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秘籍】八年级(下)-中国现代史 第3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尖子生创优课堂笔记(pdf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秘籍】八年级(下)-中国现代史 第3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尖子生创优课堂笔记(pdf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8.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9 15:07: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安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避
。“文化大革命”积累下许多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人民群众迫切
要求纠正错误。“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普遍不满。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召开时间、地点:1978年12月,北京。
《光明日报》上发表的《实践
3.内容: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
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导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
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
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4.意义
建设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
经济
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1978年纯粹是中国时
直击中考
刻。”“中国时刻”的标志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
性事件是中共十一届三
折。”这里“转折”在经济方面上的含义是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
中全会召开。
建设上来。
(2)“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我们党和国家进入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分户经营,
自负盈亏
2拨乱反正
1.平反冤假错案。1980年,中共中央为刘少奇恢复名誉,使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2.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
并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
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性质,农民获得的是土地
的使用权,而不是土地的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所有权。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81
中国现代史
2.含义: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
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
村开始。
3.实行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
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4.意义: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
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为农民致富和
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小岗村的红手印
直击中考
(1)“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已的。”这是农民赞扬家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歌谣。
(2)邓小平说:“这些年来搞改革的一条经验,就是首先调动农民的
罗提醒
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积极性,把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利下放给农民。”体现史料主张的
(1)改革是人类社会向
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在农村进行改革,实行家庭
前发展的根本动力。
联产承包责任制。
(2)改革要顺应历史发
(3)20世纪80年代有这样一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
展潮流,循序渐进。
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前者指的是土地改革,后者
(3)改革要结合本国国
指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情,实事求是。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展开: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决定,要求加快以
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2.主要内容: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
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
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③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
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政企分开,给企业松绑
3.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4.意义: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市场

1.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公有制经济
2.完善: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
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3.作用: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
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8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