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内能同步练习
1.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单位是焦耳。
2.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3.改变物体的内能的两种方式热传递和做功。
4.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单位焦耳;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热传递的实质:能量发生了转移。
5.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减小。做功的实质:能量发生了转化。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 与 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答案】 分子动能 分子势能
【详解】[1][2]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2.在物理学中常提到“热”字,但其含义各不相同,请将下列“热”的含义填入空格内。
(1)这盆水很热,这里的“热”是指 ;
(2)物体吸热升温,这里的“热”是指 ;
(3)摩擦生热,这里的“热”是指 。
【答案】 温度 热量 内能
【详解】(1)[1]这盆水很热是反映水的冷热程度,所以这个“热”指温度.
(2)[2]物体吸热升温是指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升高,故这里的“热”指热量。
(3)[3]摩擦生热是通过克服摩擦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加,所以这里的“热”指内能。
3.陨石在大气层中坠落时会发热发光而成为流星,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陨石的内能;冬天在户外锻炼时,摸到单杠感觉很凉,这是通过 的方式降低内能。
【答案】 做功 热传递
【详解】[1]陨石与空气摩擦时发热发光,通过克服摩擦做功,使陨石内能增大,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陨石的内能。
[2]冬天在户外锻炼时,摸到单杠感觉很凉,是通过热传递将手的内能转移动到单杠,使手的温度降低。
4.火柴可以擦燃,也可以用火点燃,则擦燃是用 的方式使火柴燃烧,用火点燃是用 的方式使火柴燃烧,使用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答案】 做功 热传递
【详解】[1][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把火柴擦燃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火柴内能的,放在火上点燃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火柴内能的。
5.游乐园的小朋友从滑梯上匀速下滑过程中,小朋友动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机械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同时臀部有灼热感,这是通过 的方式来改变内能的。
【答案】 不变 减小 做功
【详解】[1]小朋友从滑梯上匀速下滑,质量不变,速度不变,动能不变。
[2]小朋友质量不变,高度变小,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等于动能和重力势能的总和,所以机械能变小。
[3]下滑过程中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臀部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来改变内能的。
6.图所示的事例中,通过做功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火炉烧水 B. 钻木取火
C. 引燃树叶 D. 猫晒太阳
【答案】B
【详解】A.火炉烧水是通过燃烧燃料释放热量,再将热量传递给水,从而使水的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
B.钻木取火是通过摩擦的方式对木头做功,使木头的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符合题意;
C.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用凸透镜引燃树叶,太阳的热量传递给了树叶,树叶的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
D.猫晒太阳,太阳的热量传递给了猫,猫感觉到暖和,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仔细观察图中甲、乙两杯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杯中水的内能多
B.乙杯中水的内能多
C.甲杯和乙杯中水的内能一样多
D.无法判断
【答案】B
【详解】由图可知,甲和乙杯中水的质量相同,但乙杯中水的温度高于甲杯,因为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物体的温度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所以乙杯中水的内能大,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8.甲物体的温度比乙物体的温度高,则下述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甲、乙物体接触时,内能一定由甲转移到乙
B.甲、乙物体接触时,温度一定由甲转移到乙
C.甲物体的内能一定比乙物体内能多
D.甲物体的热量一定比乙物体热量多
【答案】A
【详解】A.甲物体的温度比乙物体的温度高,所以甲、乙物体接触时,内能一定由甲转移到乙,故A正确;
B.热传递时,传递的是热量或者说内能,但不能说传递温度,故B错误;
C.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等因素有关,故甲物体的温度比乙物体的温度高,但质量不确定,所以无法确定内能的大小,故C错误;
D.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只能在热传递的过程中才能比较热量的多少,故D错误。
故选A。
9.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物体没有内能
B.物体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小
C.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大
D.物体吸收热量,一定温度升高
【答案】B
【详解】A.任何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为0℃的物体也具有内能,故A错误;
