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综合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综合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8-18 17:14: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第七单元综合测试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  )
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严重削弱
B.欧洲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
C.社会主义越出一个国家范围
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答案】 D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指引下,取得了一定的外交成就。据此回答2~6题。
2.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包括(  )
①“另起炉灶” 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③“一边倒” ④“不结盟政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解析】 不结盟政策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颁布的。
【答案】 B
3.“另起炉灶”这一方针的含义是(  )
A.清除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
B.取消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
C.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D.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
【解析】 “另起炉灶”是指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
【答案】 D
4.亚非会议提出的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十项原则,实际是对什么政策(或原则)的体现和引申(  )
A.不结盟政策       B.“一边倒”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另起炉灶”
【答案】 C
5.新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的主要国际原因是(  )
A.中国力量弱小?? B.苏联力量强大
C.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 D.毛泽东的个人主张
【解析】 建国初期,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的政策情况下确定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答案】 C
6.下面邮票是中国1950年发行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纪念”邮票,它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
A.不结盟??
B.一边倒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解析】 从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是“一边倒”方针。
【答案】 B
求同存异,和平共处,是中国对外政策的一般性原则。据此回答7~10题。
7.下面是周恩来在1954年参加的一次国际会议上的发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地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你认为这次会议应该是(  )
A.中印边界谈判??
B.中苏建交谈判
C.日内瓦会议??
D.亚非会议
【答案】 C
8.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得到广泛响应,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中国提出这些原则的历史场合是(  )
A.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建交谈判
B.同印度、缅甸等国协调两国关系的外交谈判
C.解决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日内瓦国际会议
D.讨论亚非国家发展问题的万隆会议
【答案】 B
9.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国领导人是(  )
A.毛泽东 ?
B.周恩来 ?
C.邓小平 ?
D.刘少奇
【解析】 周恩来出访印度时,就两国关系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 B
10.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用于(  )
A.社会主义国家之间
B.资本主义国家之间
C.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
D.国与国之间
【解析】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问题的基本准则。
【答案】 D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事业打开了新局面。据此回答11~15题。
11.1960年尼克松曾说:“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备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1971年又说:“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加,是不可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尼克松前后两种说法本质一致的地方是(  )
A.美国始终坚持采取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
B.美国始终不承认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美国始终以自身利益得失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出发点
D.中国在国际关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答案】 C
12.70年代我国外交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的根本原因是(  )
A.我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 
B.美国处于战略守势
C.苏联国际地位下降??
D.日本改变对华方针
【答案】 A
13.下列哪项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条件(  )
A.进入20世纪70年代,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B.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C.越来越多的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而中国改革开放是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二者之间不构成因果关系。
【答案】 D
14.对中美关系缓和作出重大贡献的美国领导人是(  )
A.克林顿 
B.基辛格 
C.尼克松 
D.布什(老)
【解析】 尼克松是对中美关系缓和作出重大贡献的美国领导人。
【答案】 C
15.20世纪70年代末,促成中美开创外交新局面的因素中,不包括(  )
A.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中日建交
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答案】 D
新时期,面对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中国注重调整对外政策。据此回答16~19题。
16.对战争与和平的估计是新时期我国外交方针的一个出发点。关于我国对这一问题的估计,最准确的表述是(  )
A.强调存在战争的危险
B.有战争危险,但在最近一段时间不发生大规模战争是有可能的
C.有战争危险,但较长时间不发生大规模战争是有可能的
D.战争的危险已经不存在
【答案】 C
17.中国在新时期外交政策上的调整不包括(  )
A.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新估计
B.实行不结盟政策
C.与周边国家都实现关系正常化
D.与第三世界建交
【解析】 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即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是新中国一直都很重视的问题。
【答案】 D
18.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  )
A.不结盟政策     
B.对外开放
C.反对霸权主义??
D.“一边倒”方针
【解析】 新时期最重要的政策为不结盟政策。
【答案】 A
19.198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到期后,中国表示不再续签此条约,这是因为(  )
A.中国国力已经非常强大
B.苏联国力有所下降
C.中国开始奉行不结盟政策
D.中美正式建交
【解析】 由于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与所有国家建立广泛的外交关系,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一边倒”外交方针的产物。
【答案】 C
新中国成立后至今,非常重视发展外交关系,推动世界和平事业的发展。据此回答20~25题。
20.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②中国参加亚非会议③尼克松访华 ④中日建立外交关系
A.①③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④③②??
