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 -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开学收心测试
语文答案
1. D “费孝通持续研究乡村社区动态变化的直接原因”错误,由原文第三段“无论是来自前人的知识发现和理论建构,还是研究者通过田野调查所获得的理性认知,都需要在新的情境中加以检验,而不能默认其‘放之四海而皆准’”可知,“不能默认其‘放之四海而皆准’”是针对理论的态度而言的,不是直接原因。而且“不能默认”并非“不认为有”。
2. A “意在说明费孝通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来进行乡村社区研究”错误,由原文第二段“静态的乡村社区研究分为两种:一种是在理想类型意义上对中国乡村社区进行分析,以《乡土中国》为代表;一种是对现实存在的具体乡村社区进行民族志书写,以《江村经济》为代表”可知,两本书都是从静态的角度研究中国乡村社区。
3. D 本文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研究的是社会关系。
B.研究的是农村种植业发展问题,对应原文“费孝通有意识地根据自然生态、历史人文和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差异对乡村社区、小城镇以及区域进行类型划分和比较,以逐步接近对中国的整体认识”。
C.研究的是人与土地的关系问题,对应的是原文费孝通目睹的“离土离乡”等现象。
D.研究的重点不是人与土地的关系,而是环境问题。
故选D。
4. ①用“从实求知”的方法,不局限于书本,注重行走中观察和反思;
②从静态的角度展开;
③使用时间连续性和空间连续性两个维度;
④借助儒家文明,以“天人合一论”为线索进行深入的本体论和方法论批判。
5. ①“留土留乡”指农民定居,不离开土地和家乡,安土重迁,这是农民的生活常态;
②“离土不离乡”是说农民的定居常态被打破,他们开始离开土地,但是并没有离土地太远;
③“离乡离土”是指农民迁移离开土地和家乡,生存常态彻底瓦解。
6 .B 解析:“说明年爷嫌他们笨,教训他们,不愿意教他们”错误 。
7 .C 解析:“也为大人们不认可年爷做了铺垫”错误 。
8.
①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如 “兔子缺粮,肚子发慌”生动地写出了兔子的饥饿状态;
②细节描写(动作描写),生动细腻:如 “年爷什么都不管,一手拿着一根半截木棍儿,一手半捂着嘴巴胡乱地吼叫 ,边吼边跑”,生动地刻画了年爷追逐兔子的情景;
③多用短句,加快叙事节奏,增强现场感:如“‘啪’ ,突然一声巨响,网倒兔亡,吓死了!”兔子被捉场景如在眼前;
④多用口语,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气息:如“随便你踩”“白捡了一个便宜”,如话家常,读来亲切 。
(本题共 4 分,答对一点得 2 分,答出二点即可得满分 。 意思对即可)
9.
①“年画里的爷”"既泛指乡村里有威望、做事坦荡 、热心公正的长辈,也象征着故土、家园 ;
②“年爷眼里的年”既指在外的游子,也象征着游子归来,家人的团圆 ;
③不管时代如何发展,生存方式如何变化,亲情永远割舍不断,积极踏实的生活态度代代传承。
(本题共 6 分,答对一点得 2 分 。 意思对即可)
10.A 解析:“蔡时鼎”“陈登云”是两个人,二者之间应有一个顿号,由此排除B、C两项。“时鼎”为人名,不可断开,排除D项。
11.C 解析:C项“子遭母丧,为丁外艰;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为丁内艰”错误,凡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称丁内艰;凡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称丁外艰。
12.B 解析:B项“他在担任吏部验封郎中的时候,致力于推荐人才”错误。由原文“及讷改吏部,调光祖验封郎中。既而改文选,益务汲引人才,登进耆硕几尽”可知,陆光祖是在担任文选郎中的时候,致力于推荐人才。
13.答案:(1)御史孙丕扬就用专权擅断(的罪名)弹劾陆光祖。当时陆光祖已调任太常少卿,因此被削职闲居。
(2)(陆光祖)曾经因事与大学士申时行相抵触。申时行不高兴,陆光祖始终没有顺从。
