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秘籍】八年级(上)-中国近代史 第4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历史-尖子生创优课堂笔记(pdf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秘籍】八年级(上)-中国近代史 第4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历史-尖子生创优课堂笔记(pdf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9 15:06: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概况
LA JEUNESSE
1.兴起原因
。政治:北洋军阀实行专制独裁统治。
。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根本原因)
。思想: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而北洋军阀(袁世凯)
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
《青年杂志》封面
2.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
★《青年杂志》从第二卷
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起改名为《新青年》。
3.概况
。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口号:民主与科学(陈独秀首提)。
4.内容
。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
陈独秀
。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
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倡导使用白话文,建设新文学。
★“民与君不两立,自由
2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
1.性质:先进知识分子的思想解放运动。
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
2.意义: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
由亡。”李大钊的话意在
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作用;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3.局限性: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存在对东西
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
提醒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19世纪
19世纪90
1898年
1911年
1915年
探索经历了由学习西
60年代
年代中期
方的器物到制度再到
军事、技术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思想文化的过程,由浅
入深,由表及里。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三个阶段
59
中国近代史
第13课
五四运动
1五四运动的概况
1.背景
沮丧的德国人
。政治: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使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得意的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日本人
·思想: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导火索: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爆发时间:1919年5月4日。
★巴黎和会上,列强将德
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
3.要求: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
让给日本。
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
陆宗舆、章宗祥。
4.经过
阶段
分界点
斗争中心
主力
斗争形式
学生
前期
6月5日上海
北京
集会、游行、示威、
(先锋力量)
工人罢工
罢课
《五四运动》(绘画)
扩大
上海
工人(主力)
罢工、罢市
女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
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5.结果:五四运动实现了直接目标,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
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2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
提醒
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它推动了社会进步,促进了
旧民主
新民主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
主义革命主义革命
合,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1840年1919年1949年
直击中考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
(1)“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
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
有的姿态。”材料中“不曾有的姿态”主要是指工人阶级的参与。
大众的,反对帝国主
(2)五四运动提出的要求中最能反映其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是“外争
义、封建主义、官僚资
主权,内除国贼”。
本主义的革命。
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
1中国共产党诞生
1.历史条件
食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
。思想基础: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一次举起了马克思主
→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
义的旗帜。
60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