D.②①③④
【答案】 B
2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中日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有利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B.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中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C.20世纪70年代,中日关系的建立与发展受到中美建交的影响
D.20世纪70年代,中国已经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很大作用
【答案】 C
22.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的外交方针、原则,至今仍富有生命力并被广泛运用的是(  )
①求同存异 ②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求同存异”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至今仍有生命力并被广泛运用,而②④是改革开放后提出的。
【答案】 B
23.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政府奉行不结盟政策。对“不结盟政策”的正确理解是(  )
A.中国不参加任何国际政治、经济组织
B.中国不与任何国家建立国际组织
C.中国不与美、俄等大国建立军事组织
D.中国不同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盟
【解析】 “不结盟政策”是指中国不同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或加入针对第三方的政治、军事组织,并不是不参加任何国际组织,故排除A、B、C三项。
【答案】 D
24. 2014年是中日两国建交42周年,回顾42年历史,中日关系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以下事件的发生,你觉得对中日关系产生一定影响的是(  )
①日本增加军费开支,发展军事力量 ②日本教科书事件 ③日本政府官员参拜靖国神社 ④日元贬值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日元贬值主要是对其本国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对中日关系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答案】 B
25.根据2004年《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1929年被苏联强占、历经79年沧桑的黑瞎子岛于2008年10月14日正式回归祖国。这意味着(  )
A.中国已经从实力上超过俄罗斯
B.中国已经成为独立自主的大国
C.中国摆脱了俄罗斯的控制
D.中国国力的增长和国际影响的增强
【解析】 中国早已成为独立自主的大国,谈不上遭受俄罗斯的控制。黑瞎子岛的回归,是中国外交上的一次重大胜利,胜利的基点是国力的增长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
【答案】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2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1948年2月到1949年4月一年多的时间里,中共中央多次作出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不承认旧的外交关系——“凡属被国民党政府所承认的资 本主义国家的大使馆、公使馆、领事馆及其附属的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在人民共和国和这些国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以前,我们一概不予承认,只是把他们当作外国 侨民待遇,但应予以切实保护。”——这些原则的核心,是实行“另起炉灶”的方针,即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 同外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摘自何沁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
材料三: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政府宣布:“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此后,中国 政府又以外交部长的名义把这一公告送达各国政府,向世界各国表明了新中国的态度。10月间,首先是苏联,然后是各人民民主国家相继承认了新中国,并很快与 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此时美国对于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继续采取敌对态度……到50年代末,随着中苏关系破裂,“一边倒”政策遂告结束。
材料四:(1949年12月,毛泽东访苏)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斯大林70寿辰庆典,同斯大林会谈有关两国关系问题及其他问题;二是处 理1945年中国国民政府同苏联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这个条约是二战后,美、苏、英三国首脑背着中国所达成的有损中国利益的《雅尔塔协定》的产 物……(1950年2月)两国外长正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即由中苏共管改交中国),修正了《雅 尔塔协定》以及《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外交政策的主要方针。为何要采用这种方针?(6分)
(2)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处理与他国关系的原则。(2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建国初期“一边倒”政策的历史作用。(4分)
【解析】 第(1)、(2)问要在阅读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分析概括说明;第(3)问要运用所学知识从正反两个方面评价分析说明“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答案】 (1)方针:不承认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旧的外交关系,即“另起炉灶”;倒向社会主义阵营的“一边倒”政策。原因:民主革命时期,帝国主义和苏联 对待中国革命的态度不同;二战后,出现美苏两大阵营的尖锐对立;美苏对新中国采取截然不同的态度;新中国政权巩固和经济建设需要国际援助。(6分)(2) 原因:与苏联结盟,加入社会主义阵营,坚持维护中华民族利益的独立自主原则,不反对与其他国家包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2分)(3)评 价:该政策适合建国初的国内外情况,有利于打破美国孤立遏制中国的企图,有利于获得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但“一边倒”政策是特定历史 条件下的产物,不利于对外开放和发展经济,不利于打破外交僵局,不适宜国际局势的变化。(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尼克松回忆录》中,尼克松回顾道:“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1972访问中国时)我走下阶梯时决心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材料二:2009年4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在伦敦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晤。***就进一步发展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提出五点建议:第一、保持两国高 层交往的积极势头。第二、共同开创中美经贸合作的新局面。第三、加强两国在能源领域的互利合作。第四、加强两国在反恐、防扩散、防控禽流感问题上的合作。 第五、扩大两国在人文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材料三:
