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收心小练习
一、选择题
1.榫卯(sǔn mǎo),是利用凹凸结构相互咬合实现连接的木构件工艺(见下图)。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榫卯木构件出土于浙江河姆渡遗址。河姆渡人可能利用这项技术( )
A.制作精美玉器 B.制作青铜农具 C.建造干栏式房屋 D.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2.战国时期,秦国通过变法打破了贵族阶层世袭,建立了军功爵制,将战功作为升迁的主要依据。这种改变直接有利于秦国( )
A.稳定社会秩序 B.发展社会经济 C.提高军队战斗力 D.实现民族交融
3.据下图判断,秦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是( )
A.皇帝制度 B.丞相制度 C.太尉制度 D.郡县制度
4.以下文物能够反映汉朝历史的是( )
A.刻有文字的甲骨 B.司母戊鼎 C.“汉并天下”瓦当 D.契丹鸡冠壶
5.综合以下文献史料,得出的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
《三国志·吴书·张昭传》 “汉末大乱,徐方士民多避难扬土。”
《三国志·魏书·卫觊传》 “(汉末)关中膏腴之地,顷遭荒乱,人民流入荆州者十万余家。”
《三国志·吴书·全琮传》 “是时(汉末)中州士人避乱而南。”
A.三国时期吴国人口最多 B.东汉末年人口南迁
C.三国时期魏国经济繁荣 D.东汉末年社会稳定
6.在两汉与隋唐两个大一统时期之间,有一个恰似处于两大历史高峰之间的一段漫长而曲折的“山谷”。这个“山谷”所指的时期是( )
A.夏商周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辽宋夏金元时期 D.明清时期
7.小丽是某个朝代的“粉丝”,她对自己喜爱的朝代进行了知识梳理,部分内容如下图。由此判断,该朝代是( )
政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经济——曲辕犁、简车、唐三彩对外——玄奖西行、鉴真东渡
A.商朝 B.秦朝 C.西晋 D.唐朝
8.“宋辽金对峙的300多年间,传统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完成了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的转变。”以下能体现“这一转变”的现象是( )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C.儒学成为主导思想 D.北方民族实现交融
9.公元13世纪上半叶,一个让全世界都震惊的草原游牧帝国跃出历史地平线,之后横扫欧亚大陆。这个“草原游牧帝国”的缔造者是( )
A.成吉思汗 B.阿保机 C.阿骨打 D.努尔哈赤
10.在中国活字印刷技术的影响下,欧洲人古腾堡探索发明出机械铅活字印刷技术,近代以来,经过“留洋升级”后的印刷术又“反哺”中国。材料说明( )
A.欧洲科技发明始终领先世界 B.人类文明在交流互鉴中进步
C.世界各国是彼此孤立发展的 D.古腾堡最早发明活字印刷术
11.明清时期的中国,在世界文明的赛场中逐渐落后,又因为虚弱与自我陶醉错失了开拓市场、拥抱世界的机会。这一时期“虚弱与自我陶醉”的表现有( )
A.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B.创立科举制度 C.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D.发展海外贸易
12.下图所示读书摘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
《齐民要求》总站了农、林、牧、副、渔等生产技术。《天工开物》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农改金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
A.注重理论创新 B.注重经验总结 C.注重实验分析 D.全面领先世界
13.综合下表信息,得出的结论符合这一时期史实的是( )
鸡片战争(1840-1842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南京条约》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天津条约》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 《瑗珲条约》沙俄割占中国领土60多万平千米
A.清朝主动开放力度加强 B.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清朝通商口岸日益减少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4.鸦片战争以来,西洋人步步紧逼而来,中国必须迎头抗御这一挑战,断然采纳西式船炮来加强自身,据此判断,下列属于19世纪60年代中国“迎头抗御这一挑战”的措施是( )
A.创办近代军事企业 B.允许广大官民上书言事
C.建立起京师大学堂 D.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15.“甲午战争,我们被日本一举打败,这个刺激才真正刺痛了中国的士大夫,以高级官僚和士大夫为代表的中国社会精英阶层,一边在应付来自外来的挑战,另一边也逐渐缓慢地开始反思。”19世纪末,这种“反思”演化成的实际行动是( )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武昌起义 D.新文化运动
16.1839年,林则徐在这座城市开启了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1911年,革命党人在这座城市高举义旗,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史称“黄花岗起义”。“这座城市”是( )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武汉