B.物体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小,故B正确;
C.内能的大小跟质量、温度、状态有关,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故C错误;
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10.以下与机械能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B.物体的内能就是物体的机械能
C.物体的机械能可能为零,内能不可能为零
D.热传递一定是从能量的物体传向能量小的物体
【答案】C
【详解】A.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以及状态有关,因此当物体的温度不变时,状态发生改变,内能将发生改变,比如冰块熔化时,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加,故A错误;
B.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机械能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能量形式,内能不是机械能,故B错误;
C.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具有的能量总和,而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因此内能不可能为零;而物体的速度为零、高度为零、没有发生弹性形变时,物体的机械能为零,故C正确;
D.热传递是热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物体,或者从高温部分传往低温部分,故D错误。
故选C。
1.在如图所示的漫画中,老人和小孩的感觉虽然不同,但从科学的角度看,两幅图都说明了 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图中的小孩从滑梯上滑下,他的机械能 ,内能 。(后两空均填“增加”“不变”或“减少”)
【答案】 做功 减少 增大
【详解】[1][2][3]搓手时,两手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手的内能,使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从滑梯上下滑时,臀部与滑梯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臀部的内能,使臀部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两幅图都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该过程中,一部分机械能转化成了内能,所以机械能减少,内能增大。
2.草原的冬天,常常风雪交加,异常寒冷。牧民手冷时,总喜欢双手搓几下,就感觉暖和,这是利用 使手的内能增加(选填“热传递”或“做功”),或吹几口气,亦感觉暖和,这是利用 使手的内能增加(均选填“热传递”或“做功”)。
【答案】 做功 热传递
【详解】[1]搓手取暖时,克服摩擦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手的内能,使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此过程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
[2]哈气取暖时,热量从高温的水蒸气转移到低温的手,使手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手的内能。
3.如图为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水会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吸热,减小食物的 能,使食物不变质。翻煮时利用煤气炉进行加热,是通过 方式使食物温度升高。
【答案】 汽化 内 热传递
【详解】[1]盆内的水和纱布袋上的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发生蒸发现象,属于汽化过程。
[2]而蒸发吸热,使篮子周围的温度降低,防止食物变质,从而减小食物的内能。
[3]翻煮时利用煤气炉进行加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食物温度升高。
4.如图所示,在空气压缩引火仪的玻璃筒底部,放入一小团干燥的棉花,用力将活塞迅速下压,玻璃筒内的空气温度升高,空气的内能 (填“增加”或“减少”),空气的内能是通过 方式改变的;筒内的棉花由于温度升高到着火点而燃烧,棉花的内能是通过 方式改变的。
【答案】 增加 做功 热传递
【详解】[1][2]迅速向下压活塞,活塞会压缩空气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这是通过做功的方法增大空气内能。
[3]当温度达到棉花的燃点时,棉花就会燃烧,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棉花的内能的。
5.如图所示,把一个薄壁金属管固定在支架上,管中装些酒精,然后用软木塞塞紧,用皮条缠绕在金属管上,迅速来回拉动皮条,过一会儿会看到软木塞被顶开。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来回拉动皮条,使金属管的温度升高,这是通过 方式改变物体内能。
(2)金属管内酒精温度升高,这是通过 方式改变物体内能。
(3)酒精蒸汽将木塞顶开后,其内能 (选填“增加”或“减少”),转化为木塞的 能(选填“机械”或“内”)。
(4)酒精蒸汽将木塞顶开时,金属管口出现的“白气”是 现象(选填“汽化”或“液化”)。说明酒精蒸汽将木塞顶开后,其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不变”)。
【答案】 做功 热传递 减少 机械 液化 降低
【详解】(1)[1]拉动皮条克服摩擦力做功,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这是通过做功方式改变金属管内能;其能量转化过程与内燃机中的压缩冲程相同。
(2)[2]酒精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3)[3][4]塞子被酒精蒸汽顶出,是筒内酒精蒸汽膨胀对塞子做功,酒精蒸汽内能转化为木塞的机械能。
(4)[5][6]酒精蒸汽将木塞顶开时,酒精蒸汽对木塞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一部分蒸气发生液化,变成液态,所以管口出现的“白气”。
6.关于热量、温度、内能的概念,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①物体的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②物体的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③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一定降低 ④热量可以从内能小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大的物体
