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魏学汾
背景资料
了解作者作品,明确主题写法。
一、作者作品
华,热情赞扬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魏学洢(y)(约1596一约
作者在写作上善于观察,描写细致。作者
1625),字子敬,明朝末年嘉善
所记的是一件特定的工艺品一一枚小巧玲
(今浙江嘉兴)人,著名散文家。
珑的核舟。由于雕刻者的“灵怪”,所以能在
他是一代名臣魏大中的长子,
“曾不盈寸”的桃核上雕刻众多的人和物。作
一生未做过官,好学善文,著有《茅檐集》8卷。
者对核舟的描写并非是简单罗列,而是着力于
被清代张潮收入《虞初新志》的《核舟记》,是其
细致描绘,特别是摹写舟中人物情状,逼真而
代表作。
又生动。作者善于观察,精于描绘,使得文章
二、主题思想及写作特色
如同这只核舟一样,所反映的舟、人、字、物都
本文通过对核舟的细致描述,表现了明末
神形飞动,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雕刻之
雕刻艺人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才
奇巧,文章之精湛,真是相得益彰,值得取法。
课文全析
全面解析课文,漫画图解重点
明有
奇
巧人①日王叔远,能
以径
寸之
年级下册
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能够在直径一寸的木
明有奇巧人
木,
为②官室、器皿、人物,以至鸟
兽、木石,罔不③
头上,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全都是
因
势象⑤
形,各具情
态。
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①奇巧人:指手艺奇妙精巧的人。②为:做。这里指雕
尝
说明王叔远构思精巧,技术
刻。③罔不:无不,全都。④因:顺着,就着。⑤象:模拟。」他曾经
高超。
贻6余
核
舟一,
盖大苏泛⑦赤壁云⑧。
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知识拓展
⑥贻:赠。⑦泛:泛舟,乘船在水
苏轼与“赤壁”
上游览。⑧云:句末语气词。
宋神宗元丰二年
评析:简要介绍王叔远的技艺和核舟的由来。
(1079),苏轼被贬为黄州(今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
黍
许①。
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苏轼
小船从头到尾长约八分多一点儿,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曾两次游览黄州附近的赤鼻
⑨有奇():有余,多一点儿。]中轩
敞者为舱,
矶,并写下了著名的《赤壁
⑩可:大约。①许:表示约数。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
赋》和《后赤壁赋》。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