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滑轮及其应用 同步练习精编
一、单选题
1.(2023下·福建福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升国旗的旗杆上有个重要装置是( )
A.动滑轮 B.杠杆 C.滑轮组 D.定滑轮
2.(2023下·福建三明·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工人借用动滑轮匀速提升重物,这样做( )
A.省力,不改变用力的方向
B.省力,同时也可以省距离
C.不省力,改变用力的方向
D.不省力,也不改变用力的方向
3.(2023下·福建福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用一根绳子绕过定滑轮,一端拴在钩码上,手执另一端,分别用力、、匀速拉起钩码。忽略绳子与滑轮的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较大 B.较大
C.较大 D.、、的大小相等
4.(2023下·福建泉州·八年级统考期末)物体A、B的重分别为20N、10N,不计滑轮和绳的重。如图所示,若物体A向右匀速直线滑动,则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f为 ( )
A.f=5N B.f=10N C.f=20N D.f=30N
5.(2023下·福建福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利用滑轮组匀速拉动水平地面上重为300N的物体。若物体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45N。不计滑轮和绳的重力以及滑轮与绳间的摩擦力,则拉力F的大小为( )
A.100N B.150N C.15N D.22.5N
6.(2023下·福建莆田·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旗杆顶端装有滑轮,升旗时旗手向下拉绳子,国旗冉冉升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滑轮是动滑轮,可以省力
B.旗手对绳的拉力一定等于国旗重力
C.国旗上升的距离等于被旗手拉下的绳端移动距离
D.国旗上升的距离等于被旗手拉下的绳端移动距离的一半
7.(2023下·福建福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物体A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以的速度匀速运动了5s,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的8N,(不计滑轮和绳子之间的摩擦),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 )
A.1.6W B.8W C.3.2W D.16W
8.(2023下·福建厦门·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用同一根杠杆或同一个滑轮提起同一重物G,滑轮和杠杆自身重力不计,使重物G都处于静止状态,其中用力最大的是( )
A.F1 B.F2 C.F3 D.F4
9.(2023下·福建厦门·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分别用F1、F2、F3、F4匀速提升同一重物,若不计滑轮本身的重力及摩擦,则( )
A.
B.
C.
D.
二、填空题
10.(2023下·福建龙岩·八年级统考期末)用如图所示的动滑轮匀速提起300N的水桶,绳子B承受的拉力为 N,人拉绳子A的动力为 N。(不计滑轮重、绳重及摩擦)
11.(2023下·福建龙岩·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用滑轮组帮助汽车脱困时,滑轮B的作用是 。汽车以0.1 m/s的速度匀速运动时,作用在绳子上的拉力F为1000N,则拉力F的功率为 W。
12.(2023下·福建福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已知重物G1=1000N,重物G2=2500N,在不考虑摩擦和滑轮重力的情况下,使重物G1、G2保持静止,则拉力F为 N,重物G2受到的地面支持力为 N。
13.(2023下·福建福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在拉力F作用下,重300N的物体在水平桌面上以0.1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桌面的摩擦力为60N,若不考虑绳和滑轮重以及绳轮间摩擦力,则拉力F的大小为 N,拉力F的功率的大小为 W。
14.(2023下·福建厦门·八年级统考期末)一辆汽车陷进了泥潭,司机按图所示的甲、乙两种方式安装滑轮A、B,均可将汽车从泥潭中拉出。由图可知,滑轮 是定滑轮; 种方式较省力。
15.(2023下·福建福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小明所在的实验小组为“探究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因素”,组装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已知每个钩码重为0.5 N,施加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0.75 N,不计绳重和摩擦,则动滑轮重为 N;若增加钩码的个数,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6.(2023下·福建厦门·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重100 N的物体A,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秤B的示数为10 N,则拉力F的大小为 N,物体A与水平桌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N。
三、作图题
17.(2023下·福建福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请画出最省力的滑轮组绳子的绕法。
四、计算题
18.(2023下·福建莆田·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搬运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为540N的物体,以0.2m/s的速度匀速上升了10s,搬运工人所用的拉力为200N。(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的摩擦)求:
(1)物体上升的高度;
(2)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3)动滑轮的重力。
参考答案:
1.D
2.A
3.D
4.A
5.D
6.C
7.C
8.B
9.D
10. 300 150
11. 改变力的方向 200
12. 1000 500
13. 20 6
14. A 乙
15. 0.5 变大
16. 20 10
17.
18.(1)2m;(2)6m;(3)60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