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期末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题0.5分,共10分)
1.2023年6月4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成功返回内蒙古东风着陆场。下图是世界著名航天着陆场分布图。读图,完成小题。
美国返回舱多选海洋着陆,而中国返回舱多选陆地着陆,主要是因为中国( )
A.地处中、低纬度地区,人口密度小 B.属于内陆国,陆地面积广
C.海域多邻国,降落精准度要求高 D.多位于北温带,海域较为寒冷
2.我国每四年都会举办少数民族运动会。下图是少数民族运动会纪念邮票,下列关于我国民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独竹漂发源地可能位于云贵高原 B.邮票所示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
C.壮族集中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 D.民族分布呈现大聚居、小杂居、交错居住的特点
3.2023年11月在海南三亚举办的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若按民族人口数分配参赛名额,你认为参赛运动员人数最多的民族是( )
A.汉族 B.回族 C.壮族 D.高山族
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图为2010—2022年我国年末总人口数及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4.2010-2022年,我国人口总数减少的年份是( )
A.2012年 B.2016年 C.2021年 D.2022年
5.为扭转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的趋势,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优化生育政策 B.完善养老制度
C.实施延迟退休 D.加快城市化进程
6.近年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
①人口政策调整②养老观念转变③生育观念转变④育儿成本增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下图为我国四个省区轮廓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下列关于四省区简称和行政中心对应正确的是( )
A.a—新—乌鲁木齐 B.b—闽—厦门 C.c—陕—西安 D.d—鄂—武汉
8.下列关于图中山脉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山脉南侧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B.②山脉是江西省与福建省的分界线
C.③山脉属于我国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D.④山脉属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318国道东起上海,西至西藏日喀则,是中国最长的国道。被称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图为318国道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9.途经318国道东段,沿途最可能欣赏到( )
A.稻花香甜 B.浓密雨林 C.广阔草原 D.浩瀚沙海
10.318国道的建设主要有利于( )
①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②推动科技进步③开发沿途区域的旅游业④加强东、西部的经济联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3年4月22日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全球宣传主题是:“众生的地球”。我国的宣传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据此完成问题。
11.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太阳能 B.铁矿 C.森林 D.水
12.下列行为与此主题不相符的是( )
A.选用一次性餐具 B.利用清洁能源 C.使用购物篮购物 D.提倡垃圾分类
13.有关我国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滑坡泥石流集中分布在东北平原
B.洪涝和干旱分布区域不会重叠
C.西北地区是旱灾最严重地区
D.台风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2023中国诗词大会》承往昔,启新章,自播出以来便好评如潮。小明同学在观看过程中发现,古诗词中也不乏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诗句。读图,完成小题。
14.“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从地理学角度解释正确的是( )
①“长风”指冬季风②“长风”指夏季风
③“玉门关”位于季风区④“玉门关”位于非季风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朔漠:北方沙漠之地),诗中描述的景观存在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16.拉萨的气温比同纬度的成都低很多,以下诗词描述的景象与此成因不同的是(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2023年11月15日是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通水10周年。自古以来,我国基本水情一直是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7.东线调水过黄河时需要开凿河底隧洞,主要因为黄河在该河段( )
A.含沙量大 B.有凌汛 C.水污染严重 D.形成地上“悬河”
18.向河北、天津应急调水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
①缓解华北地区地下水的超采状况
②缓解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局面
③彻底解决河北、天津用水紧张状况
④向河北、天津河湖湿地补水,改善生态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由袁隆平团队和江苏科研团队合作的“海水稻”平均亩产达到802.9千克,创下海水稻高产记录。“海水稻”又名“耐盐碱高产水稻”,我国盐碱地有15亿亩,保守估计有2亿亩可开发种植海水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我国大力推进海水稻的科研工作,是基于我国土地资源具有何种特征( )
①总量丰富,人均不足②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③耕地比重相对较小④盐碱地及滩涂面积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0.在我国推广种植海水稻,带来的影响主要有( )
①改良盐碱地,增加我国可利用土地资源
②导致过度开垦,引发土地沙漠化
③增加粮食产量,减少粮食进口量
④增加林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二、综合分析题(本题2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环渤海经济圆指绕着渤海全部及黄海的部分沿岸地区所组成的广大经济区域。该区域人口、城市密集,铁矿、煤炭等资源丰富。近年来,环渤海地区斯建了多条高速铁路,经过区域以沿海平原为主,人多地少,全线规划以桥代路为主。
