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化学能的利用巩固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12)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9.3化学能的利用巩固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12)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粤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2-29 21:09: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3化学能的利用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科学家探明我国南海有巨大的可燃冰带,可燃冰是甲烷分子与水分子形成的晶体,下列关于可燃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一种矿物燃料 B.他的开采能解决能源问题,不需要再研究新能源
C.可燃冰是纯净物 D.由于甲烷无毒,不必关注开采造成的环境问题
2.燃料对人类社会非常重要,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冰已经成当今的新能源
B.煤炭脱硫处理,能有效减少酸雨的形成
C.汽油 煤油 柴油都是煤炭加工的产品
D.人类所需的热量只能来自于燃料的燃烧
3.我国科学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氧循环研究,实现了空间站氧气的再生。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太阳能可作为该空间站的能量来源
B.反应①中每生成 16 g 的 CH4,需要消耗 44 g 的 CO2
C.反应②为
D.利用这种方法再生 O2,不需要补充氢气
4.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世界性问题,下列物质被称为最理想清洁能源的是( )
A.天然气 B.酒精 C.石油 D.氢气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②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③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
④可燃物在任何条件下燃烧都会发生爆炸
⑤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下列利用海洋资源的做法不可取的是
A.海水引入盐田进行晒盐 B.利用潮汐发电
C.合理开发利用海底矿物 D.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海水中稀释
7.不属于绿色能源的是( )
A.汽油 B.潮汐能 C.风能 D.太阳能
8.2022年12月20日白鹤滩水电站全面投产,标志着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全面建成。下列能源不属于清洁能源的是
A.煤 B.风能 C.太阳能 D.地热能
9.下列关于碳、一氧化碳两种物质还原氧化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B.两个反应都能看到黑色固体变成红色
C.两个反应中氧化铜都发生了氧化反应
D.两个反应中铜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
10.化学与生产、生活关系密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可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食用加碘盐可预防甲状腺疾病
C.生活中常用的塑料、橡胶、纤维、合金、玻璃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D.禁止烟火、保持通风可防止矿井内瓦斯爆炸
二、判断题
11.可燃冰外表像冰,但实际上可燃冰是由甲烷分子构成的( )
12.天然气是清洁燃料,燃烧后没有任何污染( )
13.氢气和天然气都可以作为燃料。( )
14.可燃冰是一种洁净的新能源( )
15.大力开发化石燃料,补齐能源短板( )
三、综合应用题
16.Ⅰ.2021年1月27日,我国首台国产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机车成功下线,标志着我国氢能利用技术取得关键突破。

(1)氢氧燃料电池混合动力具有显著的绿色环保和节能高效的特点,原因是 。
(2)“文明乘车,从我做起”。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要在车内食用臭豆腐、榴莲等食物,请从微观的角度说明原因: 。
Ⅱ.如图是制取和储存氢气的一种方法:

(3)循环制氢反应中涉及 种氧化物。
(4)写出反应3的化学方程式: 。
(5)反应3中通入氩气的目的: 。
(6)固体 作为氢能源汽车的供能剂,可以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同时释放出氢气,反应3的产物与足量水反应生成的氢气和反应2产生的氢气 (填“相等”、“大于”或“小于”。
Ⅲ.2020年5月,科学家在Science期刊上首次报道了原子与分子的“最简单”反应存在两种路径,并用先进技术手段拍下了该反应的影像资料,其中一种路径的简化示意图如图所示。

(7)此“最简单”反应中, 表示H原子,表示D原子。D原子核中有 个质子,此反应中涉及的元素种类有 种;该反应可表示为H+ =+ 。
17.水是重要的资源,科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科学地认识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1)从组成角度:电解水时,水发生了分解 。由此实验可知水是由 元素组成的。
(2)从分类角度:水属于 (填“单质”或“化合物”)。
(3)从微观角度:在通电条件下,每 2 个水分子分解会生成 个氧分子,每 4 个水分子分解会生成 个氧分子;此反应中水分子和氧分子的微粒个数比为 ;该反应中水和氧气的质量比为 。
(4)从性质角度:H2O 和 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由于 不同而导致化学性质不同。
(5)从能源角度:开幕式火炬“飞扬”首次采用微火替代了以往的大火,微火虽微,足以点亮世界。“飞扬”采用氢气作燃料的优点 (答一点即可)。
18.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小组同学围绕实现碳中和开展了研究学习活动。
主题一:寻找“碳”之源

