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9 13:54:11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九年级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符合题目要求,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C B D C D C C B B D A A B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B D A D B B A B D A C D A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31题14分,32题12分,33题14分,共40分。
31.(14分)
(1)古埃及的象形文字、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古代中国的甲
骨文、青铜器;古印度的梵文、佛教。(任意两个得4分)
(2)希腊文明吸纳、借鉴了其他地区的文明,也保留了自己的特点(2分)。
(3)观点:开放包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2分)
论述:拜占庭帝国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
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重大影响。后来,
强大的拜占庭帝国逐渐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故步自封,不再吸收其他文明的先进
成果,最终于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所灭。(史论结合,两点得4分)
综上所述,对外开放、积极交流推动国家文明繁荣;而封闭保守、不思进取则导致国
家灭亡,文明衰落。(2分)
32.(12分)
(1)历史事件:“三角贸易”。(2分)影响:对非洲: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动力,
加速了非洲的贫穷与落后;对美洲:给美洲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促进了美洲经济的
发展;对欧洲:实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任意
一点得2分)
(2)变化:进口量迅猛增长。(2分)原因:英国相继打败荷兰、法国等国,确立了海上
殖民霸主的地位;英国社会饮茶风尚的流行。(任意一点得2分)
(3)促进世界各地间的经济交流;使黑奴贸易得到发展,给黑人带来巨大苦难;改变英国
的饮食风尚;激化了北美殖民地与宗主国英国之间的矛盾,推动北美独立进程;适应
了英国工业革命后工人阶级的消费需求。(任意两点得4分)
33.(14分)
(1)关注音乐中的人的观念明显确立。(2分)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2分)
(2)变化:由君主制变为共和制。(2分)影响:《马赛曲》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鼓舞了法
国人民保家卫国;《马赛曲》是革命和共和的象征,鼓励人民追求自由平等的民主权
利。(任意一点得2分)
(3)变化:①音乐音响的饱和度、音乐技术提高;②音乐流派多元化发展。(一点2分,
共4分)
(4)思想解放运动;国家政治革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时代进步等。(任意一点得2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九年级历史试题
说明:1.全卷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为80分钟。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否则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符合题目要求,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1.胡夫金字塔使用了230多万块石灰石,每块平均重2300公斤。据估计,大约84000劳力每年工作80天,耗时20年才能完成这项工程。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
A.环境的优越 B.城市的兴盛 C.王权的强大 D.战争的频繁
2.《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任何人开挖沟渠以浇灌田地,但是不小心淹没了邻居的田,则他将赔偿邻居小麦作为损失。据此可知《汉谟拉比法典》
A.完善了古巴比伦相关法律条文 B.有效解决了古巴比伦社会矛盾
C.注重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 D.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工具
3.“人们非常害怕灵魂在下次转生时,会变成低级种姓的人,人们都希望在来世会变成一个
高级种姓的人,而最高的期望便是和造物主婆罗摩合而为一”。这里描述的是
A.古埃及人 B.古印度人 C.基督教徒 D.伊斯兰教徒
4.雅典城邦时代戏剧流行,在戏剧公演上众多的雅典公民在同一个场合中,在同一个时段里经历同一种感受……每个人都是一个社会的人,一个政治中的人,自己被深深地囊括在城邦之中,与其他观众有着紧密的联系。这表明戏剧公演
A.强化了雅典“人人平等”的原则 B.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开放性
C.调动了雅典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 D.培养了雅典公民的集体意识
5.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东征,他每征服一个地方就要在当地兴建一座城市,各城市中希腊式的神庙、体育场等建筑也兼具了所征服地区的文化元素。这段话强调了
A.希腊文化的优越性 B.希腊文化的东方化
C.文化交流的双向性 D.东方文化的希腊化
6.西方古典作品《阿提卡之夜》记载,一个审判官或仲裁官,受命于出庭辩论时(审讯案件),而他们被揭穿在这个案件中接受金钱贿赂。依据《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三条应被处以死刑。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限制贵族滥用权力
