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邓稼先 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 邓稼先 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9 14:26: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邓稼先
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借助小标题,复述并概括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学习目标
01
02
03
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借助小标题,复述并概括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学习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和对比刻画的人物描写方法。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揣摩品味其中的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习邓稼先为祖国的繁荣、民族强盛而无私奉献的精神。
人物介绍
邓稼先(1924—1986),核物理学家。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第一课时
01
作者介绍
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凝聚态物理学等领域做出了多项卓越贡献。1957年由于与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被实验证明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80年获拉姆福德奖成。
2022年被评为“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
“两弹一星”,一个是核弹,是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1964年,中国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中国又爆炸成功第一颗氢弹。
1970年,发射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东
方红一号
"两弹"指核弹(原子弹、氢弹),"一星"指人造卫星。1999年9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时,共有23位科技专家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写作背景
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七周年。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写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这是一位科学家写的科学家评传。作者和邓稼先同志是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在美留学期间又是同学。他自己说是“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为了缅怀好友,作者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年来的民族情结、五十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写下了这篇传记。
人物传记
定义: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思想,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及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或说明而成。
基本特征:真实性和文学性。此外,还具有概括性和通俗性。
分类:一般性传记和文学性传记。
《邓稼先》是属于一般性传记。
读准字音
鲜为人知( ) 至死不懈( ) 鞠躬尽瘁( )
奠基( ) 元勋( ) 孕育( )
选聘( ) 罗布泊( ) 夐( )
萦带( ) 曛( ) 燕然( )
挚友( ) 邓稼先( ) 筹划( )
xiǎn
xiè
cuì
diàn
xūn
yùn

yínɡ
yān
zhì
pìn
chóu
jià
xūn
xiònɡ
理解词义
彷 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妇孺皆知:指人人都知道。
当之无愧:承受某种荣誉或称号毫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锋芒毕露: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直到死为止。
初步感知
1、本文各个部分的小标题有什么作用?概括文段大意。
划分结构
提示内容
吸引读者
第一部分(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展示背景——百年屈辱
通过列举中国百年屈辱历史,邓稼先—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
第二部分(“两弹”元勋):不凡经历——“两弹”元勋
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名人对比——质朴平实
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来突出邓稼先的品格。
第四部分(民族感情?友情?):创造奇迹——骄傲自豪
为邓稼先成功的领导中国的原子弹,自力更生,获得成功感到骄傲。
第五部分(“我不能走”):中国男儿——献身精神
举例具体述写邓稼先的奉献精神和巨大贡献。
第六部分(永恒的骄傲):人物总评——永恒骄傲
邓稼先的总的评价。
2、本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小引”。第六部分是全文的总结。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在以与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方式来突出邓稼先气质、品格和精神。第四部分从另一角度,写出邓稼先贡献之大。这一部分也是第二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则是重点写邓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这部分是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第二课时
02
1、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研读探究
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
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
响的历史人物。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杰出贡献放
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使其品质和胸怀显得
大气磅礴,更能突出邓稼先的功勋。
2、邓稼先最杰出的贡献是什么?
成功地领导设计、研制并爆炸了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
1964 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 年6月17日中国爆
炸了第一颗氢弹。
3、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来写有什么目的?他们有什么不同?
这样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奥本海默
锋芒毕露
善于辞令
复杂的人
邓稼先
最不引人注目
忠厚平实
从不骄人
V S
4、邓稼先搞科研期间面临哪些困难
国力衰弱
科研条件落后
自然环境恶劣
政治环境不稳定
5、课文写了哪些事例,表现了邓稼先怎样崇高品质?
(1)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报效祖国。
(2)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两弹元勋”功勋卓著。
(3)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5)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没有私心。
(6)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最高奉献。
(7)一封短短的信——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朴实。
(8)1982年,“我不能走”。
——执着追求 、无私奉献 、责任心强。
6、怎么理解“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这两句话?
第一句话是从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中人与人之间和谐、和睦相处的关系角度来谈邓稼先。他汲取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的品格。
第二句是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来谈邓稼先,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课文主旨
这篇文章通过选取的几个典型事例,高度赞扬了邓稼先为了祖国核武器事业的发展做出的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突出表现了邓稼先为祖国的强大而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