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马说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3 马说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7.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9 18:39:5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3 马说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下列划线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相马(xiàng) 骈死(pián) 尽粟一石(dàn) 食不饱(shí)
B.兹土(zī) 郁郁(yù) 屠狗者(tú) 董邵南(shào)
C.呜呼(wū) 马厩(jiù) 无马邪(xié) 荆轲(kē)
D.祗(zhǐ) 槽枥(lì) 不外见(xiàn) 韩愈(yù)
2.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北冥有鱼》选自《庄子》外篇中 《秋水》,庄子,名周,春秋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
B.《蒹葭》选自《诗经·秦风》。《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共305篇。
C.《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
D.《马说》的作者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3.下列对《 马说 》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
B.作者在文中刻画“食马者”与“千里马”之间的矛盾,两相对照,既写出了“千里马”的抑郁不平,也写出不识真才者的愚昧专横。
C.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选出正确的一项。(  )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C.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5.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  )
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能识别人才的人。
B.贯串全文的中心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C.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6.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译文: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译文:想要它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
C.策之不以其道。
译文:拿着册子也看不懂驱使千里马的方法。
D.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的不识千里马吧!
7.下列句子中省略了宾语的一项是 (  )
A.马之千里者 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8.下列句子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D.食之/不能尽其材
9.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 (反问)
B.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排比)
C.呜呼!其真无马邪? (反问)
D.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 (比喻)
10.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D.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1.选出下列句式特点不同于其它的一项是(  )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子何恃而往?
D.一狼洞其中。
1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B.策之不以其道
C.然后有千里马 D.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13.下列语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虽有千里之能”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
A.策之不以其道 B.马之千里者
C.执策而临之 D.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14.选出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学而时习之 B.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C.或置酒而招之 D.执策而临之
15.“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不以千里称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
A.策之不以其道 B.以丛草为林
C.以至鸟兽木石 D.不以善小而不为
16.下列加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两马并驾,并列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饲”,喂养
C.策之不以其道 策:用鞭子打
D.执策而临之 临:靠近
二、默写
17.名句默写。
(1) 有才能的人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但是他们还需要慧眼识人的人来挖掘。只有遇到
“识货”的人,有才之人的才能方可发挥出来。这正如《马说》中所说的:   ,   。
(2)《马说》中写千里马的悲惨遭遇的句子是:   ,   。
(3)“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中的:   ,    。
(4)《马说》中运用排比句式表达作者对“食马者”愤慨之情的句子是:   ,    ,   。
三、综合性学习
18.学习了韩愈的《马说》一文后,班级举行了“马的世界”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1)韩愈在《马说》一文中认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在二者关系中,伯乐起决定作用;也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而不是驽马,无论是否有伯乐,它在任何地方都会显示出卓越的才能。你同意哪种观点?说说理由。
(2)你认为21世纪的青少年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
(3)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与《马说》的作者韩愈阐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否一致?为什么?
(4)请结合课文内容,根据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怀才不遇思伯乐
下联: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马 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一食或尽粟一石或:或者。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同“饲”,喂。
C.策之不以其道策: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
D.食之不能尽其材材:才能,才干。
20.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执策而临之    学而不思则罔
B.骈死于槽枥之间  货恶其弃于地也
C.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渔人甚异之
21.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说”是我国古代一种记叙文体,注重文采,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观点和看法。
B.作者在开篇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强调了伯乐的重要性。
C.文章的结尾是诘问和感叹的语气,起到强调和总结的作用,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D.本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借千里马寄寓作者对人才遭屈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
阅读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 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②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③,千里之马至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注释】①消人:国君的近侍。②安事:何用。③拥:花费。④期年;满一年。
