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变法影响P16课标内容要求: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一、商鞅之死 “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 商君列传》 司马迁认为商鞅被车裂的原因总结的准确吗,为什么?(2)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即位.(1)守旧势力对新法的抵制,破坏与反扑商鞅被车裂,变法失败了吗? “山东之士被甲胄以会战,秦人捐甲徒以趋敌,左携人头,右挟生虏。夫秦卒与山东之卒,犹孟愤之与怯夫;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
——《史记》 “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二、商君虽死,秦法未败 回忆商鞅变法的措施,总结这些措施对秦国的强大有哪些作用?1)建立县制,国君任免官吏强化中央集权2)什伍连坐制度1、政治方面3)轻罪重刑加强管理,有效行使政府权力强化人民法律意识,保证变法彻底执行1、政治:二、商君虽死,秦法未败县制、什伍制、连坐法等打击了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开创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建立1)废井田
开阡陌2、经济方面2)奖励耕织承认土地私有
推动地主经济的发展稳定财政收入
增强国家实力
提高生产积极性 探究——你认为商鞅的经济改革中哪一措施
对后来封建经济的发展影响最大?为什么? 3 )统一度量衡积极:1、促进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2、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政权消极:1、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导致经济结构单一重农抑商其深远影响有:2、经济:
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等废除旧的生产关系,确立土地私有制,激发农民积极性,促进封建经济发展,增强了国力农业生产发展,实力增强3、军事: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奖励军功、禁止私斗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1)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2)严格户籍,实行什伍制度 增加士兵勇气,
提高军队战斗力打击了贵族的特权
树立地主阶级优势保证兵源3、军事方面焚烧诗书加强思想文化统治4、思想方面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商鞅的“焚烧诗书”的认识? 从当时来看,他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因为要更好地执行变法的话,就必须排除复古思想的干扰;要排除复古思想的干扰就必须要排斥儒家;要排斥儒家,那么“焚烧诗书”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从历史长河来看,“焚烧诗书”损失了大量有价值的文化典籍。 禁止父子兄弟同居一室,推行一夫一妻制5、习俗方面客观上改变了秦地的民风 先秦时期家庭是国家管理的基本单位,收税、征兵、服徭役等都与此有关 1、商鞅变法哪些内容直接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A、奖励军功 B、重农抑商
C、为田开阡陌封疆
D、废分封行县制 E、实行连坐法ACD 2、商鞅变法能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B、改革符合了秦国的实际情况
C、法律一经制定就坚决实施
D、秦孝公的鼎力支持A、奖励耕织
B、推行县制
C、为田开阡陌
D、重农抑商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后世影响最深的一项是: 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实际上是废除了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封建生产关系,即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五、评价商鞅变法1、性质:2、积极影响1)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3、消极影响3)推动了社会进步;促进了经济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富国强兵和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废除了奴隶主贵族政治,创建了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封建专制统治。 对商鞅变法起了重大作用的秦国国君是:
A、秦穆公 B、秦孝王
C、秦不孝王 D、秦惠文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商鞅原是卫国人
B、秦国编入什伍组织做后备兵源的男子年龄为15岁以上
C、秦代虎符是一种装饰品
D、县的设立早于郡的设立
《战国策.秦策》中:“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A、没落贵族 B、立功将士
C、新兴地主 D、富裕农民(1)顺应了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历史潮流,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根本原因)
(2)改革措施全面彻底
(3)秦孝公的大力支持(政治保障)
(4)有利的经济环境、开放的政治机制、切合国情的立法、新兴地主阶级领导 5、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三、变法的历史局限(1)变法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2)变法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和压迫(4)商鞅变法的严峻的刑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的秦朝也有消极的影响,如“焚书坑儒”政策(3)变法未与旧制度,旧文化,旧习俗彻底划清界限单元小结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的变化各国的变法旧贵族的抵制商鞅之死商鞅变法富国之法强兵之法秦
国
的
强
大梭伦商鞅 公元前5~前3世纪,中国是战国七雄逐鹿中原,欧洲是希腊、罗马城邦共和,双方几乎在同一时期推行了不同的改革,为各自政治制度铺垫了完全不同的基础。
试比较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异同?城邦民主政治发展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兴起扩大平民政治权利富国强兵奴隶主民主政治改革地主阶级的封建化改革奠定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和传统使中国走上封建专制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材料二 观察下列三幅图:
图一 铁制农具
图三 商鞅铜方升
材料三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
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⑴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诸子百家中哪一派别的思想。
⑵从材料二图一和图二中的牛耕图中你能吸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
⑶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试述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图二 奖励耕织答案:
⑴变法的理论基础是法家思想。
⑵说明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并逐步推广,说明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
⑶正确。因为当时通过商鞅“为井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了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或由于当时生产力的提高,在井田以外的私田越来越多。)
(4)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致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四、变法的特点(1)措施最全面: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司法、文化、习俗等方面;
(2)措施最彻底: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
(3)历时最久:先后两次改革,持续18年
(4)推行力度最大:
(5)成效最明显:增强秦国实力,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
从推行的措施和结果中你能总结出变法的哪些特点?总结请同学们自我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