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遗传和变异
我讨厌遗传,我
1.概念: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
渴望变异。
差异。
2.意义: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特征之一,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过程实现
的。遗传的实质是生物通过生殖过程的基因传递,是物种得以延续
的重要内因;变异促进了生物的进化和发展。
★遗传和变异。
2生物的性状
1.性状: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
形态结构特征:由生物从外表看到的性状及内部结构构成,如肤
色、单眼皮、双眼皮、耳垂的形状、少白头、豌豆豆粒的形状和颜色等。
。生理特征:生物具有的肉眼看不到的生理特性,如色盲、血型、果
实的酸甜,虽然肉眼看不到,但是也是生物的性状。
。行为方式:平时生活中的下意识的行为习惯,如婴儿吮吸、左撇子等。
★判断相对性状必须抓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如人的单眼皮与双
住“同种生物”“同一性状”
眼皮、有耳垂与无耳垂、鸡的光腿与毛腿等。
和“不同表现形式”三点。
3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技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
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这种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用
这种技术培育出来的生物叫转基因生物。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有
光照让我肌
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肤青白分明。
↓大鼠生长激素基因
⊙⊙】
核未融合的受精卵
生出含大鼠生长
将受精卵注入代孕
★同一根萝卜,地上部分
激素基因的幼鼠
小鼠的输卵管
和地下部分因所处环境
显微注射法获得转基因超级鼠的示意图
不同,颜色不同,说明环
境也影响生物的性状。
2.启示:转基因生物的培育告诉我们,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亲
126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代遗传给后代的不是性状,而是基因。
3.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还受环境影响,许多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
同作用的结果。
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T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蛋白质
1.组成关系
。染色体是存在于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这
DNA
些物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染色体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基因、DNA和染色体的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
关系。
2.存在形式
。每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一般,在生物的
受精卵
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如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为23对。
基因
基因,@
。DNA分子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
染色体上。如人的体细胞中23对染色体就包含46个DNA分子,
精
细
含有数万对基因,决定着人体可遗传的性状。
胞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
2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
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
精子
→QA
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能形成精子的细胞
→e0
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
受精卵
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
卵细胞
能形成卵细胞的细胞
传递给子代。
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1.形成生殖细胞: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成对的染
体细胞
色体分开,其上的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进入不同的生
00
23对23对
殖细胞中,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减半。
2.形成受精卵:在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中,每对染色体都
生益条
23条
是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成对的基因也是如此。因此,后
细胞
3对
代个体具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体细胞中
受精卵
染色体的数量,从而保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
★受精过程中染色体数
3.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体细胞(2n)→生殖细胞(n)→受精卵(2n)
目的变化。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