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 初中物理 八年级 第四章 多彩的光 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 初中物理 八年级 第四章 多彩的光 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1.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2-29 14:39: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试题数:20,满分:100
一,单项选择
1.(5分)小安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65cm刻度线处,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幻灯机的成像特点
B.若将蜡烛移至距凸透镜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此时像距和像的大小都变大
C.若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5cm刻度线处,从透镜的右侧通过透镜可看到烛焰倒立的像
D.在图中,把透镜B放在蜡烛与凸透镜A之间适当位置(图中未画出),将光屏向凸透镜A的方向移动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说明透镜B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5分)已知在某物体透过凸透镜在距离透镜25厘米的光屏上成放大的像,若将物体移动到距离凸透镜30厘米处,则此时成(  )
A.放大的虚像 B.正立的虚像 C.放大的实像 D.缩小的实像
3.(5分)如图,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哈啰、美团为首的共享单车应运而生,由于其方便快捷,符合低碳出行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请完成第1、2两题。
如图使用共享单车,利用手机扫二维码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机与二维码之间的距离,应在手机镜头的两倍焦距以外
B.二维码经镜头在手机中成一个放大的像
C.当外界光线较暗,手机无法识别二维码时,我们通常会打开手机的手电筒功能将二维码照亮,才能成功扫码。此处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D.扫码成功后,后台管理系统会利用超声波发送“共享单车解锁指令”
4.(5分)关于凸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对光有会聚的作用
B.凸透镜只有一个焦点
C.经过凸透镜的光一定相交于一点
D.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正立放大的
5.(5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若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为25厘米,在光屏成一个清晰缩小的像,则该凸透镜可能的焦距为(  )
A.10厘米 B.15厘米 C.20厘米 D.25厘米
6.(5分)小京通过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看到了提示牌上“关灯”两字放大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关灯”两字放大的像是实像
B.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C.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0cm
D.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0cm
7.(5分)把放大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放大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用此放大镜来放大观察邮票上的细小部分,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该(  )
A.小于10cm B.等于10cm C.在10cm到20cm之间 D.大于20cm
8.(5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时测得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2厘米,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15厘米 B.8厘米 C.6厘米 D.4厘米
9.(5分)某小组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发现在距透镜30厘米的光屏上有一个放大的像,则此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10厘米 B.18厘米 C.26厘米 D.32厘米
10.(5分)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光具座上的蜡烛、凸透镜、光屏如图放置,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屏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
B.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8cm
C.先向右移动光屏,再移动凸透镜到某位置一定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D.只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放上远视眼镜可在屏上再次看到清晰的像
11.(5分)如图所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完成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某次实验中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缩小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5cm
B.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应使光屏远离凸透镜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C.随着蜡烛不断燃烧,光屏上像的位置会变高
D.移动注射器的活塞后,需将光屏左移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以判断出活塞向右运动
12.(5分)如图所示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处,当蜡烛和光屏放置在图甲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20cm
B.若将光屏取走,则蜡烛不能通过凸透镜成像
C.若像在光屏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可将蜡烛适当向下移动,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
D.当蜡烛放置在20cm刻度线处,若不改变光屏的位置,可在凸透镜前再放一个凸透镜,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13.(5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5cm
B.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C.用不透明的物体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将无法看到完整的像
D.将蜡烛移动到 25cm 刻度线处,向左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二,填空题
14.(6分)共享单车手机扫码解锁时,手机的摄像头相当于 ___ 透镜(选填“凹”或“凸”),二维码位于手机摄像头的 ___ (选填“一倍焦距以内”、“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或“二倍焦距以外”);正常行驶过程中,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属于 ___ 摩擦(选填“滚动”或“滑动”)。
15.(6分)如图所示,阳光透过凸透镜,能点燃下方纸片,这是因为凸透镜对光有 ___ 作用,该过程是利用 ___ 的方式改变了纸片的内能。若将凸透镜向纸片逐渐靠近,以凸透镜为参照物,纸片是 ___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16.(8分)小红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做了关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利用LED组成F发光体替代蜡烛进行实验。