1972年尼克松访华
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为什么杜勒斯(时任美国国务卿)当年拒绝与周恩来握手,而尼克松却“决心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4分)
(2)这次历史性的握手开始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这对中美两国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3)结合材料三,中美关系经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2分)
(4)结合材料二、三,你怎样看待中美关系发展?(4分)
【答案】 (1)因为杜勒斯时期,美国出于全球战略考虑,对中国实行政治孤立、军事威胁、经济封锁,中美处于敌对状态;尼克松时期,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调整对外战略,开始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4分)
(2)中国:是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此后,建交国家增多,包括日本;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十分有利;同时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美国:这是美苏争霸中美国战略调整的一个重大步骤。(4分)
(3)中美由对抗到对话,由敌人变成朋友。(2分)
(4)中美两国的友好交往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友好交往是主流。但两国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的一个最大障碍。由于美国的霸权主义,总会以种种借口干涉中国内政。中美双方应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来发展两国关系。(4分)
28.2010年是中国人民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诞辰112周年。作为新中国首位总理兼外交部长的周恩来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呕心沥血,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史实说明建国初期周恩来总理是如何带领中国人民打破西方世界的孤立和封锁,开拓外交新局面的。(6分)
(2)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周恩来总理为此又作出哪些重大贡献?(4分)
(3)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周恩来总理的外交实践。(2分)
【答案】 (1)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发动朝鲜战争,敌视新中国。周恩来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发展中苏友好关系,打破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 孤立和封锁。20世纪50年代中期,他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他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日内瓦会议,对解决印度支那问题 起了积极作用。在万隆会议上,他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成亚非会议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谊。(6分)
(2)20世纪70年代,周恩来积极发展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尼克松访华,周恩来同他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周恩来积极促成中日邦交正常化。(4分)
(3)周恩来是新中国杰出的外交家,对于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生存环境的好转作出了重大贡献。(2分)
29.2010年,我国领导人频繁出访,全面阐述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构建和谐世界的主张,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的民主、公正、进步和负责任大国形象得到充 分展示,同时,中国多边外交的形式更加灵活,层次更加丰富,风格更加成熟务实,为维护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构建平等和谐的国际关系 作出了新的努力和探索。
请回答:
(1)概述新中国成立后,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和第二代领导集体为建设和谐的国际关系在外交方面所作出的努力。(6分)
(2)20世纪末以来,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为促进亚洲地区的和平与发展采取的重大举措有哪些?(4分)
(3)要实现中国领导人提出的“和谐世界”的主张,中国在外交上应该着重处理好与哪些国家的关系?(2分)
【解析】 本题以“和谐世界”为切入点,以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与成就为主线,考查学生对新中国外交历程的认识,对当代中国政府构建“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的 理解。第(1)问综合考查建国后两代领导集体的外交成就,第(2)问考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处理同亚洲国家关系方面取得的成就,第(3)问 是联系现实的试题,教材并没有明确的答案,需要学生结合现实加以总结。
【答案】 (1)建国初,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新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为新中国赢得了较为宽松的国际环境。70年代,中 美关系缓和,中日邦交正常化,打破了50年代以来的外交僵局,开创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新时期,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扩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适用范围,积极 开展多边外交,并按照不结盟、睦邻友好、改革开放等原则,与其他国家进行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6分)
(2)1991年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并在该组织中发挥建设性的作用。2001年中国倡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为中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作出贡献。(4分)
(3)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国与欧盟的关系、中俄关系等。(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