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海燕》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海燕》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9 16:1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海燕》教案(共2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感悟和品味作品形象及其深刻内涵。
2.揣摩和学习抒情性语言的特点,理解象征、烘托、对比手法的运用。
3.品味语言,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
重点难点
1.赏析海燕的形象,领会作品的象征内涵。
2.在反复诵读中,揣摩作品的语言和写作手法。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熟读课文,感悟和品味作品形象及其深刻内涵。
2.赏析课文,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
重点难点
整体感悟,揣摩海燕的形象及其深刻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介绍《海燕》的深远影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它是高尔基所写的一首散文诗,它犹如春天的旋律、时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书。自问世以来,它便以深刻的思想、锐利的锋芒和激越的诗情赢得众多读者的喜爱。它的读者,超越国界,超越时代,超越年龄、性别、种族。它属于过去,属于未来,属于全世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字音。
高傲(ào) 呻吟(yín)
蠢笨(chǔn) 胆怯(qiè)
飞窜(cuàn) 白沫(mò)
翡翠(fěi) 掠起(lüè)
号叫(háo) 困乏(fá)
深渊(yuān 蜿蜒(wān yán)
2了解作者
高尔基(1868-1936),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苏联作家。
他的童年生活十分悲惨,早年丧父,来到外祖父家不久便开始干活谋生,捡垃圾,当学徒、饭馆跑堂、面包师等。他虽然没有上过几年学但他非常刻苦地自学文化知识。1892年,他使用笔名马克西姆·高尔基发表了第一部作品,从此登上文坛,开始了写作生涯。主要作品有自传体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作品简介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讨论:
这是一首色彩鲜明的抒情散文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节奏和流动感的画。文章以时间为序,着重刻画了几个场面?在不同的场面中海燕都有些什么样的表现?
明确:
课文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可分为三个大的场景画面:
暴风雨“将来”——“逼近”—“即临”。
暴风雨将要来临时,海燕“高傲地飞翔”,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
暴风雨逼近之时,海燕搏风击浪,迎接暴风雨。
暴风雨即临之时,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姿态呼唤暴风雨的到来。
三、品味探究,揣摩海燕的形象
1.自主品味,进行个性化解读。
思考:
读了本文后,你心目中的海燕是个什么样的形象?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学生自由发言)
示例:作者把海燕的活动放在海面上暴风雨将要来临的典型环境中,以此来烘托海燕的形象。随着海面上自然景象的变化愈来愈险恶,海燕的战斗情绪也愈来愈高涨。当暴风雨在酝酿之中时,海燕早已按捺不住对暴风雨的渴望,热切地迎接;当暴风雨逼近,海燕在风吼雷鸣中飞舞着、欢笑着、号叫着;当暴风雨即将爆发时,海燕预言暴风雨即将来临,鼓舞人们积极行动起来。海燕是矫健勇猛、乐观自信、斗志昂扬、无所畏惧的形象。
2.联系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初步把握海燕形象的特定内涵。
明确:
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这是自然现象。因此“海燕”一词在俄文中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高尔基在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塑造了海燕这个“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般的艺术形象,旨在呼唤即将到来的革命风暴,为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高唱赞歌。
3.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海燕的段落或句子,体会和品味其形象给人带来的美感。
明确:
(1)“黑色的闪电”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让人体会到海燕的矫健、勇猛之美,“闪电”使人眼前闪出亮光,看到光明。
(2)“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掷地有声,这是海燕的战斗宣言,体现一种豪情与力量之美,是全诗豪壮之美的最高点。
(3)海鸥的“呻吟、飞窜、恐惧、掩藏”、海鸭的“呻吟、吓坏”、企鹅的“胆怯、躲藏”与文中海燕的“高傲地飞翔、勇敢的叫喊声”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海燕的英勇乐观之美;写大海,写风、云、雷、电,是渲染一种激烈的斗争环境,烘托出海燕形象的高大之美。
4.齐读课文,深入体会。
四、布置作业
1.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文中的形象和作者感情。
2.展开想象,写一篇“海燕的宣言”。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朗读课文,揣摩和学习抒情性语言的特点,理解象征、烘托、对比手法的运用。
重点难点
反复朗读,揣摩和学习抒情性语言和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交流“海燕的宣言”,深入领会海燕的内心活动。
(师生共同点评,充分肯定学生的个性化见解,肯定学生的合理想象)
二、朗读课文,赏析语言和写作手法