7.2世纪初,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拉丁文也随之不断向外传播,逐渐成为被征服地区的官方语言。这表明帝国的扩张
A.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灾难 B.有利于推行奴隶主民主政治
C.客观上促进人类文明传播 D.促使地中海成为帝国的内湖
8.马渭源指出,西欧封建制下封臣的服从具有双重性:封臣的服从除了对领主个人化的服务外,他还必须服从“一种有关责任与荣誉的相当严格的法典”。这表明
A.封建制度下的权力具有绝对的专制性 B.封臣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
C.封臣与领主之间的关系具有契约意义 D.封建领主对封臣具有绝对控制性
9.依据中世纪西欧乡村的惯例,侵犯他人权利的人,会在庄园法庭上被起诉。1280年,某庄园法庭提出指控:“领主开垦了一块赤杨林地,并且在那本属于村民的土地上隔离出一块地方,本来村民在那里进行公共放牧的。”从中能够看出
A.领主可以凭借法庭奴役佃户 B.庄园法庭有助于限制领主特权
C.庄园法庭只是维护领主的利益 D.法庭的判决引发暴力的冲突
10.13世纪初,牛津大学形成。下图为牛津大学校徽,校徽由三顶王冠和一本展开的书组成。书上用拉丁文写着《圣经》中的一句话“主照亮我”。据此可以推断
A.国王兼任中世纪大学校长
B.基督教影响中世纪文化教育
C.世俗文化的发展受到阻碍
D.中世纪大学脱离教会控制
11.《查士丁尼法典》明确宣布皇权无限,维护教会利益,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法”,否则要依法给予严厉制裁。由此可见《查士丁尼法典》
A.是世界第一部成文法典 B.使定罪量刑有文字依据
C.保证了人民的民主权利 D.起到了巩固统治的作用
12.646年,孝德天皇在日本史上第一次使用年号“大化”,取义于《尚书》中“施教化,大治天下”的意思。这反映了孝德天皇
A.敢于创新并具有政治抱负 B.因宫廷政变而即位天皇
C.以《尚书》为治国指导思想 D.曾经留学唐朝学习《尚书》
13.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同时中国的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也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由此可见
A.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 B.西方文化与阿拉伯文化同根同源
C.阿拉伯人创造了西方近代文化 D.阿拉伯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
14.在十四和十五世纪,城市原有的行会组织成为一部分工匠要千方百计突破的发展障碍,这样他们可以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帮工和学徒的数量,并把破产的同行雇为己用。由此促进了
A.家庭手工业的出现 B.集中的手工场形成
C.自给自足庄园发展 D.机器大生产的出现
15.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某作家的小说中讲述了15世纪前后的欧洲,出生于西班牙富商家庭的主人公加西亚,在一次远洋航海途中意外流落荒岛的故事。以下情节的真实性,值得怀疑的是
A.加西亚受人文主义精神鼓舞热衷航海冒险 B.加西亚曾多次仔细阅读过《独立宣言》
C.加西亚和多数西欧人一样渴望黄金、白银 D.加西亚始终相信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16.莎士比亚把新兴市民阶层的喜怒哀乐和他们的故事搬上舞台,通过对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的热情讴歌,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其作品在17世纪陆续传入德、法、意、俄和北欧诸国……形成全球范围的西方戏剧文化圈。这说明莎士比亚戏剧
A.批判了资产阶级的道德伦理观念 B.加强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C.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需求 D.折射出英国富强稳定的社会现实
17.一位历史学家写道:“在欧洲的海外殖民扩张中起到最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材料意在说明
A.企业家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重要的财政支持
B.工商业的发展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
C.企业家在远洋航行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D.企业家是鼓吹“寻金热”的主要代表人物
18.18世纪初,荷兰每年还有大约200艘船开往圣彼得堡,50年后则减少到原来的2/3,到1795年只剩下1艘,而同年英国有500艘商船开往圣彼得堡。此状况可折射出
A.俄国进口商品结构变化 B.荷兰造船业日益衰落
C.英荷对外贸易争夺激烈 D.欧洲商业霸权的转移
19.十八世纪,英国人通常不太可能未经审讯就被关进监狱,其住宅也不会在没有法官授权令的情况下遭到侵入和搜查,如果一个大贵族犯了罪,他将和其他人一样被带到法庭上。这表明当时的英国
A.议会制定的法律具有最高权威 B.推崇“君权神授”,君王专断独裁
C.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力 D.推行福利政策,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20.英国国王的活动总原则之一是“国不能为非”,即国王永远没有是非错误,国家政策中出现的一切错误,都不能归咎于国王,国王永远不对国家的任何政治决策负政治责任。这一原则
A.违背了《权利法案》的基本精神 B.意在为国王的行为开脱责任
C.表明国王已经失去自由权利 D.实质是对国王行使权力的限制
21.美国宪法的制定者认为,任何政府部门都有扩张权力的野心,而“野心必须用野心来对抗”,只有这样才能限制权力,保障民主。基于这一理念,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
A.总统和议员均由选民选举产生 B.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
C.黑人和白人不能享有平等权利 D.最高法院有权解释法律