2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策之不以其道(  )
其真无马邪(  )
臣闻古之君人(  )
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
2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A.潭西南而望 B.中峨冠而多髯者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学而时习之
2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25.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说说不同之处表现在哪里。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分析】 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
C 无马邪yé,语气助词,通“耶”。A、B、D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特别注意通假异读字的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
2.【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
A《北冥有鱼》则节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包括:1作家作品;2古代文化常识;3文体知识与类别;4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一定要注意平时学习中的积累。
3.【答案】D
【解析】【分析】ABC.正确。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发现人才的人,而不是缺乏人才。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4.【答案】A
【解析】【分析】依据课文内容不难理解,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识记。
5.【答案】D
【解析】【分析】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发现人才的人,而不缺乏人才。
6.【答案】C
【解析】【分析】ABD.正确。C.正确的翻译是: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7.【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省略句式的把握。
A.无省略;
B.省略主语:千里马;
C.省略宾语,应为“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也”;
D.省略主语:千里马;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省略句式的把握。 从省略的对象看,有省主语的,有省谓语的,有省动词或介词宾语的,还有省略介词的。从省略的方式看,常见的有承前省略,蒙后省略,另外还有叙述过程中的省略。了解省略重在应用,要能根据具体语言环境把省略的内容恰当地补充出来。
8.【答案】B
【解析】【分析】B项正确的停顿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故答案为B
【点评】文言句子节奏划分,一是要凭语感,需要多读多记;二是要准确理解句子含义,根据句子成分准确划分。
9.【答案】A
【解析】【分析】A不是反问句,而是疑问句。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10.【答案】A
【解析】【分析】“通假”是指某字与另一字相通,或假借某一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有时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
A没有通假字 B 食,通“饲”,饲养,喂养。 C"食"通"饲"、"见"通"现" D"邪"通"耶"。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对通假字的掌握能力,平时注意积累识记。
11.【答案】B
【解析】【分析】A、C、D是定语后置句式 B 数量词用作动词:千里:行千里。
故答案为:B
【点评】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12.【答案】C
【解析】【分析】A、B、D三项中划线的词都属于古今异义词。
A项,“虽”,古义,即使;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的意思。
B项,“策”,古义,马鞭,引申为鞭打,这里意为鞭策,驾驭;今义,政策、决策、计策等。
C项,“然后”,古今义都是“连词,这样以后”的意思。
D项,“奴隶”,古义,仆役;今义,为奴隶主劳动而没有人身自由的人,常常被奴隶主任意买卖或杀害。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古今异义词含义的能力.要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13.【答案】D
【解析】【分析】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要求在不同语境中辨析词语的含义。
A项,“之”是代词,指千里马。
B项,“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无意义。
C项,“之”是代词,指千里马。D项,“之”是结构助词,的。题干中的“之”也是结构助词,的,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中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要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14.【答案】B
【解析】【分析】A、C、D三项中的“而”都是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只有B项和题干中的“而”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15.【答案】A
【解析】【分析】“不以千里称也”中“以”是“按照”的意思。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用法一致。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的辨析。
16.【答案】D
【解析】【分析】“临”面对。其余三项正确。故选D。
【点评】考查学生文言词语的翻译。
17.【答案】(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理解能力。注意易错字:祗、骈、槽枥。
故答案为:⑴ 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
⑵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⑶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
⑷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和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18.【答案】(1)示例: 我同意“只要是千里马,总能显示出自己的才能”的观点。因为,只要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如在公司里面工作的员工,只要有才能,就能创造非凡的业绩,从而赢得大家的认可。
(2)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要有乐观向上的态度,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也要拥有坚强的意志。
(3)不一致。《马说》的作者韩愈阐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让伯乐发现人才,龚自珍阐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让上层领导到下层去选拔人才。
(4)示例:仕途失意作《马说》
【解析】【分析】(1)解答本题的时候,需要明确观点,做到观点鲜明,理由充分,切忌空洞无物,言不由衷。
(2)从解题方法来看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谈,语句通顺即可。如:首先,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坚强的意志;其次,应该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这样你就能在竞争中游刃有余;再次,还应该具有毛遂自荐的勇气,因为自信是成功的一半。
(3)从内容上来看,这是不一致的,龚自珍阐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让上层领导到下层去选拔人才。《马说》的作者韩愈阐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让伯乐发现人才。据此分析即可。
(4)根据文本内容,“怀才不遇”可对“仕途失意”,“思伯乐”可对“作《马说》”。
故答案为:(1)示例: 我同意“只要是千里马,总能显示出自己的才能”的观点。因为,只要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如在公司里面工作的员工,只要有才能,就能创造非凡的业绩,从而赢得大家的认可。
(2)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要有乐观向上的态度,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也要拥有坚强的意志。
