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总复习课件:专题五 物质的共存、检验、鉴别、分离与提纯(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中考化学总复习课件:专题五 物质的共存、检验、鉴别、分离与提纯(共4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2-29 18:17: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第二部分 专题提升
专题五 物质的共存、检验、鉴别、分离与提纯
考查年份 考查模式 分值
2020 本专题在单项选择题、填空与说明题、实验与探究 题中均有考查,主要考查物质的共存、检验、鉴 别、分离与提纯,尤其是物质的鉴别考查相对较多 9分
2021 本专题在选择填充题、填空与说明题、实验与探究 题和综合计算题中均有考查,主要考查物质的检 验、鉴别、分离与提纯,尤其是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考查相对较多 6分
2022 本专题在选择填充题、填空与说明题、实验与探究 题中均有考查,主要考查物质的检验、鉴别、分离 与提纯,尤其是物质的检验与鉴别考查相对较多 5分
考查年份 考查模式 分值
2023 本专题在选择填充题、填空与说明题、实验与探究 题中均有考查,主要考查物质的检验、鉴别、分离 与提纯,尤其是物质的鉴别考查相对较多 5分
物质的共存、检验、鉴别、分离与提纯是化学知识(特别是化学性质)的综 合应用,是化学学科的重要考点,在学考各类题型中均可能出现,江西省2024年 学考考查的分值预计在6分左右
续表
一、常见物质的共存
1.共存的条件
(1)组内物质均可溶。
(2)在同一溶液中,物质(即所含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即不会生成沉淀、
气体或水。
2.初中常见的不能共存的离子组合(举例)

与、、、、
③与
与、

与、

生成沉淀
生成气体或水
【注意】判断离子共存时,需注意溶液应为电中性,即在同一组物质的离子中,
既含阳离子也含阴离子。
3.常见题型
(1)“无色透明”条件型
若题目限定溶液为“无色”,则溶液中不含包括有色离子的物质。常见的有色离
子有:亚铁离子(,浅绿色)、铁离子(,黄色)、铜离子( ,蓝
色)、高锰酸根离子( ,紫红色)等。若题目限定溶液为“透明”,则共存的
物质中不能出现会产生沉淀的离子组合。
(2)“酸性”条件型
常见的叙述有酸性溶液、 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溶液、加
入镁粉能产生氢气的溶液等。
若题目中限定溶液呈酸性,表明溶液中已经含有大量氢离子 ,则不能含有
大量、和 等。
(3)“碱性”条件型
常见的叙述有碱性溶液、 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溶液、能
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等。
若题目中限定溶液呈碱性,表明溶液中已经含有大量氢氧根离子 ,则不
能含有大量、、、、、、和 等。
二、物质的检验、鉴别、分离和提纯
例题1 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只用观察和组内物质相互混合的方法,
就能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的是( )
D
A.、、、 B.、、、
C.、、、稀 D.、、、稀
【技巧点拨】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组内物质一般是通过溶液颜色先将某种溶液鉴别出来,然后用它作已知试剂去鉴别其他溶液。若溶液均无色,则一般是通过溶液间两两混合呈现不同现象来鉴别。
【易错指津】本题易错点是对物质相互能否反应以及反应后的现象判断不准确导致推理错误。
例题2 下列实验方法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除去金粉中含有的少量铜粉 加足量的稀盐酸,过滤
B 除去氧化铜中含有的少量木炭粉 加足量的稀硫酸,过滤
C 除去硫酸铜中含有的少量硫酸亚铁 加入适量的锌粉,过滤
D 除去硝酸铜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硝酸银 加入适量的铜粉,过滤
D
【技巧点拨】金和铜都不与稀盐酸反应;氧化铜能与硫酸反应,除去了主要物质;锌与硫酸铜和硫酸亚铁都会反应;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银是固体,可通过过滤除去。
【方法归纳】置换法除杂题的解答,重点是要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知道金属与哪些金属的盐溶液或酸能发生反应,并在相应位置做好记录,以防失误。
例题3 (2022·江西)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氯化铵和氯化钾 取样,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B 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鉴别氢气和甲烷 点燃,用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D 除去银粉中的锌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过滤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物质性质进行物质的鉴别、分离和除杂的能力以及基于证据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物质的检验与鉴别一般是根据物质理化性质的差异通过观察外观或通过加入一定量试剂反应后产生不同现象来实现的。混合物的分离一般是通过混合物各成分的溶解性或熔沸点等差异来实现。物质的除杂可以通过吸附、过滤、结晶等物理方法实现,也可以通过吸收、溶解、沉淀或转化等化学方法实现。
【易错指津】本题易错点是对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不牢导致判断错误。
例题4 (2022·山东济宁)某未知溶液中含有、、、、、
离子中的几种,为确定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1)经观察,未知溶液呈浅黄色;
(2)取少量未知溶液,滴加足量的 溶液并加热,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并伴有刺
激性气味;
(3)另取少量未知溶液滴加溶液,无明显现象。然后再滴加 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请分析实验过程,推断:
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填符号,下同),可能存在的
离子有__________,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
、、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质性质以及离子共存、物质变化规律等知识
的掌握情况,同时考查了学生基于证据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经观察,未知溶液呈
浅黄色,说明溶液中含有;取少量未知溶液滴加足量的 溶液并加热,有
红褐色沉淀生成,说明生成了氢氧化铁沉淀,则溶液中含有 ;并伴有刺激性气
味,说明生成了氨气,则溶液中含有;另取少量未知溶液滴加 溶液,