材料二 环渤海高铁计划于2022年通车,该铁路建成将有利于打破原有行政区划的制约,进一步促进地区整合发展,有利于实现区域内经济共享。
材料三 下图示意环渤海经济圈(左图)和环渤海高铁线路(右图)。
(1)左图中省份A是 ;虚线区域内B附近是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之一,名称是 工业基地,是我国北方最大的 工业基地。
(2)工业发展过程中要谨防出现土地资源破坏的现象,因此我国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并采取各种措施加以落实。
(3)我国最早的高新技术产业区是位于B工业基地的 ,被称为中国的“硅谷”。
22.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两条河流受地势影响,流向都是 ,最后注入海洋,都流经我国地势三级阶梯, (上游、下游)河段水能丰富。
(2)长江航运价值大,被称“ ”。
(3)黄河流经B (地形区),当地有“千沟万壑输泥沙,滚滚浊流出山峡,上边冲刷下边淤,水旱灾害祸万家“的民谣,治理黄河的关键是 。
1.C
【详解】中国地处中、低纬度地区,人口密度大,A错误;我国属于海陆兼备的国家,陆地面积广,海域多邻国,降落精准度要求高,B错误,C正确;多位于北温带,一般来说沿海地区都不会很冷的,D错误。故选C。
2.A
【详解】独竹漂是苗族的传统运动项目,主要位于云贵高原,A正确;图示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B错误;壮族主要集中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A 错误;我国的民族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特点,D错误。故选A。
3.C
【详解】依据题意可知,本次赛事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所以参赛人员来自少数民族,汉族不属于少数民族,A错误;我国所有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回族和高山族等少数民族人口数均少于壮族,所以参赛运动员最多的民族是壮族,C正确,BD错误。故选C。
4.D 5.A 6.B
【解析】4.读图中柱状图代表的年末总人口数可知,2022年年末总人口141175万人,低于2021年末总人口,说明2022年我国人口总数减少。其余年份人口总数均有增长。A、B、C错误,D正确。故选D。
5.为了扭转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的趋势,缓减人口老龄化,我国应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制定鼓励计划生育的政策,从而改善我国人口结构、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A正确;完善养老制度、 实施延迟退休、加快城市化进程都无法提高我国自然增长率,B、C、D错误。故选A。
6.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育儿成本在增加,生育观念转变,养老观念的转变,使得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②、③、④正确;①我国目前的人口正常为三孩政策,促进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①错误;B正确,排除A、C、D。故选B。
【点睛】我国依据人口发展变化形势,先后作出实施单独两孩、全面两孩政策。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为了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
7.D 8.B
【解析】7.读图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为西藏自治区,简称藏,行政中心是拉萨,A错误;b是福建省,简称闽,行政中心是福州,B错误;c是山西省,简称晋,行政中心是太原,C错误;d是湖北省,简称鄂,行政中心是武汉,D正确。故选D。
8.①是昆仑山脉,北侧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A错误;②是武夷山脉,是江西省与福建省的分界线,B正确;③山脉为太行山脉,不属于我国干湿地区的分界线,C错误;④山脉是巫山,属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D错误。故选B。
【点睛】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属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属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9.A 10.C
【解析】9.由图可知,318国道东段经过我国南方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这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以水稻种植业为主,故A正确;雨林浓密是热带雨林气候,未经过热带雨林气候区,B错误;广阔草原、沙海浩瀚是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CD错误;故选A。
10.318国道的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开发沿途区域的旅游业和加强东部和西部的经济联系,①③④正确;与推动科技进步关系小,②错误;故选C。
【点睛】318国道一般指上海—聂拉木公路;上海—聂拉木公路,简称沪聂线,是中国境内的普通公路,为中国国家道路网的横线之一,编号为G318国道,是在中国华东、华中、西南地区的一条国道,起点为上海市黄浦区,终点为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聂拉木县,全程5476千米。
11.B 12.A
【解析】11.非可再生资源是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蕴藏量不断减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主要是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例如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由于非可再生资源的形成周期极为漫长,在人类历史时期几乎不能再生,因而对于这类自然资源,应尽可能综合利用,注意节约,避免浪费和破坏。太阳能、森林、水和风能都属于可再生资源。故ACD错误、B正确,根据题意,故选B。
12.选用一次性餐具, 要消耗大量的资源,污染环境,不符合“绿色生活方式”;使用购物篮购物,利用清洁能源,提倡垃圾分类,保护了环境,节约了资源,符合“绿色生活方式”。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我国拥有辽阔的国土,无论蓝色的海洋,还是浩瀚的沙漠,无论绵延的山区,还是奔腾的江河,都蕴藏着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
13.D
【分析】中国是气象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解:【点评】考查影响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要理解记忆。