(1)以上物质组成中都含有碳元素,其中塑料、合成纤维属于 (填“无机材料”或“合成材料”)。
主题二:认识的性质
(2)下图是小组同学绘制的性质思维导图的一部分,请补全相关内容。

①解释: ;②: ;实验分析: ;问题分析: 。
【实践活动】自制汽水
老师提供了自制汽水的标准配方:小苏打1.5g,柠檬酸1.5g,白糖10g,凉开水400mL。为改善口感,小组同学对标准配方进行了如下调整:
水果 糖类/g 维生素C/mg
柑桔 10 80
苹果 10 4
(3)将凉开水换成水果汁。每100g水果中部分营养成分含量如右表,若想补充更多的维生素C,榨汁时应选择的水果是 。
(4)增加小苏打、柠檬酸的用量,使汽水中的更多,但可能会引发的问题是 。
A.汽水甜度过大 B.制作过程中,造成液体喷出 C.打开瓶盖时,瓶盖弹出伤人
主题三:迈向碳中和
【查阅资料】工业上高炉炼铁副产品有炉渣、炉尘和煤气,煤气中CO含量可达30%
【设计方案】为了减少工业炼铁中CO、的排放,小组同学基于碳中和理念设计了一个低碳行动方案,方案流程示意图如下:

(5)石灰浆[主要成分为]吸收的化学方程式: 。
(6)工业用含 480t的赤铁矿为原料炼铁,反应3中最多得到Fe t。
【评价交流】
(7)上述方案中的CO重新通入高炉后,起的主要作用是 。
(8)该方案的优点是除外,还可实现 (填物质化学式)的部分或全部循环利用。
(9)工业炼铁需消耗大量的焦炭,请写出一种在生活生产实际中能替代含碳燃料的新能源: 。
四、填空与简答
19.能源、环境和安全已成为人类日益关注的问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天然气和 。煤燃烧生成的、、CO等气体中,会引起温室效应的是 。
(2)为了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我国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是将电能转化为动能供汽车移动,请你写出其它新能源 (填写一种即可)。
(3)天然气是我国居民普遍采用的一种重要燃料,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为防止天然气泄漏造成危险,可在家中安装报警器。报警器安装的合理位置应为图中 (填A或B),甲烷燃烧能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请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4)每至冬季,农村都要烧火炉子取暖,因为木炭不充分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所以烧火炉子的时候要注意开窗通风,这是由于一氧化碳具有 性。
20.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氢气作为最理想的燃料的原因之一是 ;为使煤充分燃烧,一是要有足够的氧气,二是 ;铝在空气中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 。
21.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实验室中常用的液体燃料,B、C、E均为气体,且E有毒,H为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H的化学式为 。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4)E的一种用途为 。
(5)反应③属于 (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2.
按要求填空:
(1)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作为清洁能源,“西气东输”工程利于国家能源和产业结构调整,极大改善了沿线居民生活质量。
①为防止传输天然气的钢管被腐蚀,可采取的措施有 (写出一种)。
②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过程 (填“释放”或“吸收”)能盘。
③天然气的使用可有效减少酸雨形成。下列现象与酸雨无关的是 。
A.石刻文物被腐蚀 B.全球海平面上升 C.海水酸化 D.导致土壤贫瘠,危害植物
(2)煤合成天然气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①碳与水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同时还生成了一种产物 (填化学式)。
②经变换炉反应后,产物中CO2和H2含量增加,CO含量降低,反应过程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有 。
23.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氢能是公认的高热值清洁能源。目前,氢气的来源如图1所示。
化石资源制氢最为成熟。水煤气变换反应:是化石资源制氢过程中的重要反应之一。北京大学团队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多种催化剂对水煤气变换反应中CO转化率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

电解水制氢过程简便,但造价高昂,利用太阳能制氧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人造太阳”的探索也就应运而生。我国“人造太阳”大科学装置“东方超环”利用的是核聚变,氘、氚核聚变温度达到1亿摄氏度、持续时间超过1000秒,就能形成持续反应,为水分解提供能量。2020年4月,“东方超环”实现了1亿摄氏度运行近10秒,取得重大突破。
除氢气的生产,其运输、储存和利用等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人们不断探索。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氢气的主要来源是 。
(2)根据下表信息可知氘、氚都属于氢元素,理由是 。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氘 1 1 1
氚 1 2 l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①水煤气变换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②“东方超环”利用核聚变提供能量
(4)图2中,在200-300°C之间,对比三种催化剂,能得出的结论是 。
参考答案:
1.A
【详解】A、由题意可知,可燃冰是一种矿物燃料,故A说法正确;
B、可燃冰的开采能解决能源问题,但仍然要研究更清洁的新能源,故B说法错误;
C、由题意可知可燃冰是甲烷分子与水分子形成的晶体,还含有其它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说法错误;
