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登勃朗峰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9 登勃朗峰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8.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9 18:35:4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9 登勃朗峰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翌日(yì) 暇畅(xiá) 妩媚(wǔ) 络绎不绝(yì)
B.灼热(zhuó) 焦炙(zhì) 纤指(qiān) 巍峨壮观(é)
C.俯瞰(hàn) 巉峻(chán) 沟壑(hè) 瞬息万变(shùn)
D.苍穹(qióng) 急湍(tuān) 诺言(ruò) 天衣云锦(jǐn)
2.下列词语的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络绎不绝 物有所直 美不胜收 巍峨壮观
B.色彩斑斓 轻歌曼舞 交相晖映 瞬息万变
C.纷至踏来 扬尘远去 一如既往 腾空而起
D.名副其实 和颜悦色 非他莫属 信守诺言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始皇兵马俑展览开始后,参观的人便纷至沓来。
B.国庆之夜,人们轻歌曼舞,共庆佳节。
C.他走出帐篷骑上快马,拾级而上地飞奔而去,转眼间已冲上对面的小丘。
D.王经理对人和颜悦色,下属都非常喜欢他。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不是夜饭吃完,灯笼还在院子里亮着吗?
B.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C.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金庸先生闭门谢客。
D.家来睡,不是还将一挂小灯悬在床头吗?梦都随了蜡火开花。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她认真看过这些信后,郑重地转给了有关部门,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这些信后作何感想 能不能像影片中那位女法官那样秉公断案,尽快解决问题?
B.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C.我想,假如世上只有一个肥皂泡,其价值会是多少呢?
D.“真不是和你说着玩儿,”洪民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能出山,咱们一起想办法,这事准能完成”。
6.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有些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
B.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C.此乃一座山门,原来我们已亲眼目睹了被称“阿尔卑斯之王”的勃朗峰。
D.刚才空中的华丽色彩,天衣云锦,恰如那在阳光下破裂并蔓延开去的肥皂泡。
7.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勃朗峰》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 吐温,其代表作有《汤姆 索亚历险记》等。
B.《社戏》选自鲁迅小说集《呐喊》,社戏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C.《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道家论著的汇编,相传为东汉经学家戴圣编纂而成。
D.《马说》作者韩愈,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8.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看到乘车骑骡上山的人,觉得他们可怜可悯,是因为作者羡慕那些人可以乘车的嫉妒心理。
B.越往上爬,山就变得越来越高,是因为作者疲惫并且失去耐心,感觉山总是爬不完。
C.作者遥望峰巅,看到色彩斑斓,联想到肥皂泡,抒发了美丽易逝,要抓住机会多欣赏美景的感慨。
D.作者在文中只写了沿途的风景和颠簸之苦。
9.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云彩像一位艺术大师,让雪山增添了不尽的神奇。时而云蒸霞蔚,玉龙山________;时而碧空如水,________;时而云带束腰,云中雪峰皎洁,云下________;时而晚霞似火,雪峰如披红纱,________。
A.时隐时现 晶莹耀眼 娇艳妩媚 冈峦翠碧
B.时隐时现 晶莹耀眼 冈峦翠碧 娇艳妩媚
C.娇艳妩媚 冈峦翠碧 晶莹耀眼 时隐时现
D.晶莹耀眼 时隐时现 娇艳妩媚 冈峦翠碧
10. 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当爬上山顶,发现自己是孤独的。
