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驿路梨花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15 驿路梨花
出自陆游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积累“驿路”“陡峭”“修葺”等常考词语。
进一步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粗知故事梗概。(重点)
把握文章的记叙顺序,分析、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难点)
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理解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重点)
诗歌导入
1. 本文题目“驿路梨花”,借用了南宋诗人陆游《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中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结尾也提到了这句诗,那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首诗,了解一下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诗歌导入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陆游 〔宋代〕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诗歌导入
武巨将军虽老但仍英勇豪迈,收复西京捷报昨夜传来。
金人痴心妄想要永占中原,哪里知道上天永佑我大宋兴泰。
大宋列圣仁泽深如雨露普降,大赦诏令快似疾风迅雷。
可以料想明年寒食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
作者简介
彭荆风,当代作家。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迫害,坐了七年监狱。打倒“四人帮”后重新提笔写作。
著有长篇小说《鹿衔草》《断肠草》,中篇小说《蛮帅部落的后代》,中短篇小说集《绿色的网》《驿路梨花》等。
背景介绍
《驿路梨花》一文是作者在粉粹“四人帮”后重新提笔的第一篇作品。作者从1950年春,随军进入云南,三十多年间,大部分时间都在那里生活。1977年秋,那时党中央重新提出了学习雷锋的号召,作者想起了边疆许许多多朴实的人和事,想起了曾经见过的那深岭里的小茅屋,默默为茅屋打柴、背水的哈尼族人,以及为了后来的旅客,临行前都要为小茅屋做点事的人。想起这些一股无形的力量让作者拿起笔来,写下了这篇文章。
积累词语
寨( zhài ) 撵(niǎn )
扛( káng ) 驿路(yì lù )
迷茫(mí máng ) 陡峭(d u qiào )
露宿 (lù sù ) 竹篾(zhú miè )
简陋(jiǎn lòu ) 悠闲(yōu xián )
修葺 ( xiū qì ) 晶莹 (jīng yíng )
折损 (zhé sǔn ) 菌子( jùn zi )
麂子( jǐ zi )
竹篾:劈成薄片的竹条。
折损:因过分尊敬使人承受不起,客套话。
修葺: 修理(建筑物)。葺,修理、修建。
驿路:又叫“驿道”古时传递政府文书等用的道路,沿途没有换马或者休息的驿站。这里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略读课文,理清情节
略读课文,粗知故事梗概,圈点勾画,按要求完成表格。
略读:5分钟完成 表格:10分钟完成
人物 与小茅屋发生故事 时间
①“我”和老余
②瑶族老人
③一群哈尼小姑娘
④解放军战士
⑤梨花
整体感知
人物 与小茅屋发生故事 时间
①“我”和老余
②瑶族老人
③一群哈尼小姑娘
④解放军战士
⑤梨花
发现,受到照料,给房顶加草,挖排水沟
得到照料,专门送粮,修葺小茅屋
照料小茅屋
为方便过路人,建造小茅屋
照料小茅屋
十多年前路过时
解放军盖小屋后,梨花出嫁前
同上、之前一月
前几年,梨花出嫁后
一天晚上和第二天早上
①
②
③
④
⑤
整体感知
上个月
十年前
顺叙
插叙
插叙
记叙顺序的特点:顺叙中有插叙
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
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
暮色
夕阳西下
一弯新月
这天夜里
第二天早上
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自然导入,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这篇课文记叙顺序的特点是“在顺叙中有插叙”,从而使得文章曲折生动,富有吸引力。这种一波三折就体现在设置了三次悬念,制造了两次误会,接下来我们就分析一下这三次悬念和两次误会。
知识链接
悬念:欣赏戏剧、电影或其他文艺作品时,观众、读者对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很想知道又无从推知的关切和期待心理。
设置悬念,是在文章的某一部分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造成读者某种急切期待和热烈关心的心理的一种写法。
设置悬念是记叙文写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
问题探究
第一次悬念:我和老余在梨树林发现小茅屋里面没有人,门板上写着“请进”两个字,不知道房子主人是谁?
第二次悬念:我和老余以为前来送米的瑶族老人是房子主人,但是,瑶族老人说他不是房子的主人,那房子的主人是谁呢?
第三次悬念:解放军战士为什么盖房子呢?