解析:(1)“专擅”,专权擅断;“时已迁太常少卿”,省略句,主语为陆光祖;“迁”,调任。(2)“尝”,曾经;“迕”,抵触;“卒”,最终;“徇”,顺从。
14.答案:①陆光祖对皇帝授旨起用申时行暗中推荐的赵志皋、张位这件事不认同。②他说辅佐大臣应当由朝廷推荐,不应当由宫内降旨,这是“朝章”规定。③不因皇帝“特旨”而迎合认同,这就是“不阿皇权”。
解析:由原文的“时行谢政,特旨用赵志皋、张位,时行所密荐也。光祖言,辅臣当廷推,不当内降,帝命不为后例”可概括出①②两点。从这里可看出陆光祖并没有因为是皇上的“特旨”而听从皇命,这就是“不阿皇权”的表现。
参考译文:
陆光祖,字与绳,平湖人。(陆光祖)在十七岁的时候,就与父亲同时考中了举人。不久又于嘉靖二十六年考中进士,被授予濬县知县一职。兵部尚书赵锦,下令征召京都周围地区的百姓修筑边塞墙垣,陆光祖进言这种做法不方便。赵锦发怒,便上书弹劾他。陆光祖将这些情况报告给巡抚,请求交纳雇工的工钱,老百姓于是安定下来。郡王夺取百姓产业,陆光祖依法裁处了郡王。补任祠祭主事,历任仪制郎中。严讷为礼部尚书,十分器重陆光祖,陆光祖的建议没有不被采纳的。等到严讷改任吏部尚书,就调陆光祖为验封郎中。不久调任文选郎中,更加致力于荐举人才,升用了几乎所有年高而有德望的人。又破格提拔廉洁而有能力的官吏,有的是由乡试举出的贡士,有的是由书吏中选拔上来。由此下面的僚属竞相勉励,严讷也真心信任他,所以陆光祖能够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左侍郎朱衡忌恨陆光祖,在背后说(陆光祖的)坏话,御史孙丕扬就用专权擅断(的罪名)弹劾陆光祖。当时陆光祖已调任太常少卿,因此被削职闲居。大学士高拱掌管吏部,谋划倾轧徐阶。徐阶的宾客都躲避隐匿,只有陆光祖替(他)调解。等到高拱被罢职,杨博接替掌管吏部,赞许陆光祖讲正义,特别起用他为南京太仆少卿。又升为大理卿,半路上遭遇父丧(就回家奔丧)。万历五年,被起用为原来的官。张居正因为居丧未满出任官职,杖责议论的人,陆光祖写信规劝他。等到王用汲弹劾张居正,张居正将要用大罪加害他,陆光祖极力解救使他得以幸免。张居正与陆光祖同年考取进士,相互友好,想引荐他做助手,陆光祖不曲意相随。万历十一年冬天,(陆光祖)被举荐起用为南京兵部右侍郎。才过十天,就被征召担任吏部职。他把张居正所摒弃的阅历多而稳重的人全部召回,安排在九卿各部中。李植、江东之极力请求治张居正的罪,陆光祖称张居正辅佐的功绩不可抹杀,与言官的意见不一致。吏部尚书宋纁去世,于是起用陆光祖代替。当时部中的权力被内阁夺取了,宋纁极力矫正,遭受挫折,陆光祖没有被慑服。(陆光祖)曾经因事与大学士申时行相抵触。申时行不高兴,陆光祖始终没有顺从。申时行辞官退休,(神宗)特意授旨起用赵志皋、张位,他们都是申时行暗中推荐的。陆光祖进言称,辅佐大臣应当由朝廷推荐,不应当由宫内降旨,皇上命令下不为例。陆光祖清廉强干,见识高明,通晓朝廷典制。每当议论大政方针,(他)一言确定要害。孙丕扬弹劾罢免陆光祖,后来(孙丕扬)两次在吏部任职,陆光祖极力推荐支持他。御史蔡时鼎、陈登云曾经弹劾陆光祖,陆光祖将陈登云当作知己。蔡时鼎到两淮视察盐政,因为提建议被罢免,商人到南京刑部攻讦他。陆光祖当时担任尚书,替蔡时鼎洗刷了被诬陷的罪名,惩处了胡乱诉讼的人,人们佩服他的度量。
15.B 解析:B项,颔联是想象友人裴坦赴任途中所见之景,并不是“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之景”。
16.答案:(1)①虚实结合。首联写江南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是实写。颔联上句想象友人赴任途中经过九华山的景象,是虚写;下句写两人分别时的场景,是实写。②远近结合。首联写江南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是近景。颔联上句想象友人赴任途中经过九华山的景象,是远景;下句写两人分别时的场景,是近景。
(2)反衬(或:以乐景衬哀情)。前四句通过描写江南早春明丽和煦的美景,反衬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以及自己离任回京、仕途未定的惆怅不安之情。
