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化学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化学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1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2-29 18:09: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年春期泸州市龙马潭区化学学科入学练习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天工开物》记载的下列工艺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甘蔗榨汁 B.棉纱织布
C.白土烧瓷 D.楠木造船
2.合理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如图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熄灭酒精灯 B.加热液体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测溶液pH
3.古代用“木燧”(钻木取火)的方法引燃易燃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木燧”中的“木”是可燃物 B.钻木是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
C.钻木生热改变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在钻木取火的过程中,空气提供了助燃物
4.2022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他们研究功能分子,搭建出复杂的分子结构。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B.通常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C.水变成冰以后分子停止了运动 D.构成H2O和H2O2的分子相同
5.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使用的火箭推进剂是N2H4(肼)和H2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H4+2H2O24H2O+X,则X的化学式是
A.NO B.NO2 C.N2 D.HNO3
6.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香蕉4.9~5.2:苹果2.9~3.3:牛奶6.3~6.6:鸡蛋清7.6~8.0。其中显碱性的一种食物是
A.鸡蛋清 B.牛奶 C.苹果 D.香蕉
7.有关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和)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处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 B.③④处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C.①③处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①④处燃烧时都能有效避免空气污染
8.密闭容器内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中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15 8 8 0
反应后质量/g 3 x 4 16
A.x=8,则b可能为催化剂
B.d一定是化合物,c可能是单质
C.反应过程中,c和d变化的质量之比为1:4
D.若a与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1,则反应中a与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
二、填空题(共3小题)
9.2023全球6G技术大会3月22日在南京召开。硅(Si)是制作芯片不可缺少的材料,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请结合图2回答下列问题

(1)硅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2)C粒子属于 (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3)图2中与硅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填字母序号)。
(4)硅元素与B所对应的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10.小组同学在实践活动中制作了如下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并用其净化浑浊的河水。

(1)活性炭的作用是 。
(2)得到的水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11.下图为氟、钠、氯、溴四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溴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氟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
(2)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 周期。
(3)钠元素和溴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4)上述元素中,与溴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有 。
三、实验题(共6小题)
12.下列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装置,按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a的仪器名称 。
(2)从A、B、C中选择一个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 (填字母序号),此装置的优点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D为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实验中红磷燃烧的现象是 ;实验完毕打开止水夹,发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明显小于集气瓶中气体体积的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是 (写出一点即可)。
13.化学实验也要“数字化”。利用氧气浓度传感器,进行如下实验。

(1)如图1,打开传感器开关,实验进行至170秒时绘制出图2中曲线AB段,接下来用手给塑料瓶外壁加热130秒左右,绘制出曲线BC段、对比曲线AB段和BC段,分析推理氧分子具有的特征是 ;
(2)300秒时松开双手,停止加热。立即倒转使瓶口向下,绘制出曲线CD段。观察到氧气浓度比曲线AB段降低较快,分析推理氧气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14.在农业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选种,现要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水的密度为1g/cm3),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应选用量程为 (填“50”、“100”或“500”)mL的量筒。
(2)图示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填数字序号)。
(3)若实验过程中使用的氯化钠含有杂质,实验操作均正确,导致所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把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贴上标签。在如图的标签中填上相应的内容。
15.某兴趣小组在跨学科实践课上制作了一台简易化学“制氧机”,如图1所示,该制氧机通过A、B两种物质产生氧气,其中A是过碳酸钠白色固体,B是二氧化锰黑色粉末。过碳酸钠(2Na2CO3 3H2O2)加水溶解会分解生成Na2CO3和H2O2.
