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上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
一、选择(每题2分)
1. 1987年,北京人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会使用火和打制石器
C.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 D.会建造房屋和使用陶器
2.贵州苗家吊脚楼是苗族人民智慧的体现,无独行偶,远古时期人们在建造房屋时便能将气候; 地理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以下原始居民中,建造了利于通风防潮的干栏式房屋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3.《礼记·礼运》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其中, “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实行的
A.世袭制 B.禅让制 C.等级制 D.分封制
4.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5.炎帝和黄帝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下列关于炎帝和黄帝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他们都是传说中的人物 B.他们为华夏族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C.传说他们有许多创造发明 D.他们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王朝
6. “它是商衰周兴的转折点,经此一战结束了商王朝的统治,建立的新王朝培育了后世中华民族的 文明基础”。这段话中的“它”指的战争是
A.涿鹿之战 B.阪泉之故 C.牧野之战 D.巨鹿之战
7.台湾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在《万古江河》中指出:“周人小国寡民僻居西部,面对东部的广土众民,不能不设计一套统治机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制度”。这一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刺史制度
8.下列生产工具发明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②①④③ D. ③①②④
9.学了某课后,同学们讨论本班任课教师的管理风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旭治班,颇有儒家真谛
②数学钱老师深入了解学生,要求大家互爱互利,颇有道家风范
③英语孙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风格
④历史李老师严格执行班观,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
A. ①④ B.③④ C. ②③ D. ①②
10.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马”的故事蕴含了对立的事物可以相互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思想不谋而合,这位思想家是
A.孟子 B.老子 C.庄子 D.韩非子
11.十八大三中全会以来,习李新政的亮点之一是反腐力度的加强,提出“打老虎,也打苍蝇”,加 强对官员的监管,在秦朝时,负责“打老虎”,监察百官的是
A.丞相 B.刺史 C.太尉 D.御史大夫
12.秦朝末年,民间流传若“阿房、阿房、亡始皇”的民谣,你认为导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A.修建阿房官 B.秦末农民起义 C.楚汉之争 D.秦的暴政
13.“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因素是
A.严刑峻法,法家思想治国 B.奖励耕织,推广铁器牛耕
C.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D.整顿吏治,严惩外戚宦官
14.下列关于东汉后期黄巾起义和秦末陈胜吴广相同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A.遭到统治者的残酷镇压 B.沉重打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
C.当时的社会统治黑暗残暴 D.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
二、非选择题
15.材料题(10分)
中国古代各民族出现交融,对外交往也有了初步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然而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 100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他被誉为伟大的外交家、探险家,他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汉血马、葡萄、苜蓿、石榴等物种,促进了汉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摘自互联网
材料三:一条横跨欧亚大陆的交流通道被打开,中国丝绸是这条通道的主要贸易品。这种优雅优化的丝织品,在地中海的供应量不断增加,随处可见,广受喜爱,他们能让穿着者在众人面前显得光鲜。
——摘自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1)据材料一,指出修筑长城的目的(1分),从材料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修建长城的消极影响是什 么?(1分)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1分)他出使西域有什么重要的意义?(2分)
(3)材料三中横跨欧亚大陆的交流通道的起点是哪里?(1分)为了保障该“通道”的畅通,西汉设置了什么官职加强对西域的管理?(1分)该官职的设置有什么标志性意义?(1分)
(4)材料三中通道的开通在中外交往中有什么重要意义?(2分)
16.简答题(10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老,杰出历史人物同样推动历史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是谁?(1分)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主要是由谁主持修建的?(1分)
(2)战国时期秦孝公任用谁主持变法?(1分)变法的哪一内容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1分)哪一内容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1分)
(3)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1分)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1分)
(4)哪一位人物改进了造纸术,让纸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1分)张仲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哪部著作?(1分)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的作者是谁?(1分)
17.探究题(12分)
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分久必合,由分裂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是炎黄子孙共同的心愿,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1)材料一中提到的秦王于哪一年完成灭六国的大业,实现统一?(1分)该国的统一有什么意义? (2分)
材料二
(2)材料二两幅图片展示的是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为了巩固统一使用的文字和货币分别是什么? (2分)
材料三百代皆行秦政制。——毛泽东
(3)依据材料三,指出秦朝创立通行全国的大一统的政治制度名称叫什么?(1分)秦建立这一制度,采用的是战国末期哪家的思想?(1分)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又实行了什么制度?(1分)
材料四“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 董仲舒传》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什么建议来实现他的思想大一统的?(1分)在政治上为了巩固大一统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
(5)秦始皇、汉武帝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都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今天台湾地区至今未回归祖国,对于祖国的统一大业你有什么想说的呢?(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