(1)实验前小红将光具座放到水平桌面上,凸透镜竖直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F发光体的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的中心三者在 ___ 。
(2)小红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将F发光体移动到光具座上20cm刻线处。当光屏在如图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呈现出发光体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___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 ___ (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应用了这一成像规律。
(3)接下来小红保持图中F发光体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只改变透镜位置,透镜在 ___ (选填“40”、“35”或“30”)cm刻线处时,她在光屏上能再一次观察到发光体清晰的像。
17.(4分)小夏利用图甲中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___ cm,接下来,小夏将蜡烛放在该凸透镜一倍焦距处,却发现在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看到了烛焰正立放大的像,如图乙,对此请给出合理的解释:___ 。
三,问答题
18.(3分)在图中,根据光穿过透镜时的光路图,在方框中填入一个适当的透镜(填符号或文字均可)。
19.(4分)请将图的光路补充完整。
20.(4分)如图所示,在某展厅内有一块水晶凸透镜,一束激光照射到凸透镜上,经凸透镜折射、大理石墙面反射后,在地面上的P点形成一个光斑。请你画出这个传播过程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试题数:20,满分:100
1.(5分)小安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65cm刻度线处,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幻灯机的成像特点
B.若将蜡烛移至距凸透镜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此时像距和像的大小都变大
C.若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5cm刻度线处,从透镜的右侧通过透镜可看到烛焰倒立的像
D.在图中,把透镜B放在蜡烛与凸透镜A之间适当位置(图中未画出),将光屏向凸透镜A的方向移动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说明透镜B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正确答案】:D
【解析】:(1)当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根据这个原理制成;
(2)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进行判断;
(3)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4)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解答】:解:A、由图可知:u=50cm-20cm=30cm,f=10cm,所以u>2f,为照相机的原理,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
B、若将蜡烛移至距凸透镜35cm刻度线处,即蜡烛远离凸透镜,物距变大;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说明光屏靠近凸透镜,即像距变小,像也变小,故B错误;
C、若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5cm刻度线处,此时u=50cm-45cm=5cm,f=10cm,所以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错误;
D、将透镜B放在凸透镜A与光屏之间某处,将光屏向凸透镜A的方向移动,光屏上又呈现烛焰清晰的像,像提前会聚,这说明凸透镜B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根据物距和焦距,像距和焦距能判断凸透镜成像情况: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5分)已知在某物体透过凸透镜在距离透镜25厘米的光屏上成放大的像,若将物体移动到距离凸透镜30厘米处,则此时成(  )
A.放大的虚像
B.正立的虚像
C.放大的实像
D.缩小的实像
【正确答案】:D
【解析】:根据像的性质、像距的大小判定焦距的大小,然后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分析成像的性质。
【解答】:解:某物体透过凸透镜在距离透镜25厘米的光屏上成放大的像,此时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则25cm>2f,f<12.5cm;
若将物体移动到距离凸透镜30厘米处,30cm>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3.(5分)如图,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哈啰、美团为首的共享单车应运而生,由于其方便快捷,符合低碳出行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请完成第1、2两题。
如图使用共享单车,利用手机扫二维码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机与二维码之间的距离,应在手机镜头的两倍焦距以外
B.二维码经镜头在手机中成一个放大的像
C.当外界光线较暗,手机无法识别二维码时,我们通常会打开手机的手电筒功能将二维码照亮,才能成功扫码。此处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D.扫码成功后,后台管理系统会利用超声波发送“共享单车解锁指令”
【正确答案】:A
【解析】:(1)(2)手机镜头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物体应位于其镜头的两倍焦距之外,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3)二维码是黑白相间的图形,黑色部分能够吸收任何颜色的色光,而白色部分能够反射任何颜色的色光;
(4)手机通讯是利用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来实现信息传递的。
【解答】:解:AB、手机镜头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所以,用手机扫二维码时,手机与二维码之间的距离应在手机镜头的两倍焦距以外,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B错误;
C、当外界光线较暗,手机无法识别二维码时,我们通常会打开手机的手电筒功能将二维码照亮,才能成功扫码,这是因为二维码的白色部分能反射光,利用的是光的反射原理,故C错误;
D、扫码成功后,后台管理系统会利用电磁波发送“共享单车解锁指令”,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光的反射现象、凸透镜成像的应用,难度不大。
4.(5分)关于凸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对光有会聚的作用
B.凸透镜只有一个焦点
C.经过凸透镜的光一定相交于一点
D.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正立放大的
【正确答案】:A
【解析】:(1)凸透镜对任何光都有会聚作用;
(2)凸透镜的左右各有一个焦点;
(3)在焦点处点光源的光线经过凸透镜且平行;
(4)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答】:解:A、凸透镜对任何光线都有会聚作用,不仅仅是对平行光线有会聚作用,故A正确;
B、凸透镜的左右各有一个焦点,即有两个焦点,故B错误;
C、在焦点处点光源的光线经过凸透镜且平行,故C错误;
D、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如照相机,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凸透镜知识,要掌握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并要理解会聚含义。
5.(5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若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为25厘米,在光屏成一个清晰缩小的像,则该凸透镜可能的焦距为(  )
A.10厘米
B.15厘米
C.20厘米