(3)不一致。《马说》的作者韩愈阐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让伯乐发现人才,龚自珍阐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让上层领导到下层去选拔人才。
(4)示例:仕途失意作《马说》
【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拓展能力,属于主观题,解答时,首先要读懂材料,理解大意,然后根据内容和理解进行解答。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阅读中加入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拓展性的题目,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充分展示才能。这是新课标重在从多方面展示同学各种素质的要求,也是近几年中考热点题型之一。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内容,对比分析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相关要点细致分析,重点理解即可。
(4)本题考查拟写对联。对联分上下两联,两联字数相同,语义相关,相对应的词语词性一致。
【答案】19.A
20.B
21.A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2)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初中阶段遇到的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为,焉,也,以,于,则,者。常考的是:之、而、以、于、其。
(3)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选择题注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文章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等,不要以偏概全、无中生有。
【译文】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因此即使有名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并列死在马厩里,不能以千里马著称。
一匹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够吃尽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千里马的食量而喂养它。这匹千里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美好的才能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它嘶鸣的时候,又不能明白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走到它面前时,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19.A:例句翻译为:一顿有时能够吃尽一石粮食。或:有时。
故答案为:A
20.A翻译为: 拿着马鞭来到它的面前。而:表顺承
翻译为: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而:表转折
B翻译为: 和普通的马并列死在马厩里。于:在
翻译为: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于:在
C翻译为: 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其:代词,代指千里马
翻译为:它是无边无际的吗。其:代词,代指天空
D翻译为: 它嘶鸣的时候,又不能明白它的意思。 之:代词,代指千里马
翻译为: 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之:代词,指见到的景象
故答案为:B
21.A:注重文采,错误。“说”是一种文体,属于论说文。
故答案为:A
【答案】22.鞭打;表示加强诘问语气;听说;用
23.C
24.①只屈辱在奴仆的手里,(和普通马)一同死在马槽里,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②死马尚且要花五百金买,何况活马呢?
25.【甲】文中的“千里马”因为不能得到伯乐的赏识、任用,最终“不以千里称”;【乙】文中的“千里马”因为君主的渴求并能够采纳正确的建议,而得以脱颖而出。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2)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初中阶段遇到的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为,焉,也,以,于,则,者。常考的是:之、而、以、于、其。
(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概括两文中“千里马”的不同命运即可。
【译文】
【甲】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因此即使有名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并列死在马厩里,不能以千里马著称。
一匹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够吃尽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千里马的食量而喂养它。这匹千里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美好的才能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它嘶鸣的时候,又不能明白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走到它面前时,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乙】
我听说古时有一位国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可是三年也没有买到。官中有个近侍对他说道:“请您让我去买吧。”国君就派他去了。三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了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买了那匹马的尸骨,回来向国君复命。国君大怒道:“我要的是活马,哪里用得着死马,而且浪费了五百金?”这个近侍胸有成竹地对君主说:“买死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况活马呢?天下人一定都以为大王您擅长买马,千里马很快就会有人送了。”于是不到一年,数匹千里马就到手了。
22.①翻译为:鞭策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 策:马鞭,这里用作动词,鞭打,驾驭。
②翻译为: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表反问,可译为“难道”。
③翻译为:我听说古时有一位国君。闻:听说
④翻译为: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以:用
故答案为: 鞭打;表示加强诘问语气;听说;用
23.例句翻译为: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而,表转折
A翻译为: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而,表顺承
B翻译为: 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而,表并列
C翻译为: 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而,表转折
D翻译为:学习后经常温习所学的知识。而,表顺承
故答案为:C
24.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祗、辱、于、奴隶人、骈、槽枥、称、况、生马”。祗,同“只”,只是。辱,受屈辱。于,表被动。奴隶人,本是地位低下受奴役之人,此指马夫、仆役一类人。骈,本意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槽枥:马槽。称,称赞,称名。况,何况。生马,活马。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故答案为: ①只屈辱在奴仆的手里,(和普通马)一同死在马槽里,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②死马尚且要花五百金买,何况活马呢?
25.【甲】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翻译为:鞭策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它嘶鸣的时候,又不能明白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走到它面前时,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千里马不被人赏识而不以千里称也。
【乙】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三。翻译为:这个近侍胸有成竹地对君主说:“买死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况活马呢?天下人一定都以为大王您擅长买马,千里马很快就会有人送了。”于是不到一年,数匹千里马就到手了。君主提出要求,并采纳手下的建议,使千里马得以出现。
故答案为:【甲】文中的“千里马”因为不能得到伯乐的赏识、任用,最终“不以千里称”;【乙】文中的“千里马”因为君主的渴求并能够采纳正确的建议,而得以脱颖而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