解析:首联用明快的色调,简洁的笔触,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这两句诗不只是写景而已,它还交代了送行的时间、环境,渲染了离别时的氛围。颔联,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九华山路”暗示裴坦的行程。眼前绿水环抱的青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青弋江在宣城西,江水绀碧,景色优美。“清弋江村”,点明送别地点。“云遮寺”“柳拂桥”,最能体现地方风物和季节特色,同时透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关切和惜别时的依恋之情。两句一写山间,一写水边,一写远,一写近,静景中包含着动态,画面形象而鲜明,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另外需要从虚实结合、反衬的角度进行解读。
17.(1)明明如月,何时可掇(2)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3)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18.A:更体现在服务过程中B:理解消费者的情感需求
(评分标准:共4分。A句,写出递进意思1分,“服务”意思1分。B句,写出“消费者”1分,“理解情感需求”意思1分。)
19.语句①,删去“为主要”或者把“围绕”改成“以”。语句③,“大学生在毕业季”改为“在大学生毕业季”。语句⑥,在“分手”后加“之痛”。
(评分标准:共6分。每句序号正确1分,修改正确1分。)
20.答案示例:
①自动补脑,聪明到爆 ②心诚则“灵”,一试究竟
③自动长脑,买过都说好④脑子从四面八方赶来
(评分标准:共2分。商品特点1分,创意(如使用了修辞手法、形式对称、押韵等等)1分。超1字扣1分,扣完为止。)
21.①三个“是……的”强调了(1分)咸菜的原料、咸菜汤的制作方法和颜色(1分),语气肯定(1分),体现作者对咸菜和咸菜汤印象深刻(1分);②“是……的”句式的反复使用(1分),使间隔的三句话在语意上有了连缀感(1分),连接起了一幕幕熟悉的生活画面(1分),更能呈现一种朴素的生活况味(1分),表达了作者的思念之情(1分)。
(评分标准:共4分。一点2分,两点4分。按点给分,每点不超过2分。)
22.示例一:赞成用顿号。顿号停顿时间比逗号短,简洁干脆,形象地表现出新咸菜脆嫩的口感,是作者记忆中的味道,饱含作者的喜爱之情;顿号让“细”“嫩”“脆”“甜”四个词成为一个整体,与“很好吃”“不咸”“难可比拟”等词构成并列关系,共同写出了新咸菜的独特味道。
示例二:赞成用逗号。逗号停顿时间比顿号长,对新咸菜“细”“嫩”“脆”“甜”的四种口感都进行了强调,表现其独特味道;逗号使“细”“嫩”“脆”“甜”四个词成为独立谓语,语气舒缓,更能体现作者在回忆新咸菜味道时慢慢品味、享受其中的情态。
(评分标准:共4分。一点2分,两点4分。)
23.【写作指导】
试题取材关注社会生活,体现了以文化人、立德树人的命题意图,重在素养立意,考查学以致用,考查考生的认识广度、高度与思考深度,突出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考查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丁立人在登顶前充分认可攀登的价值,并将攀登之路本身作为动力;在登顶之后,他开始寻找新的动力。前任棋王父亲的这句话体现出,登顶之后众人都将自己当做超越的对象,还需要有危机意识。第二段材料可以看作对丁立人“确实需要新的动力”这句话的阐释。
因此在写作中既要关注到攀登比登顶更心潮澎湃这一点,充分肯定攀登的价值和重要性。又要关注到登顶后的做法,即具有危机意识,避免被他人超越;继续攀登,也可以超越自我。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开学收心测试
高一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费孝通主张一切社会知识来源于生活经验,知识的有效性不能脱离具体的经验基础,固有的中国传统知识和外来的西方现代知识不仅无法对西方冲击下的中国作出有效的解释,而且会误导中国的发展方向。在他看来,认识中国必须抛开书本,“从实求知”。“从实求知”要求研究者“一切要从已发生的事实为基础,观察和描述‘已然’。用可以观察到的事实为材料,进行比较和分析,探索在事物发展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出设想,然后通过思考,引发出‘或然’。最后以实践去检验其正确与否,经过历史的对证,得出‘果然’或‘不然’的结论”。在从实求知的过程中,研究者应“进得去、出得来”。所谓“进得去”,意指研究者在获得对方充分信任的前提下深入其生活世界,进而忠实、客观地观察和记录可能获得的信息。所谓“出得来”,即指研究者对获得的真实信息应有自己的抽象概括或理论升华。在“进得去”与“出得来”的辩证统一中形成“知”。费孝通强调,从“实”求到的“知”必须回返到“实”之中,改善研究对象的生活处境和实际状态。在这个意义上,“从实求知”既是一个“实——知——实”循环往复的“科学环”,亦是增进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社会平等的动态过程。