②如果问我是否后悔,我会肯定地回答,不后悔。③ 山顶,除了梦想,也是荒芜的。④可是,当我们努力向上的时候,我们的同伴越来越少。⑤ 人生,如同爬山,一开始我们有无数的同伴,为了同一个目标、同 一个梦想。⑥就像智者所言,自己不断地往上爬,追求着自己的梦想。
A.⑤⑥④①③② B.⑤①③⑥④②
C.①③②⑤④⑥ D.③②⑤①④⑥
二、综合性学习
1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它奔腾不息,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中华文化。让我们做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感受黄河的魅力。
(1)【理解黄河内涵】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读后说说你对这两则材料中的“黄河”的理解。
材料一:1948年,毛泽东主席面对汹涌澎湃的黄河,无限感慨地对身边的战士们说道:“谁如果藐视黄河,就是兢视我们这个民族……”
材料二: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在他的《黄河颂》一诗中写道:“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2)【描绘黄河画面】下图是黄君璧的画作《飞瀑雷鸣》,观察并加以想象,用一段文字描绘画面,至少用上一个成语和一种修辞手法。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雨中登泰山
李健吾
从火车上遥望泰山,几十年来有好些次了,每次想起“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句话来,就觉得过而不登,像是欠下悠久的文化传统一笔债似的。杜甫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也一样有,惜乎来去匆匆,每次都当面错过了。
而今确实要登泰山了,偏偏天公不作美,下起雨来,淅淅沥沥,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心里。天是灰的,心是沉的。我们约好了清晨出发,人齐了,雨却越下越大。等天晴吗?想着这渺茫的“等”字,先是憋闷。盼到十一点半钟,天色转白,我不由喊了一句:“走吧!”带动年轻人,挎起背包,兴致勃勃,朝岱宗坊出发了。
是烟是雾,我们辨认不清,只见灰蒙蒙一片,把老大一座高山,上上下下,裹了一个严实。古老的泰山越发显得崔嵬了。我们才过岱宗坊,震天的吼声就把我们吸引到虎山水库的大坝前面。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跃出,仿佛七幅闪光黄锦,直铺下去,碰着嶙嶙的乱石,激起一片雪白水珠,脱线一般,撒在洄漩的水面。这里叫作虬在湾:据说虬早已被吕洞宾渡上天了,可是望过去,跳掷翻腾,像又回到了故居。
我们绕过虎山,站到坝桥上,一边是平静的湖水,迎着斜风细雨,懒洋洋只是欲步不前;一边却暗恶叱咤,似有千军万马,躲在绮丽的黄锦底下。黄锦是方便的比喻,其实是一幅细纱,护着一幅没有经纬的精致图案,透明的白纱轻轻压着透明的米黄花纹。——也许只有织女才能织出这种瑰奇的景色。
来到雨地,走上登山的正路,一连穿过三座石坊:一天门、孔子登临处和天阶。水声落在我们后面,雄伟的红门把山挡住。走出长门洞,豁然开朗,山又到了我们跟前。人朝上走,水朝下流,流进虎山水库的中溪陪我们,一直陪到二天门。悬崖崚嶒,石缝滴滴答答,泉水和雨水混在一起,顺着斜坡,流进山涧,涓涓的水声变成訇訇的雷鸣。有时候风过云开,在底下望见南天门,影影绰绰,耸立山头,好像并不很远;紧十八盘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匐在山峡当中;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蹚过中溪水浅的地方,走不太远,就是有名的经石峪,一片大水漫过一亩大小的一个大石坪,光光的石头上刻着一部《金刚经》,字有斗来大,年月久了,大部分都让水磨平了。回到正路,雨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住了,人走了一身汗,巴不得把雨衣脱下来,凉快凉快。说巧也巧,我们正好走进一座柏树林,阴森森的,亮了的天又变黑了,好像黄昏提前到了人间,汗不但下去,还觉得身子发冷,无怪乎人把这里叫作柏洞。我们抖擞精神,一气走过壶天阁,登上黄岘岭,发现沙石全是赤黄颜色,明白中溪的水为什么黄了。
我们没有看到日出的奇景。那要在秋高气爽的时候。不过我们也有自己的独得之乐:我们在雨中看到的瀑布,两天以后下山,已经不那样壮丽了。小瀑布不见,大瀑布变小了。我们敢于在雨中登泰山,看到有声有势的飞泉流瀑,一路行来,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自然也就格外感到意兴盎然。
(原文有删改)
12.文章前两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3.本文运用了“移步换景”的景物描写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4.文章开头引“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又引杜甫诗句“一览众山小”,用意何在?
