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
《孟子》
背景资料
了解作者作品,明确主题写法◆
一、作者作品
多种论证方法,论辩力强。第一段以类比
孟子见本书第81页。
引出观点,然后从“所欲”“所恶”两方面正反对
二、主题思想及写作特色
比论述,接着从反面假设推理,又用正面事实
本文提出了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
说明人不贪生、不避患,阐述了“义”重于“生”
况下,应该舍生取义的观点,并且进一步指出,
的道理。第二段举例论证,以正反两个事例对
这是每个人都有的“本心”,那些在“义”上有亏
比,说明人们对待利欲的不同态度,批判为追
的人不过是丧失了他们的“本心”罢了。
逐名利而丧失羞恶之心的人,重申论点。
课文全析
全面解析课文,漫画图解重点。
鱼,我所欲①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
不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
二者不可得兼
可
得兼2,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①所欲:
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喜爱的
东西,想要的东西。②得]生,亦我所欲也;义,亦
我所欲
兼:即“兼得”,同时得到。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
也。
二者
不可
得兼,
舍生
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
由“鱼”和“熊掌”的比喻提出
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
所欲
有甚③于
论点。(遂宁市中考)
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
九年
生
者,故不为荀得④也;①「③甚:超过,胜过。④苟
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得:苟且取得。这里是
册
苟且偷生]死亦我所恶,
所恶
有甚于死
者,
①从正面陈述“舍生取义”
的意思。」死亡是我所憎恨的,但我所憎恨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
的问题。生死是人生非常重
故
患⑤有所不辟6也。如使⑦人之所欲
莫甚于生,
要的事情,但却有更重要的
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
“义”作为取舍的标准。
则凡
可以得生者
何
不用也⑧?「⑤患:
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什么(手段)不用呢?祸患,
灾难。⑥辟:同“避”,躲避。⑦如使:假如,使人之所恶
假使。⑧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用呢?
如果人们所憎恨的事
180
·鱼我所欲也·
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
辟患
者何
2以假设的语气推想,从反
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躲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
面论述,说明只追求“生”而
不为也?2由是则生
而有
不用也,
抛掉“义”的后果。运用反问
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
句式,增强语言气势。
由是
则可以辟患而有
不为也。是故
采用某种办法就可以躲避祸患,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
所欲有甚于生者,
者,
所恶
有甚于
所恶有甚于死者
所欲有甚于生
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他们所憎恨的,有比死
死
者。非独⑨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①
亡更严重的事。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
耳。
⑨非独:不仅,不只是。⑩是
行文至此,回到了“舍生而取
失(它)罢了。心:这种心。①丧:丧失。
义”的论点。
评析:以设喻提出论点一舍生取义,然后论述舍生取义是
人的本性。
呼尔而与之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
弗得则
死
喂!吃不吃?
一竹筐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没有礼貌
呼尔而与之⑧,行道之人弗受;「②箪:古代盛饭用的一
地吆喝着给他,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种圆形竹器。③呼尔而
与之:意思是没有礼
蹴“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6也。
貌地吆喝着给他。
用脚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予,过
万
钟则不辩”
礼义而受之,
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不
(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的俸禄却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
肯接受是没有丧失本性的
④蹴(c0):踩踏。⑤不屑: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
表现。
万钟:优厚的俸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⑦辩:同“辨”,辨别。
辩:指辨别,不要误写成“辨”。
万
钟于我
何加8焉!
为
官室之美、妻妾
年
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⑧何加:有什么益处。
册
的侍奉和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吗?四奉:侍奉。②⑩得:同
“德”,感恩、感激。①与:乡四
为
身死而不受,
同“欤(yú)”,语气词。
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今为官室之美
为之;乡
为
身死而不受,
现在为了华丽的住宅却接受了;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
为了妻妾的侍奉去接受可能
今为妻妾之奉
为之;乡为
身死而
不合乎礼义的优厚俸禄,这
施舍,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
是丧失本性的表现。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