用该制氧机制氧时,在反应仓中加入适量水,再先后加入过碳酸钠和二氧化锰,反应仓内有黑色粉末翻腾,变得浑浊,仓壁变得温热,过滤仓底部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
(1)反应仓中H2O2生成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过滤仓中的水除了有过滤杂质提纯氧气的作用外,还可以起到的作用是 (填序号)。
A.可以通过气泡观察氧气生成的速率
B.降低氧气温度
C.加快氧气的生成
(2)验证过滤仓导出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 。
16.为了探究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是否发生化学反应,兴趣小组设计如图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反应前后锥形瓶内的压强变化情况。

向一支锥形瓶中注入的氢氧化钠溶液(如图1),再向另一支锥形瓶中注入的水(如图2),使其充分反应,得到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3所示。
(1)设计图2装置实验的目的是 。
(2)图3中曲线 (填“Ⅰ”或“Ⅱ”)表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3)本实验从探究反应物减少的角度证明了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的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7.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中仪器a的名称是 。用该装置制取气体时,长颈漏斗的下端应伸入液面以下,原因是 。
(2)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用装置F收集氧气,检验瓶中氧气已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 (选填“b”或“c”)口处,若观察到 ,则氧气已满。若需要瓶中氧气时,可用水将装置中的氧气排出,水应从导管 (选填“b”或“c”)口通入。
(4)通常状况下,硫化氢(H2S)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的有剧毒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块状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制取并收集硫化氢气体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填字母序号),并在装置后连接尾气处理装置。
四、工艺流程题(共1小题)
18.神舟十五号自2022年11月30日顺利进驻空间站,先后完成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在轨轮换,科学实验机柜解锁与测试、出舱活动准备等一系列空间科学实(试)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空间站的天线是由钛镍形状记忆合金制造的,它具有形状记忆功能,可揉成一团放入卫星或宇宙飞船舱内,需要时可在一定条件下恢复原来的形状。如图所示是冶炼金属钛的流程。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 。
(2)铁是使用最广泛的金属,但是空间站多采用其他合金制造,是因为铁密度较大,且容易发生锈蚀,工业上用稀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试卷第6页,共6页
1.C
【详解】A、甘蔗榨汁,没有新物质生成,主要发生物理变化;
B、棉纱织布,没有新物质生成,主要发生物理变化;
C、白土烧瓷,有新物质生成,主要发生化学变化;
D、楠木造船,没有新物质生成,主要发生物理变化;
答案:C。
2.C
【详解】A、熄灭酒精灯时,应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否则易使火焰沿灯颈进入酒精灯内,引起失火,故选项操作错误;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且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试管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故选项操作错误;
C、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的操作为:将导管的末端放入水中,用手捂住试管,若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且松开手后在导管的末端形成一段水柱,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选项操作正确;
D、测溶液的pH: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观察颜色的变化,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不能将pH试纸直接伸入溶液中,会污染原溶液,故选项操作错误。
故选C。
3.C
【详解】A、“木燧”是指摩擦生热,使木柴燃烧,其中的“木”是可燃物,选项正确;
B、钻木过程中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为热能,选项正确;
C、钻木生热,使木柴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而不是改变了可燃物的着火点,选项错误;
D、在钻木取火的过程中,空气提供了氧气,氧气是助燃物,选项正确。
故选C。
4.B
【详解】A、物质不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也可能是由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铁是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因此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水变成冰以后分子仍然在不断运动的,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H2O是由水分子构成,H2O2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因此构成H2O和H2O2的分子不相同,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5.C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氮、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8、4,反应后氮、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8、4,则X中含有2个氮原子,所以X的化学式是N2。
故选C。
6.A
【详解】A、鸡蛋清的pH>7,显碱性,该选项符合题意;
B、牛奶的pH<7,显酸性,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苹果的pH<7,显酸性,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香蕉的pH<7,显酸性,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B
【详解】A、红磷和白磷都是可燃物,①处白磷燃烧,②处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A错误;
B、③中的白磷不与氧气接触,白磷不燃烧,④处的白磷与氧气接触,白磷燃烧,由此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B正确;
C、①处的白磷与氧气接触,白磷燃烧,③中的白磷不与氧气接触,白磷不燃烧,由此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C错误;
D、①处的白磷燃烧时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故D错误。
故选B。
8.D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5+8+8=3+x+4+16,x=8,b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b可能为催化剂,选项正确;
B、分析表格可知,a物质的质量减小,a是反应物,b物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b可能为催化剂或杂质,c物质的质量减小,c是反应物,d物质的质量增大,d是生成物,故该反应是,符合“多变一”特征,是化合反应,则d一定是化合物,c可能是单质,选项正确;
C、分析表格可知,反应过程中,c减少了4g,d增加了16g,c和d变化的质量之比为4g:16g=1:4,选项正确;
D、分析表格可知,反应过程中,a减少了12g,c减少了4g,设a、c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x、y,则,x:y=3:2,选项错误;
故选D
9.(1)28.09
(2)阴离子
(3)A
(4)
【详解】(1)元素周期表中最下面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所以硅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8.09。
(2)C粒子核外电子数2+8+8=18>核内质子数17,所以属于阴离子。
(3)元素化学性质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所以图2中与硅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A,最外层电子数都是4。