15.文章是怎么描写“雨”的?写“雨”有什么作用?请举例说明。
课外阅读
初登泰山
冯骥才
那年我22岁,正处在一种向往着挺身弄险的年龄。一天,在老画家溥佐先生家里学画,溥先生忽对我们几位师兄弟说:“跟我去泰山写生吗?”先生胖胖的脸充满兴致。
那年代难有机会登山,我和几位师兄弟更没去过泰山——这样的天下名山,便立刻呼应同往。行前的几天兴奋得夜里闭不上眼,还跑到文具店
买了一个绿帆布面的大画夹,背在背上,把自己武装成一个“艺术青年”。
泰山对我有种天生的魅力,这可能来自姥姥那里。姥姥家在济宁,外祖父在京做武官,解甲后还乡,泰山是他们常去游玩的地方。姥姥好读书,常对我讲到泰山的景物和传说。那时家中还有几张挺大的“蛋白”照片,上面是 1922 年外祖父与康有为结伴游泰山的情景。照片里母亲那年5岁,还是一个梳着一双髽髻的活泼好看的小姑娘。背景的山水已叫我领略到五岳之宗的博大与尊贵。
记得那次在泰安下了车,隔着一大片山野就是泰山。远看就像谁用巨笔蘸着绿色、蓝色,混着墨色在眼前天幕上涂出一片屏障似的崇山峻岭。待走进山里,层层叠叠,幽敻深邃,蜿蜒的石径把我带进各种优美的景色里。那时没有相机,我掏出小本子东画西画,不知不觉就与溥先生和几个师兄弟都跑散了。
那次,我们好像是坐着夜车由天津来到泰安的,火车很慢,中间经过许多小站。德州站的记忆很深,车到站一停,没见月台上的小贩,就见一只只焦黄、
油亮、喷着香味的烧鸡给一张张纸托进车窗。当然,我们没有钱买烧鸡吃,我口袋里仅有的30块钱有一半还是向妻子(那时是女朋友)借的呢;我只能在山脚下买些煮鸡蛋和大饼塞进背包,带到山上吃。
在这陌生的山上走着走着,就走入姥姥讲过的泰山故事里。比方斗母宫,它真像姥姥讲的是座尼姑庵。里里外外收拾得幽雅洁静,松影竹影处处可见,坐在回廊上可以听见隐藏在深谷里层层绿树下边的泉响。再有便是回马岭。姥姥当年对我说:“登泰山到回马岭,山势变得陡峭,骑马上不去,所以叫回马岭。你外祖父属马,当年到这里不肯再登,没过两年人就没了。你也属马,将来要是到回马岭一定要上去。”于是那次穿过回马岭的石头牌坊时,是一口气跑上去的。
我一路上最重要的事当然是写生。我在山里写生时,完全不知上边的山还有多高路有多长,到了中天门,见溥佐先生已经到达,坐在道边一家店前边喝茶歇憩边等候我们,待人会齐一同登朝阳洞,上十八盘。
那个时代,没有旅游,上山多是求神拜佛的香客;种种风物传说都是从山民嘴里说出来的,也都是山民深信不疑的。我在小店里买到一本乾隆年间刊印的线装小书《泰山道里记》,版味十足,软软厚厚的一卷拿在手里很舒服。低头看看书中记载的古时的泰山风物,抬头瞧瞧眼前的景物,对照古今,颇有情味。那时没有真正的旅游业,这是唯一的一本堪作导游的小书了。我也不知道山上小店里怎么会有这么古老的书卖。比起当今已陷入旅游市场里被疯狂“发掘”和“弘扬”的泰山,那时才是真正的原生态。
那次登岱还识得一群特殊的人,就是挑山工。一个人,全凭肩膀和腰腿的力气,再加一根扁担,挑上百斤的货物,从山底登着高高的台阶,一直挑到高在云端的山顶。而且,天天如此。这是一群怎样的人?
虽然我和他们不曾交流,甚至由于他们低头挑货行路,无法看清他们的模样,但是他们留在了我的心里,成为20年后我写《挑山工》的缘起。
至于那次写生收获最大的,乃是使我对宋代北宗山水的技法有了深切的认识。泰山的大气更注入了我“胸中的丘壑”。
头次登岱,目的在于绘画,收获却何止于绘画?
1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姥姥给 “我”讲过的有关泰山的故事。
17.作者远望泰山,从呈现在眼前的画面中提炼出了“绿色”“蓝色”“墨色”三种颜色,请根据作者给出的三种颜色,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这幅画面。(可任选一种或几种颜色来描绘)
18.“比起当今已陷入旅游市场里被疯狂‘发掘’和‘弘扬’的泰山,那时才是真正的原生态”,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9.作者第一次登泰山,“目的在于绘画”,在文末对其收获有所交代,除此之外,你认为作者还有哪些收获?