22.英国《权利法案》对国王在政治、经济等事务中的权力进行了严格限制。1787年美国宪法在国家权力方面采用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上述两个文献都体现了
A.确立民主共和国的希望 B.建立民主政治的诉求
C.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D.反对殖民压迫的要求
23.有史料记载,在1788年前法国平民的家庭收入中,有一半的支出是用于购买面包的;而在1789年,法国普通家庭购买面包所花的价钱占其家庭总收入的80%,这种局面使得大革命的发生成为一种必然。材料意在说明法国
A.经济问题引起政治变革 B.资本主义发展遇到阻碍
C.劳动人民革命觉悟增强 D.社会等级结构十分森严
24.1789年7月,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制宪议会明确宣布废除世袭贵族制度:“任何人不得再保留亲王、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等贵族头衔。”大人、阁下、殿下的称谓也被废除,人们以公民互相称呼。这种称谓的变化反映了
A.彻底摧毁了法国的专制制度 B.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强调平等
C.“民主”“共和”的思想广为传播 D.开创了现代法治社会的先河
25.德国诗人海涅曾经为拿破仑写过这样的诗句:“每当想到陛下,记忆便充溢着夏日的苍翠和暖阳。”海涅这样描写当时的家乡:“完全按照法国的方式统治着,奴隶制人身依附和徭役杂税都被废除了。”海涅的赞叹是因为拿破仑
A.加冕称帝和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B.军事征服除俄国之外的欧洲大陆
C.颁布资本主义国家第一部民法典 D.对外战争打击了欧洲的封建统治
26.历史学家刘宗绪指出:到19世纪五六十年代,由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制度,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已经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来。由此分析,这个时期美国、俄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
A.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B.使三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C.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 D.保留了大量封建农奴制残余
27.下图为1765—1800年英国棉纺织品出口状况图,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经济结构发生重大调整
B.工业霸权地位已经确立
C.生产技术创新成效显著
D.国民生产总值迅速增加
28.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出感叹:“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在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可见,卡莱尔注意到了英国
A.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 B.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急增
C.人们思想观念的巨大进步 D.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
29.1880年,恩格斯写成《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随后,这一著作陆续被译为法文、波兰文、意大利文、俄文等文字,在工人中得到了广泛传播。这说明,当时欧洲
A.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 B.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各国无产阶级已经实现联合 D.科学社会主义理想变成现实
30.在《共产党宣言》的影响下,1864年,欧洲各国工人建立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随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等相继展开。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A.只适合欧洲的无产阶级革命 B.是对中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经验的总结
C.只适合中俄两国的暴力革命 D.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31题14分,32题12分,33题14分,共40分。
31.(14分)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产生的,亚非地区的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材料二:希腊古典文明不是原始文明。它和其他所有的文明一样,大量借用了过去的文明,如中东文明的成果。不过,希腊人所借用的文明成果,无论是埃及的艺术形式还是美索不达米亚的数学和天文学,最终都烙上了希腊人独有的智慧的特征。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三:拜占庭文明最初以其文化上的兼收并蓄而显繁荣灿烂之势。……拜占庭帝国长期使自己陶醉在古希腊、古罗马古典文明的光环之中,以仿古和“温故”为业,无视外界的变化和发展,不思进取、不吸纳新事物,即使在侵略者的炮火已经震耳欲聋的危急时刻,还在做“地中海大一统帝国”之梦,却很少能面对现实,考虑最基本的生存问题。在这里,传统的辉煌成了他们不舍得放弃的包袱,保守、停滞不前和不思进取的思维方式,是使拜占庭帝国灭亡的最根本原因。传统,成为了拜占庭帝国守旧的借口与创新的障碍。
——摘编自徐家玲、崔艳红《论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四大文明古国中列举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文明成果。
(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希腊古典文明不是原始文明”这句话?
