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一.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一 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背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 领导、重大事件、光荣革命 确立与完善国王《权利法案》:1689.10,内容《王位继承法》:1701年,目的,内容,结果内阁制议会起源:“光荣革命”前的枢密院形成:18世纪中叶发展:内阁权力膨胀 (1870S以后,表现)1832年议会改革:原因、内容、评价议会的黄金时代:1688-1870S前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原因:封建势力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2、相互斗争的两种势力: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VS 封建势力3、主要事件: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迎回封建王朝的目的是什么?
希望能稳定政局,保障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光荣革命”前后国王的权力有何明显区别? 1688年“光荣革命”中,国王是被议会请来的,国王权力已不再是神授而是议会,政治权力从英王向议会转移。国王从此变成服从议会的立宪君主。它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也宣告了一种新的社会政治秩序的诞生。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完善名词理解:什么是代议制和君主立宪制?1、确立标志(权力从国王转移到议会):1689年《权利法案》和1701年《王位继承法》颁布,君主立宪制在此基础上建立。 2、发展:责任内阁制形成---君主立宪制的核心3、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选举权扩大①时间:②内容:③结果和局限:3、强化:内阁专横(19世纪末):内阁权力膨胀,凌驾于议会之上,“第三院”。1832年降低财产资格限制;重新分配议席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工人贫民的政治权利仍受到种种限制。4.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和作用《权利法案》(1689年)1.主要内容:P105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而有害。
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立法权征税权司法权军事权限制了国王哪些权力? 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应时常集会。选举权言论自由权集会权保证了议会哪些权力?2.目的: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3.结果:实际权力转移到议会手中,确定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奠定君主立宪制的基础。白金汉宫是谁在统治英国? 唐宁街十号白金汉宫VS责任内阁制1.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发展2.内阁和国王、议会之间的关系?议会下院内阁(政府)首相女王①内阁与国王关系:内阁掌握实权,国王“统而不治”,内阁不对国王负责。②内阁与议会关系:内阁由议会选举产生,对议会负责;议会对内阁进行监督;议会可以通过对内阁的不信任案,内阁可以解散下院提前大选。从议会与国王、内阁的关系中,你可看出英国政府权力变化情况。1. 国王失去了行政权;
2.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
3.行使最高行政权,并受议会监督控制的机关是内阁议会大厦英议会会场英国议会大厦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与发展19世纪70年代以后,内阁权利不断膨胀,成为英国议会中的“第三院”,凌驾于议会之上英国第一位首相根据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下院议员由选民普遍直接选举产生,由国王任命在下院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由首相提出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送交国王批准,组成责任内阁(“责任内阁制政府”)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和作用C、内阁权力膨胀;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A、君主“统而不治”(虚君);B、议会居权力中心(内阁对议会负责);①结束君主专制,是历史的进步;
②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革命);
③为各国提供一种政治体制模式;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作用:君主上院下院内阁选民司法独立任命(大贵族)选举组 成 议 会多数
组阁形式上任命负责(权力中心 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国家象征 统而不治)一位英国的宪法权威人士曾说:“上下两院如果作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
巧记方法:间接参政,有立法权名词理解:1、什么是代议制? 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 代议机构的特点:代议机构是国家的立法机关。2、什么是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宪制是资本主义国家以世袭的君主(国王、天皇、女王)为国家元首,君主权力按宪法规 定受到一定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它的产生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互相妥协的结果。其形式有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和二元制君主立宪制两种,在当代主要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的形式。古希腊民主:直接民主资本主义国家政体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英,两大牙、荷卢比、瑞挪加、日泰马)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摩尼沙约旦 )民主共和制议会制民主共和制
(德意芬、新奥印 )总统制民主共和制
(印尼、阿根和巴西,埃美墨 )小结背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 领导、重大事件、光荣革命 确立与完善国王《权利法案》:1689.10,内容《王位继承法》:1701年,目的,内容,结果统而不治内阁制议会起源:“光荣革命”前的枢密院形成:18世纪中叶发展:内阁权力膨胀 (1870S以后,表现)1832年议会改革:原因、内容、评价议会的黄金时代:1688-1870S前 行政权-对议会负责立法权-权力中心练习与测试 1.17世纪末欧洲发生了一场女婿登基、岳父逃亡的革命,登基的国王是:
A.克伦威尔 B.威廉三世
C.詹姆士二世 D.乔治一世
2.英国议会最早出现于:
A.13世纪 B.17世纪
C.18世纪 D.19世纪
3.英国《权利法案》公布的意义在于: A.使议会得到了自由选举国王的权力
B.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
C.宣告废除了封建制度
D.国王必须参加内阁会议
4.1689年英国议会制定《权利法案》的主要目的
A.剥夺国王的权利 B.按宪法选举国王
C.削弱和限制国王的权利 D.加强人民的权利
5.通过《权利法案》,议会取得的权力主要是:
A.行政权 B.王位继承权
C.立法权 D.外交权
6.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王位继承法》,进一步加强了
A.国王的权力 B.议会的权力 C.内阁的权力 D.首相的权力7.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于
A.17世纪末 B.18世纪 C.19世纪 D.20世纪
8.英国内阁的第一位首相是 A.克伦威尔 B.沃波尔
C.乔治一世 D.威廉三世
9.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推动力是
A.工人阶级 B.工业资产阶级 C.农民 D.新贵族
10.1832年议会改革的主要受益者是 ( )
A.国王 B.贵族
C.工业资产阶级 D.工业无产阶级
11.19世纪70年代后英国政治体制发展的特点是 ( )
A.议会权力削弱,国王权力增强
B.内阁权力削弱,议会权力增强
C.议会权力削弱,内阁权力增强
D.议会和国王权力增强,内阁权力削弱
12.被英国人称为议会中的“第三院”的是 ( )
A.上院 B.下院
C.国王 D.内阁思考:1、英国首相布莱尔追随美国出兵伊拉克。你认为:
A 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同还是反对?为什么?
B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如果反对,布莱尔会不会为此而撤兵?为什么?
C 议会中大多数极力反对,结果又会如何?赞同。集体负责,共同进退。不会。首相掌握行政大权,不对国王负责。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要求内阁下台;
内阁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