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10.杨氏之子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
深圳市罗芳小学 邹志坚
2015年6月11日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
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
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文言文:《杨氏之子》 这是一篇古文。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把现代人写的文章叫白话文。10、杨氏之子双语小学 王亚楠杨氏之子姓(杨氏是“姓杨的”)。“之”是助词,相当于“的”。之: 氏: 字词过关huì
suì (恩惠)
(谷穗)惠
穗 yuē
rì (子曰)
(日月)曰
日 qín
lí (家禽 )
(篱笆)禽
篱 yì
zhí
诣
旨 (造诣)
(圣旨)liáng
liáng (桥梁)
(高粱) 梁
粱 10、杨氏之子双语小学 王亚楠情境朗读10、杨氏之子双语小学 王亚楠细读课文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甚:很。
惠:同“慧”,智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诣:拜见。
乃:就,于是。为设果,果有杨梅。( )为( )设果,果有杨梅。
儿孔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示:给....看。
曰:说。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未:没有。
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二)你认为杨氏之子的机智表现在哪里?读一读,说一说(一)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马先生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小儿应声答曰:未闻 ; 李先生梅先生黄先生……
想一想,说一说10、杨氏之子双语小学 王亚楠再见《杨氏之子》教学反思
罗芳小学 邹志坚
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虽短,但却不容易,毕竟从古至今发生的变化是难以想象。 为了让学生弄清古文与现代文的不同。在这篇古文中,有许多典型的单音节词,如“孔君平诣其父”中的“诣”指拜见。还有“未”、“闻”、“示”等,我先是让学生在《学习纸》上先自行查阅完成,旨在让学生学会借助注释独自学习,也一种习惯的培养。
课堂中,我深知古文要读好,首先要理解意思,我借助动画视频进行范读后,学生朗读的愿望越见增强。在此基础上,学习适时停顿朗读。此时,学生没有读出古文味,读得一字一停,什么也不像。我再予以单个单字单句指导,虽然时间稍长,但我不觉得浪费。于是孩子通过自读及合作交流可以基本达到的。那么这可以放手让孩子操作。当我明显地感受到大家读得越好时,理解也加深了。我再进行口语交际练习,让学生也能用古文来进行交流。如“李”先生、“黄”先生等话题让大家都能参与进来,这绝对不是学生之间简单的模仿,而是各自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语感特点,这也是入情入境地品味古文方法之一。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罗芳小学 邹志坚
【教学目标】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2、让学生通过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教学难点】理解古文的意思。【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谈话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们学校一直在开展经典诗文的诵读,在全国都享有知名度。今天我想考考大家,你能诵读哪些古诗词?能接受我的挑战吗?你可得把题目给听清楚了。在你知道的古诗中有哪些诗篇写到了小孩子,你能背给大家听吗?
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白居易《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袁枚《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高鼎《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刚才,我们背的都是古诗。古诗语言简短,但是意韵丰富,诵读起来朗朗上口。
一、导入新课
1.古人写的诗叫古诗,那古人写的文章叫——古文。古文又叫文言文,它语句简短,字词的意思与我们现在的语言文字差别也很大。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一起去学一篇文言文,去认识一个聪慧的小孩。板书课题。读一读课题(生读)杨氏之子。
2.谁知道课题的意思?“氏”指的是(姓氏)。这里的“之”指的是(的),那“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人家的儿子。老师姓冯,在古代就称作——那你就是—
二、接触文本,读通课文,理解句子意思
1、学习文言文,朗读很重要,你们会读吗?先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第一次读就读得字正腔圆,真了不起。正音:“为、应”。
3、听老师读。听老师怎么读出古文的韵味,在哪些地方做了停顿。出示课文,生自由反复读读。男生读,注意了停顿,如果能用气息把词语连起来会更有古文的味道,齐读。
4、大家读得很好。怎样学好文言文呢?常用的一个方法是借助书中的注释和工具书,把文言文的字词变成一句一句的话来理解。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按照老师说的方法自学课文。要求1.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件什么事情?2.逐字逐句地理解课文。
三、出示填空,检查自学情况
1.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知道了课文大意,你能告诉老师你读懂哪些句子的意思了吗?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
甚:很。聪惠:聪明有智慧。惠,是通假字,跟智慧的慧是同一个意思。
(2) 孔 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有一天, 孔 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 孔 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其”在这里是“他的”,“他的”指谁的?