20.班级开展“学生旅游利弊谈”的辩论赛,正方的观点是“学生旅游利大于弊”,反方的观点是“学生旅游弊大于利”,你支持哪方观点?请阐述你的理由。(60字左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分析】注意审题,选择无误的。
B项,纤指(qiān) 应为xiān ,本字仅有xiān和qiàn两个读音。
C项,俯瞰(hàn)应为kàn。
D项,诺言(ruò)应为nuò。
【点评】注意字音积累,采用口头诵读的记忆方法较抄写记忆更佳。
2.【答案】D
【解析】【分析】 A 项,” 物有所直 “应为 “ 物有所直 值”。
B项 “ 交相晖映 “应为 “ 交相辉映 ”。
C项” 纷至踏来 “应为“ 纷至沓来 ”。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识记及辨析能力。这类题除平时的积累外,尤其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易混字和易错字的写法。
3.【答案】C
【解析】【分析】注意审题,选择无误的。C项 拾(shè)级而上意为:逐级登阶。句意并未有向上攀登之意,与句意不符。
【点评】做成语题要避免望文生义。
4.【答案】C
【解析】【分析】A正确;B正确;C“避免……不再发生”否定不当,故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对语病的分析,常见的语病有:句式杂糅、成分残缺、搭配不当、不合逻辑、成分赘余、语序不当等,平时学习时要注意整理归类辨析。
5.【答案】C
【解析】【分析】A.这是一个陈述句,故第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第二个问号(?)应改为句号(。)。
B.后引号前面的句号(。)应去掉,因为引用部分是句子的成分。
C.此句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
D.句末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内,因为两个引号里的话是一个人说的,是独立引用。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常用的标点符号及其用法。
6.【答案】C
【解析】【分析】A项,“ 宛如美女的纤指 ”运用比喻;
B项,“ 云朵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运用比喻;
D项,“ 色彩恰如那在阳光下破裂并蔓延开去的肥皂泡 ”运用比喻;
C项没有运用修辞方法,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答题时应注意,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的写作的语言表达方法的集合,通过修饰、调整语句。根据掌握的知识辨析运用那种修辞方法。
7.【答案】C
【解析】【分析】ABD.正确;C.有误,《礼记》是儒家不是道家,戴圣朝代为西汉不是东汉。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8.【答案】C
【解析】【分析】A.原文中语句的含义是:乘客们交钱坐车,却忍受阳光的炙烤,弄巧成拙;我们这些自由人可以乘凉,轻松自在。比较中,自然流露出对乘客的挪揄和自己的得意。 不存在作者羡慕那些人可以乘车的嫉妒心理。
B.“ 越往上爬,山就变得越来越高”,这只是在客观叙述山的高峻,并没有表现坐着的疲惫和不耐。
D.旅途中不只有风景 和颠簸之苦 ,还有奇人奇事。后半部分以小说笔法,叙述奇人奇事,惊险的旅途、怪异的车夫,富有传奇色彩。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掌握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认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在此基础上,抓住各选项表述的内容,结合文章内容来分析判断。
9.【答案】B
【解析】【分析】从“云蒸霞蔚”可以判断出能够形容玉龙山的词语是“时隐时现”,与“碧空如水”相衔接的只能是“晶莹耀眼”,与“雪峰皎洁”对应的是“冈峦叠翠”,从句末的“晚霞似火”“如披红纱”进行判断,与之相吻合的词语就只有“娇艳妩媚”了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与运用。了解各个词语的意思,根据句子的语境做出判断。近义词(成语)的辨析常见的技巧有:坚持“存同析异”的原则,分析相异的语素;根据语境正确的使用词语;从感彩方面辨析等几种方法。做题时灵活使用。
10.【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连贯性。做类似题目时候,首先要判断第一句是什么,基本上第一句是一段话的总结句子或者是一个话题的引出句子,然后根据关联词进行选择。同时注意语言的连贯性。据此第五句属于引出一个话题的句子,是第一句,可以排除CD,然后根据逻辑顺序,爬山要经过中间过程才能到达山顶,这样第六句就应该排在后面,可以选出答案。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的连贯性。做类似题目时候,首先要判断第一句是什么,然后根据关联词进行选择。同时注意语言的连贯性。同时注意排除法的使用,一步一步得出答案。
11.【答案】(1)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或“母亲河”)。