D、因为甲烷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产生温室效应,所以要关注开采造成的环境问题,故D说法错误。
故选A。
2.B
【详解】A、可燃冰深在海底,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重要能源,说法错误;
B、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会形成酸雨,所以使用脱硫煤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说法正确;
C、汽油 煤油 柴油都是石油加工的产品,说法错误;
D、人类所需的热量不只来自于燃料的燃烧,也可以是生石灰与水反应等产生的热量,说法错误。
故选:B。
3.D
【详解】A、太阳能可提供能量,则太阳能可作为该空间站的能量来源,该选项说法正确;
B、设生成16g甲烷时,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则:
解得x=44g
则说明每生成 16 g 的 CH4,需要消耗 44 g 的 CO2,该选项说法正确;
C、由图可知,反应②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由于产生的CH4中的氢元素来自于水中,则还需要补充氢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4.D
【详解】A、天然气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不合题意;
B、酒精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不合题意;
C、石油的产品燃烧会产生氮氧化物等造成空气污染,产生二氧化碳会加剧温室效应,不合题意;
D、氢气的热值高,制备原料来源广,燃烧产物只有水,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是最理想的能源,符合题意。
故选D。
5.A
【分析】化学变化产生新物质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吸收和释放;燃烧一定放出热量,缓慢氧化和金属与酸的反应也放出热量,给物质加热的反应是吸热反应;石油是一种自然形成的物质。
【详解】①化学反应一定有新物质生成,且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的变化,故说法正确;
②人类利用的能量大多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但不是全部,如太阳能不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故说法错误;
③石油是一种自然形成的物质,不是化工产品,故说法错误;
④可燃物燃烧不一定会发生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剧烈燃烧,才有可能发生爆炸,故说法错误;
⑤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一定都放热,也有吸收热量的,如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就是吸收热量,故说法错误。
故选A。
【点睛】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可通过反例说明结论的错误,这种方法往往要比分析论证更快捷。
6.D
【分析】根据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分析即可。
【详解】A. 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工业上采取晒海水使水分蒸发,最后制得食盐的方法,故选项正确;
B.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动力资源,所以可利用潮汐发电,故选项正确;
C. 合理开发利用海底矿物可以缓解能源危机,故选项正确;
D. 工业废水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直接排入海水会引起海水的污染,使大量的水生生物死亡,故选项错误。
故选:D。
7.A
【详解】A、汽油燃烧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不属于绿色能源,故选项正确;
B、潮汐能的使用,不产生环境的污染物,属于绿色能源,故选项错误;
C、风能的使用,不产生环境的污染物,属于绿色能源,故选项错误;
D、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能源,使用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属于绿色能源,故选项错误。
故选A。
8.A
【详解】A、煤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颗粒物等,不属于清洁能源,符合题意;
B、风能利用风力,属于可再生清洁能源,不符合题意;
C、太阳能来自于太阳,属于可再生能源,使用过程中不排放污染物,属于清洁能源,不符合题意;
D、地热能属于清洁能源,直接利用地下的热量,属于清洁能源,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B
【分析】考查碳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详解】A、置换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另一种化合物,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物中没有单质,故不符合题意;
B、木炭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都生成铜,反应前碳和氧化铜都是黑色的,所以看到的现象都是黑色固体变为红色,所以反应现象基本相同,故符合题意;
C、木炭和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能使氧化铜还原为铜,氧化铜失去氧,发生还原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D、两个反应中铜元素的化合价都从+2价变为0价,发生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氧化反应是物质夺取其他物质中氧的反应,通常还原剂发生了氧化反应,在碳与氧化铜的反应中是碳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在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中是一氧化碳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所以是碳与一氧化碳发生了氧化反应,而氧化铜失去了氧则发生的是还原反应。
