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分子热运动(巩固练习) (学生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3.1分子热运动(巩固练习) (学生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2-29 15:14:58

文档简介

班级:九年级( )班 姓名:
13.1分子热运动(巩固练习)解析版
一、单选题
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B )
A.尘土飞扬 B.花香袭人 C.瑞雪纷飞 D.破镜难圆
解析:AC.尘土飞扬、瑞雪纷飞中,尘土和雪都不是分子,是做机械运动,所以AC不符合题意;
B.花香袭人是香味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D.破镜难圆是分子的间距太大,分子间的引力太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每年三月底,普底景区的杜鹃花就盛开了。站在数花峰顶向远处眺望,可以一览众花峰,百里杜鹃尽收眼底,美不胜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清晨的普底景区雾气蒙蒙,像抹了一层纱,雾滴随风四处飘荡,这是扩散现象
B.清晨,杜鹃花上沾满了露珠,微风拂过,小露珠结合成了大露珠,这是因为分子之间有引力
C.站在杜鹃花海中,我们可以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花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奇奇将100mL水和100mL乙醇混合后的体积小于200mL,该现象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解析:A.雾滴随风四处飘荡,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不是扩散现象,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分子之间有引力,小露珠在分子间作用下结合成了大露珠,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花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站在杜鹃花海中能闻到花的香味,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将100mL水和100mL乙醇混合后的体积小于200mL,该现象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水分子进入乙醇分子中,乙醇分子进入水分子中,导致水和乙醇的总体积变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如图所示是科研人员制备得到的一种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油水不沾”的原因是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空隙
B.这种纸使细菌中的分子不能做无规则运动
C.油分子与“纳米纸”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D.纳米纸上互相接触的两滴油能立即结合成一滴是因为分子引力的作用
解析:A.分子之间都有空隙,“纳米纸”的分子间的空隙较小,所以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故A错误;
B.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错误;
C.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故C错误;
D.因为分子间有引力,所以靠得很近的两滴油能自动结合成一滴,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4.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其中“花气袭人”这是 扩散 现象,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 升高__,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的 无规则运动加快。
解析: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其中“花气袭人”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这是扩散现象;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升高,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快。
5.如图所示,在天宫课堂“液桥”实验中 ,两块透明板上的水球接触后合成一个,说明分子间存在 引力 ;然后将两块透明板分开,中间形成一个长约10cm的液桥,如果这个实验在地面上完成,液桥的最大长度会 变短 (变长/不变/变短)。

解析:[1]两个水球接触后,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水球会合在一起。
[2]天宫中,液桥处于失重状态,分子间的引力让液桥的长度较长,而在地球上,液桥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会向下弯曲,分子间的作用力所能维持的液桥的长度变短。
6.如图1所示,是物质三种状态下的物理模型,图__乙___(选填“甲”、“乙”或“丙”)的物质处于固态。如图2所示,用吸盘吸住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这表明玻璃板和水的接触面处分子之间存在__引___力。
解析:[1]分析这三个图可见:甲图分子排列没有固定的位置,比较松散,是液体分子的排列模型;乙图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具有固定的形状,是固体分子的排列模型;丙图分子排列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是气体分子的排列模型。
[2]当玻璃接触水面时,由于水分子和玻璃分子距离较近,故两种分子之间会产生相互作用的引力,弹簧测力计要将玻璃拉起需提供比玻璃重力大的力。故说明玻璃和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分子引力。
三、实验题
7.明同学在研究分子动理论知识时,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1)“1+1”等于几?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很多人都会说等于2啊。做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你就会怀疑你的智商。等体积的水和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混合前二者体积之和。该实验现象说明了分子间有__间隙_;
(2)如图乙所示,在一个铁丝圈中间系着一根较松弛的棉线,浸过肥皂水后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发现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这个实验说明了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引力_;
(3)如图丙所示,在量筒的下方装入_硫酸铜溶液_(选填“清水”或“硫酸铜溶液”),静放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水和硫酸铜溶液的分界面变_模糊__了;
(4)如图丁所示,将红墨水同时滴在冷水和热水杯,发现红墨水在热水杯里扩散_快_,间接证实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_温度_有关。

