氢分子表示为5H2。
(3)3个分子的个数表示在化学式的前面,3个二氧化硫分子表示为3SO2。
(4)碳原子是6号元素,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原子序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6,核外电子排布,第一层通常是2个电子,则第二层是4个电子,故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5)一个氯离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氯离子符号为Cl-。
17.(1)71
(2)44
(3)142
(4)74
(5)100
(6)32
【分析】相对分子质量就是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详解】(1)Cl2的相对分子质量=35.5×2=71;
(2)CO2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2=44;
(3)P2O5的相对分子质量=31×2+16×5=142;
(4)Ca(OH)2的相对分子质量=40+(16+1)×2=74;
(5)CaCO3的相对分子质量=40+12+16×3=100;
(6)O2的相对分子质量=16×2=32;
18.(1) 红色固体变为黑色
(2)<
(3) 红磷燃烧放出热量,造成瓶内气体体积膨胀,气压增加 集气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流入瓶内,造成气压增加逐渐恢复到正常值 20%
【详解】(1)铜和氧气加热反应生成氧化铜,硬质玻璃管内的现象为红色固体变为黑色,符号表达式为:。
(2)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00% = 15% < 21%。
(3)t1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显著增加,是因为红磷燃烧放出热量,造成瓶内气体体积膨胀,气压增加。
t3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又显著增加,其原因是集气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流入瓶内,造成气压增加逐渐恢复到正常值。
磷燃烧消耗了氧气,装置中压强减小,压强减少的比例就是消耗氧气的含量;通过t2时刻瓶内的气压值,可以计算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19.(1)9##九
(2)76
(3)6:1:12
(4)31.6%
(5)4.8g
【详解】(1)根据过氧乙酸的化学式CH3COOOH可知,一个过氧乙酸分子中有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共计9个原子。故填:9。
(2)根据过氧乙酸的化学式CH3COOOH可知,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12+1×3+12+16+16+16+1=76。故填:76。
(3)根据过氧乙酸的化学式CH3COOOH可知,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12×2):(1×4):(16×3)=6:1:12。故填:6:1:12。
(4)根据过氧乙酸的化学式CH3COOOH可知,过氧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故填:31.6%。
(5)15.2g过氧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15.2g×=4.8g。故填:4.8g。
答案第6页,共6页
答案第5页,共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