10.C
【详解】A、肥皂水可以鉴别软水和硬水,泡沫丰富,无浮渣的是软水,泡沫较少起浮渣的是硬水,正确;B、预防甲状腺疾病可以食用加碘盐,正确;C、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等是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合金属于金属材料,玻璃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错误;D、因甲烷具有可燃性,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后,如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或静电或电火花都可能发生爆炸;为了防止煤矿的矿井发生“瓦斯”爆炸事故,矿井通风能降低瓦斯的浓度,避免瓦斯浓度达到爆炸极限以内,并带走热量,使环境温度降低,控制烟火是为了万一瓦斯浓度在爆炸极限以内时没有火种也不会发生爆炸,从而避免瓦斯爆炸,正确。故选C。
11.错误
【详解】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是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构成的,故说法错误。
12.错误
【详解】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在燃烧的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且二氧化碳的量相对于化石能源来说少,热值高,但天然气并非没有一点污染。所以燃烧后没有任何污染,是错误的。故该题是错误的。
13.正确
【详解】氢气和天然气均具有可燃性,均可作燃料,正确。
14.正确
【详解】可燃冰是甲烷水合物,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一种洁净的新能源,故正确。
15.错误
【详解】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在地球上蕴藏量是有限的,故不能大力开发化石燃料,应合理有计划的开采。
16.(1)氢气热值大、产物是水无污染
(2)分子在不断运动
(3)三/3
(4)
(5)防止氢气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爆炸
(6)大于
(7) 1/一 1/一 HD D
【详解】(1)氢气的热值大、氢气与氧气点燃产物是水,不会污染环境,氢氧燃料电池混合动力具有显著的绿色环保和节能高效的特点,原因是氢气热值大、产物是水无污染。
(2)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要在车内食用臭豆腐、榴莲等食物,请从微观的角度说明原因:分子在不断运动,构成臭豆腐、榴莲等食物气味的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我们周围,闻到这些食物的气味。
(3)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ZnO、Fe3O4、H2O都属于氧化物,循环制氢反应中涉及三种氧化物。
(4)H2和Mg2Cu在高温、氩气的条件下反应生成MgH2和MgCu2,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5)氩气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反应3中通入氯气的目的:防止氢气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爆炸。
(6)反应2是水在催化剂的催化下通过太阳能分解成氢气,氢元素全部转化到氢化镁中,反应3所得的化合物中氢化镁与足量的水反应生成氢气,既有氢化镁中的氢元素,又有水中的氢元素,反应3的产物与足量水反应生成的氢气大于反应2产生的氢气。
(7)由原子模型可知:D原子核中有1个质子,两种原子的质子数相同,所以属于同一种元素,此反应中涉及的元素种类有1种;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可表示为。
17.(1)氢元素和氧
(2)化合物
(3) 1/一 2/二/两 2:1 9:8
(4)分子构成
(5)环保
【详解】(1)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构成、氧气由氧元素构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构成的。
(2)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两种元素构成的,故其属于化合物。
(3)由化学方程式得知,在通电条件下,每 2 个水分子分解会生成1个氧气分子,每 4 个水分子分解会生成2个氧气分子,此反应中水分子和氧分子的微粒个数比为2:1,该反应中水和氧气的质量比为 。
(4)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H2O 和 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其由不同的分子构成的。
(5)氢气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生成唯一产物水,故其优点是环保。
18.(1)合成材料
(2) CO2+H2O=H2CO3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隔绝空气或氧气 收集气体时,装置漏气,没有收集到二氧化碳(合理即可)
(3)柑桔
(4)BC
(5)CO2+Ca(OH)2=CaCO3↓+H2O
(6)336
(7)使未反应的氧化铁继续反应
(8)CaCO3
(9)风能、水能、潮汐能等
【详解】(1)塑料、合成纤维属于合成材料。
(2)①解释: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雨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使得正常雨水显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②根据实验装置及实验现象可知,该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从燃烧条件角度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是二氧化碳流入烧杯中,空气被排出烧杯,导致蜡烛隔绝空气或氧气,从而使火焰熄灭。有的小组在实验中出现两支蜡烛都没熄灭的现象,可能的原因是收集气体时,装置漏气,没有收集到二氧化碳。
(3)由表格信息可知,每100g柑桔中所含维生素C比每100g苹果中所含维生素C更多,故若想补充更多的维生素C,榨汁时应选择的水果是柑桔。