【详解】山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常见自然灾害有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以西南山区最为严重,故A不符合题意。洪涝是我国频繁发生并造成严重损失的自然灾害。它多出现在降水比较集中的夏、秋季,是我国东部平原地区的多发灾害之一,在我国,干旱不仅降水稀少的西北地区旱情严重,而且在东部季风区亦常出现旱灾.所以洪涝和干旱分布区域也会重叠.故B不符合题意。华北地区是旱灾最严重地区.故C不符合题意。台风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主要影响中国东南沿海的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故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要理解记忆。
14.B 15.A 16.C
【解析】14.结合所学知识,“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中的“长风”是指从亚欧大陆的西伯利亚-蒙古一带吹来的冬季风,性质寒冷干燥,①正确、②错误;玉门关位于非季风区,③错误、④正确。故选B。
15.结合所学知识,“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意思是远隔千里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诗中提到南北方地区在同一时刻,不同地方,气候存在很大差异,主要是受纬度位置的影响,A正确;与海陆位置、地形地势和人类活动关系不大,BCD错误。故选A。
16.结合所学知识, 拉萨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气温低,所以拉萨气温比同纬度的成都低主要的原因是地形因素。“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意思是人间四月,繁花落尽,而山上古寺的桃花却刚刚盛开,主要是因为山上寺庙受地形因素影响,海拔高,气温低,桃花开得比较晚,A不符合题意;“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意思是五月的天山仍是满山飘雪,只有凛冽的寒气,根本看不见花草,主要是因为天山上海拔高,气温低,B不符合题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意思是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是突然而来的雪景,描述的是天气的变化,C符合题意;“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意思是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其中也有海拔高影响气温,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和人类活动等。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有: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向阳坡比阴坡得到的太阳光热要多;迎风坡比背风坡降水丰富。
17.D 18.D
【解析】17.结合所学知识,南水北调的东线工程调水过黄河时需要开凿河底隧洞,主要因为黄河在该河段是“地上河”,河床太高的缘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18. 结合所学知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向河北、天津应急调水产生的积极影响是缓解华北地区地下水的超采状况、向河北、天津河湖湿地补水,改善生态环境,①④正确,②错误;南水北调工程解决了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但是没有彻底解决北京、天津用水紧张状况,③错误;故选D。
【点睛】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规划区人口4.38亿人。共有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
19.B 20.C
【解析】19.我国大力推进海水稻的科研,让盐碱地也能够种植水稻,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①正确;耕地比重相对较小,仅占土地资源的12.68%,③正确;盐碱地及滩涂面积大,可以加以开发利用,④正确;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与推进海水稻的科研工作无关,②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在我国推广种植海水稻,可以改良盐碱地,增加我国可利用的土地资源,①正确;有利于增加粮食产量,减少对进口粮食的依赖,③正确;我国在种植海水稻的过程中并未过度开垦而引发土地沙漠化,②错误;种植海水稻与增加林地面积无关,④错误。C正确,排除ABD。故选C。
【点睛】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分布不均衡;比例不合理——我国耕地少,难以利用的土地多,后备耕地不足。因此,为了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我国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21.(1) 辽宁省 京津唐 综合性
(2)耕地
(3)中关村
【分析】本题以环渤海经济圈、环渤海高铁线路图为材料,涉及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分布、我国四大工业基地、有关耕地的国策和高新技术产业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和综合思维核心素养。
【详解】(1)由图可知省份A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南部,为辽宁省。虚线区域内B附近是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之一,位于华北平原北部,濒临渤海,主要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唐山市,为京津唐工业基地,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2)我国人口多,人均耕地不足,加上对耕地的破坏严重,使得耕地形势十分严峻,所以我国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3)B为京津唐工业基地有我国最早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北京的中关村,被称为我国的硅谷。
22.(1) 自西向东 上游
(2)黄金水道
(3) 黄土高原 治沙(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分析】本大题以长江和黄河示意图为材料,涉及长江和黄河的概况、长江航运的开发、黄河的治理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读图分析能力。
【详解】(1)受西高东低的地势影响,长江和黄河都是自西向东流,最后注入海洋,长江和黄河都流经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上游处于阶梯交界处,落差最大,水能资源最丰富。
(2) 长江中下游地区江阔水深,水流平稳,航运价值巨大,所以有“黄金水道”之称。
(3) 黄河在中游流经B黄土高原,当地有“千沟万壑输泥沙,滚滚浊流出山峡,上边冲刷下边淤,水旱灾害祸万家”的民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进入黄河,到了下游,地势变缓,水流缓慢,泥沙沉积,使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容易决口泛滥。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治沙,在中游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修建大型水利枢纽。