1.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类总结自己在文中所勾画的关键词语或句子,深入探究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明确:
关键词句的使用,使大自然人格化了,各种景物具有不同的人的动作、感情,也就是说,拟人化使象征体具备了被象征体的特点。总的来说,“海燕”象征英勇善战、坚强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暴风雨”象征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一场酝酿中的推翻沙皇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
“大海”象征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海鸥”“海鸭”“企鹅”这一组意象群象征害怕革命会破坏他们的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不革命者。
2.精读第三个场面,探究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讨论:
找出文中运用了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分析它们在表情达意,增强文章语言抒情性方面的作用。
明确:
(1)“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用比喻的手法,暗指了黑暗势力对革命运动的镇压以及最后的垂死挣扎。
(2)“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用拟人的手法,“抓住”“熄灭”突出了大海巨大的声势和强大的力量。“
(3)——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用反复的手法,以强烈的感情表现了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和呼唤,强调了革命暴风雨已近在眼前,历史潮流已不可逆转。
(4)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这句话中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黑色的闪电”比喻精确、传神,寥寥数字就展现了海燕矫健、勇猛的雄姿;“高傲地飞翔”总写海燕的行动,“高傲”赋予海燕以人的性格,是拟人的写法。这一句突出了海燕勇猛、善战的姿态。
(5)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描写海燕的动作,写海燕与乌云的搏击,体现其英勇的雄姿和昂扬的斗志。
(6)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海燕迅捷、豪壮和勇不可当的战斗雄姿,体现出其勇敢无畏的精神品质。
(7).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段话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海燕的欢乐与战斗的豪情,体现出革命先驱英勇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朗读课文,把握情感。
师生一起讨论重点句子的朗诵语气、语调。
(1)“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表示很短的停顿,不换气。“·”表示语气加强)
(2)“——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是全文的高潮,全诗的最强音,应蓄积力量以最豪壮的语气、最强烈的感情,读这个感情十分强烈的祈使句,并戛然而止)
4.学生朗读。
5.以小组读和全班齐读等方式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品感情。
三、拓展延伸,知识补充
象征手法
象征是文学创作中一种重要的表现方法。它能够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感情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而且化“抽象”为“具体”,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极大地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象征与比喻的区别
1.象征:一种表现手法。不是在一句话中完成的,而是在一篇或一段文字中完成的。比喻:一种修辞方法。可在一句话中完成。
2.象征讲究象征体与本体之间的“神似”,而比喻讲究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形似”。
四、课堂小结
我们在美的享受中解读了作品,感受到作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感悟到海燕搏击暴风雨的壮美。作品运用多种手法,创造出广为传颂的“海燕”形象,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瑰丽明珠,其产生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是无比巨大的。同学们,让我们在生活的暴风雨中也做那勇敢飞翔、搏击长空的海燕吧!
五、布置作业(二选一)
1、模仿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写一首散文诗,字数不定。
2、人生,并非只有阳光与鲜花,有时也会遇到坎坷,甚至面临各种各样的“暴风雨”,试以“面临生活中的暴风雨我该这样做”为话题,写一段文字,300字左右。
六、教学反思
本教案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注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突出了对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同时,还注重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
教学过程以朗读教学贯穿始终,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揣摩感情,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评、评中读。在“拓展延伸”中,将学习本课的现实意义与学生的写作有机结合,鼓励学生面对生活的暴风雨时也像海燕那样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突出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