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唐诗三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4 唐诗三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2.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9 18:41:1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4 唐诗三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下面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怒号(háo) 挂罥(juàn) 塘坳(ào) 俄顷(qǐng)
B.布衾(qīn) 丧(sàng)乱 见此屋(xiàn) 大庇(bì)
C.突兀(wù) 广厦(shà) 辗冰辙(niǎn) 两鬓(bīn)
D.口称敕(chì) 两骑(jì) 红绡(xiāo) 系牛头(xì)
2.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晓驾炭车辗冰辙 B.系向牛头充炭直
C.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D.秋天漠漠向昏黑
3.对下列各诗句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荡胸生/层云,决此进/叫 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C.吏呼/一何怒 D.二男/新战/死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忍能对面为盗贼(忍心) B.长夜沾湿何由彻(彻底)
C.回车叱牛牵向北(调转) D.宫使驱将惜不得(将要)
5.对《 石壕吏 》这首诗评析不恰当的一项的是 (  )
A.第一句写捉人的差役趁着天亮向石壕村急奔而来。
B.第二句交代故事的发生,预示着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C.第二句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
D.第三句反映了“安史之乱”时人民深受被征兵之苦的情形。
6.关于《 石壕吏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
B.“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彩,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人以下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
C.“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处境已经足够悲惨,她很希望以此博得县吏的同情,高抬贵手。
D.“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暗示老妇人已经出征,与花木兰替父从军有着相似的英雄气概。
7.下列关于《 石壕吏 》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石壕吏》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抓人打仗的不满和对广大百姓的同情,是首优秀的抒情诗。
B.从“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可以看出,年老体衰的老妇人最终被官吏捉走了。
C.“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可见老妇人非常值得哀怜,三个男孩,有两个刚刚牺牲在战场上。
D.“泣幽咽”中“泣”指有泪无声,“咽”指哭声梗塞低沉。
8.关于《石壕吏》一诗中作者的感情,理解最恰当的是(  )
A.流露了对老妇人一家的同情。 B.对战乱中人民苦难的同情与关注。
C.对老妇人一家的痛苦感到悲哀。 D.表达了横蛮官吏的强烈愤慨。
9.下列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诗叙写了大风破屋,群童抱茅,夜雨湿屋,诗人彻夜难眠的情景。
B.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群童”“公然抱茅入竹去”这种“对面为盗贼”的世风的慨叹及怨愤。
C.诗歌写的是茅屋,表现的却是忧国忧民的情感。
D.诗歌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10.下列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自己的茅屋被秋风吹坏后的窘况,同时表现了诗人为天下“寒士”着想的高尚情操。
B.诗歌以描述开篇,用写实的手法,写出了秋风的威力与声势,也写出了诗人的无可奈何。
C.当秋雨来临时,诗人不只关心自己的茅屋,还把大量的精力用在关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上。
D.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通篇押一个韵。
11.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叙写了大风破屋,群童抱茅,草堂漏雨如注,诗人长夜难眠的情景。
B.诗中表达了对“群童”“公然抱茅入竹去”这种“对面为盗贼”的世风的慨叹及怨愤。
C.诗歌写的是茅屋,表现的却是忧国忧民的情感。
D.诗歌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12.下列对《卖炭翁》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蛮横骄纵的面目。
13.下列对《卖炭翁》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一首叙事诗,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宋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翁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了记叙手法,“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了说明手法。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14.下列对《卖炭翁》一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公文,诏书”,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二、默写
15.填空。
(1)夜久语声绝,   。
(2)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
(3)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4)《石壕吏》中,揭示差役与老妇尖锐矛盾的句子是:   !   !暗示老妇被带走的句子是:   ,   。表明兵役苛酷,战争惨烈的句子是:   。   ,   。
表明老妇一家生活贫困的句子是:   。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   。”两句写狂风停止之后,云变成墨色,天色马上暗下来,引出下文屋破又遭连夜雨的境况。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
【甲】《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乙】木兰诗(节选)
《乐府诗集》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6.甲、乙两诗中都写到了”夜”,这一特定的时间在诗中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17.请分析”老妪应征”和”木兰从军”各自的缘由,并分别写出诗人对这两件事的态度。
