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戏》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社戏》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1 18:5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社戏》同步练习(含答案)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惮(dàn) 归省(shěng)船橹(lǔ)亢奋(kēng)
B.旺相(xiàng)撺掇(cuān)凫水(fú)晦暗(huì)
C.潺潺(chán)家眷(juàn)宛转(wān)行辈(háng)
D.怠慢(dài) 渔父(fù) 棹着(zhào)哄骗(hǒng)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春赛 竭力 希奇 柏树
B.嘱咐 怠慢 聚拢 弄潮
C.乌蓬 驳回 屹立 欺侮
D.痕迹 豆荚 诚肯 钓虾
3.选词填空。
(1)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 (A.期望 B.盼望 C.希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
(2)吃饭之后,看过戏的少年们也都 (A.聚会 B.集合C.聚拢)来了,高高兴兴的来讲戏。
(3)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 (A.舒展B.舒畅 C.舒服)到说不出的大。
(4)母亲便 (A.宽慰 B.安慰 C.欣慰)伊,说我们鲁镇的戏比小村里的好得多。
4.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写看戏前,作者主要用衬托的手法,写出平桥村是儿时的“乐土”,又以这里一般的“乐事”,引出后面“到赵庄去看戏”的情节,为下文做了铺垫。
B.小说的标题是“社戏”,这就点明了它的中心事件是“看社戏”,因此,作者花了很多笔墨来写社戏的内容。
C.作者描写江南特有的农村风光,衬托小伙伴们去看戏时轻松愉快的心情。通过语言、动作描写,反映平桥村老人和孩子善良、淳朴的美好品质。
D.这篇小说中,月下行船、船头看戏、月夜归航这三个片段写得富有诗情画意,充满了江南水乡的生活气息。
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1)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2)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甲)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乙)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④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5.从第①段中找出描写少年们开船的动词: 。这些动词描写了少年们的情态,请找出理解正确的两组( )
A.技术娴熟,机灵能干B.头次驾船,手足无措
C.团结友爱,相互帮助D.显示本领,过于炫耀
6.指出文中画线句(1)(2)的描写方法。
7.根据课文,在括号甲、乙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甲):
(乙):
8.下面是对原文中几个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依稀:隐隐约约。
B.自失:自己不谨慎,失掉了某种东西。
C.弥散:弥漫消散。
D.蕴藻:水草。
9.第②段中“淡黑的……跑去了”一句,以“ ”比喻“连山”,以
“ ”形容“淡黑”,以“ ”形容“起伏”,状形绘色,以动写 ,把静态的山作 态的描绘,表现船在飞快地前进。
10.第②③段是从人的感觉和心理活动两方面来描写“迷人的沿河夜景”的。人的感觉又从 、 、 (感官)三方面来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的例句如:
11.第②段中加点的词“跑”与第①段的哪个词相呼应?这两个词都写出了什么样的情形?
课外阅读
(一)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故乡的芦苇
①生我养我的故乡啊,你给我留下了多少梦幻般的,缤纷的记忆
②每年,当春风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jí待地从还未tuì 尽寒意的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它长得很快,要不了多少日子,就可以长到几尺高,快活地舒展出它那扁平的狭长的叶子。
③一到这时候,我和小伙伴最喜欢摘一片芦叶,熟练地卷成小小的哨子,放在嘴边,吹出各种悦耳的乐音。孩子们为这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在亮晶晶的小河边,在碧青青的草地上,快乐地奔跑着, A , B 。
④我们还喜欢用芦叶折成绿色的芦叶船。手巧的伙伴,还会从旧火柴匣上剪下小片片,当作舵,安在小船的尾部,还用香烟匣里的锡纸做成小小的银色的帆。我们一个个光着小脚丫,蹲伏在河滩上,小心翼翼地各自把小船移到水面上。“开船啰!
④我们还喜欢用芦叶折成绿色的芦叶船。手巧的伙伴,还会从旧火柴匣上剪下小片片,当作舵,安在小船的尾部,还用香烟匣里的锡纸做成小小的银色的帆。我们一个个光着小脚丫,蹲伏在河滩上,小心翼翼地各自把小船移到水面上。“开船啰!开船啰!”于是,在一片欢呼雀跃声中,绿色的“船队”便满载着我们纯真的幻想之花,顺流而去……
⑤在那星月交辉的夏夜,我最喜欢带着弟弟到芦苇丛中抓纺织娘。纺织娘通体透明,头上长着两根细长的触须,身上裹着两片薄薄的玻璃纸似的羽翼。我们把捉到的纺织娘小心地放进小竹笼子里,怕它们饿,就塞进几朵金红色的南瓜花,然后将笼子挂在蚊帐架上,任纺织娘用好听的歌声伴我们进入甜蜜的梦乡……
⑥啊,故乡的芦苇!因为你给过我不少童年的欢乐,所以我一直对你怀有一种特殊的亲切之感。每每想起你,我就会沉jìn在童年美好的回忆中。
12.根据拼音填上汉字。
迫不 jí( )待
tuì( )尽
沉 jìn( )
13.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缤纷( )火柴匣( )船舵( )满载( )
14.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分析这种修辞的表达作用。
15.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中用“吹谢”一词写春风,用得很妙,古诗中哪一句也是运用此法写春风的?请写出这句诗:
古诗中写春风的诗句很多,请写出一组
16.在第③段空白处写出恰当的句子,使之与“快乐地奔跑着”构成排比句。
A:
B:
1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记述的三件事。
18,可否把第④段画线句子中的“小心翼翼”去掉?为什么?
19.结尾段的作用是什么?