17.”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启蒙,中国移植了民主宪政,却出现了严重水土不服,民主自由没有成为一种社会常识和社会共识。”材料指出了新文化运动的( )
A.背景 B.内容 C.过程 D.地位
18.下图漫画中的学生们高举“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标语举行示威游行。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 )
A.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B.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C.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19.20世纪20年代初期一次民意测验表明,爱吃中餐者占77%,爱吃西餐、中式西餐、兼食中餐者占23%。中西餐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民国饮食业的新格局。材料反映了民国时期( )
A.民主共和的进程 B.新式教育的出现 C.文学艺术的发展 D.社会生活的变化
20.为庆祝抗日战争胜利77周年,某校筹备组织“铭记历史铸国魂”主题活动。在活动征集中,同学们搜集到了如下素材。这反映出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是( )
A.正面战场是主战场 B.全民族抗战 C.敌后战场是主战场 D.持续时间长
21.1945年10月13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社论“抗战胜利以后,……它不仅是战后中国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关键,而且也影响着远东和全世界的持久和平。”社论中的“它”是(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重庆谈判
22.“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这体现出渡江战役胜利的原因是( )
A.人民群众的支持 B.国民党军队的装备先进
C.抗日战争的正义性 D.国民党将领的错误指挥
23.徐特立是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被尊为“延安五老”之一。下图是他1954年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证。通过此次会议,他可以见证( )
A.《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代国歌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
24.1971年10月,刚果总统约见中国驻刚果大使时表示:“这不仅是人民中国的胜利,也是所有进步国家的胜利,是人类和平和正义事业的胜利。”刚果总统所指的“人民中国的胜利”是( )
A.中国重返联合国 B.中日正式建交 C.中美正式建交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5.综合下表中的信息可知,导致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78—1987年(部分年份)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的变化情况(单位:百万吨)
时间 1978年 1980年 1984年 1987年
粮食 304.77 320.56 407.31 420.41
油料作物 5.21 7.69 11.91 15.25
A.《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 D.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26.1982年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惊人奇迹,被称为“深圳速度”。同时被称为“深圳速度”的,还有深圳人创造的办事效率高、条条框框少、工作和生活节奏快。下列选项与“深圳速度”的出现相关的是( )
A.经济特区的建立 B.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C.沿海城市的开放 D.特别行政区的建立
27.《世界歌唱你的梦》中唱道:”你把禾下乘凉梦献给未来,你是天空最亮星辰。……稻浪回响一首歌,世界歌唱你的梦。”这首歌赞颂的人物是( )
A.焦裕禄 B.钱学森 C.袁隆平 D.邓稼先
28.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每一次理论创新,都深刻回答了不同时代面临的重大课题。回答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时代课题”的思想是(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29.西欧中世纪是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绝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庄园里。有人说,那时的老百姓可能对国界毫无概念,但对村界一清二楚。材料反映了西欧庄园的特点是( )
A.等级制度森严 B.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C.封建制度解体 D.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30.下图是某中学历史社团举办讲座的宣传海报。讲座的名称可能是( )
历史大讲堂讲座名称:___________关键词:《查士丁尼法典》、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兼容并蓄的文化主讲人:李华地点:求知楼报告厅时间:2022年5月23日 14:00