18.下列对甲、乙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中”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两个”一何”加重了感彩,表现了差役的蛮横态度,并为老妇接下来的诉说营造出悲苦的氛围。
B.甲诗”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中”夜久”二字,反映了老妇一再哭诉、差役百般威逼的漫长过程。“如闻”二字体现了诗人以关切的心情侧耳细听,整夜未能入睡。
C.乙诗中“不闻……但闻……”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D.甲诗中老妇挺身而出,应征河阳之役,乙诗中木兰得知”可汗大点兵”后,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二人身上有着相似的英雄气概。
19.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甲】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选自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乙】禄山乱,甫避走三川。至德二载,亡走凤翔。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大历中,出瞿唐,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甫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数尝寇乱,挺节①无所污。为歌诗,忧时伤生,情不忘君,人皆怜之。观李、杜二公,语语王霸② , 褒贬得失,忠孝之心,惊动千古,骚雅③之妙,双振当时。
(选自《唐才子传·杜甫》,有删改)
【注释】①挺节:坚守节操。②语语王霸:句句震撼人心。③骚雅:诗歌。骚,代指屈原的《离骚》。雅,大小雅,代指《诗经》。
(1)解释下列词语。
①俄顷   
②何由彻   
③亡走凤翔   
④营草堂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②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
(3)结合乙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杜甫创作甲诗时的处境。
(4)对甲、乙两个选段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选段甲中“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既暗示大雨即将来临,又烘托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
B.选段甲中,诗人由自身处境联系到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正如乙文所评“阮时伤生,情不忘君”。
C.至奎翌芒粤虽有“高而不切”的评价,但甲诗“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胸襟和崇高的社会理想是非常可贵的。
D.乙文结尾含蓄肯定李白、杜甫诗歌成就很高,共同的浪漫主义风格在当时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各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0.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标注读音。
手把文书口称敕   才美不外见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系向牛头充炭直 直:   
心忧炭贱愿天寒 愿:   
策之不以其道 策:   
执策而临之 临:   
22.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3.依据古诗文,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
选文 卖炭翁 马说
写作手法 描写和       
诗文主题 揭露了“宫市”掠夺的本质,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分析】A注音正确;B丧(sāng)乱;C两鬓(bìn);D系牛头(jì)。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汉字读音的能力。做此类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2.【答案】D
3.【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节奏的划分。一般来说,一个单个的词或意思紧密的词组就是一个节奏,所谓意思紧密就是不能拆开来读,如果拆开读听起来就会显得不连贯,缺乏诗的韵律。一个意思相对独立的词或词组就是一个节奏。所谓相对独立,是指在诗句中可以单独拿出来,表示一个意思。
A、应为: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B、应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D、应为:二男新/战死
故答案为:C
【点评】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准确把握句意是关键。我们在读古诗文时,要结合课文注释或文中已有的标点符号,基本弄懂句意,然后在此基础上细细体会长句中哪个词与哪个词连在一起读,或不该连在一起读,才符合句意。这样,就能基本把握住句子内部的自然停顿。
4.【答案】C
【解析】【分析】A:忍能对面为盗贼:竟狠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忍:狠心。)
B:长夜沾湿何由彻:长夜漫漫屋子潮湿不干如何才能挨到天亮。(彻:彻晓。)
C:正确。
D:宫使驱将惜不得: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百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将:语助词。)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道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思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确定这个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考查范围往往锁定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方面。
5.【答案】A
【解析】【分析】A: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是差役半夜抓人,不是天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选择题注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文章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以小见大)、心理描写、方位词、旁观者、数量词等不要出现内容放大或缩小,张冠李戴、无中生有等情况。
6.【答案】D
【解析】【分析】“夜久”二字,反映了老妇一再哭诉、县吏百般威逼的漫长过程。“如闻”二字,一方面表现了儿媳妇因丈夫战死、婆婆被“捉”而泣不成声,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诗人以关切的心情倾耳细听,通夜未能入睡。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表明老妇已被抓走,走时低声哭泣,越走越远,便听不到哭声了。此刻的情感基调是悲凉凄惨的,人们厌恶战争。而花木兰替父从军,感情基调是积极向上昂扬的。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选择题注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文章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以小见大)、心理描写、方位词、旁观者、数量词等不要出现内容放大或缩小,张冠李戴、无中生有等情况。
7.【答案】A