(3)为设果,果有杨梅。(孩子给 孔 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
(4)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孔 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此”指的是什么?(杨梅),你怎么知道的?(这位同学联系上下文来学习古文,也是非常好的一种方法。)君家指谁家?君家和下文的夫子家都是尊称,夫子家就是您家(孔家)。
(5)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 孔雀是 先生您家的鸟。”)
“未闻”是什么意思?现在的“家禽”指的是家里饲养的鸡、鸭、鹅等动物的总称。
这里的“家”和“禽”各自表示独立的意思,禽是鸟类。弄清楚了每句话的意思,我们再来读读课文,一定能读得更有滋味。
3.现在老师来说意思,你们读准这句话好吗?
4.增加点难度,我们用对歌的形式来读课文吧!怎么对呢?老师问,你们用文中的话来答。男生问,女生答。杨氏子何许人也?为何设果?孔如何曰?儿又如何曰?
5.现在我们配上舒缓的音乐再来读课文,把古文的韵味读出来。
四、咬文嚼字,探究生趣
1、都说九岁的杨氏子甚聪惠,之所以说杨氏之子甚聪惠,是因为________。请同学们再细细地读读课文,找找原因。(一次就有这么多重大发现,孺子可教也。正如大家说的,杨氏子会听,一下子就能听出孔君平的弦外之音。第二反应快,不假思索就应声答曰。第三会说,回答非常巧妙。后人读这篇古文,认为最精彩、吸引人的是杨氏子与孔君平的对话。出示对话,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杨氏子能够听出孔君平的弦外之音,你能读懂杨氏子话中的巧妙之处吗?对比读读,你明白了没有?出示: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孔雀是夫子家禽
(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 孔 君平无言以对。)
师:说得太好了,孔先生,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你们家的鸟啊。好一个“未闻”,不卑不亢,彬彬有礼,杨氏子得体婉转的应答使孔君平不得不叹服。 读书就是要咬文嚼字,就要细细品味,这样才能把话中话读出来。让我们拿起课本,把这个聪惠的孩子记进心里。读。
2.小练笔:当然孔君平也绝非凡人,后来官至为九卿之一的廷尉---掌管国家的刑法,他知道低估了杨氏子了。如果你是孔君平,听到杨氏子巧妙又不失礼貌的回答,会夸怎么杨氏子?而聪慧的杨氏子又如何拱拱手谦虚地应答呢?我们试着用文言文或者是现代文来写写他们俩后来的对话。
课件出示: 孔 君平笑曰:“____________。”
儿拱手答曰:“____________。”
3.小结:这杨氏之子思维之敏捷,言语之巧妙,让人回味无穷!
一、读拼音,写词语。?
liáng?guō? ???cōng?huì???? ??zào?yì??????
(????????)? (????????)? (????????)?
nǎi?xiōng??? ?kǒng?zǐ?yuē??? ?jiā?qín?
(????????)? (?????????)? (????????)?
二、根据拼音填上适当的汉字。?
1.qín
家(????)??弹(????)??(????)菜??(????)奋?
2.yì
造(????)??友(????)??容(????)??(????)处?
三、理解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
1.“为设果,果有杨梅。”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孩子给孔君平摆上了水果,其中有杨梅。???
B.他为孩子带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一种家禽。??
B.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参考答案:
一、读拼音,写词语。?
梁国;聪慧;造诣;乃兄;孔子曰;家禽
二、根据拼音填上适当的汉字。?
1.禽;琴;芹;勤
2.诣;谊;易;益
三、理解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
1.A
2.B
一、形近字或同音字组词。?
1.乃(??????)? 扔(??????)
2.曰(???????)? 日(???????)
3.禽(??????)?? 离(??????)
二、解释下面句子中带点的字。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________ 乃:________
2.孔指以示儿曰。 示:________ 曰:________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________ 闻:________
三、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对话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话精妙极了,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一、形近字或同音字组词。
1.乃至;扔掉
2.子曰;日照
3.禽兽;离开?
二、解释下面句子中带点的字。
1.诣:拜见; 乃:于是,就
2.示:给……看; 曰:说
3.未:没有; 闻:听见
三、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1)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家儿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果子。”杨家儿子答道:“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
(2)对话是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杨家儿子反应极快,才思敏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