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件(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件(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9 10:55: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了解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和背景;了解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的基本史实;把握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通过对唐玄宗统治前期和后期的比较,让学生体会一个人的所做所为将直接导致不同的后果,培养学生对比辨析、以史为鉴的能力。
让学生认识到一个统治者影响到国家的兴亡,从五代十国的藩镇割据战事不断,国家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755--763年,由唐朝节度使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一、安史之乱
“安”:
安禄山
史思明
“史”:
唐初,为了加强边防,在边地曾设置大都督或都督率兵戍边。唐高宗时,都督“带使持节”,可直接代表皇帝,故称“节度使”。
政治
自主委派官吏
经济
把控财权
军事
强悍武力
一、安史之乱
节度使
节度使
节度使
探究:“安史之乱”出现的原因
根本原因: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从此荒废朝政。他重用宦官高力士,又把朝政交给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还提拔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担任宰相。这些人把持大权,营私舞弊,排斥贤能之人,致使朝政黑暗腐败。
相关史事
2.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探究:“安史之乱”出现的原因
归节度使调动的兵力十分庞大,其数从2万直至9万余人。
——《剑桥中国史》
742年全国兵力布防图
开元以后,在边防普遍设立节度使制度,他们的权力越来越大至于“既有其十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赋。
外重内轻
外重内轻
外重内轻
探究:“安史之乱”出现的原因
从713—755年,唐对吐蕃用兵26次,对突厥用兵12次,对契丹用兵9次,对奚用兵2次,对南诏用兵6次,……在这些战役中,唐朝军队是经常吃败仗的……再有其他方面的部族的反抗斗争,唐朝的边境局势是烽火不断,战火连绵。
——李飞《安史之乱背景分析》
3.边疆形势日趋紧张
4、贫富差距大、社会矛盾尖锐
探究:“安史之乱”出现的原因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杜甫
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
写于天宝十四年(755年10月)
一、安史之乱
755年,安禄山和部下史思明发动叛乱,“安史之乱”爆发。
756年,唐玄宗与陈玄礼率一部分禁军南逃入川(成都),途经马嵬驿时士兵哗变,杨贵妃被赐死。(马嵬兵变)
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唐肃宗。
763年安史之乱平息
攻占东都洛阳、攻下潼关,逼近长安
756年安禄山称帝,建立燕政权。
一、安史之乱
知识拓展:马嵬驿兵变
一、安史之乱
公元756年6月,反叛唐朝的安禄山军队攻入潼关,唐玄宗于7月12日决定携杨贵妃、宰相杨国忠、太子李亨以及诸皇亲国戚、心腹宦官,离开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长安,逃往四川。次日晚行至马嵬驿时,护驾军士砍杀了祸国殃民的杨国忠,并要求唐玄宗立即处决杨贵妃,史称"马嵬驿兵变"。
一、安史之乱
读史料,回答安史之乱的影响。
材料一:安史之乱对人民是一场浩劫,给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整个黄河流域,几乎一片荒凉。
材料二:安史之乱,使唐王朝自盛而衰,一蹶不振,阶级压迫和统治阶级的压榨更加深重。唐王朝也失去了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唐王朝从此内忧外患,朝不保夕,更加岌岌可危。
材料三:安史之乱期间及以后,唐朝增设了许多节度使。不少节度使管辖的地区,名义上是唐朝的藩镇,实际上是割据势力,这样就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一、安史之乱
读史料,回答安史之乱的影响。
材料一:安史之乱对人民是一场浩劫,给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整个黄河流域,几乎一片荒凉。
材料二:安史之乱,使唐王朝自盛而衰,一蹶不振,阶级压迫和统治阶级的压榨更加深重。唐王朝也失去了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唐王朝从此内忧外患,朝不保夕,更加岌岌可危。
材料三:安史之乱期间及以后,唐朝增设了许多节度使。不少节度使管辖的地区,名义上是唐朝的藩镇,实际上是割据势力,这样就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①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了浩劫。
②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③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原因:
首领:
过程:
结果:
影响:
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藩镇割据严重
②人民生活困苦,连年灾荒,爆发起义
黄巢
攻入长安,建立政权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朱温降唐,被封为节度使,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
黄巢
(不是灭亡,没有灭掉唐朝)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唐朝灭亡。
中国历史进入
五代十国时期。
朱温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
907年
武则天
唐玄宗
唐太宗
618年唐高祖
唐朝建立
贞观之治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唐朝灭亡
从唐朝的兴亡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从唐朝的兴亡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从国家角度,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要居安思危、防止腐败、注重民生、要协调好中央与地方的平衡……
从个人角度,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取得成就时,要保持戒骄戒躁的态度; 应该始终如一坚守的信念……
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
政权 开国君主 即位前的官职
后梁 朱 温 宣武节度使
后唐 李克用 行营节度使
后晋 石敬瑭 河东节度使
后汉 刘知远 河东节度使
吴 杨行密 淮南节度使
闽 王审知 武威节度使
南汉 刘 隐 静海军节度使
南平 高季兴 荆南节度使
根据表格思考,五代十国有何特点?
根据其特点思考五代十国有何的实质是什么?
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
南方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所发展。
五代十国时期,南北方的社会状况是怎样?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周世宗改革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后周的第二个皇帝 周世宗,具有宏大志向,即位后大力扭转混乱局 面,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政治上加强中央集 权,提高行政效率,修订法律;经济上注重发 展生产,兴修水利,减轻农民负担;军事上整 编中央禁军,削弱地方兵权。
他率军南征北战, 决心统一全国,但因身患疾病,39岁就去世了。周世宗的改革使后周强大起来,为此后北宋的统一打下基础。
1、 唐玄宗统治后期,一场叛乱揭开唐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据势力之间争斗的序幕,唐朝从此由盛转衰。这场叛乱史称 ( )
A.七国之乱
B. 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 噶尔丹叛乱
课堂练习
C
2、下图中东汉末年和盛唐以后的人口数都出现剧烈下降,主要原因是( )
A.频繁战乱
B.自然灾害
C.北人南迁
D.统治残酷
课堂练习
A
3、“及范阳节度使反,犯京师,天子之兵弱不能抗,遂陷两京。肃宗起灵武,而诸镇之兵共起诛贼。”材料所述历史事件导致了( )
A.东汉末年社会动荡
B.隋朝灭亡
C.唐朝由盛转衰
D.金与南宋对峙
课堂练习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