解析:(1)[1]因分子之间有间隙,水和酒精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的分子间隙中,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混合前二者体积之和。
(2)[2]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后,棉线被拉向右边,表明棉线右侧的肥皂膜中的分子相互吸引,使其收缩,从而将棉线拉向右边,所以此实验可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3)[3][4]硫酸铜溶液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硫酸铜会向下流动,因此应在量筒的下方装入硫酸铜溶液。刚开始时,水与硫酸铜溶液界面分明,由分子动理论可知,水分子和硫酸铜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上面的水分子要向下运动,进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同理硫酸铜分子向上运动,进入到上面的水中,时间越长,两者混合的越均匀,静放一段时间后会观察到的现象是硫酸铜溶液水和硫酸铜溶液的分界面变模糊了。
(4)[5][6]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由于热水的温度高,故分子运动剧烈,热水中的墨水扩散的快。这表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四、简答题
8.3月23日天宫课堂《水油分离》实验中,王亚平将装有水和油的瓶子摇晃多次后,水和油均匀地混在了一起,这一现象能否说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为什么?_____。
解析:将装有水和油的瓶子摇晃多次后,水和油均匀地混在了一起,这一现象不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因为分子热运动是自发的,不需要将装有水和油的瓶子多次摇晃。
9.夏天常用电蚊香器驱蚊。接通电源后发热体给药片加热,使卧室中充满蚊香片的气味。加热温度越高,蚊香片的气味越浓。请说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解析:卧室中充满蚊香片的气味,是气体分子运动的结果,电蚊香片由于扩散现象会散发出较浓的气味;气温越高时,分子运动越剧烈,气味更浓。
五、综合题
10.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分子间的作用力由吸引力和排斥力组成,吸引力对抗拉伸,排斥力对抗压缩。如图所示为分子间作用力关系图,r表示两分子间的距离,r0表示吸引力和排斥力相平衡的距离,F斥表示斥力曲线,F引表示引力曲线,F表示合力曲线。当两个分子相距较远时,F表现为吸引力,当两个分子非常接近时,F表现为排斥力。
①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与 _分子间的距离_有关。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 引力_。分子间的F斥和F引随都r的增大而 _减小_;
②有关分子之间作用力说法正确的是 _D__
A.当r=r0时,分子间没有排斥力或吸引力
B.当r<r0时,分子之间只有排斥力
C.当r>r0时,分子之间只有吸引力
D.当r=10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
六、附加题
11.把分子看成球体,一个挨着一个紧密平铺成一层(像每个围棋格子中放一个棋子一样),组成一个单层分子的正方形,边长为1cm。该正方形中约有多少个分子?这些分子数目大约是全球人口数目的多少倍?
(1)1×1016 个;(2)1.25×106倍
解析:解:人们常以10-10m为单位来度量分子,正方形的边长
a=1cm=1×10-2m
正方形的面积
S=a2=(1×10-2m)2=1×10-4m2
正方形中分子个数
全球人口数约80亿,这些分子数目大约是全球人口数目的倍数
答:(1)正方形中约有个分子1×1016 个;
(2)约是全球人口数目的1.25×106倍。班级:九年级( )班 姓名:
13.1分子热运动(巩固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尘土飞扬 B.花香袭人 C.瑞雪纷飞 D.破镜难圆
2.每年三月底,普底景区的杜鹃花就盛开了。站在数花峰顶向远处眺望,可以一览众花峰,百里杜鹃尽收眼底,美不胜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清晨的普底景区雾气蒙蒙,像抹了一层纱,雾滴随风四处飘荡,这是扩散现象
B.清晨,杜鹃花上沾满了露珠,微风拂过,小露珠结合成了大露珠,这是因为分子之间有引力
C.站在杜鹃花海中,我们可以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花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奇奇将100mL水和100mL乙醇混合后的体积小于200mL,该现象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3.如图所示是科研人员制备得到的一种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油水不沾”的原因是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空隙
B.这种纸使细菌中的分子不能做无规则运动
C.油分子与“纳米纸”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D.纳米纸上互相接触的两滴油能立即结合成一滴是因为分子引力的作用
二、填空题
4.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其中“花气袭人”这是 _______现象,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 _______,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的 __________加快。
5.如图所示,在天宫课堂“液桥”实验中 ,两块透明板上的水球接触后合成一个,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然后将两块透明板分开,中间形成一个长约10cm的液桥,如果这个实验在地面上完成,液桥的最大长度会___________(变长/不变/变短)。

6.如图1所示,是物质三种状态下的物理模型,图_____(选填“甲”、“乙”或“丙”)的物质处于固态。如图2所示,用吸盘吸住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这表明玻璃板和水的接触面处分子之间存在_____力。
三、实验题
7.明同学在研究分子动理论知识时,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1)“1+1”等于几?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很多人都会说等于2啊。做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你就会怀疑你的智商。等体积的水和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混合前二者体积之和。该实验现象说明了分子间有__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在一个铁丝圈中间系着一根较松弛的棉线,浸过肥皂水后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发现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这个实验说明了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______;
(3)如图丙所示,在量筒的下方装入___________(选填“清水”或“硫酸铜溶液”),静放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水和硫酸铜溶液的分界面变___________了;
(4)如图丁所示,将红墨水同时滴在冷水和热水杯,发现红墨水在热水杯里扩散___________,间接证实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___________有关。

四、简答题
8.3月23日天宫课堂《水油分离》实验中,王亚平将装有水和油的瓶子摇晃多次后,水和油均匀地混在了一起,这一现象能否说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为什么?_____。
9.夏天常用电蚊香器驱蚊。接通电源后发热体给药片加热,使卧室中充满蚊香片的气味。加热温度越高,蚊香片的气味越浓。请说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五、综合题
10.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分子间的作用力由吸引力和排斥力组成,吸引力对抗拉伸,排斥力对抗压缩。如图所示为分子间作用力关系图,r表示两分子间的距离,r0表示吸引力和排斥力相平衡的距离,F斥表示斥力曲线,F引表示引力曲线,F表示合力曲线。当两个分子相距较远时,F表现为吸引力,当两个分子非常接近时,F表现为排斥力。
①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与 ___________有关。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 ___________。分子间的F斥和F引随都r的增大而 ___________;
②有关分子之间作用力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____
A.当r=r0时,分子间没有排斥力或吸引力
B.当r<r0时,分子之间只有排斥力
C.当r>r0时,分子之间只有吸引力
D.当r=10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
六、附加题
11.把分子看成球体,一个挨着一个紧密平铺成一层(像每个围棋格子中放一个棋子一样),组成一个单层分子的正方形,边长为1cm。该正方形中约有多少个分子?这些分子数目大约是全球人口数目的多少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