【解析】【分析】《石壕吏》是叙事诗,不是抒情诗。叙事诗是用诗的形式刻画人物,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情感。抒情诗是以集中抒发诗人在生活中激发起来的思想感情为特征,主要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生活,因此不去详细叙述。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注意古诗体裁。叙事诗是用诗的形式刻画人物,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情感。抒情诗是以集中抒发诗人在生活中激发起来的思想感情为特征,主要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生活,因此不去详细叙述。
选择题注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文章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以小见大)、心理描写、方位词、旁观者、数量词等不要出现内容放大或缩小,张冠李戴、无中生有等情况。
8.【答案】B
【解析】【分析】这首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情感分析。理解古诗句表达含义,抓住诗句中的情感词,结合作者生平背景分析古诗情感。情感分析注意不要少点。
9.【答案】B
【解析】【分析】B.错误,作者只是对这种顽童的慨叹而不是“世风的慨叹及怨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道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本题时注意审清题意,准确地判断各项问题的指向,再判断正误。要读懂原文,整体感知并掌握文章中常见的一些写作手法、理解并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10.【答案】D
【解析】【分析】ABC.正确。
D.这首诗多次变换韵脚。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11.【答案】B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的能力。
A项正确。
B中作者只是对这种顽童的慨叹而不是世风的慨叹及怨愤。
C项正确。
D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 解答此题要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涵和情感,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12.【答案】C
【解析】【分析】C. “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表述有误,“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意思是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百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本句是以心理描写刻画出卖炭翁面对宫使的暴行无能为力不敢反抗。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道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本题时注意审清题意,准确地判断各项问题的指向,再判断正误。要读懂原文,整体感知并掌握文章中常见的一些写作手法、理解并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13.【答案】A
【解析】【分析】A.正确。B.白居易是唐代人。C.卖炭翁不敢反抗。D.“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运用了描写手法。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14.【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信息筛选整合。一是首先读懂文章,弄懂文章的主题、内容和情感等,以此作基础;二是要清楚回答的范围,明确题目的要求;三是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
ABC三项理解正确。
D项,“牛困人饥日已高”说的是此时经过劳作,牛疲劳,人饥饿,太阳当空(正午),表现出卖炭翁的辛劳。七个字就间接地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故答案为:D
【点评】理解古诗文内容,必须先翻译句子,弄懂大意,再仔细辨析作答。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找出文段中的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需要将提炼的信息整合。《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新乐府》组诗中的一篇。此诗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很强的社会典型意义。“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表述错误,应该是侧面烘托。
15.【答案】(1)如闻泣幽咽
(2)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4)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出入无完裙
(5)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易错字有:幽咽;俱;突兀;吏;啼;邺;戍;附;裙;俄顷;漠漠。
故答案为:如闻泣幽咽;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出入无完裙;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点评】本道题考查古诗文默写。解答此类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答案】16.甲诗:揭示了兵役制度的黑暗,及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
乙诗:表达了木兰离家远征、思念亲人的感情。
17.老妪应征:室中无人,被迫应征。诗人对战乱中遭受苦难的人民深表同情,对差役抓人的凶狠残暴和冷酷无情予以抨击。木兰从军:家无长兄,替父从军。诗人热情赞美了木兰孝顺、忠君爱国、乐观勇敢等优秀品质。
18.D
【解析】【点评】(1)本道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理解及其写法分析。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以下方法:①认真审读题干,寻找相应区域。②理清作者思路,划分文章层次。③根据实情,准确表述。
(2)本道题考查作者的观点态度探究。解答本题除了要通读古诗之外,还需结合作者所写作品的时代背景,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才能更好地判断作者的观点态度。
(3)本道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本题时注意审清题意,准确地判断各项问题的指向,再判断正误。要读懂原文,整体感知并掌握文章中常见的一些写作手法、理解并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译文】
【甲】
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
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乙】
女儿你为什么难过?女儿你有什么事儿在心里?女儿我没有什么难过,我也没有什么事儿在心里。昨夜见到征兵的文书,可汗要大规模地征兵,征兵文书共有很多卷,卷卷都有阿爹的姓名。阿爹没有大儿,木兰没有长兄,我决心买来战马备上鞍,当即代替阿爹去应征。
