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老山界(一次理想信念的远征)导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老山界(一次理想信念的远征)导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2.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9 14:00:5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课 老山界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所写事件的历史背景,积累“峭壁”“酣然入梦”“不可捉摸”等常考词语。
2.梳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重点)
3.品味文中精彩的语句,体会作者在行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难点)
4.感受文章所传达的精神品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重点)
一、自学指导——预习与交流 (夯实基础知识)
任务一 字词清单
知识储备 随堂笔记(成果记录、知识生成、规律总结)
读准字音 惊惶(huáng)、呜咽(yè)咀嚼(jué)、矗立(chù)蜷(quán)、酣(hān)然入梦点缀(zhuì)、落(là)得很远 盛(chéng)饭 我积累的重点(易错)字音、字形:
理解词语 惊惶:惊慌,害怕慌张。惶,恐慌。呜咽:低声哭泣或形容凄切的水声或琴声。酣然入梦:甜美、畅快入睡。酣然:喝酒畅快的样子。矗立:高耸地立着。苛捐杂税:指反动统治下的繁重捐税。攀pān谈:闲谈。峭qiào壁:像墙壁一样陡立的山崖。骨碌lu:滚动。咀嚼jué:1.用牙齿磨碎食物。2.比喻对事物反复体会。呜咽yè:本文中形容凄切的水声。督dū促:监督催促。灌guàn输:1.把流水引导到需要水的地方。2.输送(思想、知识等)。苛kē捐杂税:指繁重的捐税。酣hān然入梦:畅快地入睡。不可捉摸:指对人或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 我积累的词语:
任务二 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陆定一,生于1906年,江苏无锡市人。曾任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部宣传部工作
写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的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主力三万六千多人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于12月间穿过老山界,又以超乎寻常的勇毅,突破乌江金沙江大渡河三道天仙,爬雪山过草地先后击溃敌兵410个团河无数地主武装围追堵截,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峡北,与峡北红军会合,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老山界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任务一 理清文章结构
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文章是如何叙述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简要介绍老山界的情况,交代事件的起始。
第二部分(2—32):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第三部分(33):将老山界放到长征的全过程中来回顾。
细读课文,分别标出表示时间和地点的词句,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
时 间 地 点 事 件
第一天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山沟 山路行军
天色晚了 瑶民家 歇脚攀谈
天黑了 山脚 夜见奇观
半夜里 半山腰 山腰露宿
第二天 黎明以后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继续爬山
③____________________ 山顶 山顶休息
之后 宿营地 —
[参考答案]①下午 ②雷公岩 ③下午两点多钟
任务二 感受红军精神
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翻越老山界的“难”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请认真研读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困难方面 困难的体现 战士的态度
走路难 悬崖峭壁、山高路险 打趣逗笑、奋勇登山
睡觉难 路窄石硬、寒气逼人 酣然入梦、观赏夜景
吃饭难 粮食奇缺、肚子饥饿 鼓着勇气、继续前进
处境难 敌人追击、枪声密集 毫不畏惧、讥笑敌机
这体现了红军战士坚强的意志、英勇的精神、乐观的态度等。(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任务三 问题释疑
1.怎样理解“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与星光连接起来,是一种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奇观”在句中突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奇观”本来是指自然界奇特罕见的景观或景象。
“之”字形表明山势陡峭,山路曲折迂回; “火把与星光连接”,表明山的险峻。
而“许多”一词,既说明山路曲折和陡峭,又说明有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在攀登。
人、夜色、高山交织在一起,组成了瑰丽、壮观的景象。
“奇观”一词表现出这一景象的奇特罕见,也表现红军队伍的宏伟气势,并颂扬了红军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的精神。
2.作者在文中细致地描写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可是在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又说“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①用了对比的手法,点明了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第一座难走的山,但还不是最困难的,表现了红军战士藐视困难、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②说明红军长征经历了许多困难,长征胜利的取得是来之不易的。
3.课文写红军翻越老山界,却用了不少笔墨写“我们”与瑶民大嫂的攀谈,作用是什么?
显示了红军是为人民谋福利的军队。说明红军不但是战斗队,也是宣传队和播种机。从一个侧面丰富了课文的中心思想。
4.在“半夜露宿”这一部分,作者交代说战士们是“横着心躺下去”,但又说“一会儿就酣然入睡了”,这两者是否矛盾?