A.只有①② B.只有 ②③ C.只有 ①②③ D.可能有④
【答案】C
【详解】①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故①错误;
②物体的温度升高,可能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故②错误;
③晶体凝固时放热,但温度不变,故③错误;
④物体的内能取决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状态,内能小的物体温度也可能比内能大的物体温度高,根据发生热传递的条件可知,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故④正确。综上分析,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A、B两装置,均由一支一端封闭、一端开口且带有玻璃泡的管状容器和水银槽组成,除玻璃泡在管上的位置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将两管抽成真空后,开口向下竖直插入水银槽中(插入过程没有空气进入管内),水银柱上升至图示位置停止。假设这一过程水银与外界没有热交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中水银的内能增量大于B中水银的内能增量
B.B中水银的内能增量大于A中水银的内能增量
C.A和B中水银体积保持不变,故内能增量相同
D.A和B中水银温度始终相同,故内能增量相同
【答案】B
【详解】外界大气压力对水银做功,使水银进入试管内,大气压力对水银做的功一部分增加了管内水银的重力势能,另一部分增加了水银的内能;由于A管中的水银重心高,故A管中水银的重力势能增量大,则A管中水银内能的增量小,即B中水银的内能增量大于A中水银的内能增量。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8.过桥米线是有名的风味小吃,食用前将滚沸的鸡汤放入碗中,上罩浮油,食用时将主料米线放入拌食即成。以下有关“过桥米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因鸡汤具有的内能比米线多,热量从鸡汤传向米线
B.因鸡汤具有的内能比米线多,温度从鸡汤传向米线
C.因鸡汤的温度比米线高,热量从鸡汤传向米线
D.因鸡汤的温度比米线高,温度从鸡汤传向米线
【答案】C
【详解】AC.热传递过程中,热量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因为鸡汤的温度比米线高,热量从鸡汤传向米线,故A错误,C正确;
BD.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热量不是温度,故BD错误。
故选C。
9.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在南极的两只小企鹅之间发生了有趣的对话,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这里的温度很低,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应该很慢
B.对啊,也就是说,温度反映了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
C.这里太冷了,冰山肯定没有内能
D.南极再冷,组成冰山的分子在做热运动,所以冰山也有内能
【答案】C
【详解】A.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低,分子无规则运动会变慢,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所以温度反应了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D.任何物体在任意温度下都具有内能,即使温度很低,冰山也有内能,故C不正确,符合题意;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对-40℃的某物质进行加热,它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C段温度不变,所以内能不变
B.该物质固态时比液态时比热容大
C.此物质沸点一定是100℃
D.DE段该物质不断吸收热量,内能增大
【答案】D
【详解】A.BC段温度保持0℃不变,但仍然在吸收热量,进行熔化,因此内能在增加,故A错误;
B.由图可知,开始对冰加热2min的温度变化量大于对CD段加热2min的温度变化量,由Q=cm t可知,该物质固态时比液态时比热容小,故B错误;
C.BC段是熔化阶段,0℃是熔点,DE为沸腾阶段,100℃为物质的沸点。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液体的沸点随着表面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减小而降低。所以该物质的沸点不一定是100℃。故C错误;
D.DE阶段物质沸腾,温度保持不变,但需要不断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故D正确。
故选D。
11.在探究做功是否能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验中:
(1)如图A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的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然后迅速压下活塞,你观察到的现象是 ;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活塞压缩玻璃筒内的空气,对筒内空气 ,使空气的 增加,温度 ,达到硝化棉着火点;
(2)如图B所示玻璃瓶内装有少量的水,用塞子塞紧,并用打气筒往瓶内打气,瓶内压强大到一定程度时,瓶塞就会跳起来,同时,瓶口出现 ,瓶内气体 减少;
(3)上述的这两个现象都说明了 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用能量的观点来分析,用这种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时,能量是在 能和 能之间相互转化的。
【答案】 棉花燃烧 做功 内能 升高 白雾 内能 做功 机械 内
【详解】(1)[1][2][3][4]当用力压活塞时,活塞压缩玻璃筒内的空气体积,对气体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当达到硝化棉的着火点时,筒内棉花就会燃烧起来。
(2)[5][6]用打气筒往瓶里打气,当瓶塞被崩起时,瓶内的空气对瓶塞做功,空气的内能转会化为塞子的机械能,空气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现象,凝结成小水滴,这就是在瓶内看到的“白雾”。
