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三章
背景资料
了解作者作品,明确主题写法
一、作者作品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作者通过舜、傅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
说、胶鬲等六个人的事例阐明艰难困苦造就人
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
才的观点。然后由个人到国家,从正反两方面
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儒家学派
论证经受磨炼的好处,最终提出中心论点:生
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尊为“亚圣”。
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
三篇短文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二、主题思想及写作特色
感染力,这与孟子善用排比等修辞不无关系。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开头即提出中心论
章一“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点,并用战例和理论加以论证,得出“得道者多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运用排比否定武力治
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突出了“人和”是决定
国,说服力强。章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
移,威武不能屈”形成排比,气势磅礴,铿锵有
年
战争胜负最主要的条件。
《富贵不能淫》先是以“妾妇之道”来讽刺
力。章三开篇列举历史人物,用的是并列排
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
比。足见孟子说理散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
而窃取权势,没有仁义道德原则,然后提出判
活,形式多样,既给文章平添了气势,又给人以
断真正的“大丈夫”的标准。
美不胜收之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课文全析
全面解析课文,漫画图解重点
天
时
不如
地利,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
天时不如地利
地
利不如
人
和
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比如
三里之城,
七里之郭②,环③而
攻之而
座)方圆三里的内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
不胜。「①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②郭:外]夫
环
作者举出攻城的例子,以进
不能取胜。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③环:围。」采用四面
攻一方的失利来阐明“天时
而
攻之,必
有得
天时者矣,然而不
不如地利”的道理。
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
81
·《孟子》三章·
胜者,是
天时不如
地利不如人和
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
地利
也。城
非不高也,池④
非不深也,兵革⑤
地理形势啊。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并
非不坚利也,米粟
非不多也,
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守城一方还是)弃
作者以四个双重否定句并列
委6而去⑦之,是
地利
不如人
连用,有力地说明了“地利不
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
如人和”的道理。通过比较,
和也。□「④池:护城河。⑤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
指明了“人和”才是克敌制胜
部团结啊。皮革制成的甲、胄、盾之类。⑥委:放弃。⑦去:离开。」
的首要条件。
故日:
域 民
不以9封疆之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
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
1所谓“人和”,就是下文所
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说的“多助”和“天下顺之”,
⑧域:限制。]得
道者
多
助,
失道
即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年
⑨以:凭借。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多,不施行
者
寡
助。3寡助之
至0,
2用排比否定句,从反面强
亲戚
册
调了“人和”的重要性。
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内外亲
畔之;多助
之至,天下
顺之。
0至:
3将论述范围由战争推及
属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极点。
治国,从正(“得道”)、反(“失
①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以天下之所顺,
道”)两个方面强调“人和”的
属。②畔:同“叛”,背叛。B顺:归顺,服从。凭着天下人都归顺
重要性。
攻
亲戚之所畔,故
君
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
4深入论证“得道”者“战必
子有不战,战必胜矣。④
胜”的观点,总结全文,深化
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中心。
评析:文章主旨明确,高度强调“人和”的核心思想。通过讨
论战争来论述推行仁政、赢得民心的重要性。
富贵不能淫
课文全析
全面解析课文,漫画图解重,点
景春①日:“公孙衍②、张仪③岂不诚④大丈夫⑤哉?1
1“诚”字透露出景春对张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
仪、公孙衍的歆美甚至崇拜。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