“横着心”表明战士们不怕困难,不怕死的英雄气概,又表明红军严明的组织纪律性。
“一会儿就酣然入睡了”既表明战士们太疲劳了,又写出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从容镇定、坦然的襟怀。
5.怎样理解“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这句话。
“叹息”文中指飞机发出的声音。是拟人的手法。讽刺了围追红军的反动军队。又用了反问的手法表现了敌军士兵对红军的无可奈何,以及对打内战的极端的不满。进一步衬托出红军北上抗战,不怕远征难的革命豪情。
6.次日黎明攀越雷公岩时,作者记述了红军战士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的场景。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医务人员中的女同志们英勇得很”?
“英勇得很”是由衷的赞叹,她们在行军中有着慰问、帮助、看护和自己翻山的多重任务,所以需要双倍的勇气。作者这一赞叹,抒发了红军战士的豪情。
任务四 把握文章主旨
试概括本文的主旨。
本文将邓稼先这一人物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抓住了他忠厚平实、真诚坦白的性格特点,突出了他对民族的贡献,高度赞扬了他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课 老山界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所写事件的历史背景,积累“峭壁”“酣然入梦”“不可捉摸”等常考词语。
2.梳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重点)
3.品味文中精彩的语句,体会作者在行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难点)
4.感受文章所传达的精神品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重点)
一、自学指导——预习与交流 (夯实基础知识)
任务一 字词清单
知识储备 随堂笔记(成果记录、知识生成、规律总结)
读准字音 惊惶( )、呜咽( )咀嚼( )、矗立( )蜷( )、酣( )然入梦点缀( )、落( )得很远 盛( )饭 我积累的重点(易错)字音、字形:
理解词语 惊惶: 。呜咽: 。酣然入梦: 。矗立: 。苛捐杂税 。攀pān谈: 。峭qiào壁: 。骨碌lu: 。咀嚼jué:1. 。2. 。呜咽yè: 。督dū促: 。灌guàn输:1. 。2.输送( 等)。苛kē捐杂税: 。酣hān然入梦: 。不可捉摸: 。 我积累的词语:
任务二 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陆定一,生于1906年,江苏无锡市人。曾任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部宣传部工作
写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的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主力三万六千多人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于12月间穿过老山界,又以超乎寻常的勇毅,突破乌江金沙江大渡河三道天仙,爬雪山过草地先后击溃敌兵410个团河无数地主武装围追堵截,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峡北,与峡北红军会合,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老山界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 ”。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任务一 理清文章结构
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文章是如何叙述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 。
第二部分(2—32): 。
第三部分(33): 。
细读课文,分别标出表示时间和地点的词句,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
时 间 地 点 事 件
第一天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山沟 山路行军
天色晚了 瑶民家 歇脚攀谈
天黑了 山脚 夜见奇观
半夜里 半山腰 山腰露宿
第二天 黎明以后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继续爬山
③____________________ 山顶 山顶休息
之后 宿营地 —
任务二 感受红军精神
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翻越老山界的“难”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请认真研读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困难方面 困难的体现 战士的态度
走路难
睡觉难
吃饭难
处境难
这体现了红军战士 。(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任务三 问题释疑
1.怎样理解“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与星光连接起来,是一种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奇观”在句中突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奇观”本来是指自然界奇特罕见的景观或景象。
“之”字形表明 ,山路曲折迂回; “火把与星光连接”,表明山的险峻。
而“许多”一词,既说明山路 和陡峭,又说明有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在攀登。
人、夜色、高山交织在一起,组成了瑰丽、壮观的景象。
“奇观”一词表现出这一景象的奇特罕见,也表现红军队伍的宏伟气势,并颂扬了红军 的精神。
2.作者在文中细致地描写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可是在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又说“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①用了对比的手法, 。
②说明红军长征经历了 ,长征胜利的取得是来之不易的。
3.课文写红军翻越老山界,却用了不少笔墨写“我们”与瑶民大嫂的攀谈,作用是什么?
4.在“半夜露宿”这一部分,作者交代说战士们是“横着心躺下去”,但又说“一会儿就酣然入睡了”,这两者是否矛盾?
“横着心” 。
“一会儿就酣然入睡了” 。
5.怎样理解“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这句话。

6.次日黎明攀越雷公岩时,作者记述了红军战士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的场景。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医务人员中的女同志们英勇得很”?
任务四 把握文章主旨
试概括本文的主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