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汇编:诗歌板块(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上海市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汇编:诗歌板块(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9 12:55: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上海市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汇编:
诗歌板块
2024届高一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上海专用)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8分)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0.《登高》一诗押韵的字有 个。( )
A.2 B.3 C.4 D.5
11.下列对两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岳阳楼》:以阔大之景引发社稷之思。
B.《登高》:以神奇瑰丽之景反衬悲凉之情。
C.《登岳阳楼》:以不幸的“无”和幸运的“有”相对比形成艺术张力。
D.《登高》:颈联以“萧萧”“滚滚”两组叠词营造如泣如诉的艺术效果。
12.请概述《登岳阳楼》一诗末尾两联所表达的情感。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度高一语文分科考试试卷
阅读以下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圆月①(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①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杜甫流寓夔州。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③未缺:指圆月。④列宿:众星。
15. 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 )
A. 五绝 B. 近体诗 C. 古体诗 D. 曲子词
16. 对本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歌以月为题,以月色统摄全篇。
B. 诗歌音律和谐,篇章法度谨严。
C. 全诗意境清冷,思亲之情真挚。
D. 全诗语言平易,景物人物转换自然。
17. 诗歌的创作离不开想象,诗人们往往运用想象使其作品灵动而隽永。请结合本诗的尾联赏析这一手法的妙处。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七宝中学开学练习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一)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二)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据人民文学出版社《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12. 这两首诗题材都属于_________诗。
13. 以下评价适用于第二首诗的一项是( )
A. 清新自然 B. 风流别致 C. 豪迈奔放 D. 含蓄浑厚
14. 根据提示,完成对“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的赏析。
【提示】“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此联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寒假作业反馈检测考试
阅读诗歌,完成8-10题(14分)
摸鱼儿 宋 辛弃疾
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①,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②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①长门事: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以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为她写《长门赋》,以悟主上。②玉环飞燕:杨玉环,唐玄宗的爱妃,后被赐死;赵飞燕,汉成帝的皇后,后自杀。
节妇吟 唐 张籍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注]此诗一本题下注云:“寄东平李司空师道”。李师道是当时藩镇之一的平卢淄青节度使,又冠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其势力炙手可热。中唐以后,藩镇割据,用各种手段,拉拢文人和中央官吏。
8.这两首诗歌的体裁分别是 、 。(2分)
9. 前一首诗歌写道“闲愁最苦”,那么作者写出了哪些“闲愁”呢?请结合整篇诗歌加以分析。(5分)
10.这两首诗歌乍看都在写男女之情,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分别加以赏析。你更喜欢哪一首?请说说理由。(7分)
答案
2024届高一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上海专用)
【答案】10.D 11.B 12.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关心百姓疾苦,自己却报国无门,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登高》这首诗的韵脚:哀、回、来、台、杯,共有5个。
故选D。
1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B.“以神奇瑰丽之景反衬悲凉之情”错误。《登高》中描写的天、风,沙、渚,猿啸、鸟飞,落木、长江等景并不神奇瑰丽,而是荒凉凄冷,衬托了悲凉之情,不是“反衬”。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从诗人来说,从洞庭湖向长安望去,隔着一道道关,一座座山,而战火就在北面燃烧。“戎马关山北”,具体指的是当时吐蕃入侵,威胁长安,战争不息,国家不得安宁。“凭轩涕泗流”是说杜甫倚靠岳阳楼的窗户,向北眺望,虽然隔着道道关山,他看不到长安,也看不到战火,但在他心中却呈现出吐蕃入侵,长安危急,人民遭难的情景,于是他就禁不住伤心的老泪纵横了。这两句是两个景象:一个是西北长安附近的战火,一个是岳阳楼上倚窗眺望的老诗人。两者构成了一幅画,前者是诗人心中想到的,后者是诗人自身实景。长安与岳阳楼相距千里,但在诗人心中却没有这个距离。这真是身在洞庭,心在长安。孤舟虽小却装着整个天下。衰老多病的躯体中,仍然跳动着—颗忧国忧民的志诚之心。同时“戎马关山北”一句,明确写出了诗人在登岳阳楼时心中想的是国家的不安宁。“凭轩涕泗流”一句中,则凝聚着诗人对国家时局、自己孤苦处境比照后,感到无可奈何,感到万分压抑的感情,非常形象而深刻地显示出杜甫晚年时的精神痛苦。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度高一语文分科考试试卷
【答案】15. B 16. D