D.25厘米
【正确答案】:A
【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之一: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解答。
【解答】:解:若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为25厘米,在光屏成一个清晰缩小的像,物距u=25cm,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得f<12.5cm,只有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
6.(5分)小京通过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看到了提示牌上“关灯”两字放大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关灯”两字放大的像是实像
B.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C.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0cm
D.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0cm
【正确答案】:C
【解析】: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之一,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解答】:解:A、由图可知,物体通过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
BCD、当物体通过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时,物距小于焦距,即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0cm,故BD错误、C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应用是测焦距;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投影仪;u=f,不成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是放大镜。
7.(单选题,5分)把放大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放大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用此放大镜来放大观察邮票上的细小部分,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该(  )
A.小于10cm
B.等于10cm
C.在10cm到20cm之间
D.大于20cm
【正确答案】:A
【解析】:(1)首先根据凸透镜焦点和焦距的定义确定凸透镜的焦距。
(2)根据凸透镜作为放大镜使用时,物距和焦距的关系,确定邮票和透镜的距离。
【解答】:解:(1)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经凸透镜,在凸透镜另一侧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点,这个亮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10cm,所以凸透镜焦距是10cm。
(2)用凸透镜观察邮票,要用凸透镜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邮票到凸透镜的距离要小于10cm。
故选:A。
【点评】:本题没有直接给出凸透镜的焦距,而是通过实验现象去推断凸透镜的焦距,然后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考查凸透镜成像应用。
8.(5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时测得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2厘米,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15厘米
B.8厘米
C.6厘米
D.4厘米
【正确答案】:B
【解析】:光屏上能得到缩小的像,这个像是倒立的、实像,即此时的物距和焦距的关系是:U>2f,此时的像距和焦距的关系是:2f>V>f,解不等式求解即可。
【解答】:解:据凸透镜成像实验,发现光屏上有一个清晰缩小的像,此时像处于透镜的1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2f>V>f,光屏距离凸透镜12cm,所以,2f>12cm>f,即12cm>f>6cm;分析四个选项,其中的8cm是最符合题意的。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首先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内容,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确定物距的范围。
9.(5分)某小组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发现在距透镜30厘米的光屏上有一个放大的像,则此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10厘米
B.18厘米
C.26厘米
D.32厘米
【正确答案】:A
【解析】:凸透镜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时,2f>u>f,v>2f。
【解答】:解:距透镜30厘米的光屏上有一个放大的像,则此时的v=30cm>2f,所以f<15cm,故A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10.(5分)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光具座上的蜡烛、凸透镜、光屏如图放置,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屏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
B.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8cm
C.先向右移动光屏,再移动凸透镜到某位置一定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D.只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放上远视眼镜可在屏上再次看到清晰的像
【正确答案】:C
【解析】: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 ①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2f>v>f。 ②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v>2f。 ③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远像近像变小;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解答】:解:A、由图像可知,此时u>v,则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故A错误;
B、由图可知,u=50cm-25cm=25cm,v=67cm-50cm=17cm,即25cm>2f,2f>17cm>f,则8.5cm<f<12.5cm,故B错误;
C、先向右移动光屏,透镜到光屏的距离变远,向右移动凸透镜到某位置一定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故C正确;
D、在图所示情况下,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物距变大,像距变小,成像于光屏前,为了使光屏上可成像,由于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应在凸透镜左侧附近安装一个焦距适当的凹透镜(近视眼镜片),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焦距的测量及对实验的操作能力,要熟练掌握规律的内容,做到灵活应用。
11.(单选题,5分)如图所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完成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某次实验中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缩小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5cm
B.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应使光屏远离凸透镜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C.随着蜡烛不断燃烧,光屏上像的位置会变高