(3)[7][8][9]上述两种办法都是通过对物体做功来增大物体内能的,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就是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
12.实验探究和推理都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由于推理性结论具有一定的事实和理论依据,所以在科学研究中,有时就运用它来初步解释相关问题——同学们也来尝试一下。在图中,a杯中水量较少,b,c,d 的水量相同,比较各杯中水的内能的大小。
(1) 杯中水的内能最大,因为
(2) 两杯中水的内能不好比较,因为
【答案】 d 见解析 ab 见解析
【详解】(1)[1][2]物体的内能与质量和温度有关,质量越大,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所以d杯中水的内能最大。
(2)[3][4]内能与质量和温度都有关,b杯水比a杯水的质量大,但是温度比a杯水低,没有控制变量,不便比较,所以ab两杯中水的内能不好比较。
13.小明将装有热奶的奶瓶放入室温的水中,水温约为20℃,热奶的温度约为90℃,同时,他还利用温度计和钟表测出温度的变化情况,并作出了水和热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其中 曲线是表示热奶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大约经过15min 时间热奶和水温刚好达到一致。从图象分析可以看出:热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特点是: 。
(1)参考这位同学实验的图象,你认为沸水放在房间里,温度自然降低的规律是 。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均匀降低
(2)参考这位同学记录的数据,如果你要喝一杯奶咖,可以有两种方式供你选择:
①先将烧开的热咖啡倒入杯中,冷却5min,然后加一匙冷牛奶;
②先将烧开的热咖啡倒入杯中,立即将一匙冷牛奶加进杯中,然后冷却5min。
你认为方式 的冷却效果较好。
【答案】 ② 随时间的变化热奶温度是先快后慢的降低 A ①
【详解】[1]热奶的奶瓶放入室温的水中,水温约为20℃,热奶的温度约为90℃,热奶的温度比水温高,热奶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容器中的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则由图象可知:热奶的温度随时间降低的是曲线②;
[2]热奶和容器中的水发生热传递时,直到二者温度相等时,热传递停止;从图象分析可以看出:热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是开始的5分钟温度极速降低,5-10分钟降低的比较缓慢,而10-15分钟内温度只降低几摄氏度,所以变化特点是随时间的变化热奶温度是先快后慢的降低;
(1)[3]参考这个实验的图象,沸水放在房间里,和热奶的奶瓶放入室温的水中,温度自然降低的规律应该相似,即是先快后慢的规律,故选A;
(2)[4]一杯热奶咖啡冷却时,根据温度自然降低的规律先快后慢的规律可知:开始时温度自然降低的快,不必加冷牛奶,5min后在温度降低比较缓慢的时候再加一匙冷牛奶,效果会比一开始就加冷牛奶到热咖啡中好一些。13.2内能同步练习
1.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 与 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单位是 。
2.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 ;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 。
3.改变物体的内能的两种方式 和 。
4.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 ,单位 ;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 ;热传递的实质:能量发生了 。
5.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 ;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会 。做功的实质:能量发生了 。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 与 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在物理学中常提到“热”字,但其含义各不相同,请将下列“热”的含义填入空格内。
(1)这盆水很热,这里的“热”是指 ;
(2)物体吸热升温,这里的“热”是指 ;
(3)摩擦生热,这里的“热”是指 。
3.陨石在大气层中坠落时会发热发光而成为流星,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陨石的内能;冬天在户外锻炼时,摸到单杠感觉很凉,这是通过 的方式降低内能。
4.火柴可以擦燃,也可以用火点燃,则擦燃是用 的方式使火柴燃烧,用火点燃是用 的方式使火柴燃烧,使用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5.游乐园的小朋友从滑梯上匀速下滑过程中,小朋友动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机械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同时臀部有灼热感,这是通过 的方式来改变内能的。
6.图所示的事例中,通过做功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火炉烧水 B. 钻木取火
C. 引燃树叶 D. 猫晒太阳
7.仔细观察图中甲、乙两杯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杯中水的内能多
B.乙杯中水的内能多
C.甲杯和乙杯中水的内能一样多
D.无法判断
8.甲物体的温度比乙物体的温度高,则下述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甲、乙物体接触时,内能一定由甲转移到乙
B.甲、乙物体接触时,温度一定由甲转移到乙
C.甲物体的内能一定比乙物体内能多
D.甲物体的热量一定比乙物体热量多
9.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物体没有内能
B.物体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小
C.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大
D.物体吸收热量,一定温度升高
10.以下与机械能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B.物体的内能就是物体的机械能
C.物体的机械能可能为零,内能不可能为零
D.热传递一定是从能量的物体传向能量小的物体