西方社会学人类学的训练告诉费孝通,具有明确地理边界且自成系统的乡村社区是“从实求知”的理想入口。乡村社区研究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展开。静态的乡村社区研究分为两种:一种是在理想类型意义上对中国乡村社区进行分析,以《乡土中国》为代表;一种是对现实存在的具体乡村社区进行民族志书写,以《江村经济》为代表。《乡土中国》从人与地的关系着眼,分析了中国文明的发生逻辑和固有特色。该书指出,中国文明是农耕文明,是“静的文明”。农耕要求人与地紧密相依,而由此决定中国人必然生活在血缘与地缘高度重叠的村落之中。在以血缘为基础、地缘为边界的村落中,人际关系的差等有序和相互熟悉、生活心态的安土重迁和知足常乐与儒家文化具有高度的同构性。然而,这种维系中国人数千年生存的同构性因西方的冲击而面临瓦解的风险。《江村经济》着眼于这一风险,生动细致地描写了一个乡村社区即开弦弓村的经济体系、社会结构、宗教信仰以及西方文明冲击所引发的矛盾和冲突,从中见微知著地发现中国社会变迁的方向在于乡土工业的创造性和渐进性转化。
无论是《乡土中国》还是《江村经济》,皆非仅基于文献、文本和文字,而是从行走之中所观察到的社会生活来反思中国文化的历史形成和现实处境。对于遭遇西方冲击而被迫转型的中国而言,两种不同的文明逻辑在同一空间中持续接触、交锋、汇合所形成的社会实践无法用任何现成的理论加以解释。易言之,无论是来自前人的知识发现和理论建构,还是研究者通过田野调查所获得的理性认知,都需要在新的情境中加以检验,而不能默认其“放之四海而皆准”。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费孝通一生行行重行行,持续跟踪乡村社区的动态变化,在不断重返与回溯中检验、反思、调整或修正既有的认识。开弦弓村是费孝通不断重返的乡村社区,在一定意义上,他近70年间的26次行访所留下的文字谱写出了一部具有“时间连续性”的乡土变迁史。这部历史呈现了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国家与社会、城市与乡村、大传统与小传统、农业与工业、定居与流动等多重关系的深刻变化,特别突出了农民在自主地参与或应对各种变化时所表现出的创造精神和生存智慧。
基于对中国复杂性和多样性的认识,费孝通以乡村社区为起点,不断扩展调查的范围。费孝通的研究视域呈现出“农村——小城镇——中小城市——大城市——以大中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域”的空间连续性。在空间连续性中,费孝通有意识地根据自然生态、历史人文和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差异对乡村社区、小城镇以及区域进行类型划分和比较,以逐步接近对中国的整体认识。
沿着“时间连续性”和“空间连续性”两个维度,费孝通行行重行行于乡土之上。“时间连续性”呈现中国农民从“留土留乡”到“离土不离乡”再到“离土离乡”的历史图景及其生态秩序和心态秩序的裂变过程;乡土的“空间连续性”则呈现传统与现代两种力量在不同空间中的耦合状态及其结构性差异。在不断行走的过程中,费孝通先后提出乡土中国、差序格局、熟人社会、礼治秩序、双轨政治、乡土工业、多元一体、文化自觉等一系列植根乡土的理论概念,亦提出发展小城镇、支持乡镇企业、边区开发、长江三角洲开发、黄河三角洲开发等一系列植根乡土的政策建言。目睹“离土离乡”所引发的乡土伦理式微和工具理性膨胀,费孝通回到乡土所孕育的儒家文明,开始以“天人合一论”为核心线索对现代性危机进行全面反思,对现代社会科学进行深入的本体论和方法论批判。
(节选自陈占江《 作为方法的乡土——以费孝通著述为中心》,有删改)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费孝通认为,认识当代中国既不能用固有的中国传统知识,也不能用外来的西方现代知识,这两者都会误导中国的发展。