D.移动注射器的活塞后,需将光屏左移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以判断出活塞向右运动
【正确答案】:C
【解析】:(1)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物距应大于二倍焦距;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
(3)根据过光心的光不改变传播方向判断像的移动方向;
(4)当他继续向凸透镜内注水,使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透镜的聚光能力变强的特点分析即可判断。
【解答】:解:
A、由图可知,此时物距为30cm,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则30cm>2f,即f<15cm,故A错误;
B、将蜡烛远离凸透镜,物距变大,像距应变小,应使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故B错误;
C、蜡烛不断燃烧变短,根据过光心的光不改变传播方向,此时像将向上移动,故C正确;
D、当他继续向凸透镜内注水时,使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透镜的聚光能力变强,光线会比注水前要提前交汇,所以像会向透镜方向即向左移动,移动注射器的活塞后,需将光屏左移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以判断出活塞向左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理解、水透镜的应用,常见题目。
12.(单选题,5分)如图所示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处,当蜡烛和光屏放置在图甲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20cm
B.若将光屏取走,则蜡烛不能通过凸透镜成像
C.若像在光屏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可将蜡烛适当向下移动,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
D.当蜡烛放置在20cm刻度线处,若不改变光屏的位置,可在凸透镜前再放一个凸透镜,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正确答案】:C
【解析】:(1)物距小于像距,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据此分析;
(2)光屏可以承接实像,蜡烛通过凸透镜成像;
(3)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改变;
(4)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则像距变小,像变小;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解答】:解:A、由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倒立、放大实像,即2f>u>f,由图可知,物距小于20cm,所以该凸透镜的焦距不可能为20cm,故A错误;
B、若将光屏取走,则蜡烛仍然能通过凸透镜成像,故B错误;
C、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改变可知,将蜡烛适当向下移动,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故C正确;
D、保持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20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变大,则像距变小,像变小,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在不移动光屏的情况下,使光屏上依然出现清晰的像,则可在凸透镜和光屏之间放置一个适当的凹透镜,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不仅要掌握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而且要善于总结规律。
13.(单选题,5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5cm
B.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C.用不透明的物体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将无法看到完整的像
D.将蜡烛移动到 25cm 刻度线处,向左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正确答案】:D
【解析】:(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摄像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当2f>u>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2)当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还有另外的部分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会聚成像。
(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物近像远像变大。
【解答】:解:A.由图可知,蜡烛距离凸透镜15.0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30.0cm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像距大于物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物体的位置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距在二倍焦距以外,即2f>15.0cm>f,30.0cm>2f,
解得焦距的范围是:15cm>f>7.5cm,
所以该凸透镜的焦距不可能是5cm,故A错误;
B.此时像距大于物距,此时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利用了此原理,故B错误;
C.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下半部,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故C错误;
D.将蜡烛移动到 25cm 刻度线处,即将蜡烛远离凸透镜,此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应将光屏左移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关键是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搞清像距、像的大小与物距之间的关系,能够从图中获取信息,然后利用所学规律分析解答问题,这是考试中常见的题型。
14.(填空题,6分)共享单车手机扫码解锁时,手机的摄像头相当于 ___ 透镜(选填“凹”或“凸”),二维码位于手机摄像头的 ___ (选填“一倍焦距以内”、“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或“二倍焦距以外”);正常行驶过程中,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属于 ___ 摩擦(选填“滚动”或“滑动”)。
【正确答案】:[1]凸; [2]二倍焦距以外; [3]滚动
【解析】:(1)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利用了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
(2)滚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叫滚动摩擦。
【解答】:解: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其成像原理是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因此手机扫描二维码解锁时,二维码应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正常行驶过程中,车轮与地面发生滚动,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属于滚动摩擦。
故答案为:凸;两倍焦距之外;滚动。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的成像原理、摩擦的分类等,有一定综合性,难度不大。
15.(填空题,6分)如图所示,阳光透过凸透镜,能点燃下方纸片,这是因为凸透镜对光有 ___ 作用,该过程是利用 ___ 的方式改变了纸片的内能。若将凸透镜向纸片逐渐靠近,以凸透镜为参照物,纸片是 ___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正确答案】:[1]会聚; [2]热传递; [3]运动
