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怀古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9《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怀古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9 11:22: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 《“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怀古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怀古诗群文阅读
二、教学目标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诵读两首词,准确理解词的内涵,把握怀古诗的一般内容结构;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读懂咏史怀古诗的能力,通过群文阅读能分析得到阅读怀古诗的一般策略;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品评历史人物及事件所传达出的精神内涵,感悟历史人物在怀古中所流露的真情;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理解历史人物的人生哲学和处事作风,能在怀古诗中感受共鸣,做有情怀的人。
三、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能分析怀古诗的内容结构;
(二)难点:群文阅读,学习读懂怀古诗的基本策略,并能学以致用。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及目标解读:
1.创设情境:
“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旅行中一睹锦绣河山,不知道同学们在旅游时会不会选择一些古迹,去过哪些古迹?有什么特殊的感受?(学生分享);百年前的两大词豪苏轼、辛弃疾也曾到访两大古迹并留下千古名篇,今天我们就一起再来学习《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2.指导学生齐读两首词的题目,并观察找到其与多媒体上出示的题目的共同点。
(预设):
题目中包含“古、怀古、古迹、怀”等字眼或包含“古地名、历史事件”,这些字词提示我们诗词属于高考考察诗词类型之一——“咏史怀古诗”。
目标解读:
(1)诵读苏辛两首怀古诗,能归纳怀古诗的一般结构特征
(2)群文阅读,学会读懂怀古诗的基本方法。
(二)回顾反馈
检测学生两首词的背诵情况(单独背+齐背)。
(三)自由诵读、自主思考
1.两首词中有一个共同的字将词的内容由实写转为虚写,是哪一个字?
(预设):“想”眼前为实,遥想为虚;
即“遥想公瑾当年”,往后的词句基本都为虚写。“想当年金戈铁马”往后的词句也基本都为虚写。
2.苏词、辛词中实写的是什么内容?(找到原句并概括),虚写的是什么内容?
(预设):实写——古地之景(眼前)
虚写——古人古事(回忆)
追问:词人有没有自己的情感流露?
归纳概括:咏史怀古诗的内容结构:临古地写眼前景→忆古人古事→抒己怀。
(四)合作探究
(衔接语)读懂一首怀古诗,不仅要理清词的内容结构,更要读懂诗人借古人古事要表达什么?叶嘉莹说“人生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真心性和心灵的一片清净洁白,而诗词可以让我们心灵不死。”正所谓歌以咏怀,诗以言志,读懂情感,达成共鸣。
1.探究一:“悠悠古思,浓浓古愁”
两首词中分别写了哪些古人古事?苏辛分别借古人古事表达自己什么情感?
总结归纳:了解史诗,体悟情感
(衔接语):当我们想到周瑜时,为何不会产生功业未有,壮志难酬的情感?
何以苏轼会有?——“苏轼与周瑜有共通点”。
2.探究二:“灵犀一点、千古对接”
“沾襟何所为?”诗人情感何以因古人古事而迸发出来?据提示完成表格。
(预设)
总结归纳:明确史实用意,找寻诗人与古今之人的共通点(相似或相反)
(五)归纳如何读懂怀古诗
1.明确结构内容:眼前景(景)、古人事(事)、心中情(情);
2.了解史实,注重注释,调动文化积淀;
3.明确意图,比较诗人与古人的共通点,体悟情感(借古伤今、借古伤己)
(六)学以致用、当堂练习
阅读杜甫《蜀相》、思考完成
1.这一首怀古诗中写景之句是哪几联?写了什么古人古事?
2.你从中读到杜甫什么情感?
(预设):首联颔联:诸葛祠堂之景——“柏森森,阶上碧草黄鹂声”
(1)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出山辅佐君王帝业,两朝功臣;
(2)北伐七次,未捷身死,留下遗憾。
情感、英雄→怀古以伤己,敬缅英雄,惋惜英雄
壮志难酬,才困时艰
(七)课堂小结:
“江山多胜迹,我辈复登临”登临怀古之作通常在对比中流露情感,在同病相怜中感受共鸣,有情怀之人必能读懂这“怀古沾襟意”。
(八)作业布置:
结合本节课所学以及学过的几首怀古诗(《咏怀古迹》、《马嵬》)等诗词,归纳咏史怀古诗的常见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