(2)画面由瀑布、树木、山崖和溪流构成。银色的瀑布如泛起的雪涛向高崖下猛扑,传来震耳欲聋的轰鸣,大有雷霆万钧之势。瀑布下方河水氮缸,上方源流蜿蜒,与瀑布的勇猛强悍相互映衬,显出刚柔相济的特色。整个画面气的生动、气势磅礴、浑然一体,充分表现出作者深厚独到的艺术造诣。
【解析】【分析】作答时,一定要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根据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根据材料一“谁如果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可知,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根据材料二“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可知,黄河是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据此可作答。
(2)用一段文字描绘画面,至少用上一个成语或一种修辞手法。画面由瀑布、树木、山崖和溪流构成。示例:银色的瀑布如泛起的雪涛向高崖下猛扑,传来震耳欲聋的轰鸣,大有雷霆万钧之势。瀑布下方水汽氤氲,上方源流蜿蜒,与瀑布的勇猛强悍相互映衬,显出刚柔相济的特色。整个画面气韵生动、气势磅礴、浑然一体,充分表现出作者深厚独到的艺术造诣。
故答案为:(1)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或“母亲河”)。
(2) 画面由瀑布、树木、山崖和溪流构成。银色的瀑布如泛起的雪涛向高崖下猛扑,传来震耳欲聋的轰鸣,大有雷霆万钧之势。瀑布下方河水氮缸,上方源流蜿蜒,与瀑布的勇猛强悍相互映衬,显出刚柔相济的特色。整个画面气的生动、气势磅礴、浑然一体,充分表现出作者深厚独到的艺术造诣。
【点评】(1)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梳理及概括能力。做此类题需要学生在仔细阅读材料时,将关键句子找出,利用归纳和概括的方法将各种关键词语进行整合,按照要求,形成答案。
(2)本题考查图文转化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答题时①认真审题,明确要求。②仔细观察图片,全面准确捕捉信息。③表达注意事项: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注意题目中的特殊限制;注意在表达中不能出现语病;表达要得体、简洁、连贯。
【答案】12.前两段主要写了冒雨登山的缘由。
13.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把全文串联起来,可以有多角度的描述,能给读者留下立体印象,给人亲眼所见、身临其境的感觉。
14.奠定全篇的感情基调,冒雨登山既不是寻常的游山玩水,也不是“发思古之幽情”,作者追求的是向艰难险阻挑战,登上泰山极顶“而小天下”!
15.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雨”。正面描写如“淅淅沥沥”“细雨”,似烟似雾;侧面描写如“把老大一座高山,上上下下,裹了一个严实”。作用:创设意境,常人很少见到雨中的泰山,写出泰山独特的美;与题目及结尾呼应,“敢于”在雨中登山,更显出作者的勇气及决心,更能鼓舞人。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能力。按照“人+事+结果”的格式,结合文章内容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景物描写方法。移步换景,简单来讲就是走一步看一步,看到什么就写了什么,同时在描写过程中可以运用多种手法,多角度描写。这种手法写景能够让人感同身受。答题时可以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3)本题考查引用的作用。引用古诗,增加文章文学色彩,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含蓄表明观点;丰富侧面烘托和丰富人物形象。答题时可以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4)本题考查景物描写方法。移步换景,定点换景,正侧面结合等。描写的作用是突出景物的美,表达作者情感态度观点。
12.概括题按照“人+事+结果”的格式,结合文章内容作答即可。人物是我们,事件是以前多次错过登泰山,这次登泰山时冒雨。
故答案为:前两段主要写了冒雨登山的缘由。
13.移步换景,简单来讲就是走一步看一步,看到什么就写了什么,同时在描写过程中可以运用多种手法,多角度描写。这种手法写景能够让人感同身受。答题时可以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故答案为: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把全文串联起来,可以有多角度的描述,能给读者留下立体印象,给人亲眼所见、身临其境的感觉。
14.引用古诗,增加文章文学色彩,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含蓄表明观点;丰富侧面烘托和丰富人物形象。通过引用,让人明白作者认为只有登泰山才可以抒发豪情,奠定全篇的感情基调。
故答案为:奠定全篇的感情基调,冒雨登山既不是寻常的游山玩水,也不是“发思古之幽情”,作者追求的是向艰难险阻挑战,登上泰山极顶“而小天下”!
