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秘籍】七年级(下)-中国古代史 第2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历史-尖子生创优课堂笔记(pdf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秘籍】七年级(下)-中国古代史 第2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历史-尖子生创优课堂笔记(pdf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16.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9 15:06: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史(下)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6课北宋的政治
1北宋的建立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宋太祖)发动陈桥驿兵变,被部下拥立为帝,
他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
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措施
宋太祖像
★“太祖岂非周世宗忠
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臣?但得军情,所以有陈

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桥之变。”太祖指的是宋
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
太祖赵匡胤。
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州县长官,州县长官三年一换、频繁调动;
在各州府设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
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2.意义: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3重文轻武政策
★宋太祖:兵也收了,财
1.实行原因:压抑武将,防止武将专横跋扈。
也收了,权也收了,我看
2.措施
你们谁还敢闹!
。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逐渐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
。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
布阵,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
。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措施: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授官从
优,且升迁迅速。
文官武将
→作用:科举制的发展,对宋朝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
食宋代实行重文轻武政
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
策,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文官地位和待遇高于武
3.影响
将,宋朝政治被称为“士
。积极: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
大夫政治”。
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28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消极: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政府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余,
办事效率降低,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
直击中考
(1)“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宋人当时为什么不以从军为荣?
为避免武将专横导致割据分裂局面的出现,宋太祖确立了重文
轻武的国策。
宋代科举考试图
(2)“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句诗反映了科举制度下,人们可
以通过读“圣贤书”,以求“学而优则仕”改变自己的社会等级,
★宋代“重文教,轻武
反映了封建时代的教育轻社会实践、脱离社会实际的缺点。
事”,致使宋朝经济繁荣,
文教昌盛,军事上却不堪
4王安石变法
一击。
1.背景
。北宋在边疆战事中屡战屡败,每年被迫送出大量钱物
。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官僚机构和军队不断膨
胀,政府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
。土地兼并剧烈,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2.时间: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3.目的:通过变法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王安石像
★王安石变法目的是维
4.变法措施
护地主阶级的统治,是封
领域
措施
内容
目的
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
限制官僚等的特权,增
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
募役法
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
加政府收入
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
僚等,也要交纳役钱
封建统治危机。
使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隐
经济
方田均
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
瞒土地、逃避赋税,增加
税法
少、好坏平均征税

国家赋税收入
提醒
农田水
“(王安石)志欲破富民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促进农业发展
利法
以惠贫民…及其得
把农村人户编制起来,有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稳
志,专以此为事,设青
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
军事
保甲法
定统治秩序,增强国家
苗法,以夺富民之利。”
户,出一人为保丁;保丁
的军事力量
由材料可以分析出王
平时种田,农闲练兵
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官
僚、大地主的利益。
5.结果:变法收到一些成效。政府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但新法触犯
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宋神宗死后,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29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