17. ①故园松树当茂桂花开放,是想象,想到遥远的家乡的松树当茂,桂花正香。②由眼前的月亮想像到千里之外的家乡和亲人,联想到与他们远隔万里共沐月光。③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望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体裁的能力。
A.五绝:五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五绝,是指五言四句的小诗,属于近体诗范畴。《圆月》字数句数不符合。
B.这首诗属于五言律诗,是近体诗。近体诗亦称“今体诗”。诗体名。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同古体诗相对而言。近体诗的句数相对是固定的,律诗有五言八句、七言八句。句数、字数和平仄、押韵等都有严格规定。《圆月》音律和谐,篇章法度,谨严对仗、平仄,押韵要求严格。
C.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古体诗格律自由,不要求对仗、平仄,押韵较自由,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唐代以后,称为近体诗,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圆月》对仗工整,且为唐代诗歌。
D. 曲子词,是词的早期名称之一。在隋、唐至五代时期,中国民间有一种广为流传的曲调,被称作曲子。这种曲子可以填词歌唱,所填的歌词就被称作曲子词。《圆月》不是依曲填词。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D. “全诗语言平易”错误,平易的意思是朴实,言浅意深,通俗易懂。而本诗的画面孤月当空,清回满楼;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月挂空山,万籁江波,月明中天,疏星寥落。画面具有诗意美,意境开阔,清冷寂廖,语言绚丽。
故选D。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故园远在千里之外,是诗人想象出来的,此时月圆,故园松树当茂,桂花开放。可概括出:故园松树当茂桂花开放,是想象,想到遥远的家乡的松树当茂,桂花正香。
在这明净的夜晚,唯愿同远隔万里的亲人们共同沐浴在这美好的月光之中。可概括出:由眼前的月亮想像到千里之外的家乡和亲人,联想到与他们远隔万里共沐月光。
作者自己长期滞留异乡,久久难归,写到遥远的家乡的松树当茂,桂花正香。写千里之外的家乡和亲人共沐月光。思乡之情溢于言表。可概括出: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望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2024学年第二学期七宝中学开学练习高一语文
【答案】12. 咏物 13. B
14. 前句以梨蕊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能力。
根据“人民文学出版社《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可知,该回主要内容是“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结合《红楼梦》相关情节和诗句可知,第一首诗是薛宝钗作的《咏白海棠》,第二首诗是林黛玉作的《咏白海棠》。所以,这两首诗的题材是咏物诗。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
第二首诗是《红楼梦》中林黛玉所作。
所谓别致,即诗有巧思,语言清新,立意不落窠臼。写白海棠之高洁,黛玉先言其生长环境,以冰作土,以玉为盆,将白海棠之“白、冷、清”描写得十分神妙,并且造语巧妙。而写其“白”又用“梨蕊、梅花”来衬托,写出海棠白而娇弱,白而孤傲,就将此花之精神也一齐写出了。
何谓风流?从字面看,则是如风如流,洒脱飘逸,不拘束,缥缈出尘,无丝毫烟火尘滓之气。此诗写白海棠,却处处有黛玉的影子。首句写看花人,有“湘帘”两字,黛玉住在潇湘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将白海棠的风韵写得十分别致,而白海棠的高洁则与黛玉的品性有共通之处。“月窟”,月中仙境,仙人多居洞窟之中。苏轼曾用“缟袂”喻花,有《梅花》诗说:“月黑林间逢缟袂”。这里借喻白海棠。此诗既写出白海棠的高洁脱俗,又体现黛玉的洒脱飘逸、缥缈出尘,用“风流”一词形容再合适不过了。
故选B。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题目所给的“提示”是对“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的赏析,根据提示可得,写“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的赏析需从前句后句大意去分析,再炼字,分析表达技巧,说明效果。
前句“偷来梨蕊三分白”写出颜色,以梨蕊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借得梅花一缕魂”,在古诗中“梅花”是高洁、孤傲的象征,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将白海棠拟人化,赋予了白海棠人的动作,使海棠形象生动化;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寒假作业反馈检测考试
8.词/古体诗
9. ①惜春、留春、怨春之愁。“惜春长怕花开早”“落红无数”,抒发了词人对春光的无限珍惜之情;“春且住” 词人深情地请求春停住归去的脚步,表现对春的留恋之情。“怨春不语”,埋怨春不答话,悄然而去,突出表现词人无法留住春天的怅惘之情;“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词人以蜘蛛吐丝结网来表达挽留残春的心情,委婉地抒发了词人惜春和伤春的情怀,写得曲折哀婉;②政治失意之愁。“准拟佳期又误”,“蛾眉遭妒”“ 脉脉此情谁诉”, 作者用陈皇后失宠的典故,写自己遭受权贵奸小的妒忌、陷害、排挤而忠心不被体察、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失意;③忧国不能参政之愁。选取危栏、斜阳、烟柳等意象,描绘出暮色苍茫,残阳落山图,喻指南宋朝廷日薄西山、前途暗淡的趋势,蕴涵着词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之情。“断肠”表达词人长期被闲置、无法施展抱负,壮志难酬、北伐无望的痛苦之情。(能指出两点以上“闲愁”并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即可,酌情给分。)
10.这两首诗歌都运用了比喻手法。(1分)辛词用男女之情来隐喻现实斗争。以“蛾眉见妒”来比况自己受到小人的排挤、陷害;以陈皇后的失宠比况自己受不到重用、报国无门,空感人生虚掷的现实处境,以玉环飞燕预示小人的结局,表达他对那些窃居高位、享受荣华富贵者,却满眼鄙视,认为他们终将失去一切,甚而留下千古骂名,巧妙地给那些小人一个严正警告:不要太得意忘形了。(2分)全词笔致婉曲,寄托遥深,言在此而意在彼,令人回味无穷。(1分)
张诗作者自比一位忠于丈夫的妻子,将李师道比作一位多情男子,归还“双明珠”拒绝对方的追求,守住了妇道;在喻义的层面上,表达了作者忠于朝廷、不被藩镇高官 拉拢、收买的决心。(1分)这是一篇表明作者政治立场的宣言,言词委婉,而意志坚决。(1分)
更喜欢辛词。这首词表现手法多样。除了比兴手法之外,还有拟人、用典、借景抒情等,表达的情感也更丰富、复杂。(1分)
更喜欢张诗。通篇运用比兴手法,比喻极其贴切形象,以礼法入手,以男女之情喻君臣之义,情真意切,句句在理,既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又鲜明地表明自己的立场。(1分)(这一题自圆其说则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