15.这里写了雨是烟是雾,让人分辨不清的样子,又写了山被雨包裹得很严实,属于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描写的作用是突出景物的美,表达作者情感态度观点。暗合了标题“雨中登泰山”,突出作者大雨也敢登泰山的勇气和决心。
故答案为: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雨”。正面描写如“淅淅沥沥”“细雨”,似烟似雾;侧面描写如“把老大一座高山,上上下下,裹了一个严实”。作用:创设意境,常人很少见到雨中的泰山,写出泰山独特的美;与题目及结尾呼应,“敢于”在雨中登山,更显出作者的勇气及决心,更能鼓舞人。
【答案】16.斗母宫的幽静、属马的外祖父过回马岭的故事。
17.示例:远望泰山,绿意盎然,郁郁葱葱,高低起伏,令人陶醉。
18.对没有旅游业之前登泰山看书观景这种独特登山情趣的留恋、怀念;对当今旅游市场里被疯狂“发掘”和“弘扬”的泰山的无奈和不满。
19.目睹了泰山的神奇与雄伟;感受到了泰山的博大与魅力;验证了姥姥讲的有关泰山的故事;低头看书,抬头看景,古今对照登山的独特情趣;识得了一群具有坚毅的攀登精神的挑山工。(写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20.【示例1】我支持正方观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能让人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获得真知,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示例2】我支持反方观点。外出旅游不仅增加父母的经济负担,而且同学之间关于旅游目的地的攀比也会滋长学生的虚荣心,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观点明确,理由表述合理即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能力。概括题在文中找到对应句,简要概括大意即可。
(2)本题考查画面描绘。在文中找到对应句,用优美的语言概括描绘画面,语言通顺。
(3)(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及概括能力。通读全文,找到对应句,理解作者情感态度,简要概括大意即可。
(5)本题考查个人观点看法。围绕文章主旨,结合现实生活,给出合理看法及理由。语言通顺有逻辑,态度积极即可。
16.概括题注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简要概括大意即可。
第七段是姥姥讲的故事:在这陌生的山上走着走着,就走入姥姥讲过的泰山故事里。比方斗母宫。姥姥当年对我说:“登泰山到回马岭,山势变得陡峭,骑马上不去,所以叫回马岭。你外祖父属马,当年到这里不肯再登,没过两年人就没了。你也属马,将来要是到回马岭一定要上去。”就是斗母宫和外祖父过回马岭。
故答案为:斗母宫的幽静、属马的外祖父过回马岭的故事。
17.第五段是作者远望泰山所见:记得那次在泰安下了车,隔着一大片山野就是泰山。远看就像谁用巨笔蘸着绿色、蓝色,混着墨色在眼前天幕上涂出一片屏障似的崇山峻岭。其实就是看到了绿油油的树木,树多而密,让人倍觉美感。
故答案为:远望泰山,绿意盎然,郁郁葱葱,高低起伏,令人陶醉。
18.第九段:那个时代,没有旅游,上山多是求神拜佛的香客;种种风物传说都是从山民嘴里说出来的,也都是山民深信不疑的。低头看看书中记载的古时的泰山风物,抬头瞧瞧眼前的景物,对照古今,颇有情味。写未开发之前人们虔诚的登山游览。
第九段:当今已陷入旅游市场里被疯狂“发掘”和“弘扬”的泰山。说明现在的泰山过度开发旅游业,没有当时纯真虔诚的感觉,现在是一切朝“钱”看。
故答案为:对没有旅游业之前登泰山看书观景这种独特登山情趣的留恋、怀念;对当今旅游市场里被疯狂“发掘”和“弘扬”的泰山的无奈和不满。
19.概括题注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简要概括大意即可。
第五段:远看就像谁用巨笔蘸着绿色、蓝色,混着墨色在眼前天幕上涂出一片屏障似的崇山峻岭。待走进山里,层层叠叠,幽敻深邃,蜿蜒的石径把我带进各种优美的景色里。亲眼见证了泰山的绝美神奇,感受到了无穷的魅力。
第七段:姥姥讲的故事:在这陌生的山上走着走着,就走入姥姥讲过的泰山故事里。比方斗母宫。姥姥当年对我说:“登泰山到回马岭,山势变得陡峭,骑马上不去,所以叫回马岭。你外祖父属马,当年到这里不肯再登,没过两年人就没了。你也属马,将来要是到回马岭一定要上去。”
第九段:对照古今,颇有情味。
第十段:那次登岱还识得一群特殊的人,就是挑山工。
故答案为:目睹了泰山的神奇与雄伟;感受到了泰山的博大与魅力;验证了姥姥讲的有关泰山的故事;低头看书,抬头看景,古今对照登山的独特情趣;识得了一群具有坚毅的攀登精神的挑山工。
20.看法围绕文章主旨,结合现实生活,给出合理看法及理由。语言通顺有逻辑,态度积极即可。旅游有利有弊,好处是亲近自然,开阔视野。坏处是远游有经济负担,且过度关注旅游会产生攀比。
故答案为:我支持正方观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能让人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获得真知,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我支持反方观点。外出旅游不仅增加父母的经济负担,而且同学之间关于旅游目的地的攀比也会滋长学生的虚荣心,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