1.在如图所示的漫画中,老人和小孩的感觉虽然不同,但从科学的角度看,两幅图都说明了 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图中的小孩从滑梯上滑下,他的机械能 ,内能 。(后两空均填“增加”“不变”或“减少”)
2.草原的冬天,常常风雪交加,异常寒冷。牧民手冷时,总喜欢双手搓几下,就感觉暖和,这是利用 使手的内能增加(选填“热传递”或“做功”),或吹几口气,亦感觉暖和,这是利用 使手的内能增加(均选填“热传递”或“做功”)。
3.如图为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水会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吸热,减小食物的 能,使食物不变质。翻煮时利用煤气炉进行加热,是通过 方式使食物温度升高。
4.如图所示,在空气压缩引火仪的玻璃筒底部,放入一小团干燥的棉花,用力将活塞迅速下压,玻璃筒内的空气温度升高,空气的内能 (填“增加”或“减少”),空气的内能是通过 方式改变的;筒内的棉花由于温度升高到着火点而燃烧,棉花的内能是通过 方式改变的。
5.如图所示,把一个薄壁金属管固定在支架上,管中装些酒精,然后用软木塞塞紧,用皮条缠绕在金属管上,迅速来回拉动皮条,过一会儿会看到软木塞被顶开。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来回拉动皮条,使金属管的温度升高,这是通过 方式改变物体内能。
(2)金属管内酒精温度升高,这是通过 方式改变物体内能。
(3)酒精蒸汽将木塞顶开后,其内能 (选填“增加”或“减少”),转化为木塞的 能(选填“机械”或“内”)。
(4)酒精蒸汽将木塞顶开时,金属管口出现的“白气”是 现象(选填“汽化”或“液化”)。说明酒精蒸汽将木塞顶开后,其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不变”)。
6.关于热量、温度、内能的概念,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①物体的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②物体的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③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一定降低 ④热量可以从内能小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大的物体
A.只有①② B.只有 ②③ C.只有 ①②③ D.可能有④
7.A、B两装置,均由一支一端封闭、一端开口且带有玻璃泡的管状容器和水银槽组成,除玻璃泡在管上的位置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将两管抽成真空后,开口向下竖直插入水银槽中(插入过程没有空气进入管内),水银柱上升至图示位置停止。假设这一过程水银与外界没有热交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中水银的内能增量大于B中水银的内能增量
B.B中水银的内能增量大于A中水银的内能增量
C.A和B中水银体积保持不变,故内能增量相同
D.A和B中水银温度始终相同,故内能增量相同
8.过桥米线是有名的风味小吃,食用前将滚沸的鸡汤放入碗中,上罩浮油,食用时将主料米线放入拌食即成。以下有关“过桥米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因鸡汤具有的内能比米线多,热量从鸡汤传向米线
B.因鸡汤具有的内能比米线多,温度从鸡汤传向米线
C.因鸡汤的温度比米线高,热量从鸡汤传向米线
D.因鸡汤的温度比米线高,温度从鸡汤传向米线
9.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在南极的两只小企鹅之间发生了有趣的对话,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这里的温度很低,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应该很慢
B.对啊,也就是说,温度反映了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
C.这里太冷了,冰山肯定没有内能
D.南极再冷,组成冰山的分子在做热运动,所以冰山也有内能
10.对-40℃的某物质进行加热,它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C段温度不变,所以内能不变
B.该物质固态时比液态时比热容大
C.此物质沸点一定是100℃
D.DE段该物质不断吸收热量,内能增大
11.在探究做功是否能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验中:
(1)如图A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的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然后迅速压下活塞,你观察到的现象是 ;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活塞压缩玻璃筒内的空气,对筒内空气 ,使空气的 增加,温度 ,达到硝化棉着火点;
(2)如图B所示玻璃瓶内装有少量的水,用塞子塞紧,并用打气筒往瓶内打气,瓶内压强大到一定程度时,瓶塞就会跳起来,同时,瓶口出现 ,瓶内气体 减少;
(3)上述的这两个现象都说明了 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用能量的观点来分析,用这种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时,能量是在 能和 能之间相互转化的。
12.实验探究和推理都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由于推理性结论具有一定的事实和理论依据,所以在科学研究中,有时就运用它来初步解释相关问题——同学们也来尝试一下。在图中,a杯中水量较少,b,c,d 的水量相同,比较各杯中水的内能的大小。
(1) 杯中水的内能最大,因为
(2) 两杯中水的内能不好比较,因为
13.小明将装有热奶的奶瓶放入室温的水中,水温约为20℃,热奶的温度约为90℃,同时,他还利用温度计和钟表测出温度的变化情况,并作出了水和热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其中 曲线是表示热奶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大约经过15min 时间热奶和水温刚好达到一致。从图象分析可以看出:热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特点是: 。
(1)参考这位同学实验的图象,你认为沸水放在房间里,温度自然降低的规律是 。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均匀降低
(2)参考这位同学记录的数据,如果你要喝一杯奶咖,可以有两种方式供你选择:
①先将烧开的热咖啡倒入杯中,冷却5min,然后加一匙冷牛奶;
②先将烧开的热咖啡倒入杯中,立即将一匙冷牛奶加进杯中,然后冷却5min。
你认为方式 的冷却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