B. “从实求知”的研究实则是从“已然”到“或然”再到“果然”或“不然”的过程,其中“果然”是经实践检验正确的知识。
C. 《乡土中国》里提出的差序格局、熟人社会、礼治秩序等理论是着眼于中国的人地关系,其从属于“静的文明”。
D. 费孝通持续研究乡村社区动态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他不认为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知识发现、理论建构和理性认知。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作者将《乡土中国》与《江村经济》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意在说明费孝通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来进行乡村社区研究。
B. 作者认为费孝通对乡村的研究有“时间连续性”和“空间连续性”两个维度,《江村经济》撰写的主要维度是前者。
C. 费孝通是从本土文明入手,以“天人合一论”为核心线索,研究并反思乡土伦理式微和工具理性膨胀等现代性危机。
D. 费孝通确立的理论概念和提出的政策建言,能够指导我们对社会科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今人具有重大意义。
3. 根据选文,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费孝通研究对象的一项是(3分)
A. 乡村婚育习俗中男女不平等的现象。
B. 历史上政治、战争因素对水稻种植的影响。
C. 中国西部地区农民不愿种地而喜欢进城务工的心态。
D. 油轮泄露导致海洋生态灾难。
4. 费孝通对乡村社区的研究有哪些特点?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4分)
5. 《乡土中国·乡土本色》中说:“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请以此来分析中国农民从“留土留乡”到“离土不离乡”再到“离土离乡”的变化过程。(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年画里的爷
蒋建伟
徐徐展开一幅豫东乡村的年画,只一眼,你就会惊喜地发现年爷正站在村口。然后,他朝着我们这些远道回家的人哈哈一笑,说一声“俺娃回老家过年来啦”,知冷又知热,像火又像炭。这一声,喊出了思念,叫酸了鼻子,打湿了眼睛,好像一个完完整整的年关又被我们背回来了。
因为有了年,有了鸡毛蒜皮的闲事、小事,所以才有了年爷。年爷没有固定的某个人,一两代中间出一个,年长,有威望,十里八乡,做人坦荡,甭管什么麻烦事,①他们都能一头钻进去,生旦净末丑一番,判他个谁输谁赢,要么是弄个皮葫芦的结果,张三、李四各打五十大板,狗皮袜子没反正。年爷上了年纪,老了,而我们这些个做晚辈的,谁都不想再走年爷的老路,种一辈子的庄稼地。我们通常正月里出远门,腊月二十几才回,抛家离子,打工挣钱,没日没夜,忙忙碌碌,谁不一定会天天想谁,但谁和谁都有想 念谁的时候,孩子想我们了会叫“爸爸”,或者“妈妈”,年爷想我们了只会哭,哭,哭……
唉,除了哭,有什么办法呢
年爷们有“三绝”:逮野兔子,撒大网子,赶大车子,样样绝活儿。小孩子贪年,因为有花炮;年轻人贪年,图个有吃喝;而年爷们呢,则前面的两样儿都不想,大半个腊月正月,不论晴天雨天,年爷都在反复做着这三件事情。倘若睛天,他们常常会扛着自己的网具,唤上卧在墙角吐舌头的黑狗黄狗,三五结伴,野外布猎。这时节,一望无际的是麦苗,齐也算不上齐,人的鞋面子高,苗有叶无茎,随便你踩。野兔子缺粮,肚子发慌,整天在田野里四下乱窜,容易上当,不逮它逮谁 我们远远地站着,看年爷捡了一个靠近沟沿的斜坡儿,悄悄布下了天罗地网,而后自己又跑到别的一个沟沿,让自己和黑狗黄狗一起等待猎物的出现,这样一直到发现目标,黑狗开始疯狂穷追,黄狗则在一圈一圈打着外围,年爷什么都不管, 一手拿着一根半截木棍儿,一手半捂着嘴巴胡乱地吼叫,边吼边跑……终于,黑狗黄狗放过了野兔子,闪向两边,野兔子呢也不谦让,捡了个方向就往前跑去,“啪”,突然一声巨响,网倒兔亡,吓死了!年爷神机妙算,白捡了一个便宜。