(2分)
(3)从材料三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围绕主题,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逻辑清晰)(8分)
32.(12分)以下为西方的食糖利用简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世纪 欧洲并不能种植甘蔗,砂糖是贵族才能享用的奢侈品,价格极其昂贵。
16世纪 美洲试种甘蔗成功,种植甘蔗需要极其繁重的人工劳动,美洲以种植园的形式大量生产甘蔗和蔗糖,源源不断运往欧洲,成为欧洲最大宗进口商品。
17世纪 17世纪初英国的砂糖进口量并不大。到了17世纪末,喝加糖红茶逐渐成为英国上层社会流行风尚。
18世纪 英国砂糖进口量迅猛增长,达到17世纪初的几十倍之多。1764年英国议会通过《食糖法案》,就非自英国进口的食糖向北美殖民地征税。
19世纪 英国砂糖进口量继续增长,工人家庭普遍以加糖红茶作为比咖啡更加便捷的早餐饮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甘蔗和蔗糖生产发展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
(2分)并分析其影响。(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17到18世纪英国砂糖进口量有何变化?(2分)并分析
其变化的原因。(2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食糖业发展带来的世界影响。(4分)
33.(14分)音乐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廷克托里斯是欧洲文艺复兴早期具有标志意义的音乐理论家。在廷克托里斯看来,音乐的和谐是“恰当的声音所产生的某种快乐的影响”,是人的一种甜美的感受。这种信赖人的耳朵,以经验主义的态度对待音乐的倾向,是13和14世纪西方音乐理论发展的结果……在廷克托里斯的著述中,关注音乐中的人的观念已经明显地确立起来,他把一批代表着新倾向的作曲家置于历史的中心位置。
——摘编自周耀群《约翰内斯·廷克托里斯与文艺复兴音乐观念的转变》
材料二:《马赛曲》之所以能够成为国歌甚至整个民族的象征,不仅在于共和派的积极倡导,更在于它本身所具有的丰富内涵与历史意义。首先,《马赛曲》包含了爱国主义精神。它是在祖国面临战争危险时诞生的一首赞颂自由的歌曲。其次,《马赛曲》与革命和共和密切相连。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攻打杜伊勒里宫唱着这首歌曲,使得它与法国君主制的崩溃产生了联系。共和三年获月法令更是使《马赛曲》成为革命、共和的象征。
——摘编自顾杭《传统的发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前期对共和文化的塑造》
材料三: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在此影响下,西方音乐开始走向了音乐的顶峰。西方音乐不仅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巨大革新方面,还是在发音体本身及乐器的制造方面都得到了大大的改进,从而实现了音乐音响的饱和度以及音乐技术方面的极大提高,同时也使之后的音乐流派纷呈斗艳。工业革命之后出现了“浪漫主义音乐”“印象主义音乐”“表现主义音乐”“结构主义音乐”“电子乐”“爵士乐”“摇滚乐”等现代音乐,并呈现出多样化、立体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1)根据材料一,指出廷克托里斯认为当时音乐出现的“新倾向”。(2分)结合所学知
识,简要分析“代表着新倾向的作曲家”地位提升的原因?(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92年法国在政治体制上所发生的变化。(2分)
简要分析《马赛曲》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西方音乐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音乐发展受哪些因素影响?(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