(二)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社戏(节选)
鲁 迅
第二回忘记了那一年,总之是募集湖北水灾捐而谭叫天还没有死。捐法是两元钱买一张戏票,可以到第一舞台去看戏,扮演的多是名角,其一就是小叫天。我买了一张票,本是对于劝募人聊以塞责的,然而似乎又有好事家乘机对我说了些叫天是不可不看的大法要了。我于是忘了前几年的冬冬喤喤之灾,竟到第一舞台去了,但大约一半也因为重价购来的宝票,总得使用了才舒服。我打听得叫天出台是迟的,而第一舞台却是新式构造,用不着争座位,便放了心,延宕到九点钟才去。谁料照例,人都满了,连立足也难,我只得挤在远处的人丛中看一个老旦在台上唱。那老旦嘴边插着两个点火的纸捻子,旁边有一个鬼卒,我费尽思量,才疑心他或者是目连的母亲,因为后来又出来了一个和尚。然而我又不知道那名角是谁,就去问挤在我的左边的一位胖绅士。他很看不起似的斜瞥了我一眼,说道,“龚云甫!”我深愧浅陋而且粗疏,脸上一热,同时脑里也制出了决不再问的定章,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互打,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然而叫天竟还没有来。
我向来没有这样忍耐的等待过什么事物,而况这身边的胖绅士的吁吁的喘气,这台上的冬冬喧喤的敲打,红红绿绿的晃荡,加之以十二点,忽而使我省悟到在这里不适于生存了。我同时便机械的拧转身子,用力往外只一挤,觉得背后便已满满的,大约那弹性的胖绅士早在我的空处胖开了他的右半身子。我后无回路,自然挤而又挤,终于出了大门。街上除了专等看客的车辆之外,几乎没有什么行人了,大门口却还有十几个人昂着头看戏目,别有一堆人站着并不看什么,我想:他们大概是看散戏之后出来的女人们的,而叫天却还没有来……
然而夜气很清爽,真所谓“沁人心脾”,我在北京遇着这样的好空气,仿佛这是第一遭了。
这一夜,就是我对于中国戏告了别的一夜,此后再没有想到它,即使偶尔经过戏园,我们也漠不相关,精神上早已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北了。
20.“我”本不愿意看戏,可为什么又买了一张票?由此你受到了什么启迪?
21.当“我”向挤在“我”左边的一位胖绅士问那位名角是谁时,那位胖绅士为什么斜瞥了“我”一眼?这件事说明了什么?
22.第 1 段末一连用了六个“看”,这体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和状态?而罗列了四组时间又意在说明什么?
23.“我在北京遇着这样的好空气,仿佛这是第一遭了。”真的是第一遭吗?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24.鲁迅的《社戏》总共写了三次看戏的经过,选文写的是“我”成年后在北京看的京戏,课文写的是“我”小时候在家乡看的社戏。请找出这两次看戏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中考演练
25.某校拟开展“阅读名著,走近经典”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为本次读书活动设计一则宣传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30 字以内)
(2)请你在本次活动中,为同学们推荐你最喜爱的一本书并写出你的推荐理由。(30字以内)
26.仿照画线句子的形式在下面横线上仿写出你对某文学作品的认识。
施耐庵领我走进水泊,让我感受到了替天行道、除暴安良的好汉的豪情;罗贯中领我走进三国,让我领略到了巧借东风、火烧赤壁的诸葛亮的智慧。
答案
1.B
2.B
3.(1)B(2)C(3)A(4)A
4.B(小说的标题虽然是“社戏”,但文章旨在表现农家小伙伴及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因此,文章并没有花很多笔墨写社戏的内容)
5.拔、点、磕、架 AC
6.(1)动作描写
(2)景物描写
7.(甲):夹杂(乙):朦胧
8.B
9.兽脊 铁 踊跃 静 动
10.嗅觉 视觉 听觉 我却还以为船慢
11.“飞”。写出了船行速度快的情形。
12.及褪浸
13.bīn xiá duò zài
14,拟人。“迫不及待”“探”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芦苇不畏严寒的品质及生命力的顽强。
15.春风又绿江南岸
16.A:尽情地呼喊着 B:高兴地歌唱着
17.①摘芦叶做哨子吹。②用芦叶折成芦叶船。③在芦苇丛中抓纺织娘。
18.不行。因为芦叶船载着“我们”的纯真幻想,“小心翼翼”体现“我们”对芦叶船的喜爱与珍视。
19.揭示中心,照应开头。
20.对于劝募人聊以塞责,为灾区捐款。启迪: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有一颗爱心,为贫困地区和灾区人民献出自己的爱心。
21.因为“我”连龚云甫这样的名角都不知道,因而那位胖绅士是在嘲笑“我”,瞧不起“我”,对“我”是一种蔑视的心理。这件事说明“我”对戏根本不感兴趣,不喜欢看戏。
22.看不懂京戏,但又不得不看,使我麻木了。表示戏剧历时长而主角尚未出现,使人难熬。
23.不是第一遭,是为了同戏园内拥挤的场面和混浊的空气对比。
24.相同:两场戏都枯燥无味,两场戏都没看到什么,看戏的“我”
两次都中途离场。不同:两场戏发生在两个地点——都市和乡村;看戏的内容不同,一次是京戏,一次是社戏;最主要的是心情意绪不同,一种是热闹中的凄凉、拥挤中的孤独带来的沉重的压抑感,一种是沁人心脾的温馨的柔情。
25.(1)示例:①与经典为伴,为人生奠基。②书香浸润校园,智慧点亮人生。③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2)示例:《伊索寓言》:简短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给人以思想的启迪。(或《格列佛游记》:清新的文字,奇异的想象,辛辣的讽刺,将读者带入一个奇异的幻境)
26.示例:吴承恩领我走进花果山,让我目睹到了龙宫借宝、地府除名的孙悟空的果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