到东市买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鞯,往南市买了笼头,从北市买回马鞭。清晨告别了爹娘,晚间歇宿在黄河岸边。听不到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黄河流水声溅溅。清晨又离开了黄河,晚间来到黑山头,听不到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燕山胡马鸣啾啾。
迢迢万里奔赶战地,千山万水行军如飞。寒气中传来阵阵金柝的声响,清冷的月光照着我的铁甲战衣。将军身经百战生存无几,木兰戎马十年凯歌而归。
16.【甲】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翻译为: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写小吏乘夜捉人的故事, 揭示了兵役制度的黑暗,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乙】暮宿黄河边,暮至黑山头,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翻译为:晚间歇宿在黄河岸边。晚间来到黑山头,寒气中传来阵阵金柝的声响,清冷的月光照着我的铁甲战衣。将军身经百战生存无几,木兰戎马十年凯歌而归。写木兰替父从军,前行和训练的场景,表达了木兰离家远征、思念亲人的感情。
17.老妪应征原因:室中更无人,请从吏夜归。作者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对差役抓人的凶狠残暴和冷酷无情予以抨击,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木兰从军原因: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作者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18.D:错误,老妪应征原因是:室中无人,被迫应征。没有英雄气概。故答案为:D
19.【答案】(1)一会儿;如何挨到天亮;逃到凤翔;建造草堂
(2)①被子使用时间过久冰冷如铁,孩子睡相不好,将被里子蹬破。②县令准备船只前去迎接,杜甫才得以归来。
(3)时逢战乱,到处逃难,生活处境艰难。
(4)D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解释词语的能力。可以通过翻译句子来解释。
(2)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应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
(3)本题是对创作背景的考查,可以从“禄山乱”“走三川”“亡走凤翔”“流落剑南”“出”“登”“客”来分析。
(4)A项准确把我了诗句含义。B项正确理解了诗歌和乙文的主旨。C项正确理解了杜甫的忧国忧民的思想。D项杜甫属于现实主义诗人,不属于浪漫主义风格。
故答案为D
【点评】四个选择项从诗句理解、诗歌情感、诗人评价,写作风格四个方面考查了学生对诗歌的掌握程度,考查较全面。
【附参考译文】
安禄山叛乱,杜甫为避难逃到三川。至德二年,又逃到凤翔。客居秦州,靠砍柴采集野果自给自足。又流落到剑南,在成都西城浣花溪造了间破房子。大历中,游历过瞿唐峡,登上衡山,于是客居耒阳。游览岳祠的时候,突然发洪水了,十多天没东西吃,县令派船去接他,才回来。杜甫喜欢谈论天下大事,高谈阔论却不切(贴近)实际。多次碰到贼寇叛乱,坚守气节不受污染。写歌写诗,为时事与生活忧伤,重情义不忘记皇上,大家都敬爱他。看李白、杜甫两位,每句话都震撼人心,褒贬得失,忠孝之心,惊动千古,文人风雅,两位震动当时。
【答案】20.chì;xiàn
21.通“值”,价钱;希望;用马鞭驱赶;面对
22.①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②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23.对比;托物寓意;鞭挞了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为,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之情。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的字音识记,平时应注意反复记忆,针对习惯性读错的字词,比如:是锲而不舍(qiè),不是qì锲而不舍,还有一些不常见的多音字,如:殷红(yān),这些易错字词应及时总结到错题集上,平时反复复习,从而准确掌握。
(2)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实词的识记。此类题目应在平时记清,记牢,其次,还可以通过句意判断词义,如第①句译文是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通过一 一对应,可以判断“ 直 ”是通“值”,价钱。
(3) 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键句子的理解。此类题目应在平时应多背诵,其次,要注意句子中重要的字词的翻译。如第①句中的“ 食 ”、“ 石 ”。第②句中的 “ 邪 ” 。
(4)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侧重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对文章主旨的掌握, 针对此类题目,学生应在平时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的基础之上,逐步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通过句子本意概括出写作手法,其次,老师在教学时候,应重视此类题目,并为学生总结常见的表现手法、修辞等。
20.敕, chì, 皇帝的诏令。 才美不外见: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就无法表现出来。在这里是通假字,见:通“现”,表现,显现。
故答案为:chì;xiàn
21.第一句意思是: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第二句意思: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
第三句意思: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第四句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
故答案为:
直:通“值”,价钱;愿:希望;策:用马鞭驱赶;临:面对
22.要注意句子中重要的字词的翻译,第①句中的“ 食 ”、“ 石 ”。第②句中的 “ 邪 ” 。
故答案为:
①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②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23.《 卖炭翁 》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一处的肖像描写,把卖炭老人灰尘满面,十指熏黑的形象刻画得极为传神。两鬓花白与“十指黑”的对比,见其年高与劳苦,让人为之心酸。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是对卖炭老人心理活动的描写,身上衣单与“愿天寒”形成不合情理的鲜明对比,“心忧炭贱”又使之完全可以理解,读之催人泪下。“晓驾炭车辗冰辙”这一动作描写,写出卖炭老人早起驾车,踏雪辗冰的艰辛,画面感颇强,读之如在眼前。除此之外,还有“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绡一丈绫”对比,写出宫失掠夺的残酷。“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对比,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
《马说》中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全文寄托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 、控诉。
故答案为:对比;托物寓意;鞭挞了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为,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