A.灿烂的拜占庭文化 B.读懂雅典民主政治
C.亚历山大帝国的崛起 D.阿拉伯帝国兴衰启示录
11.他的作品,无论是《李尔王》等历史剧,还是《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悲喜剧,都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生活理想。“他”是( )
A.但丁 B.莎士比亚 C.达尔文 D.巴尔扎克
32.1492年10月12日凌晨两点,瞭望员万分激动而又略显惶恐地惊叫“陆地!陆地!”所有人互相拥抱,他们点燃火炮向天鸣放,这是新航路开辟中激动人心的一幕,这一幕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郑和下西洋 B.哥伦布“发现”美洲 C.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D.“三角贸易”
33.1851年在伦敦万国博览会开幕的前两天,维多利亚女王在日记中写道“我们什么都能做”,女王的思想反映了当时英国人自豪的心情。这种自豪主要源于英国( )
A.首先兴起文艺复兴 B.最早开辟了新航路 C.完成资产阶级革命 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34.下图是《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出版一百周年纪念邮票。画面中的陈望道在翻译此书时,把墨汁当红糖水蘸粽子吃,留下了“真理的味道真甜”的佳话。下列选项与著作中“真理味道”无关的是( )
A.“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B.无产阶级要建立自己的政党
C.工人阶级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 D.号召工人阶级要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35.“人类文明的发展常常有惊人的巧合。在近现代世界大舞台上,最早在西方成长为现代工业化国家的,是亚欧大陆西北端的岛国英吉利;与此相对应,最先在东方追随西方世界走向现代化道路、迅速成为发达工业国家的,则是亚欧大陆东北端的岛国日本。”下列选项属于两个岛国“走向现代化”共同原因的是( )
A.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 B.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C.进行了资产阶级改革 D.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36.世纪之交的美国进入了“发明的时代”。1860年至1890年,美国陶家专利局登记的专利证达44万件。美国的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工业产量超过英国、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在19世纪后半期里,美国工业总产量增长了12倍。材料说明( )
A.英国经济没有任何发展 B.美国科技始终领先英国
C.德国经济跃居世界第一 D.科技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37.阅读下图,你能提取到的历史信息是( )
A.一战前欧洲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 B.三国协约建立时间早于三国同盟
C.一战前美国便加入了协约国集团 D.解决国际争端问题只能依靠战争
38.下表信息说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早始于( )
主要战场 开始时间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大事记
东方主战场 1931年9月 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开始艰苦卓绝的抗战。
欧洲西线 1939年9月 德军闪击波兰,英、法被迫宣战。
欧洲东线 1941年6月 德军向苏联发动突然进攻,苏联军民顽强抵抗。
太平洋战场 1941年12月 日军偷袭珍珠港、美、英对日宣战
A.苏联 B.波兰 C.中国 D.美国。
39.下图是某班同学为排演历史剧拟定的剧本大纲。( )
剧本名称________ 第一幕:“解放者”玻利瓦尔第二幕:幸西女王第三幕:“圣雄”甘地第四幕:“非洲年
A.亚非拉的社会主义革命 B.亚非拉的资产阶级改革
C.亚非拉的民族独立斗争 D.亚非拉的资产阶级革命
40.历史上,国际格局的转型往往孕育着原有强国的衰落与新兴大国的崛起。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国际格局完成了又一次转型。在“又一次转型”中兴起的大国是( )
A.美国和苏联 B.英国和法国 C.德国和日本 D.英国和美国
二、材料解析
41.
【苏联奇迹】
苏联“一五”计划期间在第聂伯河上修建的水电站。
(1)材料一的第聂伯河水电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为什么能在短期内成功完成这一伟大工程?
【新政工程】
(材料三)田纳西流域管理局是在罗斯福新政时期建立起来的大型综合项目。田纳西河流域面积广阔,但由于无节制的开发,这一地区水土流失严重,人民生活困苦。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建立田纳西流域管理局,允许该局建造和管理田纳西河流域的水坝,田纳西流城管理局不仅解决了大量工人的就业问题,而且刺激了经济的恢复和增长。经过综合开发和治理,田纳西河流域的土地得到了保护,许多土地恢复耕种,田纳西河流域居民的收入也大幅提高。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田纳西流域管理局设立的背景及发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