(4)硅元素显+4价,B为8号氧元素,氧元素显-2价,所以硅元素与氧元素所形成化合物为二氧化硅,对应的化学式是。
10.(1)吸附色素和异味
(2)混合物
【详解】(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2)经过简易净水器的过滤、吸附后,得到的水中仍含有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
11.(1)9
(2)三##3
(3)NaBr
(4)氟元素和氯元素
【详解】(1)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根据信息示意图可知,氟元素原子序数为9,故氟原子的核电荷数为9。
(2)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11,故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第一层2个电子,第二层8个电子,第三层1个电子,故钠原子核外有三层电子层,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该元素所在的周期序数,故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
(3)由(2)问解析可知,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故易失去1个电子,显+1价,由溴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溴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故易得到一个电子,显-1价,根据写元素、上标价、交叉约简写右下的书写原则,钠元素和溴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Br。
(4)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溴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而氟原子和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也为7,故与溴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有氟元素和氯元素。
12.(1)铁架台
(2) C 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3) 剧烈燃烧,有白烟生成 红磷的量不足##装置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详解】(1)标号a的仪器名称铁架台;
(2)从A、B、C中选择一个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C,实验室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反应不需要加热,发生装置选可以选B;
隔板把碳酸钙和稀盐酸隔开,当关闭止水夹时由于气体增多使试管内气压变大,把酸溶液压入长颈漏斗的管体内,液面低于隔板,固液分开,不再反应,打开止水夹则气体导出,液面回升,固液接触继续反应,故填: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3)D为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实验中红磷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有白烟生成;实验完毕打开止水夹,发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明显小于集气瓶中气体体积的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是红磷的量不足,集气瓶内的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导致集气瓶内外压强差偏小,流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偏小,测量结果偏小;装置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集气瓶中气体具有热胀冷缩性质,温度较高时打开止水夹,流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偏小,测量结果偏小。
13.(1)在加热条件下,温度升高,氧分子运动的速率加快
(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详解】(1)BC段曲线的下降程度远远大于AB段,说明在加热条件下,温度升高,氧分子运动的速率加快;
(2)停止加热后,瓶子倒转,此时氧气浓度传感器位于上端而瓶口朝下,CD段氧气浓度远远小于AB段,说明此时的氧气分子主要集中在瓶口位置,也就是说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14.(1)100
(2)③①⑤②④
(3)偏小
(4)
【详解】(1)100g1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水的体积为100g×(100%-16%)÷1g/cm3=84mL。量筒选择需要一次量完需要取用的液体,且尽可能用量程小的量筒。所以选择100mL量筒。
(2)使用固体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所以操作顺序是③①⑤②④。
(3)氯化钠含有杂质则溶质质量偏小,配置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4)标签上应标明溶液名称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标签为。
15.(1) AB
(2)将带火星木条接近过滤仓导出的气体,如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详解】(1)过碳酸钠加水溶解生成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过滤仓的作用:
A.氧气通过导管进入过滤仓,气泡产生的快慢可以反应氧气产生的快慢,可以根据气泡速度观察氧气生成的速率,正确;
B.根据仓壁变得温热可知在反应仓的氧气温度较高,氧气进入过滤仓,与水接触可以降低氧气温度,正确;
C.过滤仓无法影响氧气产生的速度,错误;
故选AB。
(2)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检验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复燃则是氧气。则根据该实验装置,验证过滤仓导出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木条接近过滤仓导出的气体,如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16.(1)作对照
(2)Ⅱ
(3)CO2+2NaOH=Na2CO3+H2O
【详解】(1)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所以设计实验2来作对照排除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或与水反应使装置压强减小的干扰。
(2)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装置内压强减小的更多,所以图3中曲线Ⅱ表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3)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的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17.(1) 锥形瓶 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2)
(3) c 木条复燃 b
(4)BC或BF
【详解】(1)装置B中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
该装置制取气体时,长颈漏斗的下端应伸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2)装置A为固体加热型,且试管口有一团棉花,即为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3)若用装置F收集氧气,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则氧气应该从b口通入,氧气具有助燃性,检验瓶中氧气已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c口处,若观察到木条复燃,则氧气已满;
氧气密度小于水密度,且不易溶于水,若需要瓶中氧气时,可用水将装置中的氧气排出,水应从导管b口通入;
(4)实验室用块状硫化亚铁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属于固液常温型,故发生装置选B;硫化氢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的气体,只能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收集装置可选择C或F,故可选用的装置组合为BC或BF。
18.(1)CO
(2)
【详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的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该反应前含有氯原子4个、钛原子1个、氧原子2个、碳原子2个,反应后不含2X含有钛原子1个、氯原子4个,则2X中含有氧原子2个、碳原子2个,故X的化学式为CO;
(2)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第6页,共7页
答案第7页,共7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