雨天就更有趣了,雨打河水鱼更欢,正是撒大网子捕鱼的好时候。②年爷两手把网,猫着腰,瞪着眼,死盯住水面,忽然奋力一撒,慌忙收回, 一次次的收获总是沉甸甸的。撒到鱼并不算什么本事,次次不落空、 一次比一次撒得多才是本事,年爷的本事就是他的那一双眼睛,会根据波纹察水观鱼,只要一下,就知道了河水里面的鱼到底有多少。我们小的时候常常跟在年爷的屁股后头,一来学诀窍,二来等他们撒鱼结束之际讨些过年的碎鱼吃,而结果总是不能如愿。年爷每一次都这样教训我们,小屁孩子学也学不会,我到现在已经学了五十多年了,还只是学到一点皮毛,哼,就你们这些个猪脑子 所以,年爷的第二个“绝”至今是个谜。“赶大车子”最绝,车是架子车,上面围席裹了,算是顶棚子,模仿了旧时的太平车,拉车的是两头叫驴子,公的,脾气暴躁,时常有劲不往一块使,恰恰年爷就是那赶车的人。对付它们,年爷使的是慢性子,用自己的慢磨掉驴子的暴,稍稍一快,鞭子就下来了, 一顿两顿三顿,叫驴子果然怕了, 一怕就不得不学乖了。后来,只要年爷随便咳嗽一下,叫驴子立马打哆嗦,原来所有的坏毛病荡然无存了,正月里走亲戚的路上,有年爷的时候路就特别顺,日子也特别顺,我们从自己小小的胸腔发出这样的感叹:③“年爷,了不起!”
所以,我们一盼吃兔肉,二盼喝鱼汤,三盼坐车子,每天每晚,想得心烦。可大人说,“大年三十晚上逮了个兔子,有它没它,照样过年”,这等屁话,不听也罢;大人又说,“年爷撒来的鱼太碎了,端不上桌面,怕人家没准会笑掉大牙,嫌咱们家小里小气的”,想大鱼想疯了,等年过去了,我们的日子到底还过不过 大人还说:“走亲戚赶大车子应找个腿脚麻利的,最好是年轻人,年爷的脾气‘肉’,赶起大车来,比老鳖长跑还要慢。”我们在心里“嗤”了一 声,谁不知道年轻人呀,倘若中午贪了杯,下午你就不怕连人带车都给你们赶到某一条野沟里 我知道,大人们是在嫌年爷老,但他们都忘了年爷也有年轻的时候,都忘了年爷有过的 “三绝”,究竟是从哪阵子学来的。④年爷回忆道,大人们的小时候,苦啊,整天搞运动,三年 闹饥荒,村里的树都没有皮, 一个小孩四个爪, 一张嘴巴一条命,把他们一个一个养活不容易呀……
年爷说着说着哭了,我们听着听着笑了。
出门在外,盖房盖楼,没日没夜,打工挣钱,渐渐明白了年爷话里有话。生活生活,就是一个人一辈子在生“活着”的气。种庄稼,收五谷,不认命,不服输,吃好喝好就是福,人模狗样就是气。后来的情形是,我们就开始想念老家和爹娘、孩子的消息了……对,这个最亲的消息,就是我们日思夜想的年,年年吉祥、岁岁团圆的年呢!
我们忽然发现,年画里的爷并不是原来的爷,他是我们小时候的大人,大人就是我们的新的年爷。
我们何尝不是年爷眼里的年呢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年爷看到远道回家的人,说一声“俺娃回老家过年来啦”,写出了年爷对远方归来人的欢迎,有思念,也有苦涩。
B.孩子们想要跟年爷学捉鱼,年爷却说“哼,就你们这些个猪脑子”,说明年爷嫌他们笨,教训他们,不愿意教他们。
C.大人们对年爷的牢骚“年爷撒来的鱼太碎了,端不上桌面”等,表面上写大人们的嫌弃,实际写出了时代的隔阂。
D. “年爷说着说着哭了,我们听着听着笑了”,说明我们少不更事,听不出年爷话中的辛酸,只觉得有趣好笑。
7.下面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写年爷处理事情,语言通俗活泼,富有生活气息,增添了阅读趣味。
B.句子②通过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写出了年爷高超的捕鱼技巧,逼真形象。
C.句子③写出了孩子们对年爷由衷的赞叹,也为大人们不认可年爷做了铺垫。
D.句子④承接上文,说明年爷的“三绝”与艰难生活有关,具有鲜明的时代痕迹。
8.文章第三段中“逮野兔子”部分写得妙趣横生,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4分)
9.如何理解“年画里的爷”和“年爷眼里的年”?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陆光祖,字与绳,平湖人。年十七,与父同举于乡。寻登嘉靖二十六年进士,除濬县知县。兵部尚书赵锦檄畿辅民筑塞垣,光祖言不便。锦怒,劾之。光祖言于巡抚,请输雇值,民乃安。郡王夺民产,光祖裁以法。补祠祭主事,历仪制郎中。严讷为尚书,雅重光祖,议无不行。及讷改吏部,调光祖验封郎中。既而改文选,益务汲引人才,登进耆硕几尽。又破格擢廉能吏,或由乡举贡士,或起自书吏。由是下僚竞劝,讷亦推心任之,故光祖得行其志。左侍郎朱衡衔光祖,有后言,御史孙丕扬遂以专擅劾光祖。时已迁太常少卿,坐落职闲住。大学士高拱掌吏部,谋倾徐阶。阶宾客皆避匿,光祖独为排解。及拱罢,杨博代为吏部,义之,特起南京太仆少卿。又就进大理卿,半道丁父艰。万历五年起故官。