【解析】:(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过程是能量的转移过程,而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3)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解答】:解:阳光透过凸透镜,能点燃下方纸片,这是因为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阳光透过凸透镜,使纸片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纸片的着火点时,纸片就能燃烧,这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纸片的内能;
若将凸透镜向纸片逐渐靠近,以凸透镜为参照物,纸片与凸透镜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所以纸片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会聚;热传递;运动。
【点评】:本题考查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辨别、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但难度不大,是中考热点题目。
16.(填空题,8分)小红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做了关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利用LED组成F发光体替代蜡烛进行实验。
(1)实验前小红将光具座放到水平桌面上,凸透镜竖直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F发光体的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的中心三者在 ___ 。
(2)小红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将F发光体移动到光具座上20cm刻线处。当光屏在如图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呈现出发光体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___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 ___ (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应用了这一成像规律。
(3)接下来小红保持图中F发光体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只改变透镜位置,透镜在 ___ (选填“40”、“35”或“30”)cm刻线处时,她在光屏上能再一次观察到发光体清晰的像。
【正确答案】:[1]同一高度; [2]缩小; [3]照相机; [4]35
【解析】:(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必须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放在同一高度上;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
(3)凸透镜成实像时,光路是可逆的。
【解答】:解:(1)为了实验的需要,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必须放在同一水平高度上,这样的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2)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将F发光体移动到光具座上20cm刻线处,此时的物距大于像距,光屏上呈现出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
(3)保持图中F发光体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此时的物距为50.0cm-20.0cm=30.0cm,像距为65.0cm-50.0cm=15.0cm;根据光路可逆可知,当把凸透镜移动到35cm刻度线处,此时的物距变为原来的像距,像距变为原来的物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2)缩小;照相机;(3)35。
【点评】:本题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做到灵活应用。
17.(填空题,4分)小夏利用图甲中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___ cm,接下来,小夏将蜡烛放在该凸透镜一倍焦距处,却发现在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看到了烛焰正立放大的像,如图乙,对此请给出合理的解释:___ 。
【正确答案】:[1]10.0; [2]蜡烛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小于焦距,即在1倍焦距以内,此时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析】:(1)凸透镜的焦距是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的点到光心的距离;
(2)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分析即可判断。
【解答】:解:由甲图可知该透镜焦距为60.0cm-50.0cm=10.0cm;
小夏将蜡烛放在该凸透镜一倍焦距处,蜡烛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小于焦距,即在1倍焦距以内,此时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10.0;蜡烛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小于焦距,即在1倍焦距以内,此时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点评】: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实验操作的要求及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掌握。
18.(问答题,3分)在图中,根据光穿过透镜时的光路图,在方框中填入一个适当的透镜(填符号或文字均可)。
【正确答案】:
【解析】: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通过图中光线的折射情况来确定是什么透镜。
【解答】:解:图中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远离了主光轴,即该透镜有发散作用,所以是凹透镜,如图所示:
【点评】:该题考查了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解题的关键是先确定光线经透镜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再确定透镜的类型。
19.(问答题,4分)请将图的光路补充完整。
【正确答案】:
【解析】:在作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
【解答】:解: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点评】: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 ① 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 ②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 ③ 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20.(问答题,4分)如图所示,在某展厅内有一块水晶凸透镜,一束激光照射到凸透镜上,经凸透镜折射、大理石墙面反射后,在地面上的P点形成一个光斑。请你画出这个传播过程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正确答案】:
【解析】:本题的关键是入射点(或反射点)的确定;根据反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像点和像点与发光点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反射光线并完成光路图。
【解答】:解:把A点看作发光点,先通过墙面作出发光点A的对称点A′,连接A′P交墙面于点O,AO为入射光线,OP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点评】:考查了对平面镜成像原理、特点的了解,关键能够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做出光路图,利用几何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属基础知识的考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