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含硫酸根离子;然后再滴加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
成,说明生成了氯化银沉淀,则溶液中含有;无法确定、 是否存在。
【易错指津】本题易错点是对可能存在的离子判断错误。
1.(2022·北京)下列方法能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两瓶气体的是( )
C
A.闻气味 B.观察颜色
C.倒入适量澄清的石灰水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2.(2023·浙江金华)物质的鉴别是重要的实验技能。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试剂或
方法选择错误的是( )
选项 需鉴别物质 试剂或方法
A 铁粉、木炭粉 磁铁吸引
B 盐酸、氯化钠溶液 硝酸银溶液
C 氧气、二氧化碳气体 用燃着的木条
D 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钠固体 水
B
3.(2023·山东滨州)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主要操作方法都正确
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和主要操作方法
A 氧化钙 碳酸钙 加入足量的水,过滤
B 氯化钙溶液 稀盐酸 加入过量的碳酸钙,过滤
C 氯化镁溶液 稀硫酸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
D 氯化钠 氯化钾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B
4.(2022·江苏宿迁改编)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 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比较铁、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将金属分别放入 溶液中,观察现象
B 除去溶液中的 滴加适量 溶液
C 鉴别和 分别点燃
D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用木炭代替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C
5.(2023·山东枣庄)实验室中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为稀盐酸与氢氧化
钠溶液。下列选用的物质不能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是( )
D
A.紫色石蕊试液 B.镁条 C.氧化铜 D.硫酸钠溶液
6.(2023·四川眉山)实验设计是实验探究的基本环节。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对应实
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鉴别白酒和白糖水 观察颜色
B 除去溶液中的少量 加适量 溶液,过滤
C 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 将气体通过浓硫酸
D 探究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将铜丝、银丝分别浸入稀盐酸溶液中
B
7.(2023·山东淄博)下列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操作
A 检验土豆含有淀粉 将土豆切开,向切口处滴加几滴碘水
B 检验肥皂水的酸碱性 用玻璃棒蘸取肥皂水滴到 试纸上
C 鉴别氢氧化钠固体与硝酸铵固体 取样,分别加水溶解
D 除去中混有的少量 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 溶液、浓硫酸
D
8.(2023·山东济宁)甲、乙两厂分布如下图所示,箭头代表水流方向。两厂排放的
废水中含有、、、、、 六种离子,两厂分别含有其中不同
的三种离子。如果在处取水样进行检测,废水的 大于7;两厂废水按适当比例
混合,可将废水中的某些离子转化成沉淀,这样处理后 处的废水就可以达到排放
标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B
A.处废水中含有、、
B.处废水中一定含有,可能含有、
C. 处废水显蓝色
D. 处废水中溶解的溶质可用作肥料
9.(2023·天津)某氯化钠固体样品
中可能含有硫酸钠、硝酸钡、氯化
镁、硫酸铜和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
种。为确定其成分,取 固体样
品,按右图流程进行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白色沉淀A的化学式为_______。
(2)写出生成白色沉淀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固体样品中除氯化钠外,还一定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已知实验中得到白色沉淀A,白色沉淀B, 白色沉淀C,则固体
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1.(2023·湖北襄阳)下列各组物质在 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为无色透明溶
液的是( )
C
A.、、 B.、、
C.、、 D.、、
2.(2023·江苏无锡)下列趣味实验的目的无法达成的是( )
D
A.用紫甘蓝自制酸碱指示剂 B.用灼烧法鉴别棉线和羊毛线
C.用铅笔芯做导电实验 D.用蔗糖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3.不用外加试剂,下列溶液被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是( )
D
A.①②④③ B.④①③② C.③①④② D.①④③②
4.(2023·重庆B卷)鉴别是重要的实验技能。分别鉴别两组物质:、 ;②稀
、 溶液,都能选用的试剂是( )
D
A. B.溶液 C.铁片 D.稀
5.(2022·内蒙古)下列方法可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B
A.用燃着的小木条鉴别和
B.用水鉴别、、 三种固体
C.用稀盐酸除去中混有的 杂质
D.用酚酞溶液鉴别稀硫酸和 溶液
6.用括号内的试剂不能一次性将组内物质鉴别出来的是( )
B
A.固体:、、 (水)
B.液体:稀盐酸、、 溶液 (酚酞溶液)
C.气体:、、 (紫色石蕊溶液)
D.液体:溶液、溶液、 溶液 (稀硫酸)
7.(2023·山东泰安)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铁粉中的铜粉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B 除去中的 通入过量的氧气后点燃
C 鉴别铁粉和氧化铜粉末 取样后,分别加入适量稀盐酸
D 检验中是否混有 点燃,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
C
8.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下列实验方案中不可行的是
( )
B
A. 通过灼热的铜网
B.木炭粉 在空气中灼烧
C.(泥沙)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通过足量的 溶液,干燥