张居正以夺情杖言者,光祖遗书规之。及王用汲劾居正,居正将中以危祸,光祖力解得免。居正与光祖同年相善,欲援为助,光祖无诡随。十一年冬,荐起南京兵部右侍郎。甫旬日,召为吏部。悉引居正所摈老成人,布九列。李植、江东之力求居正罪,光祖言居正辅翼功不可泯,与言路左。吏部尚书宋纁卒,遂用光祖代。时部权为内阁所夺,纁力矫之,遭挫,光祖不为慑。尝以事与大学士申时行迕。时行不悦,光祖卒无所徇。时行谢政,特旨用赵志皋、张位,时行所密荐也。光祖言,辅臣当廷推,不当内降,帝命不为后例。光祖清强有识,练达朝章。每议大政,一言辄定。丕扬劾罢光祖,后再居吏部,推毂之甚力。御史蔡时鼎陈登云尝劾光祖光祖引登云为知己时鼎视鹾两淮以建言罢商人讦于南刑部光祖时为尚书雪其诬,罪妄诉者,人服其量。
(摘编自《明史·陆光祖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御史蔡时鼎/陈登云尝劾光祖/光祖引登云为知己/时鼎视鹾两淮/以建言罢/商人讦于南刑部/光祖时为尚书/雪其诬
B.御史蔡时鼎陈登云尝劾光祖/光祖引登云为知己时/鼎视鹾两淮/以建言罢/商人讦于南刑部/光祖时为尚书/雪其诬
C.御史蔡时鼎陈登云尝劾光祖/光祖引登云为知己/时鼎视鹾两淮/以建言罢/商人讦于南刑部/光祖时为尚书/雪其诬
D.御史蔡时鼎/陈登云尝劾光祖/光祖引登云为知己时/鼎视鹾两淮/以建言罢/商人讦于南刑部/光祖时为尚书/雪其诬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垣,即墙、矮墙。一般来说,“垣”突出大,而“墙”突出高。
B.郎中,本是官名,始为帝王侍从官,后世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从宋代开始成为医生的代称。
C.丁艰,即遭遇丧事。子遭母丧,为丁外艰;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为丁内艰。
D.同年,指同一年、同岁等,科举时代指科举考试同榜考中的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陆光祖聪慧有才,幸遇伯乐。他十七岁时考中举人,不久考中进士;因为严讷重视他,他一度能够按自己的意愿行事。
B.陆光祖一心为国,举荐人才。他在担任吏部验封郎中的时候,致力于推荐人才,既能升用年高而有德望的人,又能破格提拔廉洁、能干的官吏。
C.陆光祖坚持正义,不结朋党。在大学士高拱谋划倾轧徐阶的时候,徐阶的宾客都隐匿了,陆光祖却能替他调解;与张居正同年考取进士,能够不曲意相随。
D.陆光祖襟怀磊落,气量宏大。蔡时鼎、陈登云曾经弹劾陆光祖,陆光祖依旧将陈登云当作知己,替蔡时鼎洗刷被诬陷的罪名,惩处胡乱诉讼的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御史孙丕扬遂以专擅劾光祖。时已迁太常少卿,坐落职闲住。
(2)尝以事与大学士申时行迕。时行不悦,光祖卒无所徇。
14.陆光祖练达朝章,不阿皇权,文中哪一件事能体现这一点?请予以简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6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①
杜 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②路云遮寺,清弋江③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①本诗作于开成4年(839),当时杜牧在宣州(今安徽宣城)为官,即将离任回京;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今安徽潜山)。②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③清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洁,交代了送行时间和环境,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
B.颔联通过“云遮寺”“柳拂桥”这些景物,点明了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的景象。
C.裴坦刚中进士,将前往舒州为官,他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踌躇满志,春风得意。
