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一专题四第三节“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四第三节“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共3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8-18 17:39: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9张PPT。“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温家宝:我愿意通过记者女士向台湾同胞表示亲切的问候。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说起台湾,我就很动情,不由地想起了一位辛亥革命的老人、国民党的元老于右任在他临终前写过的一首哀歌:“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有国殇。”这是多么震撼中华民族的词句。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在一个中国的原则基础上,尽早恢复两岸的对话和谈判,反对“台独”,积极推进两岸经济、文化的来往与交流,推进两岸直接“三通”的早日实现,争取早日实现和平统一。
学习目标:简述“一国两制”理论和实践
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
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知识网络“一国两制”
构想“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香港、澳门
的回归 香港的回归 澳门的回归 海峡两岸
关系的进展 两岸关系的历史性变化“九二共识”江泽民的“八项主张”(P116) 祖国统一大业延伸 海峡两岸的关系
“台湾问题”的产生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取代中华民国政府成为全国惟一合法政府和在国际上惟一合法代表。国民党当局割据台湾,造成两岸分离状态,由此产生“台湾问题”。这是中国实现统一的内政问题。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了和平统一的方针。 1981年叶剑英《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这一方针内容成为后来“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历史纵横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阐述了“一国两制”的构想,获得大会通过。形成过程1979年1981年80年代初1984年《告台湾同胞书》《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六届二次会议通过“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请同学阐述归纳) 含义 “一国”指中华人民共和国,
是祖国统一的前提,也是我们的核心目的 “两制”指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台湾实行资本主义。
这是实现“一国”,完成祖国统一的方式方法。“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意义
讨论探究“一国两制”构想
是一项大胆的、创造性的重大战略决策。
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的回归) 回忆香港被英国侵占的过程大家结合课文想想中国收回香港的过程是否一帆风顺?复习阅读思考(1982年 —— 1984年12月) 香港问题由来新界九龙香港岛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亲切会谈《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签字仪式 澳门问题由来早年葡人为占据澳门所建的炮台七子之歌——澳门
闻一多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 闻一多(1899-1946) 澳门半岛凼仔岛路环岛澳门的象征——大三巴牌坊澳门回归仪式 大家想想,中国为什么能够收回香港、澳门? 学习探究 结合所见所闻谈谈“一国两制”理论指引下,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是什么?港、澳和平回归的原因根本原因: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综合国力增强。
重要原因:“一国两制”方针战略的正确,为各方接受。
意义:

港澳:结束列强占领,开创与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中国: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国际:是世界上用和平方式成功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的光辉典范。 海峡两岸的关系古代:三国 元朝明末清朝近代:1895年、1945年、1949年现代:1955年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70年代末,随着祖国大陆开始改革开放,海峡两岸的关系有了新的发展,请同们阅读课文后简要概括1979年实现真正停火
1987年长期隔绝状态结束
1992年“九二共识”
“汪辜会谈”为两岸的交流建立了正常化的联系渠道
1995年江泽民对两岸关系的“八项主张”“九二共识” 1992年两岸民间团体: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和
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
中国的原则”的重要共识。 1993年,汪辜会谈
两岸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决不容许分割”“努力实现和平统一”“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的图谋的”
——江泽民 1995年
资料探究 材料上哪些内容体现了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一贯性和连续性?联系台湾当今实际讨论:
两岸关系发展的阻力有什么? 国际上:美、日
台湾岛内:90年代以来“台独力”、“一边一国”论 等巩固练习“台湾国父”-岩里政男?
李筑音(台北) (2004-11-17)   台湾前总统李登辉昨天变装穿上日本和服,为自己创办的“李登辉学校”新设网站“辉!李塾”(www. lee-school. com),拍摄宣传定装照。
  这个造型创意是由“李登辉学校青年领袖班”学员设想,根据日本知名漫画《魁!男塾》为样本,由李登辉扮演漫画中男塾塾长“江田岛平八”,并将两人作、、巧妙连结,以拉近李登辉与台湾时下年轻人的距离。
  自称“李塾塾长”的李登辉表示,自己过去在中学时期,也曾参加剑道比赛,在日本军中也是如此,因此并不担心扮演日本漫画中精于剑道的“热血校长”。李登辉的日本名字叫“岩里政男”。(法新社) ?
《联合早报》 2004年主张台独的民进
党主席陈水扁再次当选
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巩固练习1.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中说:“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的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对此不正确的理解是 ( )
A.中国政府不干涉台湾外交事务
B.宣布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
C.台湾可以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D.欢迎台湾各界为统一献计献策
2.《联合声明》中规定香港、澳门地区50年不变的是 ( )
①外交制度 ②经济制度 ③军事制度 ④生活方式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AB
材料一:2002年9月11日,第57届联大总务委员会决定,不把冈比亚等少数国家提出所谓“台湾参与联合国提案”列入本届联大议程。台湾当局在联合国制造“两个中国”的图谋第十次遭到失败。
材料二:“解决台湾问题,我们特别强调决不放弃使用武力,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正是为了不使用武力,最终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2002年第18、19期《半月谈》
材料三: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绝对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的图谋的。 ——江泽民谈话
回答:
(1)台湾当局在联合国制造“两个中国”的图谋为什么会遭到失败?
要成为联合国成员国,一个主权国家,台湾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地方行政区,不具有任何主权实体的性质,因而无权加入联合国。
? (2)试对冈比亚等少数国家提出的“台湾参与联合国提案”这一行径作一分析。
? 冈比亚等少数国家提出的“台湾参与联合国提案”,是对中国内政作的粗暴干涉,践踏国际法,也违背了当代国际社会公认的基本准则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我国政府解决台湾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同时为什么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我国是人民民主国家,防御外敌入侵和颠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我们国家的对内职能;和平统一是以一个中国为前提的。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针对外国敌对势和一小撮“台独”分子的,而不是针对台湾人民的;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强决心。
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中
国国民党访问团于4
月26日至5月3日访问大陆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亲民党
访问团于5月5日至5月
13日访问大陆 课后探究:海峡两岸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世界华人的共同心愿。请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有关(台湾、香港和澳门与大陆或内地关系)历史和现实资料,说明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对世界的和平稳定有积极意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