9.(2023·云南改编)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和 取样,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B 鉴别热固性塑料和热塑性塑料 分别取样加热,观察是否变形熔化
C 提纯混有少量的 固体 将固体溶解,蒸发结晶
D 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将铁制品长时间浸泡在过量的稀硫酸中
B
10.(2023·山东日照改编)下列对物质的检验、鉴别和除杂的方法中,正确的一组
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检验雨水是否为酸雨 用计测定雨水的
B 检验久置的烧碱溶液部分变质 先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再加入无色酚酞溶液
C 鉴别氯化铁、氢氧化钙、硝酸钠三 种溶液 只用组内试剂无法鉴别
D 除去硫酸铜溶液中的硫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加入过量的氧化铜后过滤
11.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溶液中的 加适量的稀盐酸
B 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C 除去氮气中混有的氧气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D 鉴别羊毛纤维和涤纶制品 __________________
C
取样,灼烧闻气味
12.某工业尾气中可能含有、和 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检验其成分,小明同
学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时,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实验现
象得出尾气的组成情况可能有( )
D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13.(2023·广东湛江模拟)某硫酸钠粗品含有
少量和 ,实验室进行提纯的流程
如右图:
(1)加入 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
除去
(2)用 溶液除杂时,发生反应的化
(3)操作的名称是______。若和溶液添加过量,可在操作 ____
(填“前”或“后”)加入适量的________(填物质名称)除去。
过滤

稀硫酸
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后续处理”的操作是蒸发,在进行该操作时,当蒸发皿中_______________
即可停止加热。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若加入的和 溶液为适量,上述流程仍存在一处明显缺陷,请指
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现较多固体时
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没有除去反应生成的
(5)最终得到的硫酸钠质量___(填“ ”“ ”或“ ”)硫酸钠粗品中所含的硫酸钠质量。
14.(2023·辽宁抚顺模拟)化学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以“物质的鉴别”为主题的学习活动。
(1)活动一:气体物质的鉴别
【活动目的】鉴别空气与氧气。
【操作及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两种气体中分别伸入带 火星的木条 木条______ 该气体为氧气
木条无明显变化 该气体为空气
复燃
(2)活动二:固体物质的鉴别
【活动目的】鉴别氢氧化钠与氯化钠。
【操作与结论】分别取少量固体于两个表面皿上,在空气中放置一会儿,观察到其
中一种固体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该固体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表面无明
显变化的为另一种固体。
【交流与讨论】经讨论后,小组同学认为只用水也可以鉴别两种物质,依据是:氢
氧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______(填“升高”或“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
无明显变化。
氢氧化钠(或)
升高
(3)活动三:液体物质的鉴别
【活动目的】鉴别稀硫酸与碳酸钠溶液。
【实验操作】将两种溶液编号为甲溶液、乙溶液,并分别取样于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稀盐酸。
【实验现象】甲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乙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实验结论】甲溶液为________,乙溶液为另一种溶液。乙溶液中产生气泡的化学
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下列物质可以鉴别稀硫酸与碳酸钠的是____(填序号,双选)。
A.酚酞溶液 B.氧化铜
C.铜 D.氯化钡溶液
稀硫酸
15.(2022·海南)化学项目式学习小组对使用后并久置于潮湿空气中的生石灰干燥
剂的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样品的成分可能是和 中的一种或两种。
【查阅资料】时的溶解度:为,为 。
【设计实验】学习小组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取样品于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 溶解 温度无变化,烧杯 底有白色固体 有
② 将①中液体过滤,取少量滤液于试 管中,滴入 滴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有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气泡产生 有
【反思评价】
(1) 微溶于水,实验①结论不完全正确,实验②和实验③结论正确。请
你完善实验③的实验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取②中适量滤渣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2)小组通过合作探究,最后得出样品中含有和 。请用化学方程
式解释生石灰干燥剂中产生 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3)学习小组用熟石灰进一步研究酸碱中和的
性质,如图1,取少量熟石灰于烧杯中,加适量
水充分搅拌后,熟石灰未完全溶解,在烧杯中
连接 传感器,然后缓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
搅拌,熟石灰逐渐溶解。 传感器数据曲线如
图2,请从微观角度分析 段变化的实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过程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加入稀盐酸
时,氢氧根离子数目减少,烧杯中氢氧化钙固体溶解,氢氧根离子补充到溶液中,
直至氢氧化钙固体完全溶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