D.颈联“君意如鸿”“我心悬旆”用对比手法,突出友人与诗人分别时的不同心境。
16.本诗前两联是如何写景的?对表达情感有何作用?(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古人创作诗词好仿《诗经》以比的手法叙事抒情,如曹操在《短歌》中就曾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比喻贤才的求而不得,以此点明忧愁不断的原因。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多次借“月”衬情,用“______________”表达没有音乐只能凄惨离别之情,用“_______________”渲染琵琶女弹奏后四周一片寂静的氛围。
(3)《劝学》中,荀子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喻,引出后天学习、反省可以改变人的天性的论断。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前段时间,电商平台一款“爱因斯坦的脑子”走红。爱因斯坦不会想到,在2023年,他的“脑子”会被标价五毛钱,月售2万个。
心理学家表示,“爱因斯坦的脑子”是一款情绪产品,①这种产品是围绕人的情绪舒缓、调节、管理等为主要功能而开发的。②类似的产品在网络上还有很多。③大学生在毕业季,④“offer好运喷雾”“考编上岸”等虚拟商品热销;⑤《消失的她》热映期间,⑥“骂醒恋爱脑”服务帮助人们走出分手,⑦让沉溺于痛苦的年轻人向前看。⑧这些虚拟服务看似让人摸不着头脑,⑨却能实实在在满足人们对于情绪的需要,⑩也是人们探索自我的一种途径。连《人民日报》都评论称,这些花样百出的情绪产品,在戏谑中缓解着生活的压力,在搞笑中完成了自我的认同,让一个人的精神内耗变成几个人“一起想办法”的情绪开导。
值得注意的是,情绪价值不仅体现在产品或品牌形象中, A 。服务人员不再只是提供基本服务,还需要成为消费者的情感顾问,通过 B ,提供超出预期的服务体验。这种超预期的服务,往往更容易触动消费者的情感,让他们对品牌产生更深厚的感情。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19.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20.右图是“爱因斯坦的脑子”的淘宝主图,请为商家拟一则合适的广告语,填在甲处,不超过12个字。(2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一到下雪天,我们家就喝咸菜汤,不知是什么道理。是因为雪天买不到青菜 那也不见得。这大概只是一种习惯。一早起来,看见飘雪花了,我这就知道:今天中午是咸菜汤!
咸菜是青菜腌的。我们那里过去不种白菜,偶有卖的,叫作“黄芽菜”,很名贵。一盘黄芽菜炒肉丝,是上等菜。平常吃的,都是青菜,青菜似油菜,但高大得多。入秋,腌菜,这时青菜正肥。把青菜成担地买来,洗净,晾去水气,下缸。一层菜,一层盐,码实,即成。随吃随取,可以一直吃到第二年春天。腌了四五天的新咸菜很好吃,不咸,细□嫩□脆□甜,难可比拟。咸菜汤是咸菜切碎了煮成的。到了下雪的天气,咸菜已经腌得很咸了,而且已经发酸。咸菜汤的颜色是暗绿的。咸菜汤里有时加了茨菰片,那就是咸菜茨菰汤。或者叫茨菰咸菜汤,都可以。
我十九岁离乡,辗转漂流,三四十年没有吃到茨菰,并不想。前几年,北京的菜市场在春节前后有卖茨菰的。我见到,必要买一点回来加肉炒了。家里人都不怎么爱吃。所有的茨菰,都由我一个人“包圆儿”了。
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菰汤。我想念家乡的雪。
21.文中有三个“是……的”的句式,说说它们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
22.关于文中画横线句子中“□”处的标点符号,有人说用顿号,也有人说用逗号,你赞成哪个 请说说理由。(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丁立人在夺得“世界棋王”桂冠时说:“在此之前,我一直觉得向上攀登比站在顶峰更令人心潮澎湃;现在我站在顶峰,确实需要新的动力。”
前任“世界棋王”卡尔森的爸爸激励卡尔森说:“你往上看没有别人了,但是你往下看,下面都是人。”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