三次悬念
问题探究
误会一
误会二
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时,他说不是
误认为梨花的妹妹就是梨花
两次误会
问题探究
表达效果:通过悬念和误会的安排和展开(设疑——释疑——引出新悬念),
使文章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文章构思巧妙,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这种写法,取得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问题探究
三次悬念和两次误会都是围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而展开的。那么,你认为到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呢
问题探究
事情的原委:解放军战士为了方便过路人,学习雷锋精神建造了小茅屋;梨花姑娘受了感动,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帮助过路人,一直照料着小茅屋;梨花姑娘出嫁后,她的妹妹就接着照料小茅屋;瑶族老人、“我”、老余等过路人,受到照顾,都很感激,也都尽力照料小茅屋。
他们都是小茅屋的主人。
理解主题
小说通过发生在哀牢山深处一所小茅屋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军民中生根、开花、发扬光大的动人情景,再现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乐于助人、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歌颂了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貌。
精研细读
“梨花”在文中多次出现,所指不尽相同,请找出来,解释各自的含义,并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
精研细读
①“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自然界洁白美丽的梨树林,给暮色中行走在大山深处的“我”和老余,带去了“有人家”的欣喜和希望。点题,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精研细读
②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实写淡淡月光下轻轻飘落的梨花花瓣,营造了美的意境。
精研细读
③老人家说到这里,停了一会儿,又接着说下去:“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她说这大山坡上,前不着村后不挨寨,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
梨花,是哈尼小姑娘的名字。由此,景物“梨花”和人物“梨花”建立起关联。
精研细读
④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虚实映衬,香气四溢的梨花林与梨花姑娘相映生辉,为全文营造一种景和人融合的意境,也表达了作者对小茅屋“主人”助人为乐精神的赞美之情。照应文题的同时,产生了第二个误会,推动故事情节向纵深发展。
精研细读
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与洁白的梨花融为一体,花美人更美。“处处开”展示了雷锋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的旺盛生命力,升华了文章主题。再次点题,题文相映,首尾呼应,使作品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⑤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与洁白的梨花融为一体,不由得想起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合作探究
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好处
驿 路 梨 花
自然界
人物
雷锋精神
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主题
语出陆游的诗
(1)文中的“驿路”,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2)“驿路梨花”是盛开在边疆驿路上的梨花,这既是自然界的梨花:开满枝头、洁白如雪、香气四溢;
(3)又是梨花姑娘:助人为乐、充满朝气、淳朴热情;
(4)还是雷锋同志助人为乐精神的象征:盛开无华、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5)也是边疆民族优良民风的体现:朴实热情、知恩图报。
(6)“驿路梨花”将标题与课文主题,形式与内容,梨花的自然美和人物的心灵的,巧妙联系,和谐一体;
(7)同时,“驿路梨花”语出陆游的诗,这也为文章增添了文化的韵味。
驿路梨花
板书设计
雷锋精神
瑶族老人
送粮、修葺
“我”、老余
梨花
解放军
哈尼小姑娘
学习雷锋,传承精神
猜测主人
误认主人
修葺
照料
照管
建造
讲述来历
说明原委
小说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哀牢山深处一座小茅屋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军民中生根、发芽、开花、发扬光大的动人情景,再现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乐于助人、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歌颂了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貌。
主旨归纳
设置悬念
《驿路梨花》一文通过层层设置悬念,使文章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请你也试着运用设置悬念的手法写一个片段。
写作策略
①倒叙法。将故事的结局放置在开头,引起读者的兴趣。
②矛盾法。利用情节发展过程中相互矛盾的片段、细节,引起读者的好奇与思考。
③误会法。利用人物之间的误会,使情节发展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④抑扬法。对要褒扬(贬低)的人物先以贬损、否定(褒扬、肯定)的口吻进行描写,以使文章波澜起伏。
一课一得
设置悬念
《驿路梨花》一文通过层层设置悬念,使文章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请你也试着运用设置悬念的手法写一个片段。
写作策略
①倒叙法。将故事的结局放置在开头,引起读者的兴趣。
②矛盾法。利用情节发展过程中相互矛盾的片段、细节,引起读者的好奇与思考。
③误会法。利用人物之间的误会,使情节发展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④抑扬法。对要褒扬(贬低)的人物先以贬损、否定(褒扬、肯定)的口吻进行描写,以使文章波澜起伏。
一课一得
查找雷锋的相关资料,了解雷锋的生平事迹,然后和同学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发扬雷锋精神。
课后作业
(一)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的内涵是“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
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助人
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
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
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雷锋精神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结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