(4)A、增加小苏打、柠檬酸的用量,使汽水中的CO2更多,不会影响汽水的甜度,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增加小苏打、柠檬酸的用量,使汽水中的CO2更多,可能导致装置内压强增大,制作过程中,造成液体喷出,故B选项符合题意;
C、增加小苏打、柠檬酸的用量,使汽水中的CO2更多,可能导致装置内压强增大,打开瓶盖时,瓶盖弹出伤人,故C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BC。
(5)二氧化碳和石灰浆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6)设反应3最多得到Fe的质量为x,,,x=336t,即工业用含Fe2O3480t的赤铁矿为原料炼铁,反应3中最多得到Fe336t。
(7)上述方案中的CO重新通入高炉后,起的主要作用是使未反应的氧化铁继续反应。
(8)CaCO3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可以循环使用。
(9)生活生产实际中能替代含碳燃料的新能源有风能、水能、潮汐能等。
19.(1) 石油 /二氧化碳
(2)氢能(或太阳能、风能)
(3) A
(4)毒
【详解】(1)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二氧化碳会引起温室效应;
(2)氢能、太阳能、风能等都属于新能源;
(3)天然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泄漏后会很快上升到室内的上方,接触报警器,因此报警器应安装在房间内墙上方的位置(A处),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4)一氧化碳有毒是因为它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且一旦结合就难以分离,使血红蛋白携氧能力降低,造成中毒,因此烧火炉子的时候要注意开窗通风。
20. 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合理即可) 煤与氧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阻止里层的铝进一步被氧化
【详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氢气作为最理想的燃料的原因之一是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
为使煤充分燃烧,一是要有足够的氧气,二是煤与氧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铝在空气中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阻止里层的铝进一步被氧化
21.(1)CaCO3
(2)
(3)化合反应
(4)作燃料/冶炼金属
(5)放热
【分析】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实验室中常用的液体燃料,A为乙醇,B、C为气体,乙醇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B为氧气,C为二氧化碳,D为水,E为气体有毒,能与氧气发应生成二氧化碳,故E为一氧化碳,H为石灰石主要成分,H为碳酸钙,G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G为氢氧化钙,水与F反应生成氢氧化钙,F为氧化钙,将答案带入原题,符合题意,据此解析。
【详解】(1)由分析可知H为碳酸钙,化学式为:CaCO3;
(2)反应①为乙醇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方程式为:;
反应④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方程式为:;
(3)反应③为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符合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
(4)E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具有还原性,可用与冶炼金属;
(5)反应③为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出热量,属于放热反应。
22.(1) 将钢管外壁喷一层漆 释放 B
(2) H2 C、H
【详解】(1)①为防止传输天然气的钢管被腐蚀,可采取的措施有:将钢管外壁喷上一层漆,隔绝空气和水,从而防止钢管锈蚀。
②甲烷燃烧是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过程释放热量;
③酸雨呈酸性,可以腐蚀建筑物、桥梁、石刻文物;使海水酸化,导致水生生物死亡;导致土壤酸化贫瘠,危害植物;而每面上升是因为温室效应造成的后果,故答案选B。
(2)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工艺流程中提供的信息可知,水和碳反应生会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所以另一种生成物为:H2;②经变换炉反应后,产物中CO2和H2含量增加,CO含量降低,说明一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氢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2和+4价,所以碳元素的化合价改变了;水中氢元素显+1,生成的氢气为单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所以氢元素的化合价也发生了改变,故化合价改变的元素为C和H。
23.(1)化石资源制氢
(2)氘、氚的质子数均为1,与氢原子属于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都属于氢元素
(3) 错 对
(4)催化剂A的CO转化率最高(合理即可)
【详解】(1)由图一可知,氢气的主要来源是化石资源制氢。
(2)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氘、氚的质子数均为1,与氢原子属于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都属于氢元素。
(3)①由水煤气变换反应可知,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填:错;
②由:我国“人造太阳”大科学装置“东方超环”利用的是核聚变,氘、氚核聚变温度达到1亿摄氏度、持续时间超过1000秒,就能形成持续反应,为水分解提供能量。可知,“东方超环”利用核聚变提供能量,正确。故填:对。
(4)由图2中,在200-300°C之间,对比